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选题丙实施抢劫犯罪后,分管公安工作的副县长甲滥用职权,让侦办此案的警察乙想办法使丙无罪。乙明知丙有罪,但为徇私情,采取毁灭证据的手段使丙未受追诉。关于本案的分析,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2014年真题]A因甲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故甲是滥用职权罪的实行犯B因甲居于领导地位,故甲是徇私枉法罪的间接正犯C因甲实施了两个实行行为,故应实行数罪并罚D乙的行为同时触犯徇私枉法罪与帮助毁灭证据罪、滥用职权罪,但因只有一个行为,应以徇私枉法罪论处
多选题
丙实施抢劫犯罪后,分管公安工作的副县长甲滥用职权,让侦办此案的警察乙想办法使丙无罪。乙明知丙有罪,但为徇私情,采取毁灭证据的手段使丙未受追诉。关于本案的分析,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2014年真题]
A
因甲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故甲是滥用职权罪的实行犯
B
因甲居于领导地位,故甲是徇私枉法罪的间接正犯
C
因甲实施了两个实行行为,故应实行数罪并罚
D
乙的行为同时触犯徇私枉法罪与帮助毁灭证据罪、滥用职权罪,但因只有一个行为,应以徇私枉法罪论处
参考解析
解析:
A项,滥用职权罪,是指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不法行使职务上的权限,致使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行为。甲和乙的行为均构成滥用职权罪,均为滥用职权罪的实行犯。
B项,间接正犯,是指将他人作为工具,他人完全没有规范意识,仅仅是被利用的纯粹的工具的罪犯。乙是警察,并非被甲利用的、纯粹的工具,而是积极与甲共谋为丙脱罪,应当与甲构成共同犯罪。况且,徇私枉法罪属于身份犯,副县长甲不是司法工作人员,无法成为徇私枉法罪的正犯。
C项,甲只实施了一个行为,该行为同时触犯滥用职权罪与徇私枉法罪,构成法条竞合,应当从一重罪论处,而不应数罪并罚。
D项,想象竞合,是指一个行为侵犯了数个客体,触犯了数个罪名,应按行为所触犯的罪名中的一个重罪论处。法条竞合,是指一个行为同时符合了数个法条规定的犯罪构成,但只能适用其中一个法条。一个行为同时符合相异法律之间的普通刑法与特别刑法规定的犯罪构成时,应严格依照特别法优于普通法的原则论处。一个行为同时符合同一法律的普通条款与特别条款规定的犯罪构成时,应依具体情况与法律规定,分别适用特别法优于普通法、重法优于轻法的原则。乙的行为构成滥用职权罪、帮助毁灭证据罪和徇私枉法罪,其中滥用职权罪与徇私枉法罪具有法条竞合的关系,特别法优先。徇私枉法罪与帮助毁灭证据罪属于一行为触犯数罪名,构成想象竞合,应当从一重罪即徇私枉法罪论处。
A项,滥用职权罪,是指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不法行使职务上的权限,致使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行为。甲和乙的行为均构成滥用职权罪,均为滥用职权罪的实行犯。
B项,间接正犯,是指将他人作为工具,他人完全没有规范意识,仅仅是被利用的纯粹的工具的罪犯。乙是警察,并非被甲利用的、纯粹的工具,而是积极与甲共谋为丙脱罪,应当与甲构成共同犯罪。况且,徇私枉法罪属于身份犯,副县长甲不是司法工作人员,无法成为徇私枉法罪的正犯。
