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女性,46岁,因下腹痛和腹泻日渐加重入院。行剖腹探查术,见大网膜下部有直径约8cm的扁平肿块,余腹膜上散在有多数小结节。子宫及附件正常,消化道未见肿瘤。肿瘤组织镜下观察,呈现腺管、乳头状结构,并见有大小不等的腺管样腔隙,被覆单层扁平上皮或立方上皮,瘤细胞体积较大,胞质呈嗜酸性,核呈泡状。部分区域瘤细胞增生活跃,聚集成堆,细胞异型性明显,可见较多病理性核分裂象。免疫组化染色:Calretinin阳性,HBME-1强阳性,CK阳性,CEA阴性。该患者病理诊断为A、胃肠道腺癌腹膜转移B、卵巢癌腹膜种植C、腹膜交界性浆液性肿瘤D、腹膜恶性间皮瘤E、腹膜间皮增生该肿瘤的组织学类型应属于A、高分化腺癌B、上皮样型(高分化)C、上皮样型(低分化)D、混合型E、肉瘤样型此肿瘤高分化时需要鉴别的疾病是A、间皮增生B、鳞状细胞癌C、纤维肉瘤D、腺癌E、乳头状癌

患者,女性,46岁,因下腹痛和腹泻日渐加重入院。行剖腹探查术,见大网膜下部有直径约8cm的扁平肿块,余腹膜上散在有多数小结节。子宫及附件正常,消化道未见肿瘤。肿瘤组织镜下观察,呈现腺管、乳头状结构,并见有大小不等的腺管样腔隙,被覆单层扁平上皮或立方上皮,瘤细胞体积较大,胞质呈嗜酸性,核呈泡状。部分区域瘤细胞增生活跃,聚集成堆,细胞异型性明显,可见较多病理性核分裂象。免疫组化染色:Calretinin阳性,HBME-1强阳性,CK阳性,CEA阴性。该患者病理诊断为A、胃肠道腺癌腹膜转移

B、卵巢癌腹膜种植

C、腹膜交界性浆液性肿瘤

D、腹膜恶性间皮瘤

E、腹膜间皮增生

该肿瘤的组织学类型应属于A、高分化腺癌

B、上皮样型(高分化)

C、上皮样型(低分化)

D、混合型

E、肉瘤样型

此肿瘤高分化时需要鉴别的疾病是A、间皮增生

B、鳞状细胞癌

C、纤维肉瘤

D、腺癌

E、乳头状癌


相关考题:

患者男,40岁,因胃癌而行剖腹探查时,发现肿块已浸润至横结肠,但较局限,该患者宜A、禁忌手术B、行胃癌根治术+横结肠切除术C、行胃大部切除术D、行全胃切除术E、行横结肠切除术

男,26岁。因腹部外伤急诊入院,行剖腹探查,见肝右叶8cm长裂口,较深,有不易控制的动脉性出血。术中最有效的止血方法是A、全身和局部同时应用止血药物B、用纱布或绷带条压迫止血C、明胶海绵或氧化纤维填入裂口D、填塞大网膜后缝合裂口E、阻断肝门血流后止血

女性,37岁,因盆腔肿块入院行剖宫腹探查术。术中见双侧卵巢肿块已蔓延到骨盆壁,腹水量多,探查时已将肿瘤剥破。按FIGO分期,该病例应是哪一期 A、ⅣB、ⅡcC、ⅡbD、ⅡaE、Ⅰ

患者男,48岁。因胃癌而行剖腹探查时,发现肿块已浸润至横结肠,但较局限。该患者宜 A、禁忌手术B、行胃癌根治术+横结肠切除术C、行胃大部切除术D、行全胃切除术E、行横结肠切除术

女性,23岁,未婚,发现下腹部包块1年,急性下腹痛10小时。肛门检查,子宫右侧扪及8cm×8cm×6cm大小包块,边界清楚,有明显压痛。该患者的治疗原则应为 A、继续观察B、行剖腹探查术C、大量抗生素预防感染D、用止痛药物E、行后穹隆穿刺术

女性,23岁,未婚,发现下腹部包块1年,急性下腹痛10小时。肛门检查:子宫右侧扪及8cm×8cm×6cm大小包块,边界清楚,有明显压痛。该患者的治疗原则应为A.继续观察B.行剖腹探查术C.大量抗生素预防感染D.用止痛药物E.行后穹隆穿刺术

女性,37岁,因盆腔肿块入院行剖宫腹探查术。术中见双侧卵巢肿块已蔓延到骨盆壁,腹水量多,探查时已将肿瘤剥破。按FIGO分期,该病例应是下列哪一期A.ⅣB.ⅡcC.ⅡbD.ⅡaE.Ⅰ

男,26岁。因腹部外伤急诊入院,行剖腹探查,见肝右叶8cm长裂口,较深,有不易控制的动脉性出血。术中最有效的止血方法是A.全身和局部同时应用止血药物B.用纱布或绷带条压迫止血C.明胶海绵或氧化纤维填入裂口D.填塞大网膜后缝合裂口E.阻断肝门血流后止血

患者,女性,52岁。因腹部刀刺伤行剖腹探查术,术中见脾及回、结肠数处刀刺伤口,边缘整齐。患者出院后1个月,出现腹痛、腹胀、呕吐胃内容物及胆汁,考虑该患者发生了A.肠梗阻B.肠瘘C.吻合口狭窄D.肠痉挛E.肠坏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