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6月1日,被称为“史上最严禁烟令”的《北京市控制吸烟条例》正式实施。明确规定公共场所、工作场所的室内区域以及公共交通工具内禁止吸烟,违规设立吸烟区最高可罚3万元。 中国控烟协会提供的数据显示,“禁烟令”实施一年以来,公共场所吸烟人数从11.3%下降到3.8%。虽然整体控烟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中国目前面临的控烟环境和现状依旧严峻,餐馆、写字楼仍然是重灾区,许多人在公共场所吸烟却并未受罚。 早在2007年12月,国务院办公厅就印发了《关于限制生产销售使用塑料购物袋的通知》,通知规定:从2008年6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内禁止生产、销售、使用厚度小于0.025毫米的塑料购物袋;同时,在所有超市、商场、集贸市场等商品零售场所实行有偿使用制度,一律不得免费提供塑料购物袋。这一通知,被称作“限塑令”。 然而,在许多超市里,免费的手撕塑料袋至今随处可见,选购前先撕几个塑料袋在手中备着,是许多消费者的习惯。在菜市场,厚度小于0.025毫米的塑料袋仍被大量使用,老百姓认为这样很方便。退休多年的陈女士,每天都要去超市或菜市场,对于塑料袋的使用,她早已司空见惯,并未觉得有什么不妥。 某地广场上,有一个雕塑用三根粗钢管斜向交叉,架着一块“由天而降”的大石头,以“落石”寓意落实。有人半开玩笑地说:巨石被钢管架着,并没有落地,这哪里是落实,分明是落不实嘛。这种“落不实”或“不落地”的落实,正是一种“软落实”。一位在基层工作了40多年的老同志感叹说,现在层层讲落实、天天讲落实、大会小会讲落实,可上面的精神到了下面,有的就是落实不到位,“看起来很美”,却得不到实惠。四、写作题:仔细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作答。(60分) 请参考给定资料,结合实际,自拟题目,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1.观点明确,内容充实,结构严谨,语言流畅; 2.总字数为800—1000字。

2015年6月1日,被称为“史上最严禁烟令”的《北京市控制吸烟条例》正式实施。明确规定公共场所、工作场所的室内区域以及公共交通工具内禁止吸烟,违规设立吸烟区最高可罚3万元。
中国控烟协会提供的数据显示,“禁烟令”实施一年以来,公共场所吸烟人数从11.3%下降到3.8%。虽然整体控烟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中国目前面临的控烟环境和现状依旧严峻,餐馆、写字楼仍然是重灾区,许多人在公共场所吸烟却并未受罚。


早在2007年12月,国务院办公厅就印发了《关于限制生产销售使用塑料购物袋的通知》,通知规定:从2008年6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内禁止生产、销售、使用厚度小于0.025毫米的塑料购物袋;同时,在所有超市、商场、集贸市场等商品零售场所实行有偿使用制度,一律不得免费提供塑料购物袋。这一通知,被称作“限塑令”。
然而,在许多超市里,免费的手撕塑料袋至今随处可见,选购前先撕几个塑料袋在手中备着,是许多消费者的习惯。在菜市场,厚度小于0.025毫米的塑料袋仍被大量使用,老百姓认为这样很方便。退休多年的陈女士,每天都要去超市或菜市场,对于塑料袋的使用,她早已司空见惯,并未觉得有什么不妥。


某地广场上,有一个雕塑用三根粗钢管斜向交叉,架着一块“由天而降”的大石头,以“落石”寓意落实。有人半开玩笑地说:巨石被钢管架着,并没有落地,这哪里是落实,分明是落不实嘛。这种“落不实”或“不落地”的落实,正是一种“软落实”。一位在基层工作了40多年的老同志感叹说,现在层层讲落实、天天讲落实、大会小会讲落实,可上面的精神到了下面,有的就是落实不到位,“看起来很美”,却得不到实惠。

四、写作题:仔细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作答。(60分)
请参考给定资料,结合实际,自拟题目,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1.观点明确,内容充实,结构严谨,语言流畅;
2.总字数为800—1000字。


