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0月8日,某省D煤矿发生一起井下火灾事故,导致12名被困人员全部遇难。经初步调查,煤矿起火原因主要是由于距主井井底起平点30m处的压风机老化渗油,开关蹦火引起火灾,并引燃木支护,巷道垮塌,导致被困矿工窒息死亡。[问题1]请说出矿井火灾发生的三要素。[问题2]除明火外,引起火灾的外部因素还有哪些?结合工作经验,请说出外因火灾多发生在哪些地点?[问题3]封闭的火区具备哪些条件才准启封?[问题4]采煤工作面发生火灾时,应做到哪些?

2016年10月8日,某省D煤矿发生一起井下火灾事故,导致12名被困人员全部遇难。经初步调查,煤矿起火原因主要是由于距主井井底起平点30m处的压风机老化渗油,开关蹦火引起火灾,并引燃木支护,巷道垮塌,导致被困矿工窒息死亡。
[问题1]
请说出矿井火灾发生的三要素。
[问题2]
除明火外,引起火灾的外部因素还有哪些?结合工作经验,请说出外因火灾多发生在哪些地点?
[问题3]
封闭的火区具备哪些条件才准启封?
[问题4]
采煤工作面发生火灾时,应做到哪些?


参考解析

解析:[问题1]
考查的是矿井火灾发生的三要素。即:①存在热源。要具备一定温度和足够热量的热源才能引起火灾。②存在可燃物。可燃物的存在是火灾发生的基础,无可燃物不能出现火灾。③具有持续供给的足量的助燃气体。最常见的助燃气体为氧气。火灾发生的三要素必须同时存在,互相结合,缺一不可。
[问题2]
除明火外,还有爆破、电流短路、摩擦等外部火源引起的火灾。外因火灾大多容易发生在井底车场、机电铜室、运输及回采巷道等机械、电气设备比较集中,而且风流比较畅通的地点。
[问题3]
封闭的火区,只有经取样化验证实火已熄灭后,方可启封。火区同时具备下列条件时,方可认为火已熄灭:
(l)火区内的空气温度下降到30oC以下,或与火灾发生前该区的日常空气温度相同。
(2)火区内空气中的氧气浓度降到5%以下。
(3)火区内空气中不含有乙烯、乙炔,一氧化碳在封闭期间内逐渐下降,并稳定在0.001%以下。
(4)火区的出水温度低于25OC或与火灾发生前该区的日常出水温度相同。
(5)上述4项指标持续稳定的时间在1个月以上。
[问题4]
采煤工作面发生火灾时,应做到:
(l)从进风侧利用各种手段进行灭火。
(2)在进风侧灭火难以取得效果时,可采取区域反风,从回风侧灭火,但进风侧要设置水幕,并将人员撤出。
(3)采煤工作面回风巷着火时,应防止采空区瓦斯涌出和积聚造成危害。
(4)急倾斜煤层采煤工作面着火时,不准在火源上方灭火,防止水蒸气伤人;也不准在火源下方灭火,防止火区塌落物伤人;而要从侧面利用保护台板和保护盖接近火源灭火。
(5)用上述方法灭火无效时,应采取隔绝方法和综合方法灭火。

相关考题:

2000 年 11 月 2 日凌晨,江西省丰城矿务局最大的煤矿———坪湖煤矿因主皮带暗斜井皮带着火发生重大井下火灾事故,造成( )余人遇难。 A.20B.15C.12D.10

某企业发生一起火灾事故,导致3人死亡,18人轻伤,则该起火灾为( )火灾。A.一般B.较大C.重大D.特别重大

2016年6月6日,某铁矿发生火灾事故。由于该矿和临矿互通,火灾共涉及5个铁矿,造成123人被困井下。经多方抢救,遇难矿工人数仍达70人。随即成立了国务院事故调查组,调查组由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监察部、全国总工会、国土资源部、省人民政府联合组成,分为综合、技术、管理三个组。国务院事故调查组经初步调查,认定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是:该矿维修工在井筒内使用电焊,高温金属残块及焊渣掉落在井壁用于充填护帮的荆笆上,造成长时间阴燃,最后引燃井筒周围的荆笆及木支护等可燃物,引发井下火灾。5家矿山越界开采,造成各矿井下巷道贯通,风流紊乱,火灾烟气蔓延,各矿均未按要求设置井下作业人员逃生的安全通道,直接导致事故的升级和扩大。事故调查组应当自事故发生之日起(  )日内提交事故调查报告。A.30B.40C.50D.60E.70

