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性,21岁,右小腿中下1/3处有窦道,有时从窦道处流出碎骨块12年,近半个月发烧,伤口红肿,流脓。X线显示右胫骨中下1/3处增粗,有死骨,其周围一有新生骨,在应用抗菌药物的同时宜采取下列哪些措施A.死骨摘除术B.换药观察C.切开引流D.刮除、植骨E.穿刺抽脓

男性,21岁,右小腿中下1/3处有窦道,有时从窦道处流出碎骨块12年,近半个月发烧,伤口红肿,流脓。X线显示右胫骨中下1/3处增粗,有死骨,其周围一有新生骨,在应用抗菌药物的同时宜采取下列哪些措施

A.死骨摘除术
B.换药观察
C.切开引流
D.刮除、植骨
E.穿刺抽脓

参考解析

解析:本题考查慢性化脓性骨髓炎脓肿的治疗要点。脓肿穿破皮肤形成窦道,因此在应用抗菌药物的同时应进行切开引流。

相关考题:

男性,21岁,右小腿中下1/3处有窦道,有时从窦道处流出碎骨块12年,近半个月发烧,伤口红肿,流脓。X线显示右胫骨中下1/3处增粗,有死骨,其周围有新生骨,在应用抗菌药物的同时宜采取下列哪些措施A、死骨摘除术B、换药观察C、切开引流D、刮除、植骨E、穿刺抽脓

男性,21岁,右小腿中下1/3窦道,有时从窦道掉碎骨块12年,近半个月发热,伤口红肿,流脓。X线显示右胫骨中下1/3处增粗,有死骨,其周围有新生骨,在应用抗菌药物的同时宜采取下列哪些措施A、死骨摘除术B、换药观察C、切开引流D、刮除、植骨E、穿刺抽脓

男性,30岁,左小腿上段有一窦道,反复流脓,排碎骨块12年,近半个月发热,伤口红肿流脓,X线片显示:左胫骨上段增粗,见死骨,其周围有新生骨。在应用抗生素的同时给予A、死骨摘除B、抗结核药物C、切开引流D、刮除植骨E、穿刺抽脓患者入院后诊断为慢性骨髓炎,X线检查示胫骨上端约2cm×2cm大小死骨,周围无明显包壳,经抗生素治疗3天后病情好转,进一步治疗,正确的是A、碟形手术B、广泛切除周围部分正常骨质清除病灶,防止复发C、术后敞开伤口定期换药D、行病灶清除同时植骨E、继续抗生素治疗病情稳定后手术

患者男,21岁。右小腿中下1/3窦道,有时从窦道掉碎骨块12年,近半个月发烧,伤口红肿,流脓。X线显示右胫骨中下1/3处增粗,有死骨,其周围有新生骨,在应用抗菌药物的同时宜采取下列哪些措施A、死骨摘除术B、换药观察C、切开引流D、刮除、植骨E、穿刺抽脓

女,25岁。右小腿窦道反复流脓5年,近10天再次出现局部发热、红肿、疼痛,窦道口流出脓液增多。X线片示右胫骨中段死骨形成,周围有新生骨,目前的最佳治疗是A、局部应用抗生素B、消除病灶,消灭死腔C、肢体制动,抗生素治疗D、闭合伤口,放置引流E、穿刺抽液,药物注入

男孩,12岁。诊断为左胫骨近端骨髓炎,经局部引流后症状好转,但目前局部仍有窦道流脓。X线检查显示有大块死骨及新生骨,有包壳形成。最主要的治疗措施是A、清除病灶B、间断应用抗生素C、窦道刮除术D、大剂量抗生素E、石膏固定

男,28岁。左侧小腿上段皮肤窦道反复流脓,排出碎骨块3年。近2日发热,局部红肿、剧痛、有波动感。X线检查示左胫骨上端增粗,见死骨,周围有新生骨,无包壳形成。在应用抗生素的同时应给予A、病灶刮除、植骨B、死骨摘除术C、切开引流D、穿刺抽脓E、抗结核药物

患者,男性,21岁。右小腿中下1/3突延,有时从窦道掉碎骨块12年,近半个月发烧,伤口红肿,流脓。X线显示右胫骨中下1/3处增粗,有死骨,其周围有新生骨,在应用抗菌药物的同时宜采取下列哪些措施A.死骨摘除术B.换药观察C.切开引流D.刮除、植骨E.穿刺抽脓

女性,38岁,左小腿上段窦道反复流脓,有时排出碎骨块9年,近半月发热,窦道口封闭,周围红肿。x线片示胫骨上段增粗见死骨块,周围有新生骨。目前最佳治疗是A.穿刺抽脓,药物注入B.抗炎治疗C.病灶清除加植骨D.抗生素加局部切开引流E.死骨摘除术

男,30岁,左小腿上段窦道,反复流脓,排碎骨块12年,近半个月发热,伤口红肿,流脓,X线片显示:左胫骨上段增粗,见死骨,其周围有新生骨,在应用抗生素的同时给予 ( ) A、死骨摘除术B、切开引流C、抗结核药物D、刮除,植骨E、穿刺抽脓

男,18岁,右小腿中段伤口反复流脓,有时排出碎骨块7年。近2周高热,伤口流脓,周围红肿。X线片示胫骨上段增粗,可见死骨块,周围有新生骨,目前最佳治疗是A.死骨摘除术B.病灶清除+肌瓣填塞术C.病灶清除+植骨D.抗炎治疗E.穿刺抽脓,药物注入

