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公司新开发的出口产品在投放国内市场之前,于2006年8月1日首次在德国上市销售,2007年2月11日该厂就此产品向中国专利局提出专利申请。该产品在中国是否可能获得专利( )A.可能,因为该公司享有优先权B.可能,因为在德国销售不破坏在中国申请的新颖性C.不可能,因为该公司不享有优先权D.不可能,因为在德国销售破坏在中国申请的新颖性

某公司新开发的出口产品在投放国内市场之前,于2006年8月1日首次在德国上市销售,2007年2月11日该厂就此产品向中国专利局提出专利申请。该产品在中国是否可能获得专利( )

A.可能,因为该公司享有优先权
B.可能,因为在德国销售不破坏在中国申请的新颖性
C.不可能,因为该公司不享有优先权
D.不可能,因为在德国销售破坏在中国申请的新颖性

参考解析

解析:

相关考题:

美国某公司于2004年12月1日在美国就某口服药品提出专利申请并被受理,2005年5月9日就同一药品向中国专利局提出专利申请,要求享有优先权并及时提交了相关证明文件。中国专利局于2008年4月1日授予其专利。关于该中国专利,保护期从2004年12月1日起计算。( )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美国某公司于2004年12月1日在美国就某口服药品提出专利申请并被受理,2005年5月9日就同一药品向中国专利局提出专利申请,要求享有优先权并及时提交了相关证明文件。中国专利局于2008年4月1日授予其专利。关于该中国专利,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是() A.保护期从2008年4月1日起计算B.保护期从2005年5月9日起计算C.保护期从2004年12月1日起计算D.该专利的保护期是10年

王某在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于1990年4月1日向中国专利局受理处有几名为保温鞋的实用 王某在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于1990年4月1日向中国专利局受理处有几名为保温鞋的实用新型申请文件,邮戳日为1990年4分月1日,中国专利局受理处收到该申请文件的日期为1990年4月6日。李某在北京于1990年4月2日向中国专利局额受理处直接递交一份与王某同样的发明创造的专利申请文件,也名为保温鞋的实新型专利申请。问:如何处理?为什么?

外国公民W于2008年5月9日向中国专利局提交了一份实用新型专利申请,根据中国《专利法》的规定,其申请将丧失新颖性的是()A、2008年5月9日以前W在本国准备生产该实用新型产品B、2008年1月W在中国政府举办的国际展览会上首次展出该产品C、2008年3月W将该申请内容公开发表在国外的刊物上D、2007年8月W就相同技术主题在本国已提出过专利申请,但申请尚未公布

英国某公司于2007年12月1日在英国就某项发明提出了专利申请并被受理。2008年3月5日就同一发明向中国专利局提出专利申请,要求享有优先权并及时递交了相关证明文件。中国专利局于2009年11月5日授予其专利。关于该中国专利的保护期限,正确的是( )。A.保护期从2007年12月1日起计算B.保护期从2008年3月5日起计算C.保护期从2009年11月5日起计算D.该专利的保护期限是10年

德国某公司于2004年12月1日在美国就某口服药品提出专利申请并被受理,2005年5月9日就同一药品向中国专利局提出专利申请,要求享有优先权并及时提交了相关证明文件。中国专利局于2009年4月1日授予其专利。关于该中国专利,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A.保护期从2004年12月1日起计算B.保护期从2005年5月9日起计算C.保护期从2009年4月1日起计算D.该专利的保护期是10年

美国公民Tom于2007年3月1日在中国专利局提出一件实用新型专利申请。其后,Tom对该发明作了改进,于2008年3月1日就其改进发明向中国专利局又提出申请时,可享有______。A.国内优先权B.国际优先权C.两项专利权D.优先使用权

甲于2005年2月10就A发明创造向美国专利商标局提出了发明专利申请,2005年12月10日又向中国专利局提出专利申请;而此前乙已就A技术于2005年11月10向中国专利局提出了专利申请,根据先申请原则,乙的申请在前,所以甲的申请丧失新颖性。( )

刘某于2009年3月27日就某种新产品向国家知识产权局提出了一件发明专利申请X,后又于2009年5月8日提出了另一件要求保护该新产品的发明专利申请Y,Y申请享有X申请的优先权。2009年2月3日,赵某将自己独立开发的相同产品的技术方案在报纸上公开发表。2009年2月5日,该产品在日本公开销售和使用。2009年3月27日公布的一件德国专利申请和2009年5月3日公布的一件美国专利申请分别公开了该产品的技术方案。下列说法哪些是正确的?()A、赵某公开发表的内容构成Y申请的现有技术B、日本的公开销售和使用不影响Y申请的新颖性C、德国专利申请的内容构成Y申请的现有技术D、美国专利申请影响Y申请的新颖性

Jack于2016年1月1日首次向法国专利部门提出外观设计专利申请,如果Jack在()之前在中国就相同主题提出专利申请的,可以享有优先权。A、2016年7月1日B、2016年1月1日C、2017年1月1日D、2017年7月1日

