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关于“中国主要工业基地的分布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的图文资料,按要求完成教学设计任务。材料一《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内容标准要求:“运用资料说出我国工业分布特点.了解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状况”。材料二某版本教科书中关于“中国主要工业基地的分布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的内容。主要工业基地的分布我国工业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形成了一些经济基础相当雄厚的工业基地主要有辽中南工业基地、京津唐工业基地、沪宁杭工业基地、珠江三角洲工业基地等。我国工业基地的分布,表现出沿海、沿江河、沿铁路线分布的特点。这些工业基地可通过海洋运输与国外联系,通过铁路、内河运输与内陆地区联系。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指建立在新的科学技术基础上的新兴产业.它能够为当代社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高新技术产业有三个主要特点:一是从业人员中科研人员所占的比例大:二是用于研究和开发的经费支出所占的份额大:三是产品的技术复杂程度高。我国的高新技术产业起步较晚。但发展迅猛。目前.我国提出了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新方向,即大力发展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我国创办了众多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它们各具特色,多分布在大城市。近年来,从航空航天到基因工程,从网络技术到纳米技术。从基础研究到应用研究.众多的科技成果不断涌现.为我国工业发展赶超世界先进水平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高新技术产业建立在新的科学技术基础上,代表了工业发展的方向。与传统工业相比.高新技术产业对资源的依赖程度较小,具有节省能源和原材料、废物少、污染小等特点.有利于保护环境。因此,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对于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摘自某版本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七年级要求:(1)试分析本课的教学重、难点。(8分)(2)依据课程标准和教材内容,设计教学过程要点。(16分)

阅读关于“中国主要工业基地的分布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的图文资料,按要求完成教学设计任务。
材料一《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内容标准要求:“运用资料说出我国工业分布特点.了解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状况”。
材料二某版本教科书中关于“中国主要工业基地的分布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的内容。主要工业基地的分布我国工业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形成了一些经济基础相当雄厚的工业基地主要有辽中南工业基地、京津唐工业基地、沪宁杭工业基地、珠江三角洲工业基地等。

我国工业基地的分布,表现出沿海、沿江河、沿铁路线分布的特点。这些工业基地可通过海洋运输与国外联系,通过铁路、内河运输与内陆地区联系。
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高新技术产业指建立在新的科学技术基础上的新兴产业.它能够为当代社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高新技术产业有三个主要特点:一是从业人员中科研人员所占的比例大:二是用于研究和开发的经费支出所占的份额大:三是产品的技术复杂程度高。
我国的高新技术产业起步较晚。但发展迅猛。目前.我国提出了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新方向,即大力发展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我国创办了众多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它们各具特色,多分布在大城市。
近年来,从航空航天到基因工程,从网络技术到纳米技术。从基础研究到应用研究.众多的科技成果不断涌现.为我国工业发展赶超世界先进水平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高新技术产业建立在新的科学技术基础上,代表了工业发展的方向。与传统工业相比.高新技术产业对资源的依赖程度较小,具有节省能源和原材料、废物少、污染小等特点.有利于保护环境。因此,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对于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摘自某版本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七年级
要求:
(1)试分析本课的教学重、难点。(8分)
(2)依据课程标准和教材内容,设计教学过程要点。(16分)


参考解析

解析:(1)教学重点:我国工业的分布特点;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特点。 教学难点:我国主要的工业基地:高新技术产业与传统工业相比的特点及其对我国可持续发展的意义。
(2)教学过程要点:
(提问导入)如果你是一位来华投资的外商,你会把工厂建在哪里
学生交流讨论,有的说布局在沿海。有的说布局在大城市。
教师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点评,并展示“中国主要工业基地分布”图。请学生观察图片.
找出我国四大工业基地.并思考我国工业基地的分布特点。
学生观察.找出我国四大工业基地。
教师对四大工业基地的主导产业、工业部门和主要的工业城市进行详细讲解。
教师引导学生归纳我国工业基地的分布特点,即沿海、沿江河、沿铁路线分布。
教师提问:我国的工业基地为什么会这样分布
学生看图思考,得出结论:这些地区工业基础雄厚。交通便利。
教师肯定学生的回答,并进行补充和总结:东部沿海地区工业中心密集,并集中了主要的工业基地;中部地区工业中心较多;西部地区工业中心较少.分布稀疏。
(承转)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作为新兴工业在我国迅速发展起来。
高科技产品我们用的很多,例如电子产品、通讯产品等。请大家举例说说你所知道和了解的高新技术产业或产品。
学生根据了解的有关高新技术产业的知识.畅所欲言。
教师带领学生阅读教材.理解什么是高新技术产业及认识高新技术产业的特点。
教师展示中关村及其地理位置的图片.请学生思考中关村成为我国首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原因.
学生看图思考,并在教师引导下得出结论: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科技力量雄厚。人才众多:工业基础好。
教师补充: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决定性因素是科技和人才,因此我国的高新技术产业主要分布在多高等院校和高科技人才的沿海和大中城市。
教师展示普通汽车和电动汽车、老款手机和新款手机的图片。请学生思考高新技术产业与传统工业相比具有哪些特点
学生思考讨论,并通过阅读教材得出结论:与传统工业相比.高新技术产业对资源的依赖程度较小。具有节省能源和原材料、废物少、污染小等特点,有利于保护环境。
教师总结:因此。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对于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课后拓展)让学生搜集、整理自己感兴趣的高新技术产品(如机器人、电子产品等)的相关资料.了解高新技术产业对人们生活的贡献。

