拟建于8度抗震设防区,Ⅱ类建筑场地,高度66m的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其平面布置有四个方案,各平面示意如题40图所示(单位:m);该建筑质量和结构侧向刚度沿竖向分布均匀。试问,如果仅从结构平面规则性方面考量,其中哪一个方案相对比较合理( ) A. 方案一B. 方案二C. 方案三D. 方案四
拟建于8度抗震设防区,Ⅱ类建筑场地,高度66m的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其平面布置有四个方案,各平面示意如题40图所示(单位:m);该建筑质量和结构侧向刚度沿竖向分布均匀。试问,如果仅从结构平面规则性方面考量,其中哪一个方案相对比较合理( )
A. 方案一
B. 方案二
C. 方案三
D. 方案四
B. 方案二
C. 方案三
D. 方案四
参考解析
解析:根据《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3—2010)第3.4.3条,抗震设计的混凝土高层建筑,其平面布置宜符合下列规定:
①平面宜简单、规则、对称,减少偏心;
②平面长度不宜过长,L/B宜符合《高规》表3.4.3(见题40解表)的要求;
③平面突出部分的长度L不宜过大、宽度B不宜过小(《高规》图3.4.3),l/Bmax、L/B宜符合《高规》表3.4.3(见题40解表)的要求;
④建筑平面不宜采用角部重叠或细腰形平面布置。
题40解表 平面尺寸及突出部位尺寸的比值限值
方案一:L/B=66/13=5.07>5,不合理;
方案二:L/B=6/3.6=1.67>1.5,不合理;
方案三:L/B=50/15=3.3<5,l/Bmax=6/21=0.286<0.3,l/b=6/6=1<1.5,合理;
方案四:根据《高规》条文说明第3.4.3条,该方案属于对抗震不利的方案,不合理。
答案选C项。
【考点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建筑平面规则性。
【解题思路】
本题解题分析步骤如下:
①根据《高规》第3.4.3条,从平面形状、平面尺寸及凸出部位尺寸的限制等内容作出了明确的规定。
②根据规范要求,对给出的四种方案逐一分析、判别。
①平面宜简单、规则、对称,减少偏心;
②平面长度不宜过长,L/B宜符合《高规》表3.4.3(见题40解表)的要求;
③平面突出部分的长度L不宜过大、宽度B不宜过小(《高规》图3.4.3),l/Bmax、L/B宜符合《高规》表3.4.3(见题40解表)的要求;
④建筑平面不宜采用角部重叠或细腰形平面布置。
题40解表 平面尺寸及突出部位尺寸的比值限值
方案一:L/B=66/13=5.07>5,不合理;
方案二:L/B=6/3.6=1.67>1.5,不合理;
方案三:L/B=50/15=3.3<5,l/Bmax=6/21=0.286<0.3,l/b=6/6=1<1.5,合理;
方案四:根据《高规》条文说明第3.4.3条,该方案属于对抗震不利的方案,不合理。
答案选C项。
【考点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建筑平面规则性。
【解题思路】
本题解题分析步骤如下:
①根据《高规》第3.4.3条,从平面形状、平面尺寸及凸出部位尺寸的限制等内容作出了明确的规定。
②根据规范要求,对给出的四种方案逐一分析、判别。
相关考题:
某12层办公楼,房屋高度为46m,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质量和刚度沿高度分布均匀且对风荷载不敏感,地面粗糙度为B类,所在地区50年重现期的基本风压为0.65kN/m,拟采用两种平面方案,如图所示。假定,在如图所示的风作用方向下,两种结构方案在高度Z处的风振系数βz相同。[2013年真题]3.假定,采用方案b,拟建场地地势平坦,试问,对幕墙结构进行抗风设计时,屋顶高度处中间部位迎风面围护结构的风荷载标准值(kN/m2),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 )提示:按《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 50009—2012)作答,不计建筑物内部压力。 A、1.3 B、1.6 C、2.3 D、2.9
某12层现浇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结构住宅楼,各层结构平面布置如图所示,质量和刚度沿竖向分布均匀,房屋高度为34.0m。首层层高为3.2m,其他各层层高均为2.8m。该房屋为丙类建筑,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其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15g,建于III类建筑场地,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考虑非承重墙体刚度,折减后的结构基本自振周期T1=0.60s,试问,该结构的地震影响系数a1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A)0.074 (B)0.090(C)0.093 (D)0.100
某12层现浇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结构住宅楼,各层结构平面布置如图所示,质量和刚度沿竖向分布均匀,房屋高度为34.0m。首层层高为3.2m,其他各层层高均为2.8m。该房屋为丙类建筑,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其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15g,建于III类建筑场地,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该房屋基本风压w0=0.55kN/m2,34.0m高度处的风振系数βz=1.60,风压高度变化系数uz=1.55。假设风荷载沿高度呈倒三角形分布,地面处风荷载标准值为0.0kN/m2。试问,在图所示方向的风荷载作用下,结构基底剪力标准值(kN)应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提示:按《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2006年版)作答。(A)610 (B)725(C)1040 (D)1450
