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某教科书中描述的一个演示实验如图 1 所示。 在振幅较小的情况下, 通过该实验能初步得出的结论是( )A. 周期与摆球的质量、 振幅、 摆长均无关B. 周期与摆球的质量无关, 与振幅和摆长有关C. 周期与摆球的质量、 振幅均无关, 与摆长有关D. 周期与摆球的质量、 振幅均无关, 与摆长的二分之一次方成正比

高中物理某教科书中描述的一个演示实验如图 1 所示。 在振幅较小的情况下, 通过该实验能初步得出的结论是( )

A. 周期与摆球的质量、 振幅、 摆长均无关
B. 周期与摆球的质量无关, 与振幅和摆长有关
C. 周期与摆球的质量、 振幅均无关, 与摆长有关
D. 周期与摆球的质量、 振幅均无关, 与摆长的二分之一次方成正比

参考解析

解析:

相关考题:

综合分析上列实验数据,归纳可以得出液体压强的规律:①____________________,该结论是通过分析比较实验序号____的数据得出来的.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结论是通过分析比较实验序号____的数据得出来的.

案例: 某版本教材中的“空气有哪些成分”片段:【观察活动】请你协助老师完成或观察老师演示下面的实验。【实验2-1】?[结论]通过上面的实验现象,你得出什么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问题:(1)实验成功的关键在于________。(2)实验中(Ⅱ)、(Ⅳ)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Ⅱ)________________;(Ⅳ)________________。实验中产生(Ⅳ)的原因是:(Ⅴ)________________。(3)[实验2-1]中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4)本教科书片段的呈现方式体现了哪些化学教材设计理念?

如图所示为高中物理某教科书的一个实验,该实验在物理教学中用于学习的物理知识是( )。A.透镜成像原理及应用B.液体中微粒的运动规律C.微粒碰撞与动量守恒D.液体分子的无规则运动

阅读材料,根据要求完成教学设计。 材料图10为初中物理某教科书“家庭电路中电流过大的原因”一节中关于“保险丝的作用”的一个演示实验。 任务: (1)说明该演示实验“观察保险丝的作用”的设计意图。(4分) (2)基于该实验,设计一个包含师生交流的教学片段。(8分)

如图所示为某高中物理教科书的一个实验,该实验在物理教学中用于学习的物理知识是( )。A.电磁振荡B.互感现象C.自感现象D.电磁感应

阅读材料.根据要求完成教学设计任务。某物理单教科书关于“电与磁”一章某节的一个演示实验如图10所示。任务:(1)这个演示实验用了什么物理知识的教学(2).用此实验设计一个教学片段,帮助学生理解与该现象相关的物理知识。

图1所示为初中物理某教科书中“声音的特性”一节的演示实验。该实验在物理教学中用于学习的相关知识是()。A.响度B.音调C.音品D.音色

阅读材料,根据要求完成教学设计任务。某高中物理教科书关于“动量守恒定律”一章某节的一个演示实验如图14所示:任务:(1)这个演示实验可用于什么物理知识的教学(2)用此实验设计一个教学片段,帮助学生理解与该现象相关的物理知识。

某版本初中物理教科书中演示实验栏目安排的内容如图 1 所示。 该内容最适宜帮助学生学习的物理知识是( )。A. 扩散 B. 分子间存在引力C. 对流 D. 分子间存在斥力

图1所示为初中物理某教科书中的一个演示实验,从该实验中能得到的结论是()。A.在两纸张的中间向下吹气,纸张将向中间靠拢B.在两纸张的中间向下吹起,纸张将向两边分开C.吹气的速度越快.压强越大D.在两纸张的中间向下吹气,纸张中间压强较大

如图所示为某高中物理教科书的一个实验,该实验在物理教学中用于学习的物理知识是( )。A.响度实验 B.共鸣实验C.真空不能传播声音 D.多普勒效应

图1为高中物理教科书中描述的一个实验,该实验可观察到的物理现象和可用于说明的物理问题分别是()。A.小球D的振幅最大,小球C的振幅最小,摆长与振幅的关系B.小球D的振幅最小,小球C的振幅最大,摆长与振幅的关系C.小球B的振幅最大,共振现象D.小球B、D和C的振幅相同,受迫振动规律

图1所示为初中物理教科书中的一个演示实验.该实验用以说明的是()。A.焦耳定律B.欧姆定律C.电阻定律D.查理定律

材料图9为初中物理某教科书“物体的浮与沉”一节中“浮沉条件的应用”的一个演示实验:任务:(1)说明教科书中演示实验“盐水选种”的设计意图。(2)基于该实验,设计一个包含师生交流的交流方案。

阅读材料,根据要求完成教学设计。材料图12所示为高中物理某教科书“光”一章某节中用酒精灯、肥皂膜做薄膜干涉实验。?任务:设计一个教学片段,向学生介绍薄膜干涉实验现象与原理。(12分)?

图1所示为高中物理某教科书描述的一个测定反应时间的小实验。若测得直尺下落的高度为h,重力加速度为g,则反应时间为()。

图1所示为高中物理某教科书描述的一个演示实验。该实验用于学习的物理知识是( )。A.衍射 B.干涉C.折射 D.偏振

阅读材料,根据要求完成教学设计任务。高中物理某教科书关于“分子动理论”一章某节的一个演示实验如图10所示。任务:(1)这个演示实验可用于什么物理知识的教学(2)用此实验设计一个教学片段,帮助学生理解与该现象相关的物理知识。

如图所示为某高中物理教科书的一个实验,该实验在物理教学中用于学习的物理知识是()。A.干涉B.衍射C.折射D.偏振

阅读材料, 根据要求完成教学设计。材料 图 7 所示为高中物理某教科书“科学的转折: 光的粒子性” 一节中的一个演示实验。任务:(1) 这个演示实验可用于什么物理知识的教学? (4 分)(2) 用此实验设计一个教学片断, 帮助学生理解与该现象相关的物理知识。(8 分)

阅读材料, 根据要求完成教学设计。材料 图 10 为初中物理某教科书中“光现象” 一章中的演示实验。任务:(1) 该演示实验最适合哪个物理知识点的教学? (4 分)(2) 基于该演示实验, 设计一个包含师生互动的教学片段。(8 分)

阅读材料,根据要求完成教学设计。材料:图l所示为高中物理某教科书“全反射”一节中的演示实验。任务:设计一个教学片段,向学生介绍全反射现象。

如图3所示为某高中物理教科书中的演示实验(小球能摆多高)。根据教科书的描述,可以判断该实验在教学中用来说明()。A.受迫振动B.周期与摆长的关系C.机械能守恒D.向心力与速度大小的关系

阅读材料,根据要求完成教学设计任务。 材料:初中物理某教科书“电生磁”一节中“通电螺线管的磁场”的演示实验如下: 演示 如图9.3-7所示,在螺线管的两端各放一个小磁针.并在硬纸板上均匀地撒满铁屑。通电后观察小磁针的指向。轻敲纸板.观察铁屑的排列情况。改变电流方向,再观察一次。 任务: (1)说明上述实验中“轻敲纸板”的操作意图。(4分) (2)基于该实验,设计一个体现师生交流的教学片段。(8分)

单选题初中物理某版本教科书中演示实验栏目安排的内容如图所示。该内容最适宜帮助学生学习的物理知识是( )。A 响度B 音调C 音色D 声速

填空题该小组同学继续利用表中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分析、归纳得出结论.①根据实验序号1~3的数据,分析比较物距变化量∆u与像距变化量∆v的大小关系及成像情况,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____.②根据实验序号1~6的数据,分析比较物距u变化时,L像、u+v的变化情况,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