C项,甲只实施了一个行为,该行为同时触犯滥用职权罪与徇私枉法罪,构成法条竞合,应当从一重罪论处,而不应数罪并罚。
D项,想象竞合,是指一个行为侵犯了数个客体,触犯了数个罪名,应按行为所触犯的罪名中的一个重罪论处。法条竞合,是指一个行为同时符合了数个法条规定的犯罪构成,但只能适用其中一个法条。一个行为同时符合相异法律之间的普通刑法与特别刑法规定的犯罪构成时,应严格依照特别法优于普通法的原则论处。一个行为同时符合同一法律的普通条款与特别条款规定的犯罪构成时,应依具体情况与法律规定,分别适用特别法优于普通法、重法优于轻法的原则。乙的行为构成滥用职权罪、帮助毁灭证据罪和徇私枉法罪,其中滥用职权罪与徇私枉法罪具有法条竞合的关系,特别法优先。徇私枉法罪与帮助毁灭证据罪属于一行为触犯数罪名,构成想象竞合,应当从一重罪即徇私枉法罪论处。
相关考题:
甲明知自己的枪法很差,但为杀乙,置乙身边丙的生命安全于不顾,向乙射击。结果没有击中乙,却打死了丙。对于丙的死亡,甲的罪过形式是()A.直接故意B.间接故意 C.疏忽大意的过失 D.过于自信的过失
甲将人打成重伤,侦办此案的人民警察乙与甲恰是好朋友,乙明知甲有罪,但碍于情面,采取毁灭证据的手段使甲未受追诉。乙构成( )。A.滥用职权罪B.徇私枉法罪C.帮助毁灭证据罪D.帮助犯罪分子逃避处罚罪
甲请乙为其在丙家盗窃时望风,乙同意,某日晚,甲乙按约定前往丙家,乙在门外望风,甲进入丙家后,见丙一人在家,便对丙实施暴力,抢劫了丙的1万元现金。对本案应如何认定?() A.甲乙构成抢劫罪的共犯B.甲乙在盗窃罪范围内构成共犯C.甲构成抢劫罪、乙只是望风,所以无罪D.甲构成盗窃罪,乙无罪
对于某偷盗案的三个嫌疑犯来说,下列所述事实成立,则谁是罪犯?( )(1)甲、乙、丙三人中,至少有一人有罪;(2)甲有罪时,乙和丙则与之同案;(3)丙有罪时,甲和乙与之同案;(4)当乙有罪时,没有同案者;(5)甲和丙二人中,至少一人无罪。A.甲是罪犯B.乙是罪犯C.丙是罪犯D.甲和乙是罪犯
李家有甲、乙、丙三兄弟,丙幼年时送给王某作养子,丙结婚时,王某为其盖了新房,后因失火导致该房屋被烧毁。丙的生母就将自己的住房腾出一间让丙夫妇及王某居住。不久,丙的生母病故。对于死者(丙的生母)的遗产,有继承权的是( )。A.甲和乙B.甲、乙和丙C.甲、乙和王某D.甲、乙、丙和王某
甲与其妻子乙不和已久,甲为杀死乙便在乙的饭碗里投放毒鼠强。甲明知孩子丙可能分食而中毒,但杀妻心切而不顾孩子的死活。关于甲对乙的心理态度和对丙的心理态度的分析,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A.对乙为直接故意B.对丙为间接故意C.对丙为疏忽大意的过失D.对丙为过于自信的过失
副县长甲对妻子乙(幼儿园老师)说:“我不便收受别人东西,如有人给你送礼,只要对方所托之事我能搞定,你就收下。”丙送给乙3万元,请乙想办法解决孩子工作问题。乙收下钱后告知甲,甲安排丙的孩子去财政局上班。关于本案的分析,下列哪些选项是错误的?( )A.甲构成受贿罪B.乙构成利用影响力受贿罪C.丙构成对有影响力的人行贿罪D.丙构成行贿罪
甲将自己的房屋出租给了乙,后甲又将自己的房屋卖给了丙。下列给定的丙的身份中,乙不得行使优先购买权的有( )。 A.丙为房屋的共有人之一B.丙为甲的妹妹C.丙为甲的同学,但甲通知乙后,乙在15日内未明确表示购买D.丙为甲的姥爷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有:()A:医生甲意欲杀害患者丙,将毒药交给不知情的护士乙,让乙给丙注射。乙接过药品后发现是致命的毒药,但仍给丙注射,致丙死亡,甲构成教唆乙杀人的教唆犯B:甲教唆乙杀丙,同时又告诉丙:“乙会杀你,作好防卫准备”。