某16层的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办公楼,层高4m,平面对称,结构布置匀称、规则,质量和侧向刚度沿高度分布均匀,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20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建筑场地为Ⅲ类。结构自振周期为T1=1.2s;T2=0.4s。 各楼层的重力荷载代表值Gi=14000kN,如题32~35图17(A)所示。结构的第一及第二振型,如图17(B)所示。采用振型分解反应谱法计算地震作用。A、10633B、14000C、15600D、12671
某12层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建筑平面为矩形,各层层高4m,房屋高度48.3m,质量和刚度沿高度分布比较均匀,且对风荷载不敏感。抗震设防烈度7度,丙类建筑,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Ⅱ类建筑场地,填充墙采用普通非黏土类砖墙。假定,方案比较时,由于结构布置的不同,形成四个不同的抗震结构方案。四种方案中与限制结构扭转效应有关的主要数据见题29表,其中T1为平动为主的第一自振周期;Tt为结构扭转为主的第一自振周期;umax为考虑偶然偏心影响的,规定水平地震作用下最不利楼层竖向构件的最大水平位移;u为相应于umax的楼层水平位移平均值。试问,如果仅从限制结构的扭转效应方面考虑,下列哪一种方案对抗震最为有利?( )A.方案AB.方案BC.方案CD.方案D
某15层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其平立面示意如题27~30图所示,质量和刚度沿竖向分布均匀,对风荷载不敏感,房屋高度58m,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丙类建筑,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15g,Ⅱ类场地,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 假定,该结构方案调整后,Y向的弹性等效侧向刚度EJd大于且小于,未考虑重力二阶效应时的楼层最大位移与层高之比Δu/h=1/840。若仅增大EJd值,其他参数不变。试问,结构Y向的弹性等效侧向刚度EJd(109kN·m2)不小于下列何项数值时,考虑重力二阶效应影响的楼层最大位移与层高之比Δu/h,方能满足规范、规程要求( ) 提示:A. 1.45B. 1.61C. 1.74D. 2.21
某15层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其平立面示意如题27~30图所示,质量和刚度沿竖向分布均匀,对风荷载不敏感,房屋高度58m,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丙类建筑,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15g,Ⅱ类场地,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 假定,每层刚心、质心均位于建筑平面中心,仅考虑风荷载作用,且水平风荷载沿竖向呈倒三角形分布,其最大荷载标准值q=90kN/m,该结构各层重力荷载设计值总和为G=1.76×105kN。试问,弹性分析时,在上述水平风力作用下,不考虑重力二阶效应影响的结构顶点质心弹性水平位移u(mm),不应超过下列何项数值( )A. 48B. 53C. 58D. 63
某12层办公楼,房屋高度为46m,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质量和刚度沿高度分布均匀且对风荷载不敏感,地面粗糙度为B类,所在地区50年重现期的基本风压为0.65kN/m2,拟采用两种平面方案,如下图。假定,在下图所示的风作用方向下,两种结构方案在高度z处的风振系数β,相同。当进行方案比较时,估算主体结构在上图所示风向的顺风向风荷载,试问,方案a与方案b在相同高度处的平均风荷载标准值(kN/m2)之比,最接近于下列何项比值?提示:按《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 50009—2012作答。A 1:1 B 1.15:1 C 1.2:1 D 1.32:1
某构筑物,拟建高度为60m,拟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质量和刚度沿高度分布比较均匀,对风荷载不敏感,方案阶段有如题图所示两种外形平面布置方案。假定,在如图所示的风荷载作用方向两种结构方案的基本自振周期相同。当估算局部表面风荷载时,试问,方案(a)和方案(b)相同高度迎风面AB间平均单位面积风荷载比值,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 )提示:按《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 50009—2012)作答。 A. 1:2 B. 1:1.5 C. 1:0.9 D. 1:0.8
某12层办公楼,房屋高度为46m,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质量和刚度沿高度分布均匀且对风荷载不敏感,地面粗糙度为B类,所在地区50年重现期的基本风压为0.65kN/m,拟采用两种平面方案,如图所示。假定,在如图所示的风作用方向下,两种结构方案在高度Z处的风振系数βz相同。[2013年真题]1.当进行方案比较时,估算主体结构在图23所示风向的顺风向风荷载,试问,方案a与方案b在相同高度处的平均风荷载标准值(kN/m2)之比,最接近于下列何项比值?提示:按《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 50009—2012)作答。 A、1:1 B、1.15:1 C、1.2:1 D、1.32:1
