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条件】 ·某场地剖面如图(a)所示。 ·拟在保护建筑与古树之间建造一栋配套用房,要求配套用房与 保护建筑的间距最小;拟在古树与城市道路之间建造会所、9 层住宅楼、11 层住宅楼各一栋,要求建筑布局紧凑,使拟建建 筑物与古树及与城市道路的距离尽可能大。 ·建筑物均为条形建筑,正南向布局。拟建建筑物的剖面及尺寸见示意图。 ·保护建筑的耐火等级为三级,其他已建、拟建建筑耐火等级均为二级。 ·当地居住建筑的日照间距系数为 1.5。 ·应满足国家相关规范要求。 配套用房与保护建筑的间距为:( ) A.6m B.7m C.8m D.9m

【设计条件】
·某场地剖面如图(a)所示。
·拟在保护建筑与古树之间建造一栋配套用房,要求配套用房与
保护建筑的间距最小;拟在古树与城市道路之间建造会所、9 层住宅楼、11 层住宅楼各一栋,要求建筑布局紧凑,使拟建建
筑物与古树及与城市道路的距离尽可能大。
·建筑物均为条形建筑,正南向布局。拟建建筑物的剖面及尺寸见示意图。
·保护建筑的耐火等级为三级,其他已建、拟建建筑耐火等级均为二级。
·当地居住建筑的日照间距系数为 1.5。
·应满足国家相关规范要求。


配套用房与保护建筑的间距为:( )
A.6m
B.7m
C.8m
D.9m

参考解析

解析:B

相关考题:

【设计条件】 ·某场地沿正南北向的剖面,如图(a)所示。 ·在城市道路与已建 10 层商住楼之间拟建一幢各层层高均为 4.5m、平屋面(室内外高差及女儿墙高度不计)的商业建筑。 ·拟建商业建筑与已建 10 层商住楼均为条形建筑,正南北向布置,耐火等级均为二级。 ·规划要求拟建商业建筑后退道路红线不小于 15m,在人行道视点高度 1.5m 处可以看到观光塔上部不少于塔高 1/3(以塔身中心线为准)。 ·当地住宅建筑日照间距系数为 1.5。 ·应满足国家有关规范要求。 【任务要求】 ·根据设计条件在场地剖面图上绘出拟建商业建筑的剖面最大可建范围(用表示),标注拟建商业建筑与已建 10 层商住楼的间距。 ·根据作图结果,在下列单选题中选择一个答案。

某坡地上布置五层住宅3栋,并附建共用的一层地下车库,如图所示。 根据设计条件在场地剖面图上绘出拟建建筑物,要求拟建建筑为建设规模面积最大;标注各建筑物之间及建筑物与道路红线之间的距离,标注建筑层数及高度。

【设计条件】 沿正南北方向的场地剖面,如图(b)所示。 ·在保留建筑与已建商住楼之间的场地上拟建住宅楼、商住楼各一栋,其剖面图及局部尺寸,如图(a)所示。 ·商住楼一、二层为商业,层高为 4.50m;住宅层高均为 3.00m。 ·规划要求该地段建筑限高为 45.00m,拟建建筑后退道路红线不小于 15.00m。 ·保留、已建、拟建建筑均为条形建筑,正南北向布置,耐火等级多层为二级、高层为一级。 ·当地住宅建筑的日照间距系数为 1.5。 ·应满足国家有关规范要求。 【任务要求】 ·根据设计条件在场地剖面图上绘出拟建建筑物,要求拟建建筑的建设规模最大。 ·标注各建筑物之间及建筑物与道路红线之间的距离,标注建筑层数及高度。 ·根据作图结果,在下列单选题中选择一个对应答案。

【设计条件】 ·某场地沿正南北向的剖面,如图(a)所示。 ·在城市道路与已建 10 层商住楼之间拟建一幢各层层高均为 4.5m、平屋面(室内外高差及女儿墙高度不计)的商业建筑。 ·拟建商业建筑与已建 10 层商住楼均为条形建筑,正南北向布置,耐火等级均为二级。 ·规划要求拟建商业建筑后退道路红线不小于 15m,在人行道视点高度 1.5m 处可以看到观光塔上部不少于塔高 1/3(以塔身中心线为准)。 ·当地住宅建筑日照间距系数为 1.5。 ·应满足国家有关规范要求。 拟建商业建筑与已建 10 层商住楼的最小间距为:( ) A.6m B.9m C.10m D.13m