某日晚,乙杀丙时,丙正当防卫将乙杀死,甲对乙的死亡应承担故意杀人的刑事责任C:甲乙有仇,甲扬言要杀乙,乙逃往他乡后,甲在多处张贴悬赏广告“杀死乙者奖励3万元”,但是没有人杀乙,甲构成故意杀人罪的教唆犯D:甲教唆乙盗窃丙家的财物,乙接受教唆后前往丙家行窃,被丙发现后乙为了抗拒抓捕当场使用暴力,致丙轻伤,甲属于教唆未遂,可以从轻或减轻处罚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乙共谋杀丙,二人携带枪支来到丙的住处,甲向丙开了一枪,将丙打伤。甲看到丙很痛苦,就自动停止射击,退到屋外。乙开枪将丙杀死。甲成立犯罪中止,乙成立犯罪既遂B:甲、乙共谋杀丙,但次日甲因腹泻未能前往犯罪地点,乙独自一人前去杀死了丙。甲成立犯罪预备,乙成立犯罪既遂C:甲、乙共谋杀丙,但次日甲因腹泻未能前往犯罪地点,乙独自一人前去杀丙,但在举枪射击时,被对方一脚踹倒在地动弹不得。甲成立犯罪预备,乙成立犯罪未遂D:甲、乙、丙三人共谋对丁女实施轮奸,共同对丁女实施暴力后,甲、乙实施了奸淫行为,但丙因丁女的苦苦恳求,出于怜悯放弃了强奸行为。本案中,甲、乙、丙都成立强奸罪的既遂
甲意欲抢劫而对乙实施暴力,在压制了乙的反抗后,丙到达了现场,在明知甲正在抢劫乙的财物的情况下,又与甲共同抢取了乙的财物。此时()。A、甲构成抢劫罪B、丙构成抢夺罪C、甲、丙都构成抢劫罪,但不是共同犯罪D、甲、丙构成抢劫罪的共犯
以“并非甲和乙都是有罪的”和“丙是有罪的”为前提进行推理,()。A、不能必然推出结论B、能必然推出“甲和乙都不是有罪”的结论C、能必然推出“甲无罪而乙有罪”的结论D、能必然推出“丙有罪,但并非甲和乙都有罪”的结论
甲欲枪杀乙,不料丙与乙同行,甲明知有可能射中丙,但甲不愿放过这次机会,遂抱着“打死乙最好,打死丙也罢”的念头开了枪,结果打死了丙。甲对杀死丙的心理态度是()。A、直接故意B、间接故意C、过于自信的过失D、疏忽大意的过失
甲明知自己的枪法很差,但为杀乙,置乙身边丙的生命安全于不顾,向乙射击。结果没有击中乙,却打死了丙。对于丙的死亡,甲的罪过形式是()A、直接故意B、间接故意C、疏忽大意的过失D、过于自信的过失
甲、乙共谋伤害丙,进而共同对丙实施伤害行为,导致丙身受一处重伤,但不能查明该重伤由谁的行为引起。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由于证据不足,甲、乙均无罪B、由于证据不足,甲、乙成立故意伤害(轻伤)罪的共犯,但都不对丙的重伤负责C、由于证据不足,认定甲、乙成立过失致人重伤罪较为合适D、甲、乙成立故意伤害(重伤)罪的共犯
甲欲诈骗银行贷款100万元,为保证贷款到手后迅速转移,找到乙帮忙想办法将资金汇往境外,乙同意。贷款到手后,乙找到丙,丙明知该笔资金的来源,仍然协助其将资金汇往境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乙构成贷款诈骗罪,丙构成洗钱罪B、甲构成贷款诈骗罪,乙、丙构成洗钱罪C、乙构成贷款诈骗罪和洗钱罪,应予数罪并罚D、甲、乙、丙构成贷款诈骗罪
甲将人打成重伤,侦办此案的人民警察乙与甲恰是好朋友,乙明知甲有罪,但碍于情面,采取毁灭证据的手段使甲未受追诉。乙构成()。A、滥用职权罪B、徇私枉法罪C、帮助毁灭证据罪D、帮助犯罪分子逃避处罚罪
甲的下列哪些行为成立帮助毁灭证据罪(不考虑情节)( )A、甲、乙共同盗窃了丙的财物。为防止公安人员提取指纹,甲在丙报案前擦掉了两人留在现场的指纹B、甲、乙是好友。乙的重大贪污罪行被丙发现。甲是丙的上司,为防止丙作证,将丙派往境外工作C、甲得知乙放火致人死亡后未清理现场痕迹,便劝说乙回到现场毁灭证据D、甲经过犯罪嫌疑人乙的同意,毁灭了对乙有利的无罪证据