某15层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其平立面示意如题27~30图所示,质量和刚度沿竖向分布均匀,对风荷载不敏感,房屋高度58m,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丙类建筑,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15g,Ⅱ类场地,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 假定,在规定的水平力作用下,该结构底层框架部分承受的地震倾覆力矩为结构总地震倾覆力矩的60%,设计计算分析时框架的抗震等级及抗震构造措施等级应为下列何项( )A. 二级,一级B. 二级,二级C. 三级,二级D. 三级,三级
某12层现浇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结构住宅楼,各层结构平面布置如图所示,质量和刚度沿竖向分布均匀,房屋高度为34.0m。首层层高为3.2m,其他各层层高均为2.8m。该房屋为丙类建筑,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其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15g,建于III类建筑场地,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该房屋剪力墙抗震设计时,试问,下列何项符合相关规范、规程的要求?(A) 符合与三级抗震等级相应的计算和构造措施要求(B) 符合与二级抗震等级相应的计算和构造措施要求(C) 符合与二级抗震等级相应的计算要求和与三级抗震等级相应的构造措施要求(D) 符合与三级抗震等级相应的计算要求和与二级抗震等级相应的构造措施要求
某15层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其平立面示意如题27~30图所示,质量和刚度沿竖向分布均匀,对风荷载不敏感,房屋高度58m,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丙类建筑,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15g,Ⅱ类场地,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 假定,该建筑物建设场地的地面粗糙度为B类,基本风压ω0=0.65kN/m2,屋顶处的风振系数βz=1.402。试问,计算主体结构的风荷载效应时,在题27~30图所示方向的风荷载作用下,屋顶A处垂直于建筑物外墙表面的风荷载标准值ωk(kN/m2),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 ) 提示:体型系数按《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3—2010)取值。A. 1.9B. 2.0C. 2.1D. 2.2
某12层办公楼,房屋高度为46m,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质量和刚度沿高度分布均匀且对风荷载不敏感,地面粗糙度为B类,所在地区50年重现期的基本风压为0.65kN/m,拟采用两种平面方案,如图所示。假定,在如图所示的风作用方向下,两种结构方案在高度Z处的风振系数βz相同。[2013年真题]4.假定,建筑物改建于山区,地面粗糙度类别为B类,采用方案b,位于一高度为40m的山坡顶部,如图所示,基本风压不变。试问,图示风向屋顶D处的风压高度变化系数μz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 ) A、1.6 B、2.4 C、2.7 D、3.7
某12层现浇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结构住宅楼,各层结构平面布置如图所示,质量和刚度沿竖向分布均匀,房屋高度为34.0m。首层层高为3.2m,其他各层层高均为2.8m。该房屋为丙类建筑,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其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15g,建于III类建筑场地,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考虑水平地震作用时,需先确定水平地震作用的计算方向。试问,抗震设计时该结构必须考虑的水平地震作用方向(即与X轴正向的夹角,按逆时针旋转),应为下列何项所示?(A)0°、90° (B)30°、90°、150°(C)0°、30°、60°、90° (D)0°、30°、60°、90°、120°、150°
某构筑物,拟建高度为60m,拟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质量和刚度沿高度分布比较均匀,对风荷载不敏感,方案阶段有如题图所示两种外形平面布置方案。假定,在如图所示的风荷载作用方向两种结构方案的基本自振周期相同。当估算主体结构的风荷载效应时,试问,方案(a)与方案(b)垂直于构筑物表面的单位面积风荷载标准值(kN/m2)之比,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 )提示:按《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3—2010)作答。 A. 1.5:1 B. 1:1 C. 1:1.5 D. 1:2
