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公司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2016年1月25日,甲公司以其拥有的一项非专利技术(属于增值税免税范围)与乙公司生产的一批商品交换。交换日,甲公司换出非专利技术的成本为80万元,累计摊销15万元,未计提减值准备,公允价值无法可靠计量;换入商品的成本为72万元,未计提存货跌价准备,公允价值为100万元,增值税税额为17万元,甲公司将其作为存货核算;甲公司另收到乙公司支付的补价30万元。假定该项交换具有商业实质,不考虑其他因素,甲公司因该项交易应确认的收益为( )万元。A.0B.22C.65D.82

甲公司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2016年1月25日,甲公司以其拥有的一项非专利技术(属于增值税免税范围)与乙公司生产的一批商品交换。交换日,甲公司换出非专利技术的成本为80万元,累计摊销15万元,未计提减值准备,公允价值无法可靠计量;换入商品的成本为72万元,未计提存货跌价准备,公允价值为100万元,增值税税额为17万元,甲公司将其作为存货核算;甲公司另收到乙公司支付的补价30万元。假定该项交换具有商业实质,不考虑其他因素,甲公司因该项交易应确认的收益为( )万元。

A.0

B.22

C.65

D.82


相关考题:

甲公司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于2009年12月5日以一批商品换入乙公司的一项非专利技术,该交换具有商业实质。甲公司换出商品的账面价值为80万元,不含增值税的公允价值为100万元,增值税额为17万元;另收到乙公司补价10万元。甲公司换人非专利技术的原账面价值为60万元,公允价值无法可靠计量。假定不考虑其他因素,甲公司换人该非专利技术的入账价值为(107)万元。

甲公司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于2009年12月5日以一批商品换入乙公司的一项非专利技术,该交换具有商业实质。甲公司换出商品的账面价值为80万元,不含增值税的公允价值为100万元,增值税额为17万元;另收到乙公司补价10万元。甲公司换入非专利技术的原账面价值为60万元,公允价值无法可靠计量。假定不考虑其他因素,甲公司换入该非专利技术的入账价值为( )万元。A.50 B.70 C.90 D.107

甲公司以库存商品A产品、B产品交换乙公司原材料,双方均将收到的存货作为库存商品核算(具有商业实质)。甲公司和乙公司适用的增值税税率为17%,假定计税价值与公允价值相同,有关资料如下:甲公司换出:①库存商品一A产品,账面成本360万元,已计提存货跌价准备60万元,公允价值300万元;②库存商品一B产品,账面成本80万元,已计提存货跌价准备20万元,公允价值60万元。乙公司换出原材料的账面成本413万元,已计提存货跌价准备8万元,公允价值450万元,甲公司另向乙公司支付105.3万元补价,则甲公司取得的原材料的入账价值为( )万元。A.511.20B.434.7C.373.5D.450

甲公司以库存商品A产品、B产品交换乙公司的原材料,双方均将收到的存货作为库存商品核算。甲公司另向乙公司支付补价45万元。甲公司和乙公司适用的增值税税率均为17%,计税价格为公允价值,有关资料如下:甲公司换出:①库存商品A产品:账面成本180万元,已计提存货跌价准备30万元,公允价值150万元;②库存商品-B产品:账面成本40万元,已计提存货跌价准备10万元,公允价值30万元。乙公司换出:原材料:账面成本206.50万元,已计提存货跌价准备4万元,公允价值225万元假定该项交换具有商业实质且其换入或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能够可靠地计量。则甲公司取得的原材料的入账价值为( )万元。A.217.35B.271.35C.186.75D.202.50

甲公司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适用的增值税税率为17%,2012年1月25日以其拥有的一项非专利技术与乙公司生产的一批商品交换。交换日,甲公司换出非专利技术的成本为80万元,累计摊销为15万元,未计提减值准备,公允价值无法可靠计量;换入商品的账面成本为72万元。未计提跌价准备,公允价值为100万元,增值税税额为17万元,甲公司将其作为存货;甲公司另收到乙公司支付的30万元现金。不考虑其他因素,甲公司对该交易应确认的收益为( )万元。A.0B.22C.65D.82

甲公司以库存商品A产品、B产品交换乙公司原材料,双方均将收到的存货作为库存商品核算。甲公司另向乙公司支付补价45万元。甲公司和乙公司适用的增值税税率为17%,计税价值为公允价值,有关资料如下:甲公司换出:①库存商品一A产品:账面成本180万元,已计提存货跌价准备30万元,公允价值150万元;②库存商品一B产品:账面成本40万元,已计提存货跌价准备10万元,公允价值30万元。乙公司换出:原材料:账面成本206.50万元,已计提存货跌价准备4万元,公允价值225万元。假定该项交换具有商业实质。则甲公司取得的原材料的人账价值为( )万元。A.217.35B.271.35C.186.75D.202.50

