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根据要求完成教学设计。要求:(1)按照教材要求,设计一个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模型。(10分)(2)根据材料中“思考与讨论”,设计一个引导学生分组进行交流讨论的教学过程,完成模型制作。(20分)
阅读材料,根据要求完成教学设计。
要求:
(1)按照教材要求,设计一个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模型。(10分)
(2)根据材料中“思考与讨论”,设计一个引导学生分组进行交流讨论的教学过程,完成模型制作。(20分)
要求:
(1)按照教材要求,设计一个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模型。(10分)
(2)根据材料中“思考与讨论”,设计一个引导学生分组进行交流讨论的教学过程,完成模型制作。(20分)
参考解析
解析:【参考设计】(1)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模型图解如下:
(2)教学过程:
①设疑
教师设问:人体细胞并不能直接与外界的环境完成物质交换,那我们人体通过什么来获得养分并将废物排出体外以维持自身活动呢?
(学生讨论得出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教师:现在我们知道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而细胞外液的渗透压和酸碱度都是依靠各类离子来维持的,那这些离子怎么进入内环境发挥功能呢?现在请同学们按照我们之前分的学习小组,小组内讨论一下教材上“思考与讨论”的第1、第2题,一会儿请代表来发言。
(学生小组内讨论,确定结论,选定发言代表)
②表达交流
各小组代表发言,问题1:
预设学生回答①:Na+与Cl-是小分子量的离子,来源于食物,可直接通过扩散作用被消化系统吸收。
预设学生回答②:葡萄糖与氨基酸是糖类和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糖类和蛋白质经过消化系统的作用,分别分解成葡萄糖和氨基酸,通过主动运输进入内环境。
教师点评并明确:同学们总结得很好,并提到了消化与吸收的相关知识。可见我们对于原有的知识掌握得比较牢固。就像刚才同学们说的,Na+和Cl-等小分子物质,直接来自食物,不需要经过消化就可以直接被吸收。而葡萄糖、氨基酸等物质主要来自食物中的糖类和蛋白质。糖类和蛋白质是两类大分子物质,必须经过消化系统的消化,分解为葡萄糖和氨基酸才能被吸收。上述物质在小肠内经主动运输进入小肠绒毛内的毛细血管中,经血液循环运输到全身各处的毛细血管,再通过物质交换过程进入组织液和淋巴。这些过程中涉及人体的消化系统和循环系统,(引导学生在学案上写上消化系统、循环系统.营养物质通过消化系统进入循环系统,再进入内环境。
各小组代表发言,问题2:
预设学生回答:根据我们在化学课上所学知识,碳酸根离子是由碳酸和碳酸盐水解而来的。
教师点评明确:这个过程可能大家还不熟悉。不过刚才同学们有说到要点,爰酸水解。细胞代谢过程中产生的CO2与H2O结合,在碳酸酐酶作用下,会发生下列反应:
HC03-通过与细胞外的阴离子交换到达细胞外液,即内环境(组织液、血浆或淋巴)中,这个过程主要与呼吸系统有关。
(引导学生在学案上写上呼吸系统,氧气、二氧化碳等气体通过呼吸系统进入循环系统,再进入内环境)
③承上启下
教师:通过刚才的讨论,我们已经找出人体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循环系统与内环境之间的关系。那除了这些系统以外。人体还有哪些系统参与其中呢?我们来看第3、4题。(学生思考并讨论)
教师明确:第3题的相关知识,会在后续小节中学到。我们可以先用已学过的知识来解决第4题二人体内细胞产生的代谢废物主要通过皮肤的汗液,泌尿系统的尿液和呼吸系统的呼气这三条途径来排出,其中以泌尿系统和呼吸系统的排泄途径为主。例如,血浆中的尿素主要通过肾脏形成的尿液排出体外。血浆中的CO2通过肺动脉进入肺泡周围的毛细血管,由于血液中的CO2分压大于肺泡中CO2的分压,CO2就从血液中向肺泡扩散,再通过呼气运动排出体外。所以,内环境中产生的代谢产物经循环系统,通过泌尿系统、呼吸系统和皮肤排出体外。(引导学生在学案上补充模型图解)
教师讲解:关于第3题,人体具有体温调节机制以保持细胞外液温度的恒定。详细内容在教材的第2章关于人体的体温调节中,我们在以后的课程中将会学到。参与体温调节的器官和系统有皮肤、肝脏、骨骼肌、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呼吸系统等。
④总结回顾,完成模型图解
教师讲解:通过刚才对这四个问题的讨论可以看出.内环境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过程依赖于人体内各个器官、系统的参与,同时,细胞和内环境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它们之间的关系,我们可以用这样一个模型图(PPT展示)表示。请同学们跟老师一起完成刚才我们在学案上绘制的模型图。(回顾知识,完成大致模型图解)
教师总结:这个模型图是我们共同完成的,还有一些要点需要同学们在课下进行补充,就是技能训练部分,同学们还是按照学习小组,共同完成模型的建构,以各小组独有的方式呈现出来,在下节课上进行展示。
(2)教学过程:
①设疑
教师设问:人体细胞并不能直接与外界的环境完成物质交换,那我们人体通过什么来获得养分并将废物排出体外以维持自身活动呢?