某拟建的高度为59m的16层现浇钢筋混凝土框剪结构,质量和刚度沿高度分布比较均匀,对风荷载不敏感,其两种平面方案如图所示,单位m。假设在如图所示的作用方向两种结构方案的基本自振周期相同。当估算围护结构风荷载时,方案a和方案b相同高度迎风面中点处单位面积风荷载比值,最接近于( )。 提示:按《建筑结构荷载规范》(CB 50009-2001)解题。A. 1.5:1B. 1.15:1C. 1:1D. 1:1.2
某10层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质量和刚度竖向分布均匀,房屋高度为40m,如题31~34图所示,下设一层地下室,采用箱形基础。抗震设防烈度9度,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Ⅲ类建筑场地,Tg=0.45s,丙类建筑,按刚性地基假定确定的结构基本自振周期为0.8s,总重力荷载代表值96000kN。 假定,某剪力墙水平分布筋为Φ10@200,其连梁净跨ln=2200mm,as=30mm,其截面及配筋如题34图所示。试问,下列关于连梁每侧腰筋的配置,何项满足规程的最低要求( ) A. 4Φ12B. 5Φ12C. 4Φ10D. 5Φ10
某地上35层的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核心筒公寓,质量和刚度沿高度分布均匀,如题23-27图所示,房屋高度为150m。基本风压ω0=0.65kN/m2,地面粗糙度为A类。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10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建筑场地类别为Ⅱ类,抗震设防类别为标准设防类,安全等级二级。假定,该建筑位于山坡上,如题27图所示。试问,该结构顶部风压高度变化系数μz,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A.6.1B.4.1C.3.3D.2.5
某A级高度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办公楼,各楼层层高4.0m,质量和刚度分布明显不对称,相邻振型的周期比大于0.85。某拟建18层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办公楼,房屋高度为72.3m。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丙类建筑,Ⅱ类建筑场地。方案设计时,有四种结构方案,多遇地震作用下的主要计算结果见表6-3。MF/M—在规定水平力作用下,结构底层框架部分承受的地震倾覆力矩与结构总地震倾覆力矩的比值,表中取X、Y两方向的较大值。假定,剪力墙布置的其他要求满足规范规定。试问,如果仅从结构规则性及合理性方面考虑,四种方案中哪种方案最优?( )A.方案AB.方案BC.方案CD.方案D
某16层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办公楼,房屋高度为64.3m,如图6-9所示,楼板无削弱。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丙类建筑,Ⅱ类建筑场地。假定,方案比较时,发现X、Y方向每向可以减少两片剪力墙(减墙后结构承载力及刚度满足规范要求)。试问,如果仅从结构布置合理性考虑,下列四种减墙方案中哪种方案相对合理?( )A.X向:W1;Y向:W5B.X向:W2;Y向:W6C.X向:W3;Y向:W4D.X向:W2;Y向:W7
某16层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办公楼,房屋高度为64.3m,如图1-26所示,楼板无削弱。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丙类建筑,Ⅱ类建筑场地。假定,方案比较时,发现X、Y方向每向可以减少两片剪力墙(减墙后结构承载力及刚度满足规范要求)。试问, 如果仅从结构布置合理性考虑,下列四种减墙方案中哪种方案相对合理?
某拟建18层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办公楼,房屋高度为72.3m。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丙类建筑,Ⅱ类建筑场地。方案设计时,有四种结构方案,多遇地震作用下的主要计算结果见题21表。MF/M—在规定水平力作用下,结构底层框架部分承受的地震倾覆力矩与结构总地震倾覆力矩的比值,表中取X、Y两方向的较大值。假定,剪力墙布置的其他要求满足规范规定。试问,如果仅从结构规则性及合理性方面考虑,四种方案中哪种方案最优?( )A.方案AB.方案BC.方案CD.方案D
单选题某12层现浇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结构住宅楼,各层结构平面布置如下图所示,质量和刚度沿竖向分布均匀,房屋高度为34.0m。首层层高为3.2m,其他各层层高均为2.8m。该房屋为丙类建筑,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其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15g,建于Ⅲ类建筑场地,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平面图(单位:mm) 该房屋剪力墙抗震设计时,试问,下列何项符合相关规范、规程的要求?()A 符合与三级抗震等级相应的计算和构造措施要求B 符合与二级抗震等级相应的计算和构造措施要求C 符合与二级抗震等级相应的计算要求和与三级抗震等级相应的构造措施要求D 符合与三级抗震等级相应的计算要求和与二级抗震等级相应的构造措施要求
多选题框架一剪力墙结构是在框架结构中设置适当剪力墙的结构。其优点包括()。A框架结构平面布置灵活B有较大的空间C侧向刚度较大D建筑立面处理比较方便E剪力墙的间距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