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寒冷地区海港水位变动区的混凝土,其冻融破坏的原因之一是(  )。A.低潮时,在混凝土中形成饱水结冰B.低潮时,在混凝土中发生冰晶融化C.高潮时,在混凝土中形成饱水结冰D.高潮时,混凝土产生膨胀

北方寒冷地区海港水位变动区的混凝土,其冻融破坏的原因之一是(  )。

A.低潮时,在混凝土中形成饱水结冰
B.低潮时,在混凝土中发生冰晶融化
C.高潮时,在混凝土中形成饱水结冰
D.高潮时,混凝土产生膨胀

参考解析

解析:本题考核的是北方寒冷地区海港水位变动区的混凝土的冻融破坏原因。在北方寒冷地区海水环境下的港口与航道工程混凝土建筑物,(1)当低潮时,水位变动区的混凝土暴露于寒冷的大气中,混凝土表面向内的一些深度,毛细孔中饱水结冰膨胀和存在着过冷的水,使混凝土产生微细的裂缝;(2)当高潮时,混凝土微细裂缝中的冰晶又因淹没在海水中而被融化,这将导致海水更多或更深入地渗进和进一步的膨胀破坏。所以北方寒冷地区海港水位变动区的混凝土,其冻融破坏的原因之一是低潮时,在混凝土中形成饱水结冰。故本题选择A选项。

相关考题:

北方寒冷地区有抗冻要求的混凝土宜采用()卵石、碎石。 A.I类B.I类C.I类D.I类、II类

我国北方严重受冻地区海港工程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水位变动区的水灰比最大允许值为()。A. 0. 40 B. 0. 45C. 0. 50 D. 0. 55

该海港码头水位变动区的范围是( )m。该海港码头水位变动区的范围是( )m。A.2.27~0.8B.1.85~0.5C.1.27~0.5D.3.02~1.05

港口与航道工程在受冻地区海水环境中,水位变动区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的抗冻融等级应为(  )。A.F200B.F250C.F300D.F350

我国北方受冻地区海港工程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水位变动区的水胶比最大允许值为( )。A.0.40B.0.45C.0.50D.0.55

我国北方某受冻区海港,实测的高、低潮位与累积频率的关系如表1、表2所列。?该海港码头水位变动区的范围是()m。A.2.27~0.8B.1.85~0.5C.1.27~0.5D.3.02~1.05

我国北方某受冻区海港,实测的高、低潮位与累积频率的关系如表1、表2所列。该海港码头水位变动区的范围是( )。A.2.27~0.8B.1.85~0.5C.1.27~-0.5D.3.02~1.05

石料抗冻性冻融次数在寒冷地区为( )次。A:15B:20C:25D:50

石料抗冻性冻融次数在寒冷地区为( )次。A.15B.20C.25D.50

环境()不属于冻融破坏环境。A、微冻地区+频繁接触水B、微冻地区+水位变动区C、严寒和寒冷地区+水位变动区D、严寒和寒冷地区混凝土不接触水

混凝土密实度越大,抵抗冻融破坏的能力越强,抗冻性越高。

寒冷地区某城市的石材幕墙,采用天然花岗石,应对其()的指标进行复验。A、剥离强度、放射性B、弯曲强度、耐冻融性C、耐冻融性、吸水率

某北方地区海港工程混凝土结构材料应满足()性质要求。A、耐水性B、抗渗性C、抗冻性D、耐磨性E、大气稳定性

严寒和寒冷地区外保温使用的粘结材料,其冻融试验结果应符合该地区最低气温环境的使用要求。

引起水泥混凝土冻融破坏的因素之一是()。A、结冰压力B、动力水头C、抗冻等级D、抗渗等级

海港工程混凝土表面涂装范围分为()A、表湿区B、表干区C、浪溅区D、水位变动区

试述混凝土早期受冻损坏的机理。你认为混凝土有无后期冻融破坏的可能性?如有,说明其主要原因。

单选题引起水泥混凝土冻融破坏的因素之一是()。A结冰压力B动力水头C抗冻等级D抗渗等级

问答题试述混凝土早期受冻损坏的机理。你认为混凝土有无后期冻融破坏的可能性?如有,说明其主要原因。

单选题在寒冷地区的混凝土发生冻融破坏时,如果表面有盐类作用,其破坏程度:A会减轻B会加重C与有无盐类无关D视盐类浓度而定

单选题环境()不属于冻融破坏环境。A微冻地区+频繁接触水B微冻地区+水位变动区C严寒和寒冷地区+水位变动区D严寒和寒冷地区混凝土不接触水

多选题海港工程混凝土表面涂装范围分为()A表湿区B表干区C浪溅区D水位变动区

单选题我国北方受冻地区海港工程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水位变动区的水灰比最大允许值为()。A0.40B0.45C0.50D0.55

单选题在寒冷地区的混凝土发生冻融破坏时,如果表面有盐类作用,其破坏程度会(  )。[2013年真题]A会减轻B会加重C与有无盐类无关D视盐类浓度而定

单选题在寒冷地区的混凝土发生冻融破坏时,如果表面有盐类作用,其破坏程度会(  )。A会减轻B会加重C与有无盐类无关D视盐类浓度而定

名词解释题混凝土的冻融破坏

单选题我国北方受冻地区海港工程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水位变动区的水胶比最大允许值为( )。A0.40B0.45C0.50D0.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