单选题自何时起,我国规定“在所有超市、商场、集贸市场等商品零售场所实行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制度,一律不得免费提供塑料购物袋”?()A2007年3月15日B2008年6月1日C2009年3月12日D2010年5月22日

单选题
自何时起,我国规定“在所有超市、商场、集贸市场等商品零售场所实行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制度,一律不得免费提供塑料购物袋”?()
A

2007年3月15日

B

2008年6月1日

C

2009年3月12日

D

2010年5月22日


参考解析

解析: 暂无解析

相关考题:

:2008年1月8日,国务院发布《关于限制生产销售使用塑料购物袋的通知》。通知规定,自()起,在所有超市、商场、集贸市场等商品零售场所实行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制度,一律不得免费提供塑料购物袋。A. 2008年5月1日 B. 2008年6月1日C. 2008年7月1日 D. 2008年8月1日

根据材料,回答5~6题按照国务院办公厅下发的《关于限制生产销售使用塑料购物袋的通知》,从2008年6月1日起,所有超市、商场、集贸市场等商品零售场所实行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制度,一律不得免费提供塑料购物袋。5.不得免费提供塑料购物袋的做法是为了A.增加零售商利润 B.保护塑料袋生产商利益C.降低消费者对塑料袋的需求 D.增加国家税收收入

用于商场购物袋的塑料属于()。A、聚乙烯B、聚丙烯C、聚苯乙烯D、聚氟乙烯

在车站、列车经营商品、餐饮单位,不得以任何方式变相免费提供塑料购物袋。()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根据以下材料,回答 91~92 题。2006年W市环保局收到市人大和市政协有关环境保护的议案和提案共35件,其中多件涉及塑料袋的使用问题。到2007年底,全国有10多个省市地方政府在本地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的建议和监督下,相继出台并实施了限制使用塑料购物袋的规定。在总结各地方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限制生产销售使用塑料购物袋的通知》(简称“限塑令”),并决定于2008年6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实施。国务院通知要求,采取禁止生产、销售、使用超薄塑料购物袋,实行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制度等6项措施,以促进资源综合利用,保护生态环境。第 91 题 根据经济常识,分析“限塑令”对生产塑料袋的企业和消费者将会带来的影响,以及企业和消费者可以采取的应对措施。

自2008年6月1日起,在所有超市、商场、集贸市场等,一律不得免费提供塑料购物袋。判断对错

塑料购物袋是Et常生活中的易耗品。它在为消费者提供便利的同时,由于过量使用及回收处理不到位等原因,造成了严重的能源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塑料购物袋问题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2006年W市环保局收到市人大和市政协有关环境保护的议案和提案共35件,其中多件涉及塑料袋的使用题。到2007年底,全国有l0多个省市地方政府在本地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的建议和监督下,相继出台并实施了限制使用塑料购物袋的规定。在总结各地方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国务院发布了《关于限制生产销售使用塑料购物袋的通知》(简称“限塑令”),并决定于2008年6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实施。国务院通知要求,采取禁止生产、销售、使用超薄塑料购物袋,实行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制度等六项措施,以促进资源综合利用,保护生态环境。56.根据经济常识,分析“限塑令”对生产塑料袋的企业和消费者将会带来的影响,以及企业和消费者可以采取的应对措施。

我国政府规定:禁止生产、销售和使用超薄塑料袋,所有超市、商场和集贸市场不得免费提供塑料的购物袋,并要求提高废弃塑料的回收利用水平。为什么要这样做?请举例说明你家中废弃塑料制品是怎样处理的。

2015年6月1日,被称为“史上最严禁烟令”的《北京市控制吸烟条例》正式实施。明确规定公共场所、工作场所的室内区域以及公共交通工具内禁止吸烟,违规设立吸烟区最高可罚3万元。 中国控烟协会提供的数据显示,“禁烟令”实施一年以来,公共场所吸烟人数从11.3%下降到3.8%。虽然整体控烟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中国目前面临的控烟环境和现状依旧严峻,餐馆、写字楼仍然是重灾区,许多人在公共场所吸烟却并未受罚。 早在2007年12月,国务院办公厅就印发了《关于限制生产销售使用塑料购物袋的通知》,通知规定:从2008年6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内禁止生产、销售、使用厚度小于0.025毫米的塑料购物袋;同时,在所有超市、商场、集贸市场等商品零售场所实行有偿使用制度,一律不得免费提供塑料购物袋。这一通知,被称作“限塑令”。 然而,在许多超市里,免费的手撕塑料袋至今随处可见,选购前先撕几个塑料袋在手中备着,是许多消费者的习惯。在菜市场,厚度小于0.025毫米的塑料袋仍被大量使用,老百姓认为这样很方便。退休多年的陈女士,每天都要去超市或菜市场,对于塑料袋的使用,她早已司空见惯,并未觉得有什么不妥。 某地广场上,有一个雕塑用三根粗钢管斜向交叉,架着一块“由天而降”的大石头,以“落石”寓意落实。有人半开玩笑地说:巨石被钢管架着,并没有落地,这哪里是落实,分明是落不实嘛。这种“落不实”或“不落地”的落实,正是一种“软落实”。一位在基层工作了40多年的老同志感叹说,现在层层讲落实、天天讲落实、大会小会讲落实,可上面的精神到了下面,有的就是落实不到位,“看起来很美”,却得不到实惠。四、写作题:仔细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作答。(60分) 请参考给定资料,结合实际,自拟题目,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1.观点明确,内容充实,结构严谨,语言流畅; 2.总字数为800—1000字。