参考解析

解析:【论点选取1】
本题为开放式命题,需结合材料提炼论题,确定论点。三则材料都是以案例的形式出现的,围绕的主题是“政策落实”。围绕这一论题,总论点可以确定为“好政策还需真落实”。参考材料,结合实际,分论点可以从政策执行、政策监督、政策宣传三个方面来展开。文章结构为并列式。当然除此之外,只要围绕“政策落实”这一话题,确定论点,合理论证就行。
【参考范文1】
多措并举落实好政策
近年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惠民利民的好政策,但在落实过程中,却出现了“雷声大、雨点小”的现象,各种“落不实”或“软落实”的现象屡见不鲜,不仅让人民群众享受不到政策带来的实惠,更会影响到政府的公信力。由此可见,好政策还需要真落实。
“严”字为先,“实”字当头。空谈误国,实干兴邦。为官不论大小,都应遵循“严”字为先,“实”字当头。纵观时下,一些干部作风漂浮,对于上级的政策落实不力,大打折扣,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形式主义,层层讲落实、天天讲落实、大会小会讲落实,可上面的精神到了下面,有的就是落实不到位,“看起来很美”,百姓却得不到实惠。强化落实情况监督问责是落实好政策的保障。要健全完善政策落实情况的监督问责制度,对监督检查中发现的违规问题,要坚决予以制止和纠正;对政策落不实、软落实现象要依法依规予以严厉查处。
动真碰硬,专项治理。目前,很多政策在执行上采取“运动式”“一阵风”的模式,缺少专项整治长效机制,没有让执法进入常态化,使得部分企业有机可乘。为了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不惜以身试法,公然违背政策。限塑令在推行中个别商场、超市为了赢得顾客,公然提供塑料袋就是一个典型案例。要动真碰硬开展政策落实情况的专项治理是好政策落实的重要举措。善于发现问题、抵制诱惑、顶住压力、坚守原则,敢于严厉查处,不让唯利是图者有可乘之机,不让投机取巧者能蒙混过关,不让对抗政策的企业、个人成漏网之鱼,下大力气解决好政策落实过程中的难题,确保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扩大宣传,全民知晓。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是解决问题的根本所在。当下,部分群众对政策执行的依据、目的一无所知、不明就里,是导致政策落实得不到配合的重要原因。为确保好政策有序运行,做好宣传迫在眉睫。针对部分群众对好政策了解不全面、不深入的实际情况,组织政策相关职能部门通过报纸、网络等媒体渠道大力做好政策解读工作,明确政策制定目的、执行依据、落实标准、执行部门及负责人等。确保全民知晓、全民参与、全民配合。
“为国之要,在于得民”。好政策的制定出发于民,好政策的落实惠利于民。光制定不落实无利于民。好政策真落实才是真的好政策!
字数:900字
【文章分析1】
标题:非命题作文。采用保守拟题法,标题拟为“多措并举落实好政策”。
”开头:采用“开门见山”破题法。开门见山摆出中心论点。
论证:采用例证与理论论证相结合的方式,有理有据。
结尾:采用首尾呼应式结尾。开头提出论点,经过论证,结尾再次回扣论点,形成首尾呼应。
【论点选取2】
第一、二段通过“禁烟令”、“限塑令”描述了目前我国政策的问题,政策本身可行性的问题导致违规者许多未受罚;商家、消费者不配合导致政策空令;第三段引用一位工作了40多年的老年人的话,点破第一、二段我国政策问题出现的主要原因,政策落实不到位。
整篇材料都在围绕“政策落实不到位”的论题展开,侧重点应写政策怎么落实到位。所以根据论题定出总论点:因此,如何落实政策,显得尤为紧要。再根据考场实际情况来看,以“怎么办”为重心来写相对容易,即从如何落实好政策方面提出三个分论点下笔。建议可从好政策的落实,需要考虑政策本身的可行性规范性;好政策的落实,需要全民配合;好政策的落实,需要加强下级对上级精神落实的监督。
【参考范文2】
好政策需要真落实
目前,我国政策环境往往是“软落实”情况很普遍,即上面的政策精神到了下面,落实不到位,民众得不到真正的实惠。因此,如何落实政策,显得尤为紧要。
好政策的落实,需要考虑政策的可行性规范性。“禁烟令”明确规定公共场所、工作场所的室内区域以及公共交通工具内禁止吸烟,违规设立吸烟区最高可罚3万元。虽然整体控烟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中国目前面临的控烟环境和现状依旧严峻,许多人在公共场所吸烟却并未受罚。出现在公共场所吸烟未受罚的情况,正是由于政策本身缺乏可行性规范性,“最高可罚3万元”只有政策没有操作性。比如说,公共场所吸一根烟要不要罚,怎么罚;公共场所群体共同吸烟,罚带头吸烟者还是所有吸烟者都罚;等等,惩罚没有具体的细则,即没有操作性,导致中国目前面临的控烟环境和现状依旧严峻。因此,好政策在制定的时候,应积极开展听证会,广泛听取政府代表、专家学者、人民群众等相关人员的意见,深入调研,为好政策的可行性规范性提供基础保障。
好政策的落实,需要全民配合。新闻时有报道城管执法人员和小商贩发生冲突的事件,正是由于部分城管执法人员缺乏“文明执法”,“柔性执法”的意识,常与小商小贩发生冲突,让群众对政策的初衷有所误解,不利于政策落实。好政策的落实,不仅需要执法人员的配合,公民也要积极配合。否则,就会出现越来越多像“陈女士”那样漠视“限塑令”的情况。所以,应加强执行人员的素质培养,鼓励执行人员积极参加礼仪素质以及沟通技巧培训,提高自身在执法过程的技巧能力,还要呼吁群众重视政策。
好政策的落实,需要加强下级对上级精神落实的监督。一位在基层工作了40多年的老同志感叹说,现在层层讲落实、天天讲落实、大会小会讲落实,可上面的精神到了下面,有的就是落实不到位,“看起来很美”,却得不到实惠。中央出台的精准扶贫政策是好的,但精准扶贫过程中却出现不少贪腐问题,这就是上级的精神没有落实到下级。因此,需要加强下级对上级精神落实的监督,对损害公众权益的行为,鼓励社会组织、公民依法提起公益诉讼和民事诉讼,多渠道做好监督工作。
好政策出台不易,做到真正的落实更不易,希望政府、公民、执行人员等共同努力,为好政策的落实尽最大的力量,为公众提供一个和谐的社会。
字数:921字
【文章分析2】
标题:非命题作文。采用保守拟题法,直接用论题作为题目,好政策需要好落实。
开头:利用目前政策落实的现状“软落实”,引出总论点:要想实惠民众,和谐社会,需要政策落实。
论证:总论点为“因此,如何落实政策,显得尤为紧要。”。分论点:好政策的落实,需要考虑政策本身的可行性规范性;好政策的落实,需要全民配合;好政策的落实,需要加强下级对上级精神落实的监督。采用多种论证方法,特别是例证与理论论证相结合的方式,三个分论点较好地论证了如何落实政策。
结尾:采用展望式结尾。提出呼吁,引发读者更深层次的思考。

