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一、二、三级大气环境影响评价项目,其评价范围的边长有不同的取值区间。下列确定评价范围边长的原则中,正确的有()。A.平原取下限 B.复杂地形取下限C.平原取上限 D.复杂地形取上限E.如果外临近区域含有环境敏感区,要延长边长

对一、二、三级大气环境影响评价项目,其评价范围的边长有不同的取值区间。下列确定评价范围边长的原则中,正确的有()。
A.平原取下限 B.复杂地形取下限
C.平原取上限 D.复杂地形取上限
E.如果外临近区域含有环境敏感区,要延长边长


参考解析

解析:【点评分析】:本题主要考察老大气导则(93年)评价范围的边长,现已替代为新大气导则(2008年)。考生应进行对比学习,以新大气导则为准。

相关考题:

某建设项目位于平原地区,经计算大气环境评价的级别为二级,此建设项目的大气环境影响评价范围的边长不小于()。A、10kmB、14kmC、16kmD、20km

处于复杂地形的某项目评价范围边长为60km。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大气环境》适用于该项目大气环境影响顸测的模式有( )。A.估算模式B.AERMOD模式C.ADMS模式D.CALPUFF模式

大气评价范围的确定说法正确的是()。A:一级评价项目评级范围的边长一般为16~20kmB:二级评价项目评级范围的边长一般为10~14kmC:三级评价项目评级范围的边长一般为4~6kmD:根据项目排放污染物的最远影响范围确定项目的大气环境影响评价范围

大气评价等级为一级的建设项目,评价范围边长为30km。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大气环境》,环境影响预测应采用的模式有( )。A.估算模式B.ADMS模式C.AERMOD模式D.箱模式

某焦化厂排放的大气污染物,经估算模式计算出的地面质量浓度达标限值10%,所对应的最远距离D10%见表1,该项目的大气环境影响评价范围为()。A:边长6000m的矩形B:边长5900m的矩形C:边长6900m的矩形D:边长8000m的矩形

大气环境影响评价范围的直径或边长一般不应小于( )km 。A.2 B.4 C.5 D.6

10%见表2,该项目的大气环境影响评价范围为( )。表2A.边长6000m的矩形B.边长5900m的矩形C.边长6900m的矩形D.边长8000m的矩形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大气环境》,下列关于大气环境影响评价范围确定原则的表述,正确的有( )。A.划定评价区范围时,若无明显主导风向,可取东西或南北向为主轴B.选取评价范围边长时,平原取下限、复杂地形取上限,对于少数等标排放量较大的一、二级项目,评价范围应适当扩大C.若界外区域包含有环境敏感区,则应将评价区扩大到界外区域D.若评价区包含有荒山、沙漠等非大气环境保护敏感区,可适当缩小评价区范围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二级评价项目大气环境影响评价范围边长取2.5 kmB.三级评价项目不需要设置大气环境影响评价范围C.二级评价项目大气环境影响评价范围边长取10 kmD.三级评价项目大气环境影响评价范围取5 km

在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的评价范围的确定中,除以项目的级别为主要依据外,还应考虑评价边界外有关区域对评价区的影响,当评价区扩大到界外区域时,各方位的界外区域的边长大致为评价区域边长的( )倍。A0.5B1C1.5D2

某项目经估算模式计算的D10%为3km,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大气环境》,该项目大气评价范围是以排放源为中心、边长为( )的矩形区域。A.2.5kmB.3kmC.5kmD.6km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对于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等级为二级,评价范围边长为60km的山区复杂地形区建设项目,大气环境影响预测可选用的模式有()。A:估算模式B:AERMOD模式C:ADMS模式D:CALPUFF模式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大气环境》,对于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等级为二级,评价范围边长为60km的山区复杂地形区建设项目,大气环境影响预测可选用的模式有( )。A.估算模式B.AERMOD模式C.ADMS模式D.CALPUFF模式

处于复杂地形的某项目评价范围边长为60km。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一大气环境》,适用于该项目大气环境影响预测的模式有()。A:估算模式B:AERMOD模式C:ADMS模式D:CALPUFF模式