丙实施抢劫犯罪后,分管公安工作的副县长甲滥用职权,让侦办此案的警察乙想办法使丙无罪。乙明知丙有罪,但为徇私情,采取毁灭证据的手段使丙未受追诉。关于本案的分析,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A、因甲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故甲是滥用职权罪的实行犯B、因甲居于领导地位,故甲是徇私枉法罪的间接正犯C、因甲实施了两个实行行为,故应实行数罪并罚D、乙的行为同时触犯徇私枉法罪与帮助毁灭证据罪、滥用职权罪,但因只有一个行为,应以徇私枉法罪论处
下列哪些选项中的甲属于犯罪未遂?A、甲让行贿人乙以乙的名义办理银行卡,存入50万元,乙将银行卡及密码交给甲。甲用该卡时,忘记密码,不好意思再问乙。后乙得知甲被免职,将该卡挂失取回50万元B、甲、乙共谋傍晚杀丙,甲向乙讲解了杀害丙的具体方法。傍晚乙如约到达现场,但甲却未去。乙按照甲的方法杀死丙C、乙欲盗窃汽车,让甲将用于盗窃汽车的钥匙放在乙的信箱。甲同意,但错将钥匙放入丙的信箱,后乙用其他方法将车盗走D、甲、乙共同杀害丙,以为丙已死,甲随即离开现场。一个小时后,乙在清理现场时发现丙未死,持刀杀死丙
单选题关于共同犯罪,下列哪一选项的说法是正确的?( )A甲以伤害故意、乙以杀人故意共同对丙实施暴力导致丙死亡,由于二人主观故意不同,二人不成立共同犯罪B乙误认为路边的皮包是他人遗失的,明知真相(皮包是丙的)的甲教唆乙将皮包拿走,甲和乙构成侵占罪的共同犯罪,甲另外构成盗窃罪C甲绑架丙的儿子后向丙勒索巨额财物,得知丙报警后,打算杀死丙的儿子。甲向好友乙述说要杀死丙的儿子的想法,乙遂帮忙掐死了丙的儿子,乙构成绑架罪,适用“杀死被绑架人”的法定刑D乙教唆甲实施抢劫,但甲实施抢劫时,刚好路过的乙发现被劫持者是自己的邻居,遂劝说甲停手,甲不从,将乙打昏后劫得财物,甲成立犯罪既遂,乙成立犯罪中止
单选题甲意欲抢劫而对乙实施暴力,在压制了乙的反抗后,丙到达了现场,在明知甲正在抢劫乙的财物的情况下,又与甲共同抢取了乙的财物。此时()。A甲构成抢劫罪B丙构成抢夺罪C甲、丙都构成抢劫罪,但不是共同犯罪D甲、丙构成抢劫罪的共犯
多选题甲的下列哪些行为成立帮助毁灭证据罪(不考虑情节)?( )[2014年真题]A甲、乙共同盗窃了丙的财物。为防止公安人员提取指纹,甲在丙报案前擦掉了两人留在现场的指纹B甲、乙是好友。乙的重大贪污罪行被丙发现。甲是丙的上司,为防止丙作证,将丙派往境外工作C甲得知乙放火致人死亡后未清理现场痕迹,便劝说乙回到现场毁灭证据D甲经过犯罪嫌疑人乙的同意,毁灭了对乙有利的无罪证据
单选题以“并非甲和乙都是有罪的”和“丙是有罪的”为前提进行推理,()。A不能必然推出结论B能必然推出“甲和乙都不是有罪”的结论C能必然推出“甲无罪而乙有罪”的结论D能必然推出“丙有罪,但并非甲和乙都有罪”的结论
多选题丙实施抢劫犯罪后,分管公安工作的副县长甲滥用职权,让侦办此案的警察乙想办法使丙无罪。乙明知丙有罪,但为徇私情,采取毁灭证据的手段使丙未受追诉。关于本案的分析,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A因甲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故甲是滥用职权罪的实行犯B因甲居于领导地位,故甲是徇私枉法罪的间接正犯C因甲实施了两个实行行为,故应实行数罪并罚D乙的行为同时触犯徇私枉法罪与帮助毁灭证据罪、滥用职权罪,但因只有一个行为,应以徇私枉法罪论处
单选题甲欲枪杀乙,不料丙与乙同行,甲明知有可能射中丙,但甲不愿放过这次机会,遂抱着“打死乙最好,打死丙也罢”的念头开了枪,结果打死了丙。甲对杀死丙的心理态度是()。A直接故意B间接故意C过于自信的过失D疏忽大意的过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