相关考题:

根据《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实施细则》,关于公共场所禁烟下面说法正确的有( )。A.室内公共场所禁止吸烟B.公共场所经营者应当设置醒目的禁止吸烟警语和标志C.室内公共场所可设吸烟区,设置的吸烟区不得位于行人必须经过的通道上D.公共场所不得设置自动售烟机

《杭州市公共场所控制吸烟条例》规定____禁止吸烟。 A、室内公共场所B、室内工作场所C、公共交通工具内D、以上全对

按照《西安市控制吸烟管理办法》的规定,所有室内公共场所、公共交通工具全面禁止吸烟。()

上海市室内禁止吸烟的公共场所有室内公共场所、室内工作场所、公共交通工具内。()

《烟草专卖法》对加强吸烟危害健康宣传教育的具体表述错误的是()。A.劝阻青少年吸烟B.禁止中小学生吸烟C.限制在公共交通工具和公共场所吸烟D.禁止或者限制在公共交通工具和公共场所吸烟

国家禁止在公共交通工具和公共场所吸烟,禁止青少年吸烟。

()禁止吸烟,是保护不吸烟者免受被动吸烟危害的最有效措施。A、室内公共场所B、工作场所C、家庭内D、室外广场

《北京市公共场所禁止吸烟的规定》何时施行?

