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注射肝脾胶体显像剂后,放射性分布为A、肝脏50%、脾脏30%、骨髓20%B、肝脏70%、脾脏20%、骨髓10%C、肝脏85%、脾脏10%、骨髓5%D、肝脏60%、脾脏30%、骨髓10%E、肝脏95%、脾脏3%、骨髓1%

静脉注射肝脾胶体显像剂后,放射性分布为

A、肝脏50%、脾脏30%、骨髓20%

B、肝脏70%、脾脏20%、骨髓10%

C、肝脏85%、脾脏10%、骨髓5%

D、肝脏60%、脾脏30%、骨髓10%

E、肝脏95%、脾脏3%、骨髓1%


相关考题:

人体出生后的造血器官主要是 ( )A、卵黄囊B、肝脏C、脾脏D、骨髓E、胸腺

胶体显像剂颗粒直径大小与脏器中分布的关系错误的是A、颗粒直径偏小,骨髓的集聚增加B、颗粒的直径偏大,脾脏的集聚增加C、80%~85%被肝脏所清除D、少量放射性存在于骨髓中E、颗粒越大骨髓聚集越多

在组织间隙内注入放射性标记的胶体物质后,下列哪种细胞不是摄取显像剂的主要细胞A、肝脏库普弗细胞B、脾脏巨噬细胞C、骨髓网状吞噬细胞D、淋巴窦内皮细胞E、以上均不是

脾脏动态显像时,肝、脾显影次序为A、肝脏早4~5S显影B、脾脏早4~5S显影C、肝脏早8~10S显影D、脾脏早8~10S显影E、以上均不正确

粒径小于10nm的微粒可缓慢积集于() A、肝脏B、脾脏C、肺D、骨髓

以下关于两类脾脏显像剂的比较哪种说法是错误的A、放射性胶体类显像剂的制备较简单B、放射性核素标记变性红细胞显像时脾脏显影清晰,肝脏及骨髓仅轻度显影C、放射性胶体显像有助于比较肝脏与脾脏间对胶体颗粒的吞噬能力D、放射性核素标记变性红细胞显像对多脾、副脾、手术残留脾及自体移植脾的观察较为有利E、放射性胶体显像不适于观察左上腹肿块与肝、脾之间的解剖关系

静脉注射肝胶体显像剂后,放射性分布 ( )A、肝脏50%,脾脏30%,骨髓20%B、肝脏70%,脾脏20%,骨髓10%C、肝脏85%,脾脏10%,骨髓5%D、肝脏60%,脾脏30%,骨髓10%E、肝脏95%,脾脏3%,骨髓2%

生后唯一的造血场所是A、肝脏B、骨髓C、脾脏D、卵黄囊E、骨骼

连续毛细血管主要分布于肝脏、脾脏和骨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