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塞尔曼的角色采择理论,到一定年龄时儿童逐渐认识到即使得到了相同的信息,自己和他人的观点仍可能会有冲突。这个年龄阶段在( )A.6~8岁B.8~ 10岁C.10—12岁D.12~ 15岁

根据塞尔曼的角色采择理论,到一定年龄时儿童逐渐认识到即使得到了相同的信息,自己和他人的观点仍可能会有冲突。这个年龄阶段在( )

A.6~8岁
B.8~ 10岁
C.10—12岁
D.12~ 15岁

参考解析

解析:根据塞尔曼的角色采择理论,阶段3是“自我反省角色采择”,儿童逐渐认识到即使得到了相同的信息,自己和他人的观点仍可能会有冲突。这个年龄约为8到10岁。

相关考题:

角色采择,也称观点采择,是指儿童采取他人的观点来理解他人的思想与情感的一种认知技能。()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根据塞尔曼的观点,儿童能同时考虑自己与他人的观点,能以一个客观的旁观者的身份对事件进行解释和反应,属于观点采择发展的( )阶段。A、自我中心的或无差别的观点B、社会信息角色采择C、自我反省式观点采择D、相互性角色采择

塞尔曼对3岁到青春期儿童观点采择的发展划分为()个阶段或水平。 A.3B.4C.5D.6

儿童认识到人们能有与他们自己不同的观点,但相信这是由于个人所接受到的信息不同,这说明该儿童处于()的观点采择阶段。 A.自我中心B.社会信息C.自我反省D.社会的或习俗的

处在()观点采择阶段的儿童能够同时考虑自己和他人的观点并且认识到别人也会这样做。 A.自我中心B.社会信息C.自我反省D.相互的

()认为观点采择是区分自己与他人的观点以及发现这些不同观点之间的关系的能力。 A.弗拉维尔B.罗伯特C.塞尔曼D.皮亚杰

塞尔曼认为在儿童观点采择能力的发展中,能否区分他人有意与无意行为是早期发展中的关键一步。()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9岁的小华是老师最喜欢的班里的学生之一,但他的同桌小李是一个暴脾气,在一次周末老师布置了很多作业后,小华开始担心小李。根据塞尔曼角色采择的观点,小华处于角色采择的( )阶段。A.阶段一自我中心或无差别的观点B.阶段二社会一信息角色采择C.阶段三自我反省角色采择D.阶段四相互角色采择

根据塞尔曼(R.Selman)对观点采择的砑究,儿童能从中立的第三者的角度来看待自己和别人的想法与行为,这属于A.自我中心的观点采择B.社会信息的观点采择C.自我反省的观点采择D.相互观点采择

儿童开始意识到他人不同的观点,但不能理解这种差异的原因。此阶段属于(  )A.自我反省角色采择B.相互性角色采择C.社会和习俗系统的角色替换D.社会信息角色采择

根据塞尔曼(Selman,1980)的研究,小学低、中、高年级学生的观点采择能力的发展阶段分别是A.社会信息的观点采择;自我反省的观点采择;相互性的观念采择B.自我中心的观点采择;相互性的观念采择;自我反省的观点采择C.自我反省的观点采择;相互性的观念采择;社会的观点采择D.相互性的观念采择;社会的观点采择;自我反省的观点采择

简述塞尔曼关于儿童观点采择能力的发展阶段模式。

儿童处于相互性角色采择阶段的特征是(  )A.自己和他人的观点可能会有冲突B.能同时考虑自己和他人的观点C.能以客观的旁观者身份看问题D.不能同时考虑自己和他人的观点

以下关于“观点采择”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观点采择是指个体能采取别人的观点来理解他人的思想和情感B、能够认识到对同一事物或事件别人可能会有不同观点和看法C、是个体社会认知的重要方面D、不能通过训练和教育而提高

简述塞尔曼的角色采择。

塞尔曼及其同事利用对偶故事方法,如霍莉爬树,对儿童对友谊、权威、亲子关系等不同社会交往情景中社会观点采择的发展进行了研究,建构了儿童观点采择发展阶段理论。

在角色采择技能发展过程中的()阶段,儿童不能认识到他人的观点与己不同。A、自我中心的或无差别的观点B、社会—信息角色采择C、自我反省角色采择D、相互性角色采择

塞尔曼研究儿童观点采择所采用的方法是人际关系()。

塞尔曼的儿童观点采择发展阶段。

在角色采择技能发展过程中,儿童逐渐认识到即使得到相同的信息,自己和他人的观点也可能会有冲突,属于()阶段。A、自我中心的或无差别的观点B、社会—信息角色采择C、自我反省角色采择D、相互性角色采择

赛尔曼根据儿童的反应,将角色采择分成以下阶段()。

问答题简述塞尔曼的角色采择。

问答题塞尔曼的儿童观点采择发展阶段。

单选题根据Selman的角色采择理论,到一定年龄时儿童逐渐认识到即使得到了相同的信息,自己和他人的观点仍可能会有冲突。这个年龄阶段在()A6~8岁B8~10岁C10~12岁D12~15岁

问答题塞尔曼关于儿童观点采择能力的发展有几个阶段?

填空题塞尔曼研究儿童观点采择所采用的方法是人际关系()。

单选题塞尔曼采用()方法对儿童的角色采择能力进行研究。A观察法B调查法C道德两难故事D对偶故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