甲公司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购买及销售商品适用的增值税税率为13%。2020年1月25日以其拥有的一项非专利技术(符合税法规定的免征增值税条件)与乙公司生产的一批商品交换。交换日,甲公司换出非专利技术的成本为80万元,累计摊销为15万元,未计提减值准备,公允价值无法可靠计量;换入商品的成本为72万元,未计提存货跌价准备,公允价值为100万元,增值税税额为13万元,甲公司将其作为存货核算;甲公司另收到乙公司支付14万元现金。假定该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具有商业实质,不考虑其他因素,甲公司对该交易应确认的收益金额为( )万元。A.0B.2C.45D.62

甲公司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于2016年12月5日以一批商品换入乙公可的一项非专利技术,该交换具有商业实质。甲公司换出商品的账面价值为80万元,不含增值税的公允价值为100万元,增值税税额为17万元,另收到乙公司补价10万元。甲公司换入非专利技术的原账面价值为60万元,公允价值无法可靠计量。假定不考虑其他因素,甲公司换入该非专利技术的入账价值为()万元。A.50B.70C.90D.107

甲公司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于2012年12月5日以一批商品换入乙公司的一项非专利技术,该交换具有商业实质。甲公司换出商品的账面价值为80万元,不含增值税的公允价值为100万元,增值税税额为17万元:另收到乙公司补价10万元。甲公司换入非专利技术的原账面价值为60万元,公允价值无法可靠计量。假定不考虑其他因素,甲公司换入该非专利技术的入账价值为(  )万元。A.50B.70C.90D.107

甲公司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于2012年12月5日以一批商品换入乙公司的一项非专利技术,该交换具有商业实质。甲公司换出商品的账面价值为80万元.不含增值税的公允价值为100万元,增值税税额为17万元,另收到乙公司补价10万元。甲公司换人非专利技术的原账面价值为60万元,公允价值无法可靠计量。假定不考虑其他因素,甲公司换人该非专利技术的入账价值为(  )万元。A.50B.70C.90D.107

(2012年)甲公司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20×9年1月25日以其拥有的一项非专利技术与乙公司生产用设备交换。交换日,甲公司换出非专利技术的成本为80万元,累计摊销为15万元,未计提减值准备,公允价值无法可靠计量;假定该非专利技术免增值税,换入设备的账面原值为130万元,已计提折旧58万元,未计提减值准备,公允价值为100万元,增值税税额为16万元,甲公司将其作为固定资产;甲公司另收到乙公司支付的31万元现金。不考虑其他因素,甲公司对该交易应确认的收益为(  )。A.0B.22万元C.65万元D.82万元

甲公司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2×18年1月25日以其拥有的一项长期股权投资与乙公司生产的一批商品交换。交换日,甲公司换出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为65万元,公允价值无法可靠计量;换入商品的成本为72万元,未计提跌价准备,公允价值为100万元,增值税税额为13万元,甲公司将其作为存货核算;甲公司另收到乙公司支付的33万元补价。假定该项交换具有商业实质,不考虑其他因素,甲公司对该项交易应确认的收益为( )万元。A.30B.21C.65D.81

甲公司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20×2年1月25日以其拥有的一项非专利技术与乙公司生产的一批商品交换,假设该交易具有商业实质。交换日,甲公司换出非专利技术的成本为80万元,累计摊销为15万元,未计提减值准备,公允价值无法可靠计量。换入商品的账面成本为72万元,未计提跌价准备,公允价值为100万元,增值税额为13万元,甲公司将其作为存货;甲公司另收到乙公司支付的30万元现金。  假设非专利技术免征增值税,甲公司对该交易应确认的资产处置损益为( )。A.0B.22万元C.65万元D.78万元

甲公司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销售商品适用的增值税税率为16%。2×19年1月20日以其拥有的一项专利技术(符合免征增值税条件)与乙公司生产的一批商品交换。交换日,甲公司换出专利技术的成本为100万元,累计摊销为20万元,已计提减值准备30万元,公允价值无法可靠计量;换入商品的成本为50万元,未计提存货跌价准备,公允价值为80万元,增值税税额为12.8万元,甲公司将其作为存货核算;甲公司另以银行存款向乙公司支付19.2万元(含增值税税额影响)。该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具有商业实质,不考虑其他因素,甲公司对该交易应确认的收益为(  )万元。A.0         B.43.6       C.30        D.23.6

甲公司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2×18年1月25日以其拥有的一项长期股权投资与乙公司生产的一批商品交换。交换日,甲公司换出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为65万元,公允价值无法可靠计量;换入商品的成本为72万元,未计提跌价准备,公允价值为100万元,增值税税额为16万元,甲公司将其作为存货核算;甲公司另收到乙公司支付的30万元补价。假定该项交换具有商业实质,不考虑其他因素,甲公司对该项交易应确认的收益为( )万元。A.30B.21C.65D.81