美国某公司于2004年12月1日在美国就某口服药品提出专利申请并被受理,2005年5月9日就同一药品向中国专利局提出专利申请,要求享有优先权并及时提交了相关证明文件。中国专利局于2008年4月1日授予其专利。关于该中国专利,保护期从2004年12月1日起计算。

某公司拥有一项实用新型专利权。下列说法哪些是正确的?()A、该公司应当在其生产和销售的该专利产品或产品包装上标注专利标识B、该公司在该专利产品上标注专利标识的,应当采用中文标明专利权的类型C、在该专利权被授予前,该公司可以在产品上标注专利申请号,但应标明“专利申请,尚未授权”字样D、该公司在该专利权期限届满前在产品上标注专利标识,在专利权终止后继续销售上述产品的,不构成假冒专利行为

日本某公司于1988年5月7日向日本专利机构提出"防眼疲劳镜片"发明专利申请。之后,该公司于1988年10月3日以相同的主题内容向中国专利局提出了发明专利申请,同时提出了优先权书面声明,并于1988年12月25日向中国专利局提交了第一次在日本提出专利申请的文件副本。中国某大学光学研究所于1988年7月也成功地研制出一种用于减轻因荧屏所造成眼疲劳的镜片,这种镜片和日本某公司的镜片相比,无论在具体结构、技术处理,还是在技术效果上都是相同的。中国某大学光学研究所于1988年9月10日向中国专利局提交"保健镜片"的发明专利申请。(注:中国、日本同是1883年《保护工业产权巴黎公约的加入国》)中国专利局应将专利权授予给谁?为什么?

发明专利新颖性判定中的冲突申请(抵触申请)是指()A、在申请日以前,他人向任何国家专利局提出过申请并且记载在申请日以后公布的专利申请文件中B、在申请日以前,他人向中国专利局提出过申请并且记载在申请日以后公布的专利申请文件中C、在公告日以前,他人向中国专利局提出过申请并且记载在申请日以后公布的专利申请文件中D、在公告日以前,他人向任何国家专利局提出过申请并且记载在申请日以后公布的专利申请文件中

2008年5月,甲机电科技公司(简称“甲公司”)的张工程师在执行公司任务过程中,完成了A产品的研究开发。2009年2月,张工程师在办理退休手续后接受乙科技开发公司(简称“乙公司”)的委托单独研制B产品,双方没有约定B产品专利申请权归属。2009年8月,B产品研制成功。2009年ll月,甲、乙两公司分别就A产品、B产品向专利局提出专利申请。甲公司在申请时发现,丙公司于2009年10月提出专利申请的C产品和A产品属于同样的发明,因此向专利局主张,自己对A产品专利申请享有优先权。 问题: 1.张工程师对A产品是否拥有专利申请权?说明理由。 2.张工程师对B产品是否拥有专利申请权?说明理由。 3.甲公司在什么情况下对A产品的专利申请享有优先权?甲公司向专利局要求优先权时,应当提供哪些文件资料? 4.甲公司如果认为B产品属于甲公司的职务发明创造,需要提供什么证明材料?

问答题2012年5月,甲机电科技公司(简称“甲公司”)的张工程师在执行公司任务过程中,完成了A产品的研究开发。2013年2月,张工程师在办理退休手续后接受乙科技开发公司(简称“乙公司”)的委托单独研制B产品,双方没有约定B产品的专利申请权归属。2013年8月,B产品研制成功。2013年11月,甲、乙两公司分别就A产品、B产品向专利局提出专利申请。甲公司在申请时发现,丙公司于2013年10月提出专利申请的C产品和A产品属于同样的发明,因此向专利局主张,自己对A产品专利申请享有优先权。  问题:  (1)张工程师对A产品是否拥有专利申请权?说明理由。  (2)张工程师对B产品是否拥有专利申请权?说明理由。  (3)甲公司如果认为B产品属于甲公司的职务发明创造,需要提供什么证明材料?

问答题法国某公司于2008年12月1日在法国就桌新型节能产品提出发明专利申请并被受理,2009年5月9日就同一产品向中国专利局提出专利申请,要求享有优先权并及时提交了相关证明文件。  问:该申请能否获得审批?为什么?

问答题A厂于2001年7月3日成功研制出一种漏电触电保护产品,并于7月25日进行了小批量试产,销路较好。于是,A厂于同年9月1日向中国专利局提出专利申请。B公司于2001年8月20日向中国专利局提出漏电保护器申请。经专利局审查,两种漏电触电保护装置的构想、结构、性能相同或相近。于是,确定B公司的专利申请,并予以公告,同时驳回了A厂的专利申请。B公司获得专利申请后,立即提出A厂继续生产该类产品是侵权行为,要求A厂立即停止生产,并赔偿损失。A厂继续生产是否构成对B公司的专利侵权?为什么?

