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选题对乙、丁的行为正确的处理方式是(  )。[2005年真题]A乙构成盗窃罪B乙不构成盗窃罪C丁构成抢劫罪D丁不构成抢劫罪

多选题
对乙、丁的行为正确的处理方式是(  )。[2005年真题]
A

乙构成盗窃罪

B

乙不构成盗窃罪

C

丁构成抢劫罪

D

丁不构成抢劫罪


参考解析

解析:
AB两项,《刑法》第17条规定,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题中乙未满16周岁,其盗窃行为不在《刑法》第17条规定的8种犯罪范围内,故不构成犯罪。CD两项,丁未满14周岁,未达刑事责任年龄,不构成抢劫罪。

相关考题:

对乙、丁的行为正确的处理方式是( )。A.乙构成盗窃罪B.乙不构成盗窃罪C.丁构成抢劫罪D.丁不构成抢劫罪

甲受乙的委托,为乙画了一幅肖像。双方未就这幅画的著作权归属作出约定。乙去世后,其继承人丙将这幅画卖给丁。丁未经任何人同意,将这幅画复制出售。对丁的这一行为,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 )。A.丁的行为是合法行使权利的行为B.丁侵犯了甲的著作权C.丁侵犯了乙的著作权D.丁侵犯了丙的著作权

甲将其对乙享有的10万元货款债权转让给丙,丙再转让给丁,乙均不知情。乙将债务转让给戊,得到了甲的同意。丁要求乙履行债务,乙以其不知情为由抗辩。下列哪一表述是正确的?()A:甲将债权转让给丙的行为无效B:丙将债权转让给丁的行为无效C:乙将债务转让给戊的行为无效D:如乙清偿10万元债务,则享有对戊的追偿权

甲持有银行汇票一张,甲将汇票背书转让给乙,并在汇票上记载“不得转让”,乙将汇票背书转让给丙,丙又背书转让给丁,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乙的背书转让行为无效B:甲对丙和丁不承担保证责任C:甲对乙不承担保证责任D:乙对丁不承担保证责任

甲施工企业与乙劳务派遣公司订立劳务派遣协议,由乙向甲派遣员工丁某。关于该用工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是( )。2017真题A、丁某工作时因工受伤,甲应当申请工伤认定 B、在派遣期间,甲被宣告破产,可以将丁某退回乙 C、乙应当对丁某进行工作岗位所必需的培训 D、在派遣期间,丁被退回的,乙不再向其支付劳动报酬

多选题对于丁的投案行为,下列何种判断是正确的?(  )[2006年真题]A丁虽然投案,但隐瞒了甲、乙致丙死亡的事实,因而不构成自首B丁虽然隐瞒了甲、乙致丙死亡的事实,但交代了本人与甲共同犯罪的事实,因而构成自首C丁构成自首且揭发甲与自己共同犯罪的行为成立立功D丁构成坦白但揭发甲与自己共同犯罪的行为成立立功

单选题甲公司获得了某医用镊子的实用新型专利,不久后乙公司自行研制出相同的镊子,并通过丙公司销售给丁医院使用。乙、丙、丁都不知道甲已经获得该专利。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2007年真题]A乙的制造行为不构成侵权B丙的销售行为不构成侵权C丁的使用行为不构成侵权D丙和丁能证明其产品的合法来源,不承担赔偿责任

多选题甲、乙通过丙向丁购买毒品,甲购买的目的是为自己吸食,乙购买的目的是为贩卖,丙则通过介绍毒品买卖,从丁处获得一定的好处费。对于本案,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2006年真题]A甲的行为构成贩卖毒品罪B乙的行为构成贩卖毒品罪C丙的行为构成贩卖毒品罪D丁的行为构成贩卖毒品罪

多选题丁公司允许甲公司、乙公司各划走10万元,关于该行为的说法正确的是(  )。[2003年真题]A合法,甲公司、乙公司有权在出资范围内划走一部分资金B合法,因为丁公司有权决定减少注册资本C不合法,因为这是抽逃出资的行为D不合法,因为没有经过公司登记机关批准

多选题乙擅自挪出公司10万元给丁,关于这一事实的定性,正确的是(  )。[2012年真题]A乙、丁构成挪用公款罪的共犯B乙、丁构成挪用单位资金罪的共犯C乙构成挪用公款罪,丁不构成犯罪D乙构成挪用公款罪,丁构成挪用单位资金罪

多选题就甲公司、乙公司和丁公司之间的法律关系,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2009年真题]A甲公司有权以乙公司代理人的名义向丁公司主张权利B甲公司有权以自己的名义通过法院向丁公司主张权利C甲公司只能向乙公司主张债权,无权向丁公司主张权利D甲公司只有征得乙公司同意才能向丁主张权利

多选题关于甲的汽车上各抵押权实现的先后顺序,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2013年真题]A①乙、②丙、③丁B①丙、②乙、③丁C①丁、②丙、③乙D①丙、②丁、③乙

多选题甲在乙骑摩托车必经的偏僻路段精心设置路障,欲让乙摔死。丙得知甲的杀人计划后,诱骗仇人丁骑车经过该路段,丁果真摔死。关于本案,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2015年真题]A甲的行为和丁死亡之间有因果关系,甲有罪B甲的行为属对象错误,构成故意杀人罪既遂C丙对自己的行为无认识错误,构成故意杀人罪既遂D丙利用甲的行为造成丁死亡,可能成立间接正犯

