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的民族形式的论争发生于抗战中期。()

文学的民族形式的论争发生于抗战中期。()


相关考题:

文学的民族形式的论争发生于()。 A、抗战未开始时B、抗战前期C、抗战中期D、抗战后期E、抗战结束

抗战初期,提出"与抗战无关的材料,只要真实流畅,是好的",由此引发文学与抗战关系论争的是梁实秋。()

1928年鲁迅、茅盾和创造社、太阳社的革命文学论争,其性质是()A.革命文学和自由主义文学的论争B.革命文学和为艺术派的论争C.革命文学内部的思想论争D.革命文学和反对派的论争

抗战初期,提出”与抗战无关的材料,只要真实流畅,是好的“,由此引发文学与抗战关系论争的是()A.沈从文B.朱光潜C.梁实秋D.萧乾

文学的民族形式的论争发生于()A.抗战初期B.抗战中期C.抗战后期D.30年代

在民族形式的论争中,把民族形式和现实主义、大众化问题联系在一起发表独特见解的是()A.郭沫若B.茅盾C.胡风D.葛一虹

1936年左翼文学界发生了两个口号的论争,两个口号指的是()。A抗战文学和民族革命战争文学B国防文学和民族革命战争的大众文学C国防文学和抗日战争的大众文学D国防文学和民族革命战争文学

抗日战争时期国统区文学界的理论探讨,还包括1937年至1939年关于如何利用旧形式的论争,1938年年底有关鲁迅风杂文的论争,1938年至1939年间对文艺与抗战问题的争论,以及从抗战初持续到1940年前后有关歌颂与暴露的论争,等等。

【填空题】革命文学论争发生于()年,主要是鲁迅与()、()之间发生的论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