根除超薄塑料袋【背景链接】 近日,北京市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表决通过关于修改《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的决定。从2020年5月1日起,超薄塑料袋、一次性用品在北京将受到使用限制,单位和居民不执行垃圾分类将面临处罚。 【公考角度解读】 [提出观点] 一次性超薄塑料袋,不仅会造成白色污染,可能200年也无法降解,对环境造成极大危害。根除超薄塑料袋,遏制白色污染,须标本兼治“下猛药”。 [综合分析]] 我国自2008年6月1日起开始实施“限塑令”,禁止生产、销售、使用厚度小于0.025毫米的超薄塑料购物袋;在所有超市、商场、集贸市场等商品零售场所一律不得免费提供塑料购物袋。应该说,“限塑令”的施行在限制塑料袋使用、遏制白色污染方面起到了一定作用。然而,与各大超市相比,一些集贸市场、临时摊点等经营户为省钱和招揽生意,仍在继续使用超薄塑料袋、免费提供塑料袋,白色污染问题难以根除。 造成这一尴尬局面的主要原因,一是监管执法不力,如农贸市场是超薄塑料袋使用重灾区,却很少有人去查处。各种超薄塑料袋被公开或半公开地售卖,生产超薄塑料袋的厂家生意也一直红火。二是违法成本不高,即便有关部门查到违规的塑料袋,处罚也十分有限,难以对违规者形成震慑。 [参考对策] 各地要因地制宜、与时俱进完善“限塑令”,强化源头治理,辅以配套细则,全面禁止生产、销售和使用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制品。 要强化监管执法,提升违法成本,在塑料袋生产审批、监控、执法等环节形成合力,严堵超薄塑料袋进入市场。 规范塑料废弃物回收利用,鼓励全生物降解塑料替代产品研发和推广。 还应大力倡导绿色生活理念,增强公众环保意识,改变公众消费习惯,从根本上降低塑料袋消耗量,减少环境污染。 资料来源: 经济日报:根除超薄塑料袋必须“下猛药” 付 彪

自今年6月起,全国禁止生产、销售、使用厚度小于0.025毫米的塑料购物袋,在商品零售场所不得免费提供塑料购物袋。对超波塑料袋的“封杀”和结束使用塑料袋的“免费午餐”,将对人们的日常生活习惯和消费习惯产生很大的影响。新规定实施后,要让消费者在享受方便的同时,为环保尽一份力,需要( ) A. 企业会同厂家并发可重复性使用的布袋、小型便利的购物车及其其他形式的产品B. 超市设立顾客自带购物车的存放处,增加出租购物车的服务项目,设置整理台C. 积极开展对消费者的宣传教育D. 搞好塑料袋回收

自何时起,我国规定“在所有超市、商场、集贸市场等商品零售场所实行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制度,一律不得免费提供塑料购物袋”?()A、2007年3月15日B、2008年6月1日C、2009年3月12日D、2010年5月22日

我国从()开始实行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制度。废弃塑料在自然界中自行降解大概需()年时间。

为保护生态环境,我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请分析作答: (1)我国政府决定自2008年6月1日起,在所有商品零售场所实行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制度的目的是什么? (2)我国实施退耕还林还草政策的作用是什么? (3)我国提出办“绿色奥运”的内涵是什么?

《限塑令》所称的商品零售场所包括()A、超市B、商场C、集贸市场D、士多店E、酒店

为了保护环境,减少白色污染,也就是减少塑料薄膜的生产,从而减少资源浪费,国务院办公室发出《关于限制生产销售使用塑料购物袋的通知》。通知要求,从()起,在全国范围内禁止生产、销售、使用厚度小于0.025毫米的塑料购物袋(简称超薄塑料购物袋)。A、2008年3月1日B、2008年4月1日C、2008年6月1日

