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关于“地形地势与气候”的图文材料,按要求完成教学设计任务。材料一 《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内容标准要求:“举例说明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地形等因素对气候的影响。”材料二 某版本教科书中关于“地形地势与气候”的内容。地形地势与气候地形对气候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山脉对太阳辐射的屏障作用,使得山地阴坡和阳坡的温度、湿度状况都产生了很大的差异,自然景观也随之明显不同。山脉对底层空气运动的阻挡作用,使山脉西侧的水分、气温状况也产生差异。比如,南美洲的安第斯山脉的南端“拦截”了来自太平洋的大量水汽,使西侧沿海平原的湿润景观与东侧巴塔哥尼亚高原上的荒漠景观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地势对气候的影响,主要表现为气温随着地势的增高而降低,一般情况下,海拔每增高100米,气温约下降0.6℃。这就是导致某些高山“一山有四季”、“山顶积雪终年不化”现象的主要原因。要求:(1)设计本课的教学目标。(2)设计本课主要的教学环节,并说明各教学环节的设计意图。

阅读关于“地形地势与气候”的图文材料,按要求完成教学设计任务。

材料一 《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内容标准要求:“举例说明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地形等因素对气候的影响。”

材料二 某版本教科书中关于“地形地势与气候”的内容。

地形地势与气候

地形对气候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山脉对太阳辐射的屏障作用,使得山地阴坡和阳坡的温度、湿度状况都产生了很大的差异,自然景观也随之明显不同。

山脉对底层空气运动的阻挡作用,使山脉西侧的水分、气温状况也产生差异。比如,南美洲的安第斯山脉的南端“拦截”了来自太平洋的大量水汽,使西侧沿海平原的湿润景观与东侧巴塔哥尼亚高原上的荒漠景观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地势对气候的影响,主要表现为气温随着地势的增高而降低,一般情况下,海拔每增高100米,气温约下降0.6℃。这就是导致某些高山“一山有四季”、“山顶积雪终年不化”现象的主要原因。
要求:

(1)设计本课的教学目标。

(2)设计本课主要的教学环节,并说明各教学环节的设计意图。


参考解析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的教学设计能力。解决本题首先要求考生掌握教学目标的组成和确立方法,其次根据教材内容设计合理的教学环节,要具备一定的分析概括能力。

相关考题:

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完成任务。要求:(1)探究实验中每个实验步骤相应的实验现象及原因。(2)完成“分子运动现象”的教学设计,包括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不少于300字)。

阅读关于“自然地理的差异性”的图文资料,按照要求完成教学设计任务。材料一《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中的内容标准“运用地图分析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材料二某版本教科书中关于“垂直分异规律”的部分内容。要求:(1)写出本课的知识组成。(9分)(2)根据课程标准要求和教科书内容,设计教学过程要点(包括教师、学生的方式和活动内容)。(15分)

阅读关于“中国气候”的图文材料,按要求完成教学设计任务。 材料一《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注(2011年版)》中内容标准要求:“运用资料说出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以及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 材料二某版本教科书中关于“中国气候”有关内容 气候复杂多样 气候复杂多样是中国气候的主要特征之一。 中国冬季南北气温差异大,南方温暖,而越往北,气温就越低。夏季南北气温都较高。 【阅读】中国冬季南北气温差异大的原因 冬季,北方正午太阳高度比南方低、白昼短,得到的太阳光热少。同时,北方邻近冬季风的源地.寒冷的冬季风加剧了北方的严寒。而冬季风在翻越重重山岭到达南方时。风力大大减弱。因此,黑龙江省北部冬季低温可达-30℃到-40℃,滴水成冰,大地白雪皑皑;而海南省冬季平均气温在20℃左右,气候暖热,到处绿树成荫。 要求:(1)设计本课的教学目标。(8分) (2)设计本课主要的教学环节,并说明设计依据。(16分)

阅读关于“人口迁移”的图文资料,按要求完成教学设计任务。 材料一《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的内容要求:“举例说明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材料二某版本教材书中关于“人口迁移”的内容。 要求: (1)设计本课的教学目标。 (2)设计本课主要的教学环节,并说明设计意图。

阅读关于“地形地势与气候”的图文材料,按要求完成教学设计任务。 材料一《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内容标准要求:“举例说明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地形等因素对气候的影响。” 材料二某版本教科书中关于“地形地势与气候”的内容。 地形地势与气候 地形对气候的影响主要表现在: 山脉对太阳辐射的屏障作用,使得山地阴坡和阳坡的冷暖、干湿状况都产生很大的差异,自然景观也随之明显不同。 山脉对低层空气运动的阻挡作用,使迎风坡和背风坡的水分、温度状况也会产生差异。如,南美洲安第斯山脉的南段“拦截”了来自太平洋的大量水汽.使西侧沿海平原的湿润景观与东侧巴塔哥尼亚高原上的荒漠景观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地势对气候的影响,主要表现为随着地势的增高,气温降低。一般情况下,每增高100米,气温约下降O.6℃。这就是形成一些高山“一山有四季”、山顶积雪终年不化的主要原因。 ——摘自某版本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七年级 要求: (1)设计本课的教学目标。(8分) (2)设计本课主要的教学环节,并说明各教学环节的设计意图。(16分)

阅读关于"地图"的图文资料,按要求完成教学设计任务。材料一《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内容标准的要求是"在地图上辨别方向,判读经纬网,量算距离"。材料二某版本教科书中关于"地图"中"比例尺"的有关内容。阅读关于"地图"的图文资料,按要求完成教学设计任务。要求:(1)设计本课的教学目标。(9分)(2)设计本课主要的教学环节(包括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等),并说明设计理由。(15分)

