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市新建一座综合性公共建筑,一级耐火等级,平屋面面层标高为31.4m,女儿墙高度为0.6m ,室外设计地面标高为-0.6m,首层室内地面标高为0.9m。该建筑按照国家消防工程技术标准设置了全建筑统一的消防设施,并全部采用不燃和难燃材料进行装修。该建筑整体呈 L 型布置,东侧沿街长度为70m ,南侧沿街长度为150m,沿南、北两侧设置了消防车道,沿东、北侧连续设置了长度为150m 的消防车登高救援操作场地,并在登高救援操作场地对应的建筑外墙上间隔20m 设置有符合规范要求的消防救援窗。综合楼内地上一至三层为综合商场,经营服饰、鞋帽、箱包等商品,每层层高为5m,每层建筑面积为6000 ㎡。地上四至八层整体设置为酒店式公寓,每层建筑面积为1000 ㎡,酒店部分在地上一层课通过专用电梯直达,并设置有独立的疏散出口。综合楼东侧和北侧设置有高12m、进深4m 的附属裙房,并采用防火墙同主题建筑完全分隔,该裙房共地上3 层,地上一层设置为敞开式接待展示中心,地上二至三层为带卡拉OK 功能的商务娱乐会所,主体建筑及裙房均按国家规范要求设计了相应的防火分区、疏散设施。建筑保温材料整体采用外墙保温系统(无空腔),所有位置顶棚均采用轻钢龙骨纸面石膏板吊顶、所有房间、包厢内的墙面均采用彩色阻燃人造板进行装饰、商场、接待中心内底板采用大理石装修、酒店式公寓、商务会所内底板采用PVC 卷材底板装修。关于建筑保温材料,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该建筑外墙保温材料可采用B1 级材料B.该建筑外墙外保温材料应采用A.级材料C.该建筑应在每层楼板处设置300mm 的防火隔离带,外墙门窗均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0.5h的防火门、窗D.该建筑上人平屋面屋面板可采用B2 级保温材料E.该建筑上人平屋面屋面板应采用A1 级保温材料

某市新建一座综合性公共建筑,一级耐火等级,平屋面面层标高为31.4m,女儿墙高度为0.6m ,室外设计地面标高为-0.6m,首层室内地面标高为0.9m。该建筑按照国家消防工程技术标准设置了全建筑统一的消防设施,并全部采用不燃和难燃材料进行装修。该建筑整体呈 L 型布置,东侧沿街长度为70m ,南侧沿街长度为150m,沿南、北两侧设置了消防车道,沿东、北侧连续设置了长度为150m 的消防车登高救援操作场地,并在登高救援操作场地对应的建筑外墙上间隔20m 设置有符合规范要求的消防救援窗。综合楼内地上一至三层为综合商场,经营服饰、鞋帽、箱包等商品,每层层高为5m,每层建筑面积为6000 ㎡。地上四至八层整体设置为酒店式公寓,每层建筑面积为1000 ㎡,酒店部分在地上一层课通过专用电梯直达,并设置有独立的疏散出口。综合楼东侧和北侧设置有高12m、进深4m 的附属裙房,并采用防火墙同主题建筑完全分隔,该裙房共地上3 层,地上一层设置为敞开式接待展示中心,地上二至三层为带卡拉OK 功能的商务娱乐会所,主体建筑及裙房均按国家规范要求设计了相应的防火分区、疏散设施。建筑保温材料整体采用外墙保温系统(无空腔),所有位置顶棚均采用轻钢龙骨纸面石膏板吊顶、所有房间、包厢内的墙面均采用彩色阻燃人造板进行装饰、商场、接待中心内底板采用大理石装修、酒店式公寓、商务会所内底板采用PVC 卷材底板装修。
关于建筑保温材料,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该建筑外墙保温材料可采用B1 级材料
B.该建筑外墙外保温材料应采用A.级材料
C.该建筑应在每层楼板处设置300mm 的防火隔离带,外墙门窗均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0.5h的防火门、窗
D.该建筑上人平屋面屋面板可采用B2 级保温材料
E.该建筑上人平屋面屋面板应采用A1 级保温材料

参考解析

解析:该建筑为人员密集场所,根据《建设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 6.7.4,设置人员密集场所的建筑,其外墙保温材料的燃烧性能应为A 级,A 选项错误,B 选项正确;根据6.7.7,该建筑采用A 级保温材料时,外墙可不设置防火隔离带和耐火完整性不低于0.5h 的外墙门、窗,C 选项错误;该建筑的耐火等级为一级,其楼板的耐火极限不应低于1.5h ,根据6.7.10,建筑的屋面外保温系统,当屋面板的耐火极限不低于1.00h 时,保温材料的燃烧性能不应低于B2 级,D 选项正确,E 选项错误。本题答案为BD。

相关考题:

某建造在山坡上的办公楼,建筑高度为48m,长度和宽度分为108m和32m,地下设置了2层汽车库,建筑的背面和两侧无法设置消防车道,下列该办公楼消防车登高操作场地的设计,符合规范的有()A.消防车登高操作场地靠建筑正面一侧的边缘与建筑外墙的距离为5m-7mB.消防车登高操作场地宽度为12mC.消防车登高操作场地的坡度为1%D.消防车登高操作场地设置在建筑的正面,因受大门雨蓬的影响,在大门前不能连续布置E.消防车登高操作场地位于可承受重型消防车压力的地下室上部

