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关于“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的资料,按要求完成教学设计任务。材料一《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的内容标准要求:“说出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材料二人教版教科书中关于“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的内容。从全球来讲,大气环流把热量和水汽从一个地区输送到另一个地区,使高低纬度之间、海陆之间的热量和水分得到交换,是各地天气变化和气候形成的重要因素。一般而言,不同的气压带和风带控制下的地区会形成不同的气候。案例1 赤道低压带与热带雨林气候的形成 赤道及其南北两侧,全年处于赤道低压带控制下,盛行上升气流,高温多雨,全年皆夏,年 平均气温在26℃左右,年降水量大都在2 000毫米以上,且全年分配比较均匀,形成了热带雨 林气候。西风带与温带海洋性气候的形成 纬度40°~60°之间的大陆西岸地区,全年盛行西风,受海洋性暖湿气团的影响,年降水量一 般在700-1 000毫米之间,终年湿润;气温年变化较小,冬不冷夏不热,形成温带海洋性气候。 副热带高压带和西风带的交替控制与地中海气候的形成 纬度30°~40°之间的大陆西岸地区,夏季受副热带高压控制,气流下沉,炎热干燥;冬季副 热带高压南移,此地受西风带控制,温和多雨,形成地中海气候。 气压带和风带是气候形成的一个重要因素,但不是唯一因素。一个地方气候的形成是太阳辐射、大气环流、海陆分布、地形、洋流等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1)试对本节课的教学背景进行分析。(8分)(2)依据教学背景和教学内容,设计教学过程要点。(16分)

阅读关于“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的资料,按要求完成教学设计任务。
材料一《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的内容标准要求:“说出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材料二人教版教科书中关于“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的内容。
从全球来讲,大气环流把热量和水汽从一个地区输送到另一个地区,使高低纬度之间、海陆之间的热量和水分得到交换,是各地天气变化和气候形成的重要因素。一般而言,不同的气压带和风带控制下的地区会形成不同的气候。
案例1
赤道低压带与热带雨林气候的形成
赤道及其南北两侧,全年处于赤道低压带控制下,盛行上升气流,高温多雨,全年皆夏,年 平均气温在26℃左右,年降水量大都在2 000毫米以上,且全年分配比较均匀,形成了热带雨 林气候。
西风带与温带海洋性气候的形成
纬度40°~60°之间的大陆西岸地区,全年盛行西风,受海洋性暖湿气团的影响,年降水量一 般在700-1 000毫米之间,终年湿润;气温年变化较小,冬不冷夏不热,形成温带海洋性气候。
副热带高压带和西风带的交替控制与地中海气候的形成 纬度30°~40°之间的大陆西岸地区,夏季受副热带高压控制,气流下沉,炎热干燥;冬季副 热带高压南移,此地受西风带控制,温和多雨,形成地中海气候。
气压带和风带是气候形成的一个重要因素,但不是唯一因素。一个地方气候的形成是太阳辐射、大气环流、海陆分布、地形、洋流等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
(1)试对本节课的教学背景进行分析。(8分)
(2)依据教学背景和教学内容,设计教学过程要点。(16分)


参考解析

解析:教学背景分析:
①教学内容:本节课是人教版教材必修一第二章第三节,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是在讲授三圈环流、全球气压带和风带分布规律的基础上,对知识进行联系实际的应用,是各级考试中对三圈环流分布知识考查的切人点。所以根据不同气候类型的成因的差异,选取重点气候类型热带雨林气候和地中海气候进行气候分布和气候特征描述的细致讲解,意在使学生通过案例学习掌握分析气压带、风带与气候关系的方法。
②学生情况:本节课是气压带、风带的第二课时,是在学习气压带、风带形成、分布和移动规律之后联系实际,学习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和移动对气候产生影响的一节课,由于学生还未养成地理学科学习习惯.地理逻辑思维能力稍显不足,气压带、风带分布与气候之间的联系很难建立。所以复习引入新课,帮助学生运用已有知识解决新问题。通过读气温曲线降水柱状图,描述气候特征,是初中阶段地理学习的重点,但是时间间隔比较久,所以也要在本课之前强化训练。
(2)【参考设计】
教学过程要点:
1.引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和移动规律,了解到三圈环流能促进热量和水汽交换,是天气变化和气候形成的重要影响因素。气压带、风带如何影响气候 我们通过几种气候类型来分析一下。首先.请同学们回顾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完成学案。
2.复习铺垫(学案):提问气压带、风带的名称、位置及其干湿状况。
3.单一气压带或风带控制
在地图册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中找出热带雨林气候分布地区,说出它大致的纬度位置。
学生看图例,找分布,总结大致位置。
出示热带雨林气候的气温曲线降水柱状图,让学生说出气候特征。(适当指导)
设问:这个地区为什么会形成这样的气候特征呢 这与气压带、风带有什么联系呢
带领学生用胶片与气候类型分布图叠加,探究气压带、风带对热带雨林气候的影响。(分布和特征)
通过问题链完成探究过程:
①控制三个地区的是什么气压带或风带
②这个气压带或风带具有什么干湿性质
根据以上两个问题,由于赤道附近常年受赤道低压带控制,盛行上升气流,降水充沛,在赤道两侧地区的平原和低地形成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高温多雨。这就是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4.总结分析思路和方法
①世界气候分布图中找出气候类型;
②读纬度说出其分布位置;
③通过气温曲线降水柱状图说出气候特征;
④附上胶片,说出控制的气压带或风带的名称及干湿性质;
⑤得出结论。
5.通过学生对温带海洋性气候的自主学习,巩固单一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6.气压带、风带交替控制
在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上找出地中海气候主要分布地区:
出示地中海气候的气温曲线降水柱状图,让学生说出气候特征(适当指导)。
提出问题:地中海气候的特征明显存在季节差异,与气压带、风带有什么联系呢
学生通过上述学习方法总结气压带、风带对地中海气候的影响。
7.小结
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和移动对气候的分布和特征的影响可以分为两类:单一气压带或风带控制和气压带风带交替控制。气压带和风带是气候形成的一个重要因素,但不是唯一的因素。其他影响因素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们还会涉及。

