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儿男性,8岁,因在运动后或情绪激动后,发生5次晕厥而收入院治疗。询问家中其他人的健康情况,其兄长12岁时在运动中猝死。查体:体温36.5℃,呼吸20次/分,心率70次/分;心脏听诊,心音有力,节律规整,各瓣膜区未闻杂音。外院心电图检查显示:窦性心律不齐;超声心动图:心脏结构未见异常。为明确患儿晕厥的原因,收入院治疗。入院后,医师对患儿进行了心电图、脑电图、动态心电图、心电图运动实验,同时进行了实验室血清电解质的检测。心电图运动试验显示Q-T间期延长,心率矫正Q-Tc>440ms,T波宽大并有切迹。考虑患儿为心源性晕厥、长Q-T间期综合征。长Q-T间期综合征主要的临床特征是( )A、心率缓慢B、先天性耳聋C、家庭成员中有LQTS患者D、心室复极异常E、Q-T间期延长,Q-Tc>440msF、运动或情绪激动时易发生晕厥常见心电图运动试验的方法是( )A、等张运动B、等长运动C、蹲起运动D、踢腿运动E、脚踏车运动F、活动平板运动长Q-T间期综合征,常用的治疗方法是( )A、β-受体阻滞剂B、起搏器C、钾盐D、镁盐E、钠盐F、钙剂[提示]患儿确诊为先天性长Q-T间期综合征,对此疾病家长不了解,患儿及家长都表现非常紧张。关于先天性长Q-T间期综合征患儿的健康教育指导内容,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生活规律B、避免劳累、睡眠不足C、避免过量运动D、避免情绪激动E、按时服用药物F、刺激交感神经

患儿男性,8岁,因在运动后或情绪激动后,发生5次晕厥而收入院治疗。询问家中其他人的健康情况,其兄长12岁时在运动中猝死。查体:体温36.5℃,呼吸20次/分,心率70次/分;心脏听诊,心音有力,节律规整,各瓣膜区未闻杂音。外院心电图检查显示:窦性心律不齐;超声心动图:心脏结构未见异常。为明确患儿晕厥的原因,收入院治疗。入院后,医师对患儿进行了心电图、脑电图、动态心电图、心电图运动实验,同时进行了实验室血清电解质的检测。心电图运动试验显示Q-T间期延长,心率矫正Q-Tc>440ms,T波宽大并有切迹。考虑患儿为心源性晕厥、长Q-T间期综合征。长Q-T间期综合征主要的临床特征是( )A、心率缓慢

B、先天性耳聋

C、家庭成员中有LQTS患者

D、心室复极异常

E、Q-T间期延长,Q-Tc>440ms

F、运动或情绪激动时易发生晕厥

常见心电图运动试验的方法是( )A、等张运动

B、等长运动

C、蹲起运动

D、踢腿运动

E、脚踏车运动

F、活动平板运动

长Q-T间期综合征,常用的治疗方法是( )A、β-受体阻滞剂

B、起搏器

C、钾盐

D、镁盐

E、钠盐

F、钙剂

[提示]患儿确诊为先天性长Q-T间期综合征,对此疾病家长不了解,患儿及家长都表现非常紧张。关于先天性长Q-T间期综合征患儿的健康教育指导内容,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生活规律

B、避免劳累、睡眠不足

C、避免过量运动

D、避免情绪激动

E、按时服用药物

F、刺激交感神经


相关考题:

关于长QT间期综合征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临床表现为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晕厥和猝死B、LQT1型患者症状多发生于运动和情绪激动时C、LQT2型患者症状多发生于运动、情绪激动、熟睡和唤醒之间D、LQT3型患者症状多发生于睡眠时E、根据体表心电图ST-T的形态不能判断基因类型

长Q-T间期综合征的主要特征是( )A、运动或激动后,易引起晕厥B、Q-T间期延长QTc>440msC、S-T段低平或T波倒置D、心肌酶谱增高E、呼吸困难

脑血栓形成发病常在( )A、用力排便时B、剧烈运动时C、安静或休息状态时D、情绪激动时E、大量进食后

脑血栓形成患者的起病多发生于A.情绪激动后B.剧烈运动时C.安静或睡眠状态D.用力排便时

男性,17岁,不慎摔倒后右膝关节血肿就诊,其兄患血友病B,入院经检查确诊为血友病B本例下列检查均有异常,除了A.CTB.TTC.APTTD.PCTE.TGT

心脏神经官能症所致的心悸,其临床表现特点为()。A心悸发生常与焦虑、精神紧张、情绪激动等精神因素有关B持续时间较长或反复发作C严重发作者可发生猝死D常伴胸闷、气急、心前区疼痛、晕厥等症状

6、进行剧烈运动后,应休息约半小时后再洗澡或淋浴,以防晕厥的发生。

36、进行剧烈运动后,应休息约半小时后再洗澡或淋浴,以防晕厥的发生。

“心房颤动”可以是病理性的,比如:正常人情绪激动、手术、饮酒、运动后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