多选题画家甲某受乙的委托,为乙画了一幅肖像。双方未就这幅画的版权归属作出约定。乙去世后,其继承人丙将这幅画卖给丁。丁未经任何人同意,将这幅画复制出售。对丁的这一行为的认定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丁的行为是合法行使权利的行为B丁侵犯了甲的著作权C丁侵犯了乙的著作权D丁侵犯了丙的著作权

多选题关于乙与甲一起取走丁的财物的行为,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2008年真题]A乙与甲成立抢劫罪的共同犯罪B甲的行为构成抢劫罪,乙的行为属于抢夺罪,两者在抢夺罪这一重合犯罪之内成立共同犯罪,即成立抢夺罪的共同犯罪C乙既不对丁的重伤承担刑事责任,也不对丁的死亡承担刑事责任D乙不对丁的死亡承担刑事责任,但应对丁的重伤承担刑事责任

单选题甲聘请乙负责照看小孩,丙聘请丁做家务。甲和丙为邻居,乙和丁为好友。一日,甲突生急病昏迷不醒,乙联系不上甲的亲属,急将甲送往医院,并将甲的小孩委托给丁临时照看。丁疏于照看,致甲的小孩在玩耍中受伤。下列哪一说法是正确的?(  )[2012年真题]A乙将甲送往医院的行为属于无因管理B丁照看小孩的行为属于无因管理,不构成侵权行为C丙应当承担甲小孩的医疗费D乙和丁对甲小孩的医疗费承担连带责任

多选题根据材料②和材料③,关于乙公司、丙公司与丁公司的法律关系,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2013年真题]A乙公司应对丙公司对丁公司的债务承担无限责任B乙公司应对丙公司对丁公司的债务承担连带责任C乙公司应对丙公司对丁公司的债务承担全部责任D乙公司应对丙公司对丁公司的债务在未出资本息范围内承担补充责任

单选题甲在乙承包的水库游泳,乙的雇工丙、丁误以为甲在偷鱼苗将甲打伤。下列哪一说法是正确的?(  )[2009年真题]A乙、丙、丁应承担连带责任B丙、丁应先赔偿甲的损失,再向乙追偿C只能由丙、丁承担连带责任D只能由乙承担赔偿责任

单选题甲受乙的委托,为乙画了一幅肖像。双方未就这幅画的版权归属作出约定。乙去世后,其继承人丙将这幅画卖给丁。丁未经任何人同意,将这幅画复制出售。对丁的这一行为认定正确的是(  )。A丁的行为是合法行使权利的行为B丁侵犯了甲的著作权C丁侵犯了乙的著作权D丁侵犯了丙的著作权

多选题关于乙将房屋出卖的行为,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2015年真题]A构成无权处分行为B丁取得该房屋所有权C丁无权要求合伙企业搬出该房屋D乙对合伙企业应承担违约责任

多选题关于甲投案以及乙归案后的行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2007年真题]A甲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被迫投案,不应认定为自首B甲提供线索致使乙被抓获的行为属于立功C乙对贩卖毒品罪成立自首D乙对行贿罪不成立自首

多选题在乙公司将6万元租金债务转让给戊公司之后,关于丙公司和丁公司的担保责任,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2012年真题]A丙公司仅需对乙公司剩余租金债务承担担保责任B丁公司仅需对乙公司剩余租金债务承担担保责任C丙公司仍应承担全部担保责任D丁公司仍应承担全部担保责任

单选题汇票出票人为甲,收款人为乙,票据丢失被丙拾得。丙刻制乙的印章在汇票上背书,将汇票交付于丁以支付货款。丁对丙取得票据及刻制乙的印章背书行为不知情。关于丁是否有票据权利,正确的说法是()A丁不享有票据权利B丁对甲、乙有票据权利C丁对丙有票据权利D丁对甲有票据权利

单选题甲将其对乙享有的10万元货款债权转让给丙,丙再转让给丁,乙均不知情。乙将债务转让给戊,得到了甲的同意。丁要求乙履行债务,乙以其不知情为由抗辩。下列哪一表述是正确的?(  )[2012年真题]A甲将债权转让给丙的行为无效B丙将债权转让给丁的行为无效C乙将债务转让给戊的行为无效D如乙清偿10万元债务,则享有对戊的求偿权

单选题甲委托乙销售一批首饰并交付,乙经甲同意转委托给丙。丙以其名义与丁签订买卖合同,约定将这批首饰以高于市场价10%的价格卖给丁,并赠其一批箱包。丙因此与戊签订箱包买卖合同。丙依约向丁交付首饰,但因戊不能向丙交付箱包,导致丙无法向丁交付箱包。丁拒绝向丙支付首饰款。下列哪一表述是正确的?(  )[2011年真题]A乙的转委托行为无效B丙与丁签订的买卖合同直接约束甲和丁C丙应向甲披露丁,甲可以行使丙对丁的权利D丙应向丁披露戊,丁可以行使丙对戊的权利

单选题甲未经乙同意而以乙的名义签发一张商业汇票,汇票上记载的付款人为丙银行。丁取得该汇票后将其背书转让给戊。下列哪一说法是正确的?(  )[2013年真题]A乙可以无权代理为由拒绝承担该汇票上的责任B丙银行可以该汇票是无权代理为由而拒绝付款C丁对甲的无权代理行为不知情时,丁对戊不承担责任D甲未在该汇票上签章,故甲不承担责任

多选题甲在2013年11月将自己对乙已取得的债权全部转让给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2016年真题]A甲的行为将导致其最高额抵押权消灭B甲将上述债权转让给丁后,丁取得最高额抵押权C甲将上述债权转让给丁后,最高额抵押权不随之转让D2014年5月5日前,甲对乙的任何债权均不得转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