(学生讨论得出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教师:现在我们知道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而细胞外液的渗透压和酸碱度都是依靠各类离子来维持的,那这些离子怎么进入内环境发挥功能呢?现在请同学们按照我们之前分的学习小组,小组内讨论一下教材上“思考与讨论”的第1、第2题,一会儿请代表来发言。
(学生小组内讨论,确定结论,选定发言代表)
②表达交流
各小组代表发言,问题1:
预设学生回答①:Na+与Cl-是小分子量的离子,来源于食物,可直接通过扩散作用被消化系统吸收。
预设学生回答②:葡萄糖与氨基酸是糖类和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糖类和蛋白质经过消化系统的作用,分别分解成葡萄糖和氨基酸,通过主动运输进入内环境。
教师点评并明确:同学们总结得很好,并提到了消化与吸收的相关知识。可见我们对于原有的知识掌握得比较牢固。就像刚才同学们说的,Na+和Cl-等小分子物质,直接来自食物,不需要经过消化就可以直接被吸收。而葡萄糖、氨基酸等物质主要来自食物中的糖类和蛋白质。糖类和蛋白质是两类大分子物质,必须经过消化系统的消化,分解为葡萄糖和氨基酸才能被吸收。上述物质在小肠内经主动运输进入小肠绒毛内的毛细血管中,经血液循环运输到全身各处的毛细血管,再通过物质交换过程进入组织液和淋巴。这些过程中涉及人体的消化系统和循环系统,(引导学生在学案上写上消化系统、循环系统.营养物质通过消化系统进入循环系统,再进入内环境。
各小组代表发言,问题2:
预设学生回答:根据我们在化学课上所学知识,碳酸根离子是由碳酸和碳酸盐水解而来的。
教师点评明确:这个过程可能大家还不熟悉。不过刚才同学们有说到要点,爰酸水解。细胞代谢过程中产生的CO2与H2O结合,在碳酸酐酶作用下,会发生下列反应:
HC03-通过与细胞外的阴离子交换到达细胞外液,即内环境(组织液、血浆或淋巴)中,这个过程主要与呼吸系统有关。
(引导学生在学案上写上呼吸系统,氧气、二氧化碳等气体通过呼吸系统进入循环系统,再进入内环境)
③承上启下
教师:通过刚才的讨论,我们已经找出人体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循环系统与内环境之间的关系。那除了这些系统以外。人体还有哪些系统参与其中呢?我们来看第3、4题。(学生思考并讨论)
教师明确:第3题的相关知识,会在后续小节中学到。我们可以先用已学过的知识来解决第4题二人体内细胞产生的代谢废物主要通过皮肤的汗液,泌尿系统的尿液和呼吸系统的呼气这三条途径来排出,其中以泌尿系统和呼吸系统的排泄途径为主。例如,血浆中的尿素主要通过肾脏形成的尿液排出体外。血浆中的CO2通过肺动脉进入肺泡周围的毛细血管,由于血液中的CO2分压大于肺泡中CO2的分压,CO2就从血液中向肺泡扩散,再通过呼气运动排出体外。所以,内环境中产生的代谢产物经循环系统,通过泌尿系统、呼吸系统和皮肤排出体外。(引导学生在学案上补充模型图解)
教师讲解:关于第3题,人体具有体温调节机制以保持细胞外液温度的恒定。详细内容在教材的第2章关于人体的体温调节中,我们在以后的课程中将会学到。参与体温调节的器官和系统有皮肤、肝脏、骨骼肌、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呼吸系统等。
④总结回顾,完成模型图解
教师讲解:通过刚才对这四个问题的讨论可以看出.内环境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过程依赖于人体内各个器官、系统的参与,同时,细胞和内环境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它们之间的关系,我们可以用这样一个模型图(PPT展示)表示。请同学们跟老师一起完成刚才我们在学案上绘制的模型图。(回顾知识,完成大致模型图解)
教师总结:这个模型图是我们共同完成的,还有一些要点需要同学们在课下进行补充,就是技能训练部分,同学们还是按照学习小组,共同完成模型的建构,以各小组独有的方式呈现出来,在下节课上进行展示。
相关考题:
阅读材料,根据要求完成教学设计。材料一《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关于折射率的内容要求为:“测定材料的折射率”一材料二高中物理教科书“折射率”一节的部分教学内容如下:材料三教学对象为高中二年级学生,已学过光的折射现象、折射定律等知识点。任务:(1)简述什么是折射率。(2)根据上述材料完成实验“测定玻璃折射率”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要求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过程(要求包含有教学环节、教学活动、设计意图)。
阅读材料,根据要求完成教学设计。 材料一:《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关于“重力,,的内容标准为:通过常见事例或实验,了解重力,认识力的作用教果。 材料二:教学对象为八年级学生。(1)简述重力的概念。(4分) (2)根据上述材料,请从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三个方面完成“重力,的教学设计(不少于300字)。(24分)