设计条件 1.场地剖面如下页图所示。 2.拟在保护建筑与古树之间建一配套用房,要求配套用房与保护建筑的间距最小,拟在古树与城市道路之间建会所、9层住宅楼、11层住宅楼各一栋,要求建筑布局紧凑,使拟建建筑物与古树及与城市道路的距离尽可能的大。 3.建筑物均为条形建筑,正南向布局,拟建建筑物的剖面及尺寸见示意图。 4.保护建筑的耐火等级为三级,其他已建、拟建建筑物均为二级。 5.当地居住建筑的日照间距系数为1.5。 6.应满足国家有关规范要求。 A点与北向的最近拟建建筑物的距离为( )m。 A.33 B.36 C.38 D.40

设计条件 1.沿正南北方向的场地剖面如图所示,试卷比例1:500。 2.在保留建筑与已建商住楼之间的场地上拟建住宅楼、商住楼各一栋,其剖面及尺寸见示意图。 3.商住楼一、二层为商业,层高为4.50m;住宅层高均为3.00m。 4.规划要求拟建建筑高度为45.00m,拟建建筑后退道路红线不小于15.00m。 5.保留、已建、拟建建筑均为条形建筑,正南北向布置,耐火等级多层为二级,高层为一级。 6.当地住宅建筑的日照间距系数为1.5。 7.应满足国家有关规定要求。 拟建住宅楼与保留建筑的间距为( )m。 A.6.00 B.9.00 C.13.00 D.15.00

设计条件 1.场地剖面如下页图所示。 2.拟在保护建筑与古树之间建一配套用房,要求配套用房与保护建筑的间距最小,拟在古树与城市道路之间建会所、9层住宅楼、11层住宅楼各一栋,要求建筑布局紧凑,使拟建建筑物与古树及与城市道路的距离尽可能的大。 3.建筑物均为条形建筑,正南向布局,拟建建筑物的剖面及尺寸见示意图。 4.保护建筑的耐火等级为三级,其他已建、拟建建筑物均为二级。 5.当地居住建筑的日照间距系数为1.5。 6.应满足国家有关规范要求。 沿城市道路拟建建筑物与道路红线的距离为( )m。 A.6 B.7.5 C.10 D.11.5

设计条件 1.沿正南北方向的场地剖面如图所示,试卷比例1:500。 2.在保留建筑与已建商住楼之间的场地上拟建住宅楼、商住楼各一栋,其剖面及尺寸见示意图。 3.商住楼一、二层为商业,层高为4.50m;住宅层高均为3.00m。 4.规划要求拟建建筑高度为45.00m,拟建建筑后退道路红线不小于15.00m。 5.保留、已建、拟建建筑均为条形建筑,正南北向布置,耐火等级多层为二级,高层为一级。 6.当地住宅建筑的日照间距系数为1.5。 7.应满足国家有关规定要求。 拟建住宅楼与拟建商住楼的距离为( )m。 A.54.00 B.58.50 C.60.00 D.67.50

设计条件 1.某丘陵地区养老院的场地剖面如图所示。场地两侧为已建11层 老年公寓楼,其中1、2层为活动用房。场地北侧为已建5层老年公寓楼,其中1层为停车库。 2.在上述两栋建筑间拟建2层服务楼、9层老年公寓楼各一幢(见示意图),并在同一台地上设置一块室外集中场地。 3.规划要求建筑物退场地变坡点A不小于12m,当地老年公寓日照间距系数为1.5。 4.已建及拟建建筑均应正南北方向布置;耐火等级均为二级。 5.应满足国家有关规范要求。 任务要求 1.在场地剖面上绘出拟建建筑,使室外集中场地最大且日照条件最优。 2.标注拟建建筑与已建建筑之间的相关尺寸。

设计条件 1.沿正南北方向的场地剖面如图所示,试卷比例1:500。 2.在保留建筑与已建商住楼之间的场地上拟建住宅楼、商住楼各一栋,其剖面及尺寸见示意图。 3.商住楼一、二层为商业,层高为4.50m;住宅层高均为3.00m。 4.规划要求拟建建筑高度为45.00m,拟建建筑后退道路红线不小于15.00m。 5.保留、已建、拟建建筑均为条形建筑,正南北向布置,耐火等级多层为二级,高层为一级。 6.当地住宅建筑的日照间距系数为1.5。 7.应满足国家有关规定要求。 任务要求 1.根据设计条件在场地剖面图上绘出拟建建筑物,要求拟建建筑物的建设规模最大。 2.标注各建筑物之间及建筑物与道路红线之间的距离,标注建筑层数及高度。