相关考题:

副热带高压带和赤道低压带之间的风带属于:() A、盛行西风带B、信风带C、极地东风带D、赤道无风带

地中海气候形成的主要原因是()A、常年受西风控制B、西风带和副热带高压带交替控制C、信风带和副热带高压带交替控制D、冬季受西风带控制

阅读关于“中国气候”的图文材料,按要求完成教学设计任务。 材料一《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注(2011年版)》中内容标准要求:“运用资料说出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以及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 材料二某版本教科书中关于“中国气候”有关内容 气候复杂多样 气候复杂多样是中国气候的主要特征之一。 中国冬季南北气温差异大,南方温暖,而越往北,气温就越低。夏季南北气温都较高。 【阅读】中国冬季南北气温差异大的原因 冬季,北方正午太阳高度比南方低、白昼短,得到的太阳光热少。同时,北方邻近冬季风的源地.寒冷的冬季风加剧了北方的严寒。而冬季风在翻越重重山岭到达南方时。风力大大减弱。因此,黑龙江省北部冬季低温可达-30℃到-40℃,滴水成冰,大地白雪皑皑;而海南省冬季平均气温在20℃左右,气候暖热,到处绿树成荫。 要求:(1)设计本课的教学目标。(8分) (2)设计本课主要的教学环节,并说明设计依据。(16分)

阅读关于“人口迁移”的图文资料,按要求完成教学设计任务。 材料一《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的内容要求:“举例说明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材料二某版本教材书中关于“人口迁移”的内容。 要求: (1)设计本课的教学目标。 (2)设计本课主要的教学环节,并说明设计意图。

阅读关于“地形地势与气候”的图文材料,按要求完成教学设计任务。材料一 《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内容标准要求:“举例说明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地形等因素对气候的影响。”材料二 某版本教科书中关于“地形地势与气候”的内容。地形地势与气候地形对气候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山脉对太阳辐射的屏障作用,使得山地阴坡和阳坡的温度、湿度状况都产生了很大的差异,自然景观也随之明显不同。山脉对底层空气运动的阻挡作用,使山脉西侧的水分、气温状况也产生差异。比如,南美洲的安第斯山脉的南端“拦截”了来自太平洋的大量水汽,使西侧沿海平原的湿润景观与东侧巴塔哥尼亚高原上的荒漠景观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地势对气候的影响,主要表现为气温随着地势的增高而降低,一般情况下,海拔每增高100米,气温约下降0.6℃。这就是导致某些高山“一山有四季”、“山顶积雪终年不化”现象的主要原因。要求:(1)设计本课的教学目标。(2)设计本课主要的教学环节,并说明各教学环节的设计意图。

阅读关于"地图"的图文资料,按要求完成教学设计任务。材料一《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内容标准的要求是"在地图上辨别方向,判读经纬网,量算距离"。材料二某版本教科书中关于"地图"中"比例尺"的有关内容。阅读关于"地图"的图文资料,按要求完成教学设计任务。要求:(1)设计本课的教学目标。(9分)(2)设计本课主要的教学环节(包括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等),并说明设计理由。(15分)