(2012年)甲公司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 20×2年 1月 25日以其拥有的一项非专利技术与乙公司生产的一批商品交换。交换日,甲公司换出非专利技术的成本为 80万元,累计摊销为 15万元,未计提减值准备,公允价值无法可靠计量;假定该非专利技术免增值税,换入商品的账面成本为 72万元,未计提跌价准备,公允价值为 100万元,增值税税额为 17万元,甲公司将其作为存货;甲公司另收到乙公司支付的 30万元现金。不考虑其他因素,甲公司对该交易应确认的收益为(  )。A.0B.22万元C.65万元D.82万元

甲公司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2017年1月25日,甲公司以其拥有的一项非专利技术(属于增值税免税范围)与乙公司生产的一批商品交换。交换日,甲公司换出非专利技术的成本为80万元,累计摊销15万元,未计提减值准备,公允价值无法可靠计量;换入商品的成本为72万元,未计提存货跌价准备,公允价值为100万元,增值税税额为17万元,甲公司将其作为存货核算;甲公司另收到乙公司支付的补价30万元。假定该项交换具有商业实质,不考虑其他因素,甲公司因该项交易应确认的收益为()万元。A、0B、22C、65D、82

甲公司和乙公司均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销售商品及材料适用的增值税税率均为17%。2017年3月1日,甲公司与乙公司进行资产交换,甲公司将其持有的库存商品、交易性金融资产、专利权同乙公司的原材料和成本法核算的长期股权投资进行交换,甲公司持有的库存商品的账面价值为100万元(未计提存货跌价准备),公允价值为150万元(不含增值税);交易性金融资产的账面价值为180万元(成本170万元,公允价值变动收益10万元),公允价值为200万元;专利权的账面原价为400万元,已计提累计摊销100万元,已计提减值准备为20万元,公允价值为260万元。乙公司原材料的账面价值为300万元(未计提存货跌价准备),公允价值为350万元(不含增值税);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为210万元,未计提减值准备,公允价值为230万元。同时。甲公司支付给乙公司银行存款4万元(其中包括收取补价30万元,支付增值税进项税额和销项税额的差额34万元)。 假定该交换具有商业实质,甲公司换入原材料仍作为原材料核算,乙公司换入的库存商品、交易性金融资产和专利权仍作为库存商品、交易性金融资产和无形资产核算。 假定上述专利权符合税法规定的免征增值税条件,不考虑增值税以外的其他税费。计算甲、乙公司换入资产的总成本。

甲公司和乙公司均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销售商品及材料适用的增值税税率均为17%。2017年3月1日,甲公司与乙公司进行资产交换,甲公司将其持有的库存商品、交易性金融资产、专利权同乙公司的原材料和成本法核算的长期股权投资进行交换,甲公司持有的库存商品的账面价值为100万元(未计提存货跌价准备),公允价值为150万元(不含增值税);交易性金融资产的账面价值为180万元(成本170万元,公允价值变动收益10万元),公允价值为200万元;专利权的账面原价为400万元,已计提累计摊销100万元,已计提减值准备为20万元,公允价值为260万元。乙公司原材料的账面价值为300万元(未计提存货跌价准备),公允价值为350万元(不含增值税);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为210万元,未计提减值准备,公允价值为230万元。同时。甲公司支付给乙公司银行存款4万元(其中包括收取补价30万元,支付增值税进项税额和销项税额的差额34万元)。 假定该交换具有商业实质,甲公司换入原材料仍作为原材料核算,乙公司换入的库存商品、交易性金融资产和专利权仍作为库存商品、交易性金融资产和无形资产核算。 假定上述专利权符合税法规定的免征增值税条件,不考虑增值税以外的其他税费。编制甲、乙公司相关的会计分录。

甲公司和乙公司均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销售商品及材料适用的增值税税率均为17%。2017年3月1日,甲公司与乙公司进行资产交换,甲公司将其持有的库存商品、交易性金融资产、专利权同乙公司的原材料和成本法核算的长期股权投资进行交换,甲公司持有的库存商品的账面价值为100万元(未计提存货跌价准备),公允价值为150万元(不含增值税);交易性金融资产的账面价值为180万元(成本170万元,公允价值变动收益10万元),公允价值为200万元;专利权的账面原价为400万元,已计提累计摊销100万元,已计提减值准备为20万元,公允价值为260万元。乙公司原材料的账面价值为300万元(未计提存货跌价准备),公允价值为350万元(不含增值税);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为210万元,未计提减值准备,公允价值为230万元。同时。甲公司支付给乙公司银行存款4万元(其中包括收取补价30万元,支付增值税进项税额和销项税额的差额34万元)。 假定该交换具有商业实质,甲公司换入原材料仍作为原材料核算,乙公司换入的库存商品、交易性金融资产和专利权仍作为库存商品、交易性金融资产和无形资产核算。 假定上述专利权符合税法规定的免征增值税条件,不考虑增值税以外的其他税费。计算甲、乙公司各项换入资产的入账价值。