按照国务院办公厅下发的《关于限制生产销售使用塑料购物袋的通知》,2008年6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内禁止生产、销售、使用厚度小于()毫米的塑料购物袋。A、0.05B、0.25C、0.025D、0.5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塑料购物袋是日常生活中的易耗品。它在为消费者提供便利的同时,由于过量使用及回收处理不到位等原因,造成了严重的能源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塑料购物袋问题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2006年W市环保局收到市人大和市政协有关环境保护的议案和提案共35件,其中多件涉及塑料袋的使用问题。到2007年底,全国有10多个省市地方政府,在本地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的建议和督促下,相继出台并实施了限制使用塑料袋的规定。在总结各地方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国务院发布了《关于限制生产销售使用塑料购物袋的通知》(简称“限塑令”),并决定于2008年6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实施。国务院通知要求,采取禁止生产、销售、使用超薄塑料购物袋,实行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制度等六项措施,以促进资源综合利用,保护生态环境。用矛盾主次方面的知识分析发布“限塑令”的哲学依据

塑料购物袋在为消费者提供便利的同时,也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日前,国务院办公厅下发通知:自2008年6月1日起,在所有商品零售场所实行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制度,一律不得免费提供塑料购物袋。这一举措主要是引导人们树立()的观念。A、理性消费B、适度消费C、节约消费D、绿色消费

按照国务院办公厅下发的通知,从2008年6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内禁止生产、销售、使用厚度小于0.025毫米的塑料购物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这项措施能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B、塑料购物袋是造成“白色污染”的来源之一C、塑料购物袋是由合成材料制成的D、为防止污染,可以将塑料购物袋直接烧掉

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关于限制生产销售使用塑料购物袋的通知》。通知指出,自2008年6月1日起各地人民政府、部委等应禁止生产、销售、使用超薄塑料购物袋,并将实现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制度。通知下发后在所有超市、商场、集贸市场等商品零售场所实行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制度,一律不得免费提供塑料购物袋。你认为政府主要是从技术的哪个方面考虑才作出这个决策的()A、技术与人B、技术与社会C、技术与自然D、技术与经济

据工商总局有关负责人介绍,塑料购物袋是日常生活中的易耗品,在为消费者提供便利的同时,也造成了严重的能源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特别是超薄塑料购物袋容易破损,成为“白色污染”的主要来源。为此国务院办公厅下发通知要求,自2008年6月1日起禁止生产、销售、使用超薄塑料购物袋。是因为这项技术()造成了负面影响 A、对人 B、对社会 C、对自然 D、以上都是

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把建设“生态文明”作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这是党首次把“生态文明”写进党的行动纲领。围绕“生态文明”,某校高一(1)班学生进行了一次分组探究性学习活动。第一小组的同学在本校同学及家长中展开调查,发现使用一次性塑料盒和塑料袋的现象非常普遍,全校一次性食具的月使用量超过10000只,每个家庭塑料袋的月使用量达150个以上。生产和使用一次性塑料盒、塑料袋会危害臭氧层;用它们装食物会危害人体健康;它们不易降解,会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第二小组的同学上网查阅了有关资料,获悉国务院规定,从2008年6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内禁止生产、销售、使用厚度小于0.025毫米的塑料购物袋,所有超市、商场、集贸市场等商品零售场所实行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制度。该项一出台便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通过此次探究活动,同学们深深感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重要性,他们建议学生会组织一次主题为“绿色消费校园行动”的宣传活动。请你探究该项规定对生活、生产产生的影响?

起草一份转发下列文件,要求下级机关做好该文件所安排的工作的通知。 写作要求:内容要明确,中心要突出;格式要正确,写法要规范(可只写标题、主送机关、正文、发文机关和发文时间几个项目);语言要准确、简明、得体,书写要清楚。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限制生产销售使用塑料购物袋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塑料购物袋是日常生活中的易耗品,我国每年都要消耗大量的塑料购物袋。塑料购物袋在为消费者提供便利的同时,由于过量使用及回收处理不到位等原因,也造成了严重的能源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特别是超薄塑料购物袋容易破损,大多被随意丢弃,成为“白色污染”的主要来源。目前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已经限制塑料购物袋的生产、销售、使用。为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从源头上采取有力措施,督促企业生产耐用、易于回收的塑料购物袋,引导、鼓励群众合理使用塑料购物袋,促进资源综合利用,保护生态环境,进一步推进节能减排工作,经国务院同意,现就严格限制塑料购物袋的生产、销售、使用等有关事项通知如下:(略) 二○○七年十二月三十一日

填空题我国从()开始实行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制度。废弃塑料在自然界中自行降解大概需()年时间。

单选题按照国务院办公厅下发的通知,从2008年6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内禁止生产、销售、使用厚度小于0.025毫米的塑料购物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这项措施能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B塑料购物袋是造成“白色污染”的来源之一C塑料购物袋是由合成材料制成的D为防止污染,可以将塑料购物袋直接烧掉

问答题为保护生态环境,我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请分析作答: (1)我国政府决定自2008年6月1日起,在所有商品零售场所实行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制度的目的是什么? (2)我国实施退耕还林还草政策的作用是什么? (3)我国提出办“绿色奥运”的内涵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