设计条件 1.某医院用地内有一栋保留建筑,用地北侧有一栋三层老年公寓,场地剖面如图所示。 2.拟在医院用地内AB点之间进行改建、扩建。保留建筑改建为门诊、急诊楼,拟建一栋贵宾病房楼,一栋普通病房楼(低层作为医技用房,二层及以上作为普通病房)。 3.贵宾病房楼为4层,建筑层高均为4m,总高度16m;普通病房楼低层层高5.5m,二层及以上建筑层高均为4m,层数通过作图来决定(拟建建筑剖面见图所示)。拟建建筑高度计算均不考虑女儿墙高度及室内外高差,建筑顶部不设置退台。 4.建筑物退界,多层建筑退场地变坡点A不小于5m,高层建筑退场地变坡点A不小于8m。 5.病房建筑、老年公寓建筑日照间距系数为2.0,保留建筑及拟建建筑均为条形建筑且正南北方向布置;耐火等级均为二级。 6.应满足国家有关规范要求。 任务要求 1.在场地剖面图上合理确定贵宾病房楼及普通病房楼的位置,使两栋病房楼间距最大且普通病房楼层数最多。 2.标注拟建建筑与已建建筑之间的相关尺寸。

【设计条件】 ·某场地剖面如图(a)所示。 ·拟在保护建筑与古树之间建造一栋配套用房,要求配套用房与 保护建筑的间距最小;拟在古树与城市道路之间建造会所、9 层住宅楼、11 层住宅楼各一栋,要求建筑布局紧凑,使拟建建 筑物与古树及与城市道路的距离尽可能大。 ·建筑物均为条形建筑,正南向布局。拟建建筑物的剖面及尺寸见示意图。 ·保护建筑的耐火等级为三级,其他已建、拟建建筑耐火等级均为二级。 ·当地居住建筑的日照间距系数为 1.5。 ·应满足国家相关规范要求。 沿城市道路拟建建筑物与道路红线的距离为:( ) A.6m B.7.5m C.10m D.11.5m

【设计条件】 ·某场地沿正南北向的剖面,如图(a)所示。 ·在城市道路与已建 10 层商住楼之间拟建一幢各层层高均为 4.5m、平屋面(室内外高差及女儿墙高度不计)的商业建筑。 ·拟建商业建筑与已建 10 层商住楼均为条形建筑,正南北向布置,耐火等级均为二级。 ·规划要求拟建商业建筑后退道路红线不小于 15m,在人行道视点高度 1.5m 处可以看到观光塔上部不少于塔高 1/3(以塔身中心线为准)。 ·当地住宅建筑日照间距系数为 1.5。 ·应满足国家有关规范要求。 拟建商业建筑一层的剖面面积为:( ) A.167 m B.185 m C.195 m D.198 m

设计条件 1.沿正南北方向的场地剖面如图所示,试卷比例1:500。 2.在保留建筑与已建商住楼之间的场地上拟建住宅楼、商住楼各一栋,其剖面及尺寸见示意图。 3.商住楼一、二层为商业,层高为4.50m;住宅层高均为3.00m。 4.规划要求拟建建筑高度为45.00m,拟建建筑后退道路红线不小于15.00m。 5.保留、已建、拟建建筑均为条形建筑,正南北向布置,耐火等级多层为二级,高层为一级。 6.当地住宅建筑的日照间距系数为1.5。 7.应满足国家有关规定要求。 拟建商住楼中住宅部分的层数为( )层。 A.7 B.10 C.12 D.14

设计条件 1.某丘陵地区养老院的场地剖面如图所示。场地两侧为已建11层 老年公寓楼,其中1、2层为活动用房。场地北侧为已建5层老年公寓楼,其中1层为停车库。 2.在上述两栋建筑间拟建2层服务楼、9层老年公寓楼各一幢(见示意图),并在同一台地上设置一块室外集中场地。 3.规划要求建筑物退场地变坡点A不小于12m,当地老年公寓日照间距系数为1.5。 4.已建及拟建建筑均应正南北方向布置;耐火等级均为二级。 5.应满足国家有关规范要求。 拟建建筑与已建11层老年公寓之间的最近距离为( )。 A.6m B.9m C.57m D.63m