甲公司以库存商品A产品、B产品交换乙公司原材料,双方均将收到的存货作为库存商品核算。甲公司和乙公司适用的增值税税率均为17%,假定计税价格与公允价值相同,有关资料如下: 甲公司换出: ①库存商品——A产品,账面成本360万元,已计提存货跌价准备60万元,公允价值300万元; ②库存商品——B产品,账面成本80万元,已计提存货跌价准备20万元,公允价值60万元。 合计不含税公允价值360万元,合计含税公允价值421.2万元。乙公司换出原材料的账面成本413万元,已计提存货跌价准备8万元,增值税的销项税额为76.5万元,甲公司另向乙公司支付银行存款105.3万元,假定该项交换具有商业实质且公允价值能够可靠计量,则甲公司取得的原材料入账价值为()万元。A、511.20B、434.70C、373.50D、450

甲公司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2013年1月25日以其拥有的一项非专利技术与乙公司生产的一批商品交换,假设该交换具有商业实质。交换日,甲公司换出非专利技术的成本为80万元,累计摊销为15万元,未计提减值准备,公允价值无法可靠计量;换入商品的账面成本为72万元,未计提跌价准备,公允价值为100万元,增值税额为17万元,甲公司将其作为存货;甲公司另收到乙公司支付的30万元现金。不考虑其他因素,甲公司对该交易应确认的收益为()万元。A、0B、22C、65D、82

多选题甲、乙公司均系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购买及销售商品适用的增值税税率均为17%。甲公司以一批产品换取乙公司闲置的设备。产品的成本为350万元,未计提存货跌价准备,公允价值为400万元(等于计税价格),设备的原价为420万元,已计提折旧70万元(不考虑与固定资产相关的增值税费),未计提减值准备,无法取得其公允价值。乙公司需支付给甲公司60万元补价,另承担换入产品的运费5万元。假设该交换不具有商业实质,则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有()。A乙公司应确认固定资产的处置损失15万元B乙公司换入产品的入账价值为347万元C甲公司应确认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收益10万元D甲公司换入设备的入账价值为358万元

单选题甲公司和乙公司均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适用的增值税税率均为17%,计税价格等于公允价值。甲公司以一台原价为200万元的设备与乙公司交换一批钢材,甲公司将其作为原材料核算。该设备已计提折旧额为80万元,未计提减值准备。该设备的公允价值为100万元,交换中发生固定资产清理费用5万元。乙公司以自产的一批钢材进行交换,钢材的账面价值为80万元。钢材的公允价值为80万元,并支付甲公司补价为6.4万元。假设该项交换具有商业实质。则甲公司换入资产的入账价值为万元。A70B80C100D120

单选题甲公司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适用的增值税税率为17%,于2014年5月10日以一批商品换人乙公司的一项非专利技术,该交换具有商业实质。甲公司换出商品的账面价值为80万元,不含增值税的公允价值为100万元,另收到乙公司银行存款10万元。甲公司换入非专利技术的原账面价值为60万元,公允价值无法可靠计量。假定不考虑其他因素,甲公司换入该非专利技术的人账价值为()万元。A50B70C90D107

多选题甲乙公司均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适用的增值税税率为17%。2014年,甲公司以一项无形资产换入乙公司一项机器设备和一批存货。甲公司换出的无形资产账面价值为400万元(其中账面原值500万元,已计提摊销100万元,未计提减值准备),公允价值为500万元。乙公司换出的机器设备账面价值为300万元(其中账面原值400万元,已计提折旧80万元,已计提减值准备20万元),公允价值为350万元;乙公司换出的存货的账面价值为100万元,未计提跌价准备,公允价值为130万元。假定资产的公允价值均等于计税价格。甲公司另向乙公司支付银行存款61.6万元。甲公司为换入机器设备发生安装费5万元,为换入存货发生装卸费3万元。假设该项交换具有商业实质,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A甲公司换入设备的入账价值为350万元B甲公司换入存货的入账价值为133万元C甲公司应确认的损益为100万元D乙公司应确认的损益为80万元

单选题甲公司以A设备换入乙公司一项非专利技术。交换日,A设备账面原价为68万元,已计提折旧9万元,已计提减值准备8万元,公允价值无法合理确定;非专利技术公允价值为72万元。甲公司另向乙公司支付补价2万元,该项交换具有商业实质。假定不考虑税费等因素,该项交换对甲公司当期损益的影响金额为(  )万元。A21B23C19D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