单选题发明专利新颖性判定中的冲突申请(抵触申请)是指()A在申请日以前,他人向任何国家专利局提出过申请并且记载在申请日以后公布的专利申请文件中B在申请日以前,他人向中国专利局提出过申请并且记载在申请日以后公布的专利申请文件中C在公告日以前,他人向中国专利局提出过申请并且记载在申请日以后公布的专利申请文件中D在公告日以前,他人向任何国家专利局提出过申请并且记载在申请日以后公布的专利申请文件中

问答题2008年5月,甲机电科技公司(简称"甲公司")的张工程师在执行公司任务过程中,完成了A产品的研究开发。2009年2月,张工程师在办理退休手续后接受乙科技开发公司(简称"乙公司")的委托单独研制B产品,双方没有约定B产品的专利申请权归属。2009年8月,B产品研制成功。2009年11月,甲、乙两公司分别就A产品、B产品向专利局提出专利申请。甲公司在申请时发现,丙公司于2009年10月提出专利申请的C产品和A产品属于同样的发明,因此向专利局主张,自己对A产品专利申请享有优先权。 (1)张工程师对A产品是否拥有专利申请权?说明理由。 (2)张工程师对B产品是否拥有专利申请权?说明理由。 (3)甲公司在什么情况下对A产品的专利申请享有优先权?甲公司向专利局要求优先权时,应当提供哪些文件资料? (4)甲公司如果认为B产品属于甲公司的职务发明创造,需要提供什么证明材料?

问答题某公司于1993年5月6日在我国政府主办的国际展览会上,首次展出了该公司新发明的无污染汽车,获得了同行业的一致好评。该公司于1993年10月8日向中国专利局申请发明专利。  问:该申请能否获得审批?为什么?

问答题刘实在美国学习期间完成了一项产品发明,于1996年12月2日在美国提出了专利申请,并于1997年5月7日就相同产品在我国提出专利申请,同时提交了要求优先权的书面声明及相关文件。甲企业1996年10月开始在北京制造相同产品,刘实获得专利权后,甲企业在原有范围内继续制造。2000年2月刘实许可乙企业在北京独家生产该产品,同年刘实自己也在北京建厂生产该产品。2000年5月,丙企业未经刘实的同意,从美国购买、进口了合法生产的该专利产品在中国销售。 根据上述情况,请回答下列问题:甲企业是否侵犯了乙企业的独家实施权?为什么?

问答题A厂于2001年7月3日成功研制出一种漏电触电保护产品,并于7月25日进行了小批量试产,销路较好。于是,A厂于同年9月1日向中国专利局提出专利申请。B公司于2001年8月20日向中国专利局提出漏电保护器申请。经专利局审查,两种漏电触电保护装置的构想、结构、性能相同或相近。于是,确定B公司的专利申请,并予以公告,同时驳回了A厂的专利申请。B公司获得专利申请后,立即提出A厂继续生产该类产品是侵权行为,要求A厂立即停止生产,并赔偿损失。该专利申请依法应当核准授予A厂还是B公司?为什么?

单选题外国公民W于2008年5月9日向中国专利局提交了一份实用新型专利申请,根据中国《专利法》的规定,其申请将丧失新颖性的是()A2008年5月9日以前W在本国准备生产该实用新型产品B2008年1月W在中国政府举办的国际展览会上首次展出该产品C2008年3月W将该申请内容公开发表在国外的刊物上D2007年8月W就相同技术主题在本国已提出过专利申请,但申请尚未公布

问答题刘实在美国学习期间完成了一项产品发明,于1996年12月2日在美国提出了专利申请,并于1997年5月7日就相同产品在我国提出专利申请,同时提交了要求优先权的书面声明及相关文件。甲企业1996年10月开始在北京制造相同产品,刘实获得专利权后,甲企业在原有范围内继续制造。2000年2月刘实许可乙企业在北京独家生产该产品,同年刘实自己也在北京建厂生产该产品。2000年5月,丙企业未经刘实的同意,从美国购买、进口了合法生产的该专利产品在中国销售。 根据上述情况,请回答下列问题:刘实的申请日是哪一天?为什么?

问答题刘实在美国学习期间完成了一项产品发明,于1996年12月2日在美国提出了专利申请,并于1997年5月7日就相同产品在我国提出专利申请,同时提交了要求优先权的书面声明及相关文件。甲企业1996年10月开始在北京制造相同产品,刘实获得专利权后,甲企业在原有范围内继续制造。2000年2月刘实许可乙企业在北京独家生产该产品,同年刘实自己也在北京建厂生产该产品。2000年5月,丙企业未经刘实的同意,从美国购买、进口了合法生产的该专利产品在中国销售。 根据上述情况,请回答下列问题:丙企业是否侵犯了刘实的专利权?为什么?

多选题某公司拥有一项实用新型专利权。下列说法哪些是正确的?()A该公司应当在其生产和销售的该专利产品或产品包装上标注专利标识B该公司在该专利产品上标注专利标识的,应当采用中文标明专利权的类型C在该专利权被授予前,该公司可以在产品上标注专利申请号,但应标明“专利申请,尚未授权”字样D该公司在该专利权期限届满前在产品上标注专利标识,在专利权终止后继续销售上述产品的,不构成假冒专利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