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这首诗的作者是 。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这首诗的作者是 。


相关考题:

定义:①写景抒情诗:歌咏山水名胜、描写自然景色的抒情诗歌。古代有些诗人由于不满现实,常寄情于山水,通过描绘江湖风光、自然风景来寄寓自己的思想感情。这类诗常将要抒发的情感寄寓在描写的景物之中,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寓情于景,其风格清新自然。②咏物言志诗:诗人对所咏之物的外形、特点、神韵、品格进行描摹,以寄托诗人自己的感情,表达诗人的精神、品质或理想。③边塞征战诗:描写边塞风光和戍边将士们的军旅生活,或抒发将士们乐观豪迈或相思离愁的情感。风格悲壮宏浑,笔势豪放。典型例证:(1)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自在人间。于谦——《石灰吟》(2)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3)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王昌龄——《从军行》上述典型例证与定义存在对应关系的数目有( )。A.0个B.1个C.2个D.3个

明代名臣于谦曾写下《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诗中“烈火焚烧若等闲”描写的是:《》( )A.生石灰变成熟石灰的过程B.利用石灰石生产生石灰的过程C.石灰浆固化的过程D.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的过程

下列选项中诗句与所描述的事物对应不正确的是:A.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莲B. 一节复一节,千枝攒万叶——竹C.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二胡D.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石灰

石灰吟——于谦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关于这首诗下列表述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是一首托物言志诗,诗人以石灰作比喻,表达自己驱除匈奴,不同流合污的意愿和决心B.“粉身碎骨”形象地写出将石灰石烧成石灰粉,而“浑不怕”三字又让人们联想到其中寓有的不怕牺牲的精神C.“烈火焚烧”,是指烧炼石灰石,加“若等闲”三字,又使人感到不仅是在写烧炼石灰石,它还象征着志士仁人无论面临着怎样严峻的考验,都视若等闲D.这首诗的妙处在于处处以石灰自喻,咏石灰即是咏自己磊落的襟怀和崇高的人格

教学《爱莲说》时,为了引导学生掌握“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教师列举使用该手法的其他诗词来说明。下列诗词不能作为例子使用的是( )。A.陆游《卜算子?咏梅》(驿外断桥边)B.郑燮《竹石》(咬定青山不放松)C.贺知章《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D.于谦《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身若等闲。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这首诗通常被认为是明代政治家于谦的一首托物言志诗。它吟咏的对象是()A.花岗岩B.大理石C.石灰D.煤炭

7、下面哪句诗运用了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A.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B.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C.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D.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1、“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描绘的是A.石灰石B.芙蓉石C.孔雀石D.金刚石

能与“四面云山来眼底”构成对偶一项的是A.千树万树梨花开B.万紫千红总是春C.万家忧乐在心头D.千锤万凿出深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