2016年10月8日,某省D煤矿发生一起井下火灾事故,导致12名被困人员全部遇难。经初步调查,煤矿起火原因主要是由于距主井井底起平点30 m处的压风机老化渗油,开关蹦火引起火灾,并引燃木支护,巷道垮塌,导致被困矿工窒息死亡。 根据以上场景.回答下列问题: 1.请说出矿井火灾发生的三要素。 2.除明火外,引起火灾的外部因素还有哪些?结合工作经验,请说出外因火灾多发生在哪些地点? 3.封闭的火区具备哪些条件才准启封? 4.采煤工作面发生火灾时,应做到哪些?

2016年6月6日,某铁矿发生火灾事故。由于该矿和临矿互通,火灾共涉及5个铁矿,造成123人被困井下。经多方抢救,遇难矿工人数仍达70人。随即成立了国务院事故调查组,调查组由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监察部、全国总工会、国土资源部、省人民政府联合组成,分为综合、技术、管理三个组。国务院事故调查组经初步调查,认定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是:该矿维修工在井筒内使用电焊,高温金属残块及焊渣掉落在井壁用于充填护帮的荆笆上,造成长时间阴燃,最后引燃井筒周围的荆笆及木支护等可燃物,引发井下火灾。5家矿山越界开采,造成各矿井下巷道贯通,风流紊乱,火灾烟气蔓延,各矿均未按要求设置井下作业人员逃生的安全通道,直接导致事故的升级和扩大。处理地下矿山火灾事故时,应遵循的基本技术原则是(  )。A.保证救灾人员的安全,并有利于抢救遇险人员B.控制烟雾的蔓延,不危及井下人员的安全C.防止火灾扩大,创造有利的灭火条件D.在保证重大设备设施安全的条件下,采用全矿反风方法E.防止火风压引起风流逆转而造成危害

2016年6月6日,某铁矿发生火灾事故。由于该矿和临矿互通,火灾共涉及5个铁矿,造成123人被困井下。经多方抢救,遇难矿工人数仍达70人。随即成立了国务院事故调查组,调查组由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监察部、全国总工会、国土资源部、省人民政府联合组成,分为综合、技术、管理三个组。国务院事故调查组经初步调查,认定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是:该矿维修工在井筒内使用电焊,高温金属残块及焊渣掉落在井壁用于充填护帮的荆笆上,造成长时间阴燃,最后引燃井筒周围的荆笆及木支护等可燃物,引发井下火灾。5家矿山越界开采,造成各矿井下巷道贯通,风流紊乱,火灾烟气蔓延,各矿均未按要求设置井下作业人员逃生的安全通道,直接导致事故的升级和扩大。根据《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国务院令第493号),这起事故属于(  )。A.特别重大事故B.重大死亡事故C.一般死亡事故D.重伤事故E.轻伤事故

根据下面资料,回答题 2016年6月6日,某铁矿发生火灾事故。由于该矿和临矿互通,火灾共涉及5个铁矿,造成123人被困井下。经多方抢救,遇难矿工人数仍达70人。随即成立了国务院事故调查组,调查组由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监察部、全国总工会、国土资源部、省人民政府联合组成,分为综合、技术、管理三个组。国务院事故调查组经初步调查,认定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是:该矿维修工在井筒内使用电焊,高温金属残块及焊渣掉落在井壁用于充填护帮的荆笆上,造成长时间阴燃,最后引燃井筒周围的荆笆及木支护等可燃物,引发井下火灾。 5家矿山越界开采,造成各矿井下巷道贯通,风流紊乱,火灾烟气蔓延,各矿均未按要求设置井下作业人员逃生的安全通道,直接导致事故的升级和扩大。 按国家现行有关规定,这起事故调查报告应由()批复。 A.国务院B.省安全监管总局C.安全监管总局D.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E.省煤矿安全监察局