在公共场所和工作场所,保护不吸烟者健康的最好方法是什么?()A、公共场所和工作场所禁止吸烟B、打开所有门窗C、使用换气扇、空调等通风设备D、划分吸烟区和非吸烟区

吸烟者应当尊重他人的健康权益,不在室内工作场所、室内公共场所、公共交通工具内和其他禁止吸烟的场所吸烟。

根据2016年11月修订的《上海市公共场所控制吸烟条例》规定在室内公共场所、室内工作场所、公共交通工具内全面禁烟,个人在禁止吸烟场所吸烟且不听劝阻的,最高可处以罚款多少元?()A、50元B、100元C、200元

根据2016年11月修订的《上海市公共场所控制吸烟条例》规定,除了室内公共场所、室内工作场所、公共交通工具内全面禁烟,对社会开放的文物保护单位的室外区域也要求全面禁烟。

根据2016年11月修订的《上海市公共场所控制吸烟条例》规定在室内公共场所、室内工作场所、公共交通工具内全面禁烟,禁止吸烟场所所在单位未履行规定义务的,由有关部门责令限期改正,最高可处以罚款多少元?()A、10000元B、20000元C、30000元

根据2016年11月修订的《上海市公共场所控制吸烟条例》规定,除了室内公共场所、室内工作场所、公共交通工具内全面禁烟,体育场馆、演出场所的室外观众坐席和比赛、演出区域也要求禁止吸烟。

根据2016年11月修订的《上海市公共场所控制吸烟条例》规定,所有室内公共场所、室内工作场所、公共交通工具内全面禁烟。

《烟草专卖法》对加强吸烟危害健康宣传教育的具体表述错误的是()。A、劝阻青少年吸烟B、禁止中小学生吸烟C、限制在公共交通工具和公共场所吸烟D、禁止或者限制在公共交通工具和公共场所吸烟

室内公共场所禁止吸烟。公共场所经营者应当设置()。

室内公共场所禁止吸烟,应当设置醒目的(),场所内禁止提供()。

下列有关消除被动吸烟危害的做法正确的是:()A、工作场所禁止吸烟B、室内设吸烟区C、公共场所禁止吸烟D、吸烟者使用过滤器吸烟

室内公共场所和工作场所禁止吸烟是防止被动吸烟危害的最有效措施。

《杭州市公共场所控制吸烟条例》规定禁止吸烟场所或者所在区域内的任何人不具备下列哪项权利?()A、要求吸烟者立即停止吸烟。B、要求该场所经营者或管理者劝阻吸烟者吸烟或劝其离开该场所、区域。C、对吸烟者处以50元罚款。D、向卫生行政部门举报违反本条例规定的行为。

根据2016年11月修订的《上海市公共场所控制吸烟条例》规定,除了室内公共场所、室内工作场所、公共交通工具内全面禁烟,人群聚集的公共交通工具室外等候区域可以吸烟。

根据2016年11月修订的《上海市公共场所控制吸烟条例》规定,除了室内公共场所、室内工作场所、公共交通工具内全面禁烟,妇幼保健机构、儿童医院的室外区域也要求全面禁烟。

根据2016年11月修订的《上海市公共场所控制吸烟条例》规定,除了室内公共场所、室内工作场所、公共交通工具内全面禁烟,托幼机构、中小学校、少年宫、青少年活动中心、教育培训机构以及儿童福利院等以未成年人为主要活动人群的公共场所的室外区域也要求全面禁烟。

室内公共场所禁止吸烟,并设立醒目标志。

判断题室内公共场所和工作场所禁止吸烟是防止被动吸烟危害的最有效措施。A对B错

多选题()禁止吸烟,是保护不吸烟者免受被动吸烟危害的最有效措施。A室内公共场所B工作场所C家庭内D室外广场

多选题下列有关消除被动吸烟危害的做法正确的是:()A工作场所禁止吸烟B室内设吸烟区C公共场所禁止吸烟D吸烟者使用过滤器吸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