大气评价等级为一级的建设项目,评价范围边长为30km。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一大气环境》,环境影响预测应采用的模式有()。A:估算模式B:ADMS模式C:AERMOD模式D:箱模式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大气导则》关于大气环境影响评价范围的说法,正确的是()A.一级评价项目,根据建设项目排放污染物的最远影响距离(D10%),影响评价范围自排放源外延D10%的矩形区域作为大气环境影响评价范围。当D10%超过25 km时,确定评价范围为边长50 km的矩形区域;当D10%小于2.5 km时,评价范围边长取5 km。B.二、三级评价项目大气环境影响评价范围边长取5 km。C.对于新建、迁建及飞行区扩建的枢纽及干线机场项目,评价范围还应考虑受影响的周边城市,最大取边长50 km。D.规划的大气环境影响评价范围以规划区边界为起点,外延规划项目排放污染物的最远影响距离(D10%)的矩形区域。

按照《环境影响评价技木导则大气环境》,大气环境影响评价二级评价范围边长一般不应小于()。A.1620km B.1014km C.6—1Okm D.46km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一大气环境》,下列关于大气环境影响评价范围确定原则的表述,正确的有()。A:划定评价区范围时,若无明显主导风向,可取东西或南北向为主轴B:选取评价范围边长时,平原取下限、复杂地形取上限,对于少数等标排放量较大的一、二级项目,评价范围应适当扩大C:若界外区域包含有环境敏感区,则应将评价区扩大到界外区域D:若评价区包含有荒山、沙漠等非大气环境保护敏感区,可适当缩小评价区范围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大气环境》,在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的评价范围的确定中,除以项目的级别为主要依据外,还应考虑评价边界外有关区域对评价区的影响,当评价区扩大到界外区域时,各方位的界外区域的边长大致为评价区域边长的( )倍。A.0.5B.1C.1.5D.2

以下关于大气环境影响评价范围确定说法错误的是()。A:以排放源为中心点,以D10%为半径的圆作为大气环境影响评价范围B:以排放源为中心点,以2*D10%为边长的矩形作为大气环境影响评价范围C:以排放源为中心点,以2*D10%为半径的圆作为大气环境影响评价范围D:当最远距离超过25km时,确定评价范围为边长50km的矩形区域

关于环境空气评价范围哪种说法不正确()A、大气环境影响评价范围是根据项目排放污染物的最远影响范围而确定的B、以排放源为中心点,以D10%为半径的圆或2×D10%为边长的矩形作为大气环境影响评价范围C、当最远距离超过25km时,确定评价范围为半径25km的圆形区域,或以边长50km的矩形区域D、评价范围的直径或边长一般不应小于10km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的有关规定,以下关于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评价范围的正确表述有()A、根据项目排放污染物的最远影响范围确定项目的大气环境影响评价范围。即以排放源为中心点,以D10%为半径的圆或2×D10%为边长的矩形作为大气环境影响评价范围;B、当最远距离超过25km时,确定评价范围为半径25km的圆形区域,或边长50km矩形区域C、评价范围的直径或边长一般不应小于5km。D、对于以线源为主的城市道路等项目,评价范围可设定为线源中心两侧各200m的范围

填空题大气环评一、二、三级评价范围边长分别是()()()平原地区取()、复杂地形地区取()。

单选题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大气环境》,三级评价项目的评价范围边长取( )。Ap2Dsub10%/sub/pB2.5kmC5kmD不需设置

单选题关于环境空气评价范围哪种说法不正确()A大气环境影响评价范围是根据项目排放污染物的最远影响范围而确定的B以排放源为中心点,以D10%为半径的圆或2×D10%为边长的矩形作为大气环境影响评价范围C当最远距离超过25km时,确定评价范围为半径25km的圆形区域,或以边长50km的矩形区域D评价范围的直径或边长一般不应小于10km

判断题对于一、二、三级评价项目,大气环境影响评价范围的边长,一般分别不应小于16~20km。A对B错

不定项题某项目排放氟化物、CO和BaP,经估算模式计算的D10%分别为500m、1000m和2000m。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大气环境》,该项目大气环境影响评价范围(边长)错误的有( )。A500mB1000mC2000mD5000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