2016年6月6日,某铁矿发生火灾事故。由于该矿和临矿互通,火灾共涉及5个铁矿,造成123人被困井下。经多方抢救,遇难矿工人数仍达70人。随即成立了国务院事故调查组,调查组由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监察部、全国总工会、国土资源部、省人民政府联合组成,分为综合、技术、管理三个组。国务院事故调查组经初步调查,认定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是:该矿维修工在井筒内使用电焊,高温金属残块及焊渣掉落在井壁用于充填护帮荆笆上,造成长时间阴燃,最后引燃井筒周围的荆笆及木支护等可燃物,引发井下火灾。5家矿山越界开采,造成各矿井下巷道贯通,风流紊乱,火灾烟气蔓延,各矿均未按要求设置井下作业人员逃生的安全通道,直接导致事故的升级和扩大。根据以上场景,回答下列问题根据《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国务院令第493号),这起事故属于()。A.特别重大事故B.重大死亡事故C.一般死亡事故D.重伤事故E.轻伤事故

2016年6月6日,某铁矿发生火灾事故。由于该矿和临矿互通,火灾共涉及5个铁矿,造成123人被困井下。经多方抢救,遇难矿工人数仍达70人。随即成立了国务院事故调查组,调查组由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监察部、全国总工会、国土资源部、省人民政府联合组成,分为综合、技术、管理三个组。国务院事故调查组经初步调查,认定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是:该矿维修工在井筒内使用电焊,高温金属残块及焊渣掉落在井壁用于充填护帮荆笆上,造成长时间阴燃,最后引燃井筒周围的荆笆及木支护等可燃物,引发井下火灾。5家矿山越界开采,造成各矿井下巷道贯通,风流紊乱,火灾烟气蔓延,各矿均未按要求设置井下作业人员逃生的安全通道,直接导致事故的升级和扩大。根据以上场景,回答下列问题事故调查组应当自事故发生之日起()日内提交事故调查报告。A.30B.40C.50D.60E.70

2016年6月6日,某铁矿发生火灾事故。由于该矿和临矿互通,火灾共涉及5个铁矿,造成123人被困井下。经多方抢救,遇难矿工人数仍达70人。随即成立了国务院事故调查组,调查组由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监察部、全国总工会、国土资源部、省人民政府联合组成,分为综合、技术、管理三个组。国务院事故调查组经初步调查,认定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是:该矿维修工在井筒内使用电焊,高温金属残块及焊渣掉落在井壁用于充填护帮荆笆上,造成长时间阴燃,最后引燃井筒周围的荆笆及木支护等可燃物,引发井下火灾。5家矿山越界开采,造成各矿井下巷道贯通,风流紊乱,火灾烟气蔓延,各矿均未按要求设置井下作业人员逃生的安全通道,直接导致事故的升级和扩大。根据以上场景,回答下列问题按国家现行有关规定,这起事故调查报告应由()批复。A.国务院B.省安全监管总局C.安全监管总局D.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E.省煤矿安全监察局

2016年6月6日,某铁矿发生火灾事故。由于该矿和临矿互通,火灾共涉及5个铁矿,造成123人被困井下。经多方抢救,遇难矿工人数仍达70人。随即成立了国务院事故调查组,调查组由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监察部、全国总工会、国土资源部、省人民政府联合组成,分为综合、技术、管理三个组。国务院事故调查组经初步调查,认定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是:该矿维修工在井筒内使用电焊,高温金属残块及焊渣掉落在井壁用于充填护帮荆笆上,造成长时间阴燃,最后引燃井筒周围的荆笆及木支护等可燃物,引发井下火灾。5家矿山越界开采,造成各矿井下巷道贯通,风流紊乱,火灾烟气蔓延,各矿均未按要求设置井下作业人员逃生的安全通道,直接导致事故的升级和扩大。根据以上场景,回答下列问题处理地下矿山火灾事故时,应遵循的基本技术原则是()。A.保证救灾人员的安全,并有利于抢救遇险人员B.控制烟雾的蔓延,不危及井下人员的安全C.防止火灾扩大,创造有利的灭火条件D.在保证重大设备设施安全的条件下,采用全矿反风方法E.防止火风压引起风流逆转而造成危害