绘制地球上的气压带和风带图,注明气压带风带的名称,并简述讲解此图的教学要点。

阅读关于“中国气候”的图文材料,按要求完成教学设计任务。材料一《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注(2001版)》中内容标准要求“运用资料说出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以及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材料二某版本教科书中关于“中国气候”有关内容(1)设计本课的教学目标。(8分)(2)设计本课主要的教学环节,并说明设计依据。(16分)

阅读关于“城市空间结构”的图文材料按要求完成教学设计任务。材料一《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中内容要求“运用实例,分析城市的空间结构,解释其形成原因。”材料二某版本教科书中关于“城市空间结构”的内容。要求:(1)设计本课的教学目标。(8分)(2)设计本课主要的教学环节,并说明各教学环节的设计意图。(16分)

月降水量距平是指该月多年平均降水量与平均月降水量之差。图3为某沿海地区气候资料图,读图完成第下题。该地气候特征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受赤道低压带长期控制B.全年受盛行西风带影响C.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显著D.受副热带高压与西风带交替控制

阅读材料, 根据要求完成教学设计。材料一 《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 关于“电容、 电感与交流电” 的内容的要求为: 通过实验, 了解电容器和电感器对交变电流的导通和阻碍作用。材料二 高中物理某教科书“电感和电容对交变电流的影响” 一节的部分内容。材料三 教学对象为高中二年级学生, 已学过交流电、 电感、 电容概念。任务:(1) 简述什么是交变电流。(4 分)(2) 根据上述材料, 完成“实验: 电容对交变电流的影响” 的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要求包括: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教学过程(要求含有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设计意图等)。(24 分)

阅读材料,根据要求完成教学设计。 材料一《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关于“扩散”的内容标准为:“观察扩散现象,能用分子动理论的观点加以说明。” 材料二初中物理某教科书中有关“内能和能量”一节中关于“实验探究:温度对扩散的影响”如下所示。 材料三教学对象为初中三年级学生,已学习过分子动理论基本内容等知识。 任务: (1)简述扩散的含义。(4分) (2)根据上述材料,完成“实验探究:温度对扩散的影响”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要求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过程(要求含有教学环节、教学活动、设计意图等)。(24分)

阅读材料,根据要求完成教学设计任务。材料:某高中物理教科书“光的衍射”一节中介绍的单缝衍射示意图。任务:设计教学片段,在教学活动中帮助学生分析实验装置和实验现象。

高中地理《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地中海沿岸冬雨夏干的气候成因是()A、受赤道低压带控制B、受赤道低压带和信风带交替控制C、受副热带高压带控制D、受副热带高压带和西风带交替控制

行星风系是形成气候的重要因素。完成小题。若南半球的某风带南侧为高气压带,北侧为低气压带,则该风带的盛行风向是()A、东北风B、东南风C、西北风D、西南风

下列气压带和风带中,与地中海气候的形成密切相关的是()A、赤道低气压带B、副热带高气压带C、东北信风带D、盛行西风带

下列关于全球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的说法,正确的是()A、西风带影响的内陆地区降水丰富B、副热带高气压带影响的地区气温较低C、信风带影响的地区降水都比较多D、季风影响的地区降水季节变化较大

行星风系是形成气候的重要因素。完成小题。受单一气压带或风带控制的气候类型和受气压带、风带交替控制的气候类型相比较,其最主要的差异体现在()A、气温的季节变化B、气温和降水的季节变化C、降水的季节变化D、盛行风向的季节变化

关于气压带、风带的叙述正确的是()A、西风带内盛行西风、信风带内盛行东南风B、副极地低压是热力原因形成的冷低压C、全球共有6个气压带和7个风带D、赤道低压带和极地高压带都是热力因素造成的

关于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表述正确的是()A、低纬信风影响下,低温湿润B、副极地低气压带控制下,寒冷干燥C、盛行西风影响下,高温多雨D、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下,炎热干燥

在下列气压带和风带控制下气候炎热干燥的是()A、副热带高压带B、西风带C、赤道低压带D、副极地低压带

关于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的叙述,正确的是()A、气压带、风带夏季北移,冬季南移B、就南半球而育,气压带、风带夏季北移,冬季南移C、赤道低压带、信风带发生季节移动,而其他气压带与风带均不移动D、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的原因在于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

地球上的气压带和风带对降水有什么影响?

在北纬30度一60度的范围内,受副热带高压带和副极地低压带的影响,形成()。A、西风带B、东风带C、东北信风带D、北风带

单选题地中海气候的成因主要是(  )。A受赤道低压带和信风带交替控制B受信风带和副热带高压带交替控制C受副热带高压带和西风带交替控制D受季风控制

单选题地中海沿岸冬雨夏干的气候成因是()A受赤道低压带控制B受赤道低压带和信风带交替控制C受副热带高压带控制D受副热带高压带和西风带交替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