【设计条件】 ·某场地剖面如图(a)所示。 ·拟在保护建筑与古树之间建造一栋配套用房,要求配套用房与 保护建筑的间距最小;拟在古树与城市道路之间建造会所、9 层住宅楼、11 层住宅楼各一栋,要求建筑布局紧凑,使拟建建 筑物与古树及与城市道路的距离尽可能大。 ·建筑物均为条形建筑,正南向布局。拟建建筑物的剖面及尺寸见示意图。 ·保护建筑的耐火等级为三级,其他已建、拟建建筑耐火等级均为二级。 ·当地居住建筑的日照间距系数为 1.5。 ·应满足国家相关规范要求。 A 点与北向的最近拟建建筑物的距离为:( ) A.33m B.36m C.38m D.40m

【设计条件】 ·某场地剖面如图(a)所示。 ·拟在保护建筑与古树之间建造一栋配套用房,要求配套用房与 保护建筑的间距最小;拟在古树与城市道路之间建造会所、9 层住宅楼、11 层住宅楼各一栋,要求建筑布局紧凑,使拟建建 筑物与古树及与城市道路的距离尽可能大。 ·建筑物均为条形建筑,正南向布局。拟建建筑物的剖面及尺寸见示意图。 ·保护建筑的耐火等级为三级,其他已建、拟建建筑耐火等级均为二级。 ·当地居住建筑的日照间距系数为 1.5。 ·应满足国家相关规范要求。 【任务要求】 ·根据设计条件在场地剖面图上绘出拟建建筑物。 ·标注各建筑物之间及建筑物与 A 点、城市道路红线之间的距离。 ·根据作图结果,在下列单选题中选出正确的答案。

【设计条件】 沿正南北方向的场地剖面,如图(b)所示。 ·在保留建筑与已建商住楼之间的场地上拟建住宅楼、商住楼各一栋,其剖面图及局部尺寸,如图(a)所示。 ·商住楼一、二层为商业,层高为 4.50m;住宅层高均为 3.00m。 ·规划要求该地段建筑限高为 45.00m,拟建建筑后退道路红线不小于 15.00m。 ·保留、已建、拟建建筑均为条形建筑,正南北向布置,耐火等级多层为二级、高层为一级。 ·当地住宅建筑的日照间距系数为 1.5。 ·应满足国家有关规范要求。 拟建商住楼中住宅部分的层数为:( ) A.7 层 B.10 层 C.12 层 D.14 层

【设计条件】 ·某场地剖面如图(a)所示。 ·拟在保护建筑与古树之间建造一栋配套用房,要求配套用房与 保护建筑的间距最小;拟在古树与城市道路之间建造会所、9 层住宅楼、11 层住宅楼各一栋,要求建筑布局紧凑,使拟建建 筑物与古树及与城市道路的距离尽可能大。 ·建筑物均为条形建筑,正南向布局。拟建建筑物的剖面及尺寸见示意图。 ·保护建筑的耐火等级为三级,其他已建、拟建建筑耐火等级均为二级。 ·当地居住建筑的日照间距系数为 1.5。 ·应满足国家相关规范要求。 已建商业建筑与拟建会所的间距为:( ) A.6m B.9m C.10m D.13m

【设计条件】 沿正南北方向的场地剖面,如图(b)所示。 ·在保留建筑与已建商住楼之间的场地上拟建住宅楼、商住楼各一栋,其剖面图及局部尺寸,如图(a)所示。 ·商住楼一、二层为商业,层高为 4.50m;住宅层高均为 3.00m。 ·规划要求该地段建筑限高为 45.00m,拟建建筑后退道路红线不小于 15.00m。 ·保留、已建、拟建建筑均为条形建筑,正南北向布置,耐火等级多层为二级、高层为一级。 ·当地住宅建筑的日照间距系数为 1.5。 ·应满足国家有关规范要求。 拟建住宅楼与保留建筑的间距为:( ) A.6.00m B.9.00m C.13.00m D.15.00m

设计条件 1.场地剖面如下页图所示。 2.拟在保护建筑与古树之间建一配套用房,要求配套用房与保护建筑的间距最小,拟在古树与城市道路之间建会所、9层住宅楼、11层住宅楼各一栋,要求建筑布局紧凑,使拟建建筑物与古树及与城市道路的距离尽可能的大。 3.建筑物均为条形建筑,正南向布局,拟建建筑物的剖面及尺寸见示意图。 4.保护建筑的耐火等级为三级,其他已建、拟建建筑物均为二级。 5.当地居住建筑的日照间距系数为1.5。 6.应满足国家有关规范要求。 配套用房与保护建筑的间距为( )m。 A.6 B.7 C.8 D.9