相关考题:

为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教师和学生按一定要求组合起来进行活动的结构指的是( )。A.教学设计B.教学组织形式C.教学目标D.教学计划

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完成任务。要求:(1)探究实验中每个实验步骤相应的实验现象及原因。(2)完成“分子运动现象”的教学设计,包括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不少于300字)。

阅读关于“自然地理的差异性”的图文资料,按照要求完成教学设计任务。材料一《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中的内容标准“运用地图分析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材料二某版本教科书中关于“垂直分异规律”的部分内容。要求:(1)写出本课的知识组成。(9分)(2)根据课程标准要求和教科书内容,设计教学过程要点(包括教师、学生的方式和活动内容)。(15分)

阅读关于“中国气候”的图文材料,按要求完成教学设计任务。 材料一《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注(2011年版)》中内容标准要求:“运用资料说出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以及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 材料二某版本教科书中关于“中国气候”有关内容 气候复杂多样 气候复杂多样是中国气候的主要特征之一。 中国冬季南北气温差异大,南方温暖,而越往北,气温就越低。夏季南北气温都较高。 【阅读】中国冬季南北气温差异大的原因 冬季,北方正午太阳高度比南方低、白昼短,得到的太阳光热少。同时,北方邻近冬季风的源地.寒冷的冬季风加剧了北方的严寒。而冬季风在翻越重重山岭到达南方时。风力大大减弱。因此,黑龙江省北部冬季低温可达-30℃到-40℃,滴水成冰,大地白雪皑皑;而海南省冬季平均气温在20℃左右,气候暖热,到处绿树成荫。 要求:(1)设计本课的教学目标。(8分) (2)设计本课主要的教学环节,并说明设计依据。(16分)

阅读关于“人口迁移”的图文资料,按要求完成教学设计任务。 材料一《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的内容要求:“举例说明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材料二某版本教材书中关于“人口迁移”的内容。 要求: (1)设计本课的教学目标。 (2)设计本课主要的教学环节,并说明设计意图。

阅读关于“大洲和大洋”的图文材料.按要求完成教学设计任务。 材料一《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内容标准要求“运用地图和数据,说出地球表面海、陆所占比例,描述海陆分布特点”“运用世界地图说出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 材料二下图为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一节的内容。 (1)对本节内容的教材和教法进行分析。(9分) (2)完成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可略去教学过程)。(15分)

阅读关于"地图"的图文资料,按要求完成教学设计任务。材料一《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内容标准的要求是"在地图上辨别方向,判读经纬网,量算距离"。材料二某版本教科书中关于"地图"中"比例尺"的有关内容。阅读关于"地图"的图文资料,按要求完成教学设计任务。要求:(1)设计本课的教学目标。(9分)(2)设计本课主要的教学环节(包括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等),并说明设计理由。(15分)

阅读关于“34个省级行政区”的图文资料,按要求完成教学设计任务。 材料一《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此标准要求:“在我国政区图上准确找出34个省级行政区域单位.记住它们的简称和行政中心。” 材料二下面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的地理教材中的一页。 要求:设计出本节课的教学过程(要体现出探究性),并说明设计意图。

阅读关于“中国气候”的图文材料,按要求完成教学设计任务。材料一《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注(2001版)》中内容标准要求“运用资料说出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以及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材料二某版本教科书中关于“中国气候”有关内容(1)设计本课的教学目标。(8分)(2)设计本课主要的教学环节,并说明设计依据。(16分)