【背景资料】2015年4月21日,C煤矿发生一起特大瓦斯煤尘爆炸事故,死亡147人、重伤2人、轻伤4人,直接经济损失295万元。C煤矿属地方国营企业。2015年4月21日8时井下停电,约14时30分送电。16时,共有138人相继入井。16时05分,203掘进工作面工人打眼试电钻产生火花引起瓦斯爆炸,冲击波扬起巷道积尘,引起了全矿井煤尘连续爆炸。爆炸导致井下多处巷道支架被推倒,顶板冒落,机电设备多数位移变形并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井下通风设施(风门、风桥、密闭)全部被摧毁。冲击波摧毁平硐口和井口附近的三间房屋。爆炸造成当班井下138人及早8时应下班未出井的5人和16时正准备入井的4人,共计147名矿工全部遇难。另有地面2人重伤,4人轻伤。【问题】1.简述煤尘爆炸的危害。2.请拟定此类事故的防范措施。

在建筑火灾中,()是阻碍人员逃生、导致被困人员死亡的主要原因。A、燃爆B、坍塌C、烟雾D、逃生通道不够

某企业发生一起火灾事故,导致3人死亡,10人轻伤,则该起火灾为()火灾。A、一般B、较大C、重大D、特别重大

电气火灾原因不包括()。A、可燃油浸变压器油温过高导致起火B、接头接触不良导致电阻增大,发热起火C、高压开关的油断路器中由于油量过高或过低引起气体爆炸起火D、熔断器熔体熔断时产生电火花,引燃周围可燃物E、设备断路导致起火

某市国营纺织厂梳棉车间,某日因工人吸烟引起火灾,火势迅速蔓延并引发粉尘爆炸,车间部分被炸塌,大量人员被困。可燃粉尘发生爆炸的条件是什么?

某市国营纺织厂梳棉车间,某日因工人吸烟引起火灾,火势迅速蔓延并引发粉尘爆炸,车间部分被炸塌,大量人员被困。纺织厂火灾的特点是什么?

以下哪些情况属于企业由意外事件的发生而造成的间接损失?()A、生产车间机器故障压断工人手指B、火灾导致商场停业引起的商铺租金损失C、地震导致煤矿坍塌矿工死亡D、工厂大火烧毁订单货物导致的利润损失

电气火灾的原因包括()。A、开关的油断路器中由于油量过高或过低引起气体爆炸起火B、接头接触不良导致电阻增大,发热起火C、可燃油浸变压器油温过高导致起火D、照明灯具的内部漏电或发热引起燃烧或引燃周围可燃物E、熔断器熔体熔断时产生电火花,引燃周围可燃物

某年某月某日,某铁矿发生火灾事故,由于该矿和临矿互通,火灾共涉及5个矿区,造成上百人被困井下。经多方抢救,遇难矿工人数仍达70人。随即成立了国务院事故调查组,调查组由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监察部、全国总工会、国土资源部、省人民政府联合组成,分为综合、技术、管理三个组。国务院事故调查组经初步调查,认定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是:该矿的维修工在井筒内使用电焊,焊割下的高温金属残块及焊渣掉落在井壁用于充填护帮的荆笆上,造成长时间阴燃,最后引燃井筒周围的荆笆及木支护等可燃物,引发井下火灾。5个矿区越界开采,造成各矿井下巷道贯通,风流紊乱,火灾烟气蔓延,各矿均未按要求设置井下作业人员逃生的安全通道,直接导致了事故的升级和扩大。按照《关于做好生产安全事故调查处理及有关工作的通知》的有关规定,一次死亡30人以上(含30人)的特别重大事故和经济损失巨大、社会影响恶劣或国务院领导有明确批示的特大事故,按国家现行有关规定,由()组织调查。事故调查报告应报()审批,()下达结案通知。A、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安全监管总局;安全监管总局B、省煤矿安全监察局;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安全监管总局C、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国务院;安全监管总局D、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安全监管总局;省煤矿安全监察局E、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国务院;省煤矿安全监察局