设计条件 1.场地剖面如下页图所示。 2.拟在保护建筑与古树之间建一配套用房,要求配套用房与保护建筑的间距最小,拟在古树与城市道路之间建会所、9层住宅楼、11层住宅楼各一栋,要求建筑布局紧凑,使拟建建筑物与古树及与城市道路的距离尽可能的大。 3.建筑物均为条形建筑,正南向布局,拟建建筑物的剖面及尺寸见示意图。 4.保护建筑的耐火等级为三级,其他已建、拟建建筑物均为二级。 5.当地居住建筑的日照间距系数为1.5。 6.应满足国家有关规范要求。 已建商业建筑与会所的间距为( )m。 A.6 B.9 C.10 D.13

设计条件 1.沿正南北方向的场地剖面如图所示,试卷比例1:500。 2.在保留建筑与已建商住楼之间的场地上拟建住宅楼、商住楼各一栋,其剖面及尺寸见示意图。 3.商住楼一、二层为商业,层高为4.50m;住宅层高均为3.00m。 4.规划要求拟建建筑高度为45.00m,拟建建筑后退道路红线不小于15.00m。 5.保留、已建、拟建建筑均为条形建筑,正南北向布置,耐火等级多层为二级,高层为一级。 6.当地住宅建筑的日照间距系数为1.5。 7.应满足国家有关规定要求。 拟建住宅楼的层数为( )层。 A.12 B.13 C.14 D.15

【设计条件】 沿正南北方向的场地剖面,如图(b)所示。 ·在保留建筑与已建商住楼之间的场地上拟建住宅楼、商住楼各一栋,其剖面图及局部尺寸,如图(a)所示。 ·商住楼一、二层为商业,层高为 4.50m;住宅层高均为 3.00m。 ·规划要求该地段建筑限高为 45.00m,拟建建筑后退道路红线不小于 15.00m。 ·保留、已建、拟建建筑均为条形建筑,正南北向布置,耐火等级多层为二级、高层为一级。 ·当地住宅建筑的日照间距系数为 1.5。 ·应满足国家有关规范要求。 拟建住宅楼的层数为:( ) A.12 层 B.13 层 C.14 层 D.15 层

设计条件 1.场地剖面如下页图所示。 2.拟在保护建筑与古树之间建一配套用房,要求配套用房与保护建筑的间距最小,拟在古树与城市道路之间建会所、9层住宅楼、11层住宅楼各一栋,要求建筑布局紧凑,使拟建建筑物与古树及与城市道路的距离尽可能的大。 3.建筑物均为条形建筑,正南向布局,拟建建筑物的剖面及尺寸见示意图。 4.保护建筑的耐火等级为三级,其他已建、拟建建筑物均为二级。 5.当地居住建筑的日照间距系数为1.5。 6.应满足国家有关规范要求。 任务要求 1.根据设计条件在场地剖面图上绘出拟建建筑物。 2.标注各建筑之间及建筑物与A点、城市道路红线之间的距离。

【设计条件】 沿正南北方向的场地剖面,如图(b)所示。 ·在保留建筑与已建商住楼之间的场地上拟建住宅楼、商住楼各一栋,其剖面图及局部尺寸,如图(a)所示。 ·商住楼一、二层为商业,层高为 4.50m;住宅层高均为 3.00m。 ·规划要求该地段建筑限高为 45.00m,拟建建筑后退道路红线不小于 15.00m。 ·保留、已建、拟建建筑均为条形建筑,正南北向布置,耐火等级多层为二级、高层为一级。 ·当地住宅建筑的日照间距系数为 1.5。 ·应满足国家有关规范要求。 拟建住宅楼与拟建商住楼的间距为:( ) A.54.00m B.58.50m C.60.00m D.67.50m

【设计条件】 ·某场地沿正南北向的剖面,如图(a)所示。 ·在城市道路与已建 10 层商住楼之间拟建一幢各层层高均为 4.5m、平屋面(室内外高差及女儿墙高度不计)的商业建筑。 ·拟建商业建筑与已建 10 层商住楼均为条形建筑,正南北向布置,耐火等级均为二级。 ·规划要求拟建商业建筑后退道路红线不小于 15m,在人行道视点高度 1.5m 处可以看到观光塔上部不少于塔高 1/3(以塔身中心线为准)。 ·当地住宅建筑日照间距系数为 1.5。 ·应满足国家有关规范要求。 拟建商业建筑的层数为:( ) A.2 层 B.3 层 C.4 层 D.5 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