阅读关于“城市空间结构”的图文材料按要求完成教学设计任务。材料一《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中内容要求“运用实例,分析城市的空间结构,解释其形成原因。”材料二某版本教科书中关于“城市空间结构”的内容。要求:(1)设计本课的教学目标。(8分)(2)设计本课主要的教学环节,并说明各教学环节的设计意图。(16分)

阅读关于“外力作用和地表形态”的图文资料,按要求完成教学设计任务。 材料一《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中的内容标准要求:“结合实例,分析造成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材料二某版本教科书中关于“外力作用和地表形态”的相关内容。 要求: (1)写出本课的知识组成。(9分) (2)根据课程标准和教材的知识组成,设计教学过程要点(应包括教师、学生的活动方式和活动内容)。(15分)

阅读材料.根据要求完成教学设计任务。某物理单教科书关于“电与磁”一章某节的一个演示实验如图10所示。任务:(1)这个演示实验用了什么物理知识的教学(2).用此实验设计一个教学片段,帮助学生理解与该现象相关的物理知识。

阅读材料,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任务。 (1)简述动能定理的内容。 (2)完成该节课的教学片段的设计,其中包括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不少于300字)

阅读材料,根据要求完成教学设计任务。材料:某高中物理教科书“光的衍射”一节中介绍的单缝衍射示意图。任务:设计教学片段,在教学活动中帮助学生分析实验装置和实验现象。

阅读材料,根据要求完成教学设计。材料:图l所示为高中物理某教科书“全反射”一节中的演示实验。任务:设计一个教学片段,向学生介绍全反射现象。

请阅读下面材料内容,按要求完成教学设计。 要求:(1)拟写本部分教材内容的教学目标。(6分) (2)设计一个主题为“辩证看待实践与认识的关系”的情境教学片段。(20分)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完成教学设计。要求:请根据思想政治辩论式教学的相关要求,结合教学内容设计一个辩题,并围绕该辩题设计教学活动简案。

认真阅读下列材料,并按要求作答。 根据上述材料完成下列任务:(1)简述英语儿歌的特点(2)如指导小学生学习,试拟定教学目标。(3)依据拟定的教学目标,设计导入和操练环节的教学活动并说明理由。

请认真阅读下列材料,并按要求作答。 请根据上述材料完成下列任务: (1)简述多媒体教学的优缺点。(10分) (2)如指导小学生学习,试拟定教学目标。(10分) (3)依据拟定的教学目标,设计导入和呈现环节的教学活动并说明设计理由。(20分)

请认真阅读以下材料,并按要求作答请根据上述材料完成下列任务(1)指出上述材料的教学重点和难点(2)如指导小学生学习,试拟定教学目标(3)依据拟定的教学目标,设计导入和新授环节的教学活动,并说明理由

请认真阅读下列材料,并按要求作答。根据上述材料完成下列任务:(1)什么是运算能力针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说一说如何发展学生的运算能力。(2)如指导中学段小学学习,试拟定教学目标。(3)依据拟定的教学目标,设计教学过程并说明理由。

请认真阅读下列材料,并按要求作答。请根据上述材料完成下列任务:(1)简述如何提高课堂活泼性。(2)如指导小学生学习,试拟定教学目标。(3)依据拟定的教学目标,设计导入和巩固环节的教学活动并说明设计理由。

请认真阅读下列材料,并按要求作答。请根据上述材料完成下列任务:(1)什么是符号意识如何培养学生的符号意识(2)如指导高年段小学生学习上述内容,试拟定教学目标。(3)依据拟定的教学目标,设计课堂教学的主要环节并简要说明设计理由。

请认真阅读下列材料,并按要求作答。请根据上述材料完成下列任务:(1)简述如何激发小学生的写作兴趣。(2)如指导小学生学习,试拟定教学目标。(3)依据拟定的教学目标,设计导入和写前环节的教学活动并说明设计理由。

请认真阅读下列材料,并按要求作答。请根据上述材料完成下列任务:(1)简述中国画的艺术特点。(2)简要说明“水墨画一动物”的教学重点与难点。(3)依据拟定的教学目标,设计新授的教学活动并说明理由。

请认真阅读下列材料,并按要求作答。请根据上述材料完成下列任务:(1)简述同类色与邻近色的区别。(2)依据该材料,试拟定教学重难点。(3)设计教学过程,体现出教学重难点并说明设计意图。

为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师生按一定要求组合起来进行活动的结构是指()A、教学策略B、教学过程C、教学组织形式D、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