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中一项实验结果显示“氟比洛芬酯术后静脉连续泵入镇痛,PCA按压次数()h内按压次数明显减少。 A、6B、12C、24D、48

课件中一项实验结果显示“氟比洛芬酯术后静脉连续泵入镇痛,PCA按压次数()h内按压次数明显减少。

A、6

B、12

C、24

D、48


相关考题:

下面对术后镇痛常用给药途径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硬膜外:可用于脊神经支配区域的大部分手术术后镇痛,主要药物为局麻药或阿片类药,两者不可混用B、硬膜外:可用于脊神经支配区域的大部分手术术后镇痛,主要药物为局麻药或阿片类药,两者可单用,也可联合应用C、静脉:镇痛起效快,使用方便,常用药为阿片类、非甾体抗炎药(如氟比洛芬酯微球)。阿片类个体差异大,需及时调整剂量D、神经阻滞:臂丛、股神经、椎旁神经阻滞可产生于硬膜外镇痛类似的镇痛效果,但不良反应明显减少,常用药为局麻药E、皮下:起效比静脉慢,但不良反应少,药物主要为阿片类药

急救复苏时心外按压次数与人工呼吸次数比A、15:2B、15:1C、5:1D、5:2E、12:1

关于CPR的实施,下述哪一项是正确的?() A、按压次数越多,每次按压越有效B、单手按压比双手按压好很多C、患者往往更需要胸外按压而非人工呼吸,所以人工呼吸 并不重要D、如有可能的话,最好每2分钟替换一次施救人员,以防发生疲劳

以下属于非阿片类中枢性镇痛药的是 A、氟比洛芬酯B、塞来昔布C、喷他佐辛D、曲马多E、布洛芬

下面对术后镇痛常用给药途径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神经阻滞:臂丛、股神经、椎旁神经阻滞可产生于硬膜外镇痛类似的镇痛效果,但不良反应明显减少,常用药为局麻药B、硬膜外:可用于脊神经支配区域的大部分手术术后镇痛,主要药物为局麻药或阿片类药,两者不可混用C、静脉:镇痛起效快,使用方便,常用药为阿片类、非甾体抗炎药(如酮洛酸、氟比洛芬酯微球)。阿片类个体差异大,需及时调整剂量D、硬膜外:可用于脊神经支配区域的大部分手术术后镇痛,主要药物为局麻药或阿片类药,两者可单用,也可联合应用E、皮下:起效比静脉慢,但不良反应少,药物主要为阿片类药

关于PCA的技术参数的解释和临床意义,下列哪项是不正确的 A、锁定时间是指该时间段内PCA装置对病人的任何指令不反应B、单次给药量是指患者每次按压PCA泵所给的镇痛药剂量C、给予负荷剂量旨在迅速达到镇痛所需的血药浓度,即最低有效镇痛浓度(MEAC)D、最大给药剂量是指PCA装置在单位时间内给药剂量的限定参数,PAC装置的另一保护性措施E、连续背景输注可以减少患者PCA的次数,减少镇痛药血药浓度的波动

患者男,45岁,行胃癌、胃大部切除术后。医师给予其静脉患者自控镇痛(PCA),所使用的方案是:术后立刻给予吗啡负荷量2mg,持续剂量1mg/h,冲击(弹丸)剂量0.5mg/次,锁定时间10min。静脉PCA是术后镇痛的首选方法,其优点是A、程序锁定可避免药物的作用过度叠加导致药物过量B、与肌内注射阿片类药物相比,可减少缺乏镇痛药知识的不足C、术后立刻负荷剂量可避免术后镇痛出现空白期D、术后镇痛药量明显减少E、避免术后医师处方镇痛药和给镇痛药之间的忍痛过程F、吗啡是静脉PCA常用的药物该患者术后安静时镇痛效果尚可,但活动时仍有明显的运动痛,可采用的补救方法是A、不予处理B、连续给予2~3次冲击剂量C、静脉或肌内注射帕瑞昔布40mgD、静脉或肌内注射氟比洛酚酯50mgE、静脉注射小剂量氯胺酮0.25~0.5mg/kgF、限制活动关于静脉PCA的配方,叙述正确的是A、吗啡和曲马多是常用的镇痛药B、该患者的配方是完全正确的C、该患者的配方中冲击剂量过小,应为日剂量的1/12~1/15D、也可将帕瑞昔布与吗啡一起泵注E、阿片类药物与非甾体消炎药有镇痛相加或协同作用F、阿片受体混合激动拮抗剂与纯激动剂联合使用也是适合的选择

药物治疗肾移植术后疼痛可选用 A、吗啡B、氟比洛芬酯C、曲马多D、帕瑞昔布钠E、舒芬太尼

32、人工心脏按压时,按压/通气(次数)比例为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