男性,18岁,右小腿中段伤口反复流脓,有时排出碎骨块7年。近2周高热,伤口流脓,周围红肿。X线片示胫骨上段增粗,可见死骨块,周围有新生骨,目前最佳治疗是( )。

男性,18岁,右小腿中段伤口反复流脓,有时排出碎骨块7年。近2周高热,伤口流脓,周围红肿。X线片示胫骨上段增粗,可见死骨块,周围有新生骨,目前最佳治疗是A.死骨摘除术B.病灶清除+肌瓣填塞术C.病灶清除+植骨D.抗炎治疗E.穿刺抽脓,药物注入

男孩,12岁。诊断为左胫骨近端骨髓炎,经局部引流后症状好转,但目前局部仍有窦道流脓。X线检查显示有大块死骨及新生骨,有包壳形成。最主要的治疗措施是A.清除病灶B.间断应用抗生素C.窦道刮除术D.大剂量抗生素E.石膏固定

男,28岁。左侧小腿上段皮肤窦道反复流脓,排出碎骨块3年。近2日发热,局部红肿、剧痛、有波动感。X线检查示左胫骨上端增粗,见死骨,周围有新生骨,无包壳形成。在应用抗生素的同时应给予A.病灶刮除、植骨B.死骨摘除术C.切开引流D.穿刺抽脓E.抗结核药物

患者男.21岁。右小腿中下1/3窦道,有时从窦道掉碎骨块12年,近半个月发烧,伤口红肿,流脓。X线显示右胫骨中下1/3处增粗,有死骨,其周围有新生骨,在应用抗菌药物的同时宜采取下列哪些措施A.死骨摘除术B.换药观察C.切开引流D.刮除、植骨E.穿刺抽脓

男性,21岁,右小腿中下1/3处有窦道,有时从窦道处流出碎骨块12年,近半个月发烧。伤口红肿。流脓。X线显示右胫骨中下1/3处增粗。有死骨,其周围一有新生骨。在应用抗菌药物的同时宜采取下列哪些措施A:死骨摘除术B:换药观察C:切开引流D:刮除、植骨E:穿刺抽脓

某男性患者,9岁,因右胫前疼痛、红肿、流脓3个月入院。查体:消瘦,右小腿中段明显红肿,右胫前外侧可见一窦道形成,轻挤压后有脓液流出。X线检查示:右胫骨骨质增生、增厚、硬化,骨腔不规则,有数块大小不等死骨。术后应如何处理?

男性,30岁,左小腿上段有一窦道,反复流脓,排碎骨块12年,近半个月发热,伤口红肿流脓,X线片显示:左胫骨上段增粗,见死骨,其周围有新生骨。患者入院后诊断为慢性骨髓炎,X线检查示胫骨上端约2cm×2cm大小死骨,周围无明显包壳,经抗生素治疗3天后病情好转,进一步治疗,正确的是()A、碟形手术B、广泛切除周围部分正常骨质清除病灶,防止复发C、术后敞开伤口定期换药D、行病灶清除同时植骨E、继续抗生素治疗病情稳定后手术

男性,30岁,左小腿上段有一窦道,反复流脓,排碎骨块12年,近半个月发热,伤口红肿流脓,X线片显示:左胫骨上段增粗,见死骨,其周围有新生骨。在应用抗生素的同时给予()A、死骨摘除B、抗结核药物C、切开引流D、刮除植骨E、穿刺抽脓

患者,女,38岁,左小腿上段窦道反复流脓,有时排出碎骨块9年,近半月发热,窦道周围红肿、流脓。X线片示胫骨上段增粗见死骨块,周围有新生骨,目前最佳治疗是()。A、穿刺抽脓,药物注入B、抗炎治疗C、病灶清除加植骨D、抗生素加局部切开引流E、死骨摘除术

单选题男性,21岁,右小腿中下1/3窦道,有时从窦道掉碎骨块12年,近半个月发热,伤口红肿,流脓。X线显示右胫骨中下1/3处增粗,有死骨,其周围有新生骨,在应用抗菌药物的同时宜采取下列哪些措施()。A死骨摘除术B换药观察C切开引流D刮除、植骨E穿刺抽脓

单选题男性,30岁,左小腿上段有一窦道,反复流脓,排碎骨块12年,近半个月发热,伤口红肿流脓,X线片显示:左胫骨上段增粗,见死骨,其周围有新生骨。患者入院后诊断为慢性骨髓炎,X线检查示胫骨上端约2cm×2cm大小死骨,周围无明显包壳,经抗生素治疗3天后病情好转,进一步治疗,正确的是()A碟形手术B广泛切除周围部分正常骨质清除病灶,防止复发C术后敞开伤口定期换药D行病灶清除同时植骨E继续抗生素治疗病情稳定后手术

问答题某男性患者,9岁,因右胫前疼痛、红肿、流脓3个月入院。查体:消瘦,右小腿中段明显红肿,右胫前外侧可见一窦道形成,轻挤压后有脓液流出。X线检查示:右胫骨骨质增生、增厚、硬化,骨腔不规则,有数块大小不等死骨。该患者如何治疗?

单选题女性,38岁,左小腿上段窦道反复流脓,有时排出碎骨,已9年,近半月来发热,窦道封闭周围红肿,X线片可见死骨死腔,目前治疗是(  )。A穿刺抽脓,药物注入B抗炎治疗C病灶清除加植骨D抗生素加局部切开引流E死骨摘除术

单选题男性,35岁。左股骨上段骨髓炎9年,局部窦道,反复流脓排碎骨片。X线摄片示左胫骨上段增粗,有死骨及死腔。治疗时除应用抗菌药物外应考虑(  )。A穿刺抽脓B切开引流术C死骨摘除术D窦道切除E病灶清除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