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资料,请回答:结合我国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发展的实际,从理论上分析国家宏观调控的必要性。


根据资料,请回答:
结合我国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发展的实际,从理论上分析国家宏观调控的必要性。


参考解析

解析: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实践证明,在各种因素的影响下,经济 呈现波动是不可避免的。社会化大生产要求各产业、各部门之间协调发展,仅靠市场机制的自 发调节是难以实现的;市场调节也有其自身的缺陷.,不能解决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所有问题,因 而需要由国家采取宏观调控政策和措施来加以解决。

【命题依据】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与市场经济"的结合。由这一结合而形成的市场经济体制,一方面具有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另一方面,它又必然体现社会主义的制度特征。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在所有制结构上,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一切符合“三个有利 于”标准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社会主义服务。在公有制为主体的前提下,公有 制企业与其他企业在市场经济中平等竞争、共同发展,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发挥主导作用。
第二,在分配制度上,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应用包括市场在内的各种 调节手段,既鼓励先进,促进效率,合理拉开收入差距,又防止两极分化,注重社会公平,逐步实 现共同富裕。
第三,在宏观调控上,以实现最广大劳动人民利益为出发点和归宿,把人民的当前利益与 长远利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结合起来,使市场在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 础性作用,更好地发挥计划和市场两种手段的长处。
【解题思路】
(1)本题考查《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中关于商品和货币的理解和记忆。
(2)考查对纸币流通规律和市场经济理论中的宏观调控理么的理解和综合应用能力,分析我国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经济发展、经济运行中所出现的波动与问题,以及如何实施适时有效的宏观调控政策,促进了我国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3)要做好此题,首先要懂两个概念,即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由此可知,图表说明1997 年前出现了高通货膨胀,而从1997年以后出现了通货紧缩的趋势。为了治理经济运行中所出 现的这两种波动,就要在发挥市场作为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的同时,实施适时有效的宏观调 控政策。1997年以前,国家实施适度从紧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保持经济总量平衡,抑制通 货膨胀,实现了经济“软着陆”;1997年以后,国家坚持扩大内需的方针,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 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增加投入,扩大消费,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克服通货紧缩,保持较高速度。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实践证明,在市场经济活动中要正确认识和处理市场机制和宏观调控作用的关系,简述宏观调控的必要性。关于通货膨胀、通货紧缩的概念,新教材、新考试大纲没有要求。

相关考题:

已知某国国际收支平衡表中,经常项目差额160亿美元,资本和金融项目差额为-100亿美元,误差与遗漏为1o亿美元,则该国储备资产增减额为(  )。A.70亿元B.-70亿美元C.+60亿美元D.+270亿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