阅读关于“34个省级行政区”的图文资料,按要求完成教学设计任务。 材料一《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此标准要求:“在我国政区图上准确找出34个省级行政区域单位.记住它们的简称和行政中心。” 材料二下面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的地理教材中的一页。 要求:设计出本节课的教学过程(要体现出探究性),并说明设计意图。

阅读关于“中国气候”的图文材料,按要求完成教学设计任务。材料一《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注(2001版)》中内容标准要求“运用资料说出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以及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材料二某版本教科书中关于“中国气候”有关内容(1)设计本课的教学目标。(8分)(2)设计本课主要的教学环节,并说明设计依据。(16分)

阅读关于“城市空间结构”的图文材料按要求完成教学设计任务。材料一《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中内容要求“运用实例,分析城市的空间结构,解释其形成原因。”材料二某版本教科书中关于“城市空间结构”的内容。要求:(1)设计本课的教学目标。(8分)(2)设计本课主要的教学环节,并说明各教学环节的设计意图。(16分)

阅读关于“外力作用和地表形态”的图文资料,按要求完成教学设计任务。 材料一《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中的内容标准要求:“结合实例,分析造成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材料二某版本教科书中关于“外力作用和地表形态”的相关内容。 要求: (1)写出本课的知识组成。(9分) (2)根据课程标准和教材的知识组成,设计教学过程要点(应包括教师、学生的活动方式和活动内容)。(15分)

阅读材料.根据要求完成教学设计任务。某物理单教科书关于“电与磁”一章某节的一个演示实验如图10所示。任务:(1)这个演示实验用了什么物理知识的教学(2).用此实验设计一个教学片段,帮助学生理解与该现象相关的物理知识。

阅读材料,根据要求完成教学设计。材料一《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关于折射率的内容要求为:“测定材料的折射率”一材料二高中物理教科书“折射率”一节的部分教学内容如下:材料三教学对象为高中二年级学生,已学过光的折射现象、折射定律等知识点。任务:(1)简述什么是折射率。(2)根据上述材料完成实验“测定玻璃折射率”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要求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过程(要求包含有教学环节、教学活动、设计意图)。

阅读材料,根据要求完成教学设计任务。某高中物理教科书关于“动量守恒定律”一章某节的一个演示实验如图14所示:任务:(1)这个演示实验可用于什么物理知识的教学(2)用此实验设计一个教学片段,帮助学生理解与该现象相关的物理知识。

阅读材料,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任务。 (1)简述动能定理的内容。 (2)完成该节课的教学片段的设计,其中包括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不少于300字)

阅读材料,根据要求完成教学设计。材料图12所示为高中物理某教科书“光”一章某节中用酒精灯、肥皂膜做薄膜干涉实验。?任务:设计一个教学片段,向学生介绍薄膜干涉实验现象与原理。(12分)?

阅读材料,根据要求完成教学设计任务。材料:某高中物理教科书“光的衍射”一节中介绍的单缝衍射示意图。任务:设计教学片段,在教学活动中帮助学生分析实验装置和实验现象。

阅读材料,根据要求完成教学设计任务。高中物理某教科书关于“分子动理论”一章某节的一个演示实验如图10所示。任务:(1)这个演示实验可用于什么物理知识的教学(2)用此实验设计一个教学片段,帮助学生理解与该现象相关的物理知识。

阅读材料,根据要求完成教学设计。材料:图l所示为高中物理某教科书“全反射”一节中的演示实验。任务:设计一个教学片段,向学生介绍全反射现象。

请阅读下面材料内容,按要求完成教学设计。 要求:(1)拟写本部分教材内容的教学目标。(6分) (2)设计一个主题为“辩证看待实践与认识的关系”的情境教学片段。(20分)

根据材料,按要求完成教学设计任务。材料一下面是《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中“文化与生活”主题中的内容节选。材料二某教师围绕“文化影响我们的生活”这一课程内容,按照活动建议,设计了如下调查活动方案。根据材料,按要求完成教学设计任务。请将上述活动方案中空缺的活动目标、活动过程、活动总结三处内容补充完整。

阅读材料,根据要求完成教学设计。要求:(1)按照教材要求,设计一个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模型。(10分)(2)根据材料中“思考与讨论”,设计一个引导学生分组进行交流讨论的教学过程,完成模型制作。(20分)

请认真阅读下列材料,并按要求作答。请根据上述材料完成下列任务:(1)简述同类色与邻近色的区别。(10分)(2)依据该材料,试拟定教学重难点。(10分)(3)设计教学过程,体现出教学重难点并说明设计意图。(20分)

请认真阅读下列材料,并按要求作答。请根据上述材料完成下列任务:(1)简述如何提高课堂活泼性。(2)如指导小学生学习,试拟定教学目标。(3)依据拟定的教学目标,设计导入和巩固环节的教学活动并说明设计理由。

请认真阅读下列材料,并按要求作答。请根据上述材料完成下列任务:(1)简要说明“脚底接地滚球”的教学重点、难点。(2)若指导水平二学生练习,试拟定教学目标。(3)依据拟定的教学目标,设计学习中易犯错误与纠正方法。

请认真阅读下列材料,并按要求作答。请根据上述材料完成下列任务:(1)简述中国画的艺术特点。(2)简要说明“水墨画一动物”的教学重点与难点。(3)依据拟定的教学目标,设计新授的教学活动并说明理由。

请认真阅读下列材料,并按要求作答。请根据上述材料完成下列任务:(1)简述同类色与邻近色的区别。(2)依据该材料,试拟定教学重难点。(3)设计教学过程,体现出教学重难点并说明设计意图。

问答题阅读材料,根据要求完成教学设计。材料:如图6是某初中物理教科书“功率”一节中的内容。 任务:(1)简述什么是功率。(2)基于该图片内容,设计一个包含师生交流的教学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