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女,29岁,产后50d,感右乳胀痛,内下方发硬稍红3d,发热(37.6℃)1 d。最可能的诊断是A、产褥热B、上呼吸道感染C、急性乳腺炎D、乳腺脓肿E、急性淋巴管炎引起该感染最常见的病原微生物是A、大肠埃希菌B、表皮葡萄球菌C、金黄色葡萄球菌D、溶血性链球菌E、肺炎球菌如诊断为乳腺脓肿行切开引流,不正确的是A、有无波动感是决定行脓肿切开引流的依据B、乳晕部脓肿,可沿乳晕边缘作弓形切口C、为了避免损伤乳管,应循乳管走行方向作放射状切口D、乳房深部较大脓肿或乳房后脓肿,可在乳房下缘作弓形切口E、如有数个脓腔,应以手指将脓腔间的间隔分开

患者女,29岁,产后50d,感右乳胀痛,内下方发硬稍红3d,发热(37.6℃)1 d。最可能的诊断是A、产褥热

B、上呼吸道感染

C、急性乳腺炎

D、乳腺脓肿

E、急性淋巴管炎

引起该感染最常见的病原微生物是A、大肠埃希菌

B、表皮葡萄球菌

C、金黄色葡萄球菌

D、溶血性链球菌

E、肺炎球菌

如诊断为乳腺脓肿行切开引流,不正确的是A、有无波动感是决定行脓肿切开引流的依据

B、乳晕部脓肿,可沿乳晕边缘作弓形切口

C、为了避免损伤乳管,应循乳管走行方向作放射状切口

D、乳房深部较大脓肿或乳房后脓肿,可在乳房下缘作弓形切口

E、如有数个脓腔,应以手指将脓腔间的间隔分开


相关考题:

患者女,26岁,产后1个月,右侧乳房胀痛2天,发热39℃,体格检查:右乳房肿胀,内象限有压痛,有波动感,诊断首先考虑A.乳腺癌B.乳房纤维腺瘤C.乳房囊性增生病D.乳管内乳头状瘤E.急性乳腺炎

患者,女,30岁。产后1个月,发现右乳房外上象限有一直径3cm大的肿块,疼痛已2天,乳房局部微红,伴恶寒发热。胸闷不舒,舌苔薄黄,脉弦数。应诊断为A.乳癖B.乳痈C.乳疬D.乳岩E.乳痨

女性,26岁,产后3d,测腋下体温37.6℃,查子宫收缩良好,无压痛,恶露无臭味,会阴侧切处伤口愈合良好,双乳增大发红,可触及硬结,体温升高。最可能的原因是( )A.产褥感染B.上感C.乳汁淤积D.产褥热E.会阴侧切处伤口感染

一女性病人,25岁,产后21天,右乳胀痛,皮肤焮红,灼热,体温39℃,中医内治法宜选用( )。A、解表B、辛温解表C、清热开窍D、温经通阳E、以上都不是

患者女.26岁。产后4周。母乳喂养。1天前出现右乳胀痛,伴畏寒,发热,白细胞计数为13×10/L。其感染的致病菌最可能是A.金黄色葡萄球菌B.溶血性链球菌C.大肠埃希菌D.无芽胞厌氧菌E.白色念珠菌

患者女,26岁。产后3天测腋下体温37.6℃。检查:子宫收缩好,无压痛,会阴切口愈合好,恶露无臭味。双乳房增大,发红,可触及硬结。发热原因最可能是A.会阴切口感染B.乳汁淤积C.产褥感染D.产褥热E.上呼吸道感染

患者,女,24岁。产后1个月,右乳房胀痛伴高热39℃,右乳房外上象限明显红肿,有触痛,无波动感,诊断急性乳腺炎,下列哪项与常见的原因无关A.乳管不通畅B.哺乳期长C.细菌侵入D.乳头发育不良E.乳汁分泌过多不能完全排空

女,27岁,产后半月,右乳房胀痛伴高热38.5℃,体检:右乳房外上象限明显红肿,无触痛,无波动感,诊断为急性乳腺炎。在诊断方面,最重要的是要除外A.炎性乳癌B.乳房纤维腺瘤C.乳腺结核D.乳房外伤E.乳腺肉瘤

女,27岁,产后半月,右乳房胀痛伴高热38.5℃,体检:右乳房外上象限明显红肿,无触痛,无波动感,诊断为急性乳腺炎在诊断方面,最重要的是要除外A.炎性乳癌B.乳房纤维腺瘤C.乳腺结核D.乳房外伤E.乳腺肉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