2009年7月22日,黑龙江省鸡西市鑫永丰煤矿发生透水透沙事故,造成23人死亡。7月中旬以来,鸡西地区多日连续降雨,造成地表土壤层含水量较大。该井田范围内历史上小煤窑开采情况复杂,开采规模大,采空区分布复杂,鑫永丰煤矿主副井建设过程中穿过采空区,7月22日白天连续强降雨,浅部含水层水量曾大,与矿井主副井筒沟通,大量泥沙溃入井下,致使较大范围地表沉降,造成主副井被阻断,并于23时40分左右,在主副井附近形成五个塌陷坑,当班井下24人,1人安全升井,23人被困井下死亡。7月22日市政府已发布降雨蓝色预警,并派人将停工停产撤人通知单送到各煤矿,鑫永丰煤矿接到通知后,并没有撤人致使作业人员被困井下。 1、依据《煤矿防治水规程》,确定这起突水事故的等级? 2、谈谈这起事故对你有何启示。

问答题某市国营纺织厂梳棉车间,某日因工人吸烟引起火灾,火势迅速蔓延并引发粉尘爆炸,车间部分被炸塌,大量人员被困。可燃粉尘发生爆炸的条件是什么?

多选题电气火灾原因不包括()。A可燃油浸变压器油温过高导致起火B接头接触不良导致电阻增大,发热起火C高压开关的油断路器中由于油量过高或过低引起气体爆炸起火D熔断器熔体熔断时产生电火花,引燃周围可燃物E设备断路导致起火

多选题某年某月某日,某铁矿发生火灾事故,由于该矿和临矿互通,火灾共涉及5个矿区,造成上百人被困井下。经多方抢救,遇难矿工人数仍达70人。随即成立了国务院事故调查组,调查组由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监察部、全国总工会、国土资源部、省人民政府联合组成,分为综合、技术、管理三个组。国务院事故调查组经初步调查,认定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是:该矿的维修工在井筒内使用电焊,焊割下的高温金属残块及焊渣掉落在井壁用于充填护帮的荆笆上,造成长时间阴燃,最后引燃井筒周围的荆笆及木支护等可燃物,引发井下火灾。5个矿区越界开采,造成各矿井下巷道贯通,风流紊乱,火灾烟气蔓延,各矿均未按要求设置井下作业人员逃生的安全通道,直接导致了事故的升级和扩大。特别重大事故调查组的职责是()。A查明事故发生的原因、人员伤亡及财产损失情况B查明事故的性质和责任C提出事故处理及防止类似事故再次发生所采取措施的建议D提出对事故责任者的处理建议E依法审问和处理事故责任人

单选题某年某月某日,某铁矿发生火灾事故,由于该矿和临矿互通,火灾共涉及5个矿区,造成上百人被困井下。经多方抢救,遇难矿工人数仍达70人。随即成立了国务院事故调查组,调查组由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监察部、全国总工会、国土资源部、省人民政府联合组成,分为综合、技术、管理三个组。国务院事故调查组经初步调查,认定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是:该矿的维修工在井筒内使用电焊,焊割下的高温金属残块及焊渣掉落在井壁用于充填护帮的荆笆上,造成长时间阴燃,最后引燃井筒周围的荆笆及木支护等可燃物,引发井下火灾。5个矿区越界开采,造成各矿井下巷道贯通,风流紊乱,火灾烟气蔓延,各矿均未按要求设置井下作业人员逃生的安全通道,直接导致了事故的升级和扩大。这起事故构成()。A特别重大事故B重大死亡事故C一般死亡事故D重伤事故E轻伤事故

单选题某企业发生一起火灾事故,导致3人死亡,10人轻伤,则该起火灾为()火灾。A一般B较大C重大D特别重大

问答题2016年10月8日,某省D煤矿发生一起井下火灾事故,导致12名被困人员全部遇难。经初步调查,煤矿起火原因主要是由于距主井井底起平点30m处的压风机老化渗油,开关腾火引起火灾,并引燃木支护,卷道垮塌,导致被闲矿工窒息死亡。根据以上场景,回答下列问题:1.请说出矿井火灾发生的三要素。2.除明火外,引起火灾的外部因素还有哪些?结合工作经验,请说出外因火灾多发生在哪些地点?3.封闭的火区具备哪些条件才准启封?4.采煤工作面发生火灾时,应做到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