阅读材料, 根据要求完成教学设计。材料一 《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 年版)》 关于“焦耳定律” 的内容要求有:“通过实验,探究并了解焦耳定律, 用焦耳定律说明生产、 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材料二 初中物理某教科书中有关“焦耳定律” 一节中的演示实验如下所示:材料三 教学对象为初中三年级的学生, 已学习过电功、 电功率等知识。任务:(1) 简述焦耳定律的内容。(4 分)(2) 根据上述材料, 完成“探究电热的影响因素” 的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要求包括: 教学目标、教学重点、 教学过程(要求含有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设计意图等)。
认真阅读下列材料,并按要求作答。 根据上述材料完成下列任务:(1)简述英语儿歌的特点(2)如指导小学生学习,试拟定教学目标。(3)依据拟定的教学目标,设计导入和操练环节的教学活动并说明理由。
请认真阅读下列材料,并按要求作答。请根据上述材料完成下列任务:(1)试对上文进行文本解读。(2)如指导低年级小学生学习本文,试拟定教学目标。(3)根据拟定的教学目标,设计识字环节的教学过程并说明意图。
请认真阅读下列材料,并按要求作答。 请根据上述材料完成下列任务: (1)简述多媒体教学的优缺点。(10分) (2)如指导小学生学习,试拟定教学目标。(10分) (3)依据拟定的教学目标,设计导入和呈现环节的教学活动并说明设计理由。(20分)
请认真阅读下列材料,并按要求作答。请根据上述材料完成下列任务:(1)水墨画将墨色分为几种用笔又有哪些变化(2)依据本课材料,拟定合适的教学方法并说明理由。(3)依据拟定的教学方法,设计教学过程。
请认真阅读以下材料,并按要求作答请根据上述材料完成下列任务(1)指出上述材料的教学重点和难点(2)如指导小学生学习,试拟定教学目标(3)依据拟定的教学目标,设计导入和新授环节的教学活动,并说明理由
请认真阅读下列材料,并按要求作答。Let’s learn材料①There is a tree in front of the house.请根据上述材料完成下列任务:(1)请简述什么是课堂操练。(2)设计Presentation环节的教学活动,并对设计意图加以说明。(3)设计 Practice环节的教学活动(不少于2个),并对设计意图加以说明。
请阅读下列材料,并按要求作答。请根据上述材料完成下列任务:(1)简要说明《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可能性”的教学要求。(2)若指导五年级学生学习本课,试拟定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3)根据教学目标和重难点,设计教学过程。
请认真阅读下列材料,并按要求作答。请根据上述材料完成下列任务:(1)简述同类色与邻近色的区别。(10分)(2)依据该材料,试拟定教学重难点。(10分)(3)设计教学过程,体现出教学重难点并说明设计意图。(20分)
请认真阅读下列材料,并按要求作答。请根据上述材料完成下列任务:(1)简述如何提高课堂活泼性。(2)如指导小学生学习,试拟定教学目标。(3)依据拟定的教学目标,设计导入和巩固环节的教学活动并说明设计理由。
请认真阅读下列材料,并按要求作答。请根据上述材料完成下列任务:(1)简述如何激发小学生的写作兴趣。(2)如指导小学生学习,试拟定教学目标。(3)依据拟定的教学目标,设计导入和写前环节的教学活动并说明设计理由。
请认真阅读下列材料,并按要求作答。 请根据上述材料完成下列任务:(1)简述英语游戏教学的作用。(2)如指导小学生学习,试拟定教学目标。(3)依据拟定的教学目标,设计导入环节和操练环节的游戏活动并说明理由。
请认真阅读下列材料,并按要求作答。请根据上述材料完成下列任务:(1)线条的种类都有哪些不同的线条感受如何(2)围绕教学内容制定恰当的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3)依据拟定的教学目标,概述教学过程并说明设计意图。
请认真阅读下列材料,并按要求作答。请根据上述材料完成下列任务:(1)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呈现演示的原则有哪些?(2)请根据教学内容确定本课时的教学目标。(3)请设计本节“句型课”的新知呈现环节并说明设计意图。
请认真阅读下列材料,并按要求作答。根据上述材料完成下列任务:(1)结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谈谈应如何开展阅读教学?(2)如指导三年级学生学习本文,试拟定教学目标。(3)依据拟定的教学目标,设计课堂教学过程。
请认真阅读下列材料,并按要求作答。请根据上述材料完成下列任务:(1)简要分析歌曲的特点(10分)(2)如指导低年级学生学唱本歌曲,试拟定教学目标(10分)(3)根据拟定的教学目标,结合歌曲的学习,设计“在音乐实践活动中感受轮唱特点”的教学环节,并说明设计理由。(20分)
问答题阅读材料,根据要求完成教学设计。材料:如图6是某初中物理教科书“功率”一节中的内容。 任务:(1)简述什么是功率。(2)基于该图片内容,设计一个包含师生交流的教学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