某市新建一座综合性公共建筑,一级耐火等级,平屋面面层标高为31.4m,女儿墙高度为0.6m ,室外设计地面标高为-0.6m,首层室内地面标高为0.9m。该建筑按照国家消防工程技术标准设置了全建筑统一的消防设施,并全部采用不燃和难燃材料进行装修。该建筑整体呈 L 型布置,东侧沿街长度为70m ,南侧沿街长度为150m,沿南、北两侧设置了消防车道,沿东、北侧连续设置了长度为150m 的消防车登高救援操作场地,并在登高救援操作场地对应的建筑外墙上间隔20m 设置有符合规范要求的消防救援窗。综合楼内地上一至三层为综合商场,经营服饰、鞋帽、箱包等商品,每层层高为5m,每层建筑面积为6000 ㎡。地上四至八层整体设置为酒店式公寓,每层建筑面积为1000 ㎡,酒店部分在地上一层课通过专用电梯直达,并设置有独立的疏散出口。综合楼东侧和北侧设置有高12m、进深4m 的附属裙房,并采用防火墙同主题建筑完全分隔,该裙房共地上3 层,地上一层设置为敞开式接待展示中心,地上二至三层为带卡拉OK 功能的商务娱乐会所,主体建筑及裙房均按国家规范要求设计了相应的防火分区、疏散设施。建筑保温材料整体采用外墙保温系统(无空腔),所有位置顶棚均采用轻钢龙骨纸面石膏板吊顶、所有房间、包厢内的墙面均采用彩色阻燃人造板进行装饰、商场、接待中心内底板采用大理石装修、酒店式公寓、商务会所内底板采用PVC 卷材底板装修。根据以上材料,回答下列问题: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该建筑为一类高层公共建筑B.该建筑为二类高层公共建筑C.该建筑应设置防烟楼梯间D.该建筑课设置封闭楼梯间E.该建筑室内外高差可不计入建筑高度

某市新建一座综合性公共建筑,一级耐火等级,平屋面面层标高为31.4m,女儿墙高度为0.6m ,室外设计地面标高为-0.6m,首层室内地面标高为0.9m。该建筑按照国家消防工程技术标准设置了全建筑统一的消防设施,并全部采用不燃和难燃材料进行装修。该建筑整体呈 L 型布置,东侧沿街长度为70m ,南侧沿街长度为150m,沿南、北两侧设置了消防车道,沿东、北侧连续设置了长度为150m 的消防车登高救援操作场地,并在登高救援操作场地对应的建筑外墙上间隔20m 设置有符合规范要求的消防救援窗。综合楼内地上一至三层为综合商场,经营服饰、鞋帽、箱包等商品,每层层高为5m,每层建筑面积为6000 ㎡。地上四至八层整体设置为酒店式公寓,每层建筑面积为1000 ㎡,酒店部分在地上一层课通过专用电梯直达,并设置有独立的疏散出口。综合楼东侧和北侧设置有高12m、进深4m 的附属裙房,并采用防火墙同主题建筑完全分隔,该裙房共地上3 层,地上一层设置为敞开式接待展示中心,地上二至三层为带卡拉OK 功能的商务娱乐会所,主体建筑及裙房均按国家规范要求设计了相应的防火分区、疏散设施。建筑保温材料整体采用外墙保温系统(无空腔),所有位置顶棚均采用轻钢龙骨纸面石膏板吊顶、所有房间、包厢内的墙面均采用彩色阻燃人造板进行装饰、商场、接待中心内底板采用大理石装修、酒店式公寓、商务会所内底板采用PVC 卷材底板装修。关于建筑防火分区,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商场部分每层应至少划分为2 个防火分区B.酒店式公寓部分每层可划分为1 个防火分区C.商场部分地上一层可划分为1 个防火分区D.接待展示中心防火分区最大允许建筑面积不应大于500 ㎡E.商务会所防火分区最大允许建筑面积不应大于3000 ㎡

某综合商场,长边80m,短边40m,该建筑为平屋面和坡屋面的组合建筑,平屋面标高48m, 女儿墙标高50.25m,坡屋面檐口标高47.2m,屋脊标高52.2m,室外设计地坪为-0.3m。该 商场沿建筑物周边设置了环形消防车道,宽度6m,距建筑物3m,北侧与公路相接。由于美 观要求,该建筑物沿东南侧每段间隔40m 布置了消防登高面,登高场地大小分别为南侧场地 1#长15m 宽8.5m,场地2#长25m 宽8.5m、东、东侧场地3#长35m 宽10m。为了方便救援, 该建筑地上每层沿登高面设置了救援窗,每个防火分区均布置了不少于2 个,救援窗的间距 为30m,救援箇长2m,宽0.8m,下沿距室内地面1.6m。 该建筑按照国家工程建筑消防技术标准配置了室内外消火栓,自动喷水灭火系观,火灾 自动报警系统。设置了1 部消防电梯,该部电梯能够承重It,首层至顶层的运行时间不超 过45s,在首层通过长度35m 通道直通室外。消防电梯井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1.00h 的防火 隔墙甲级防火门同相邻管道井进行分隔,底部设置有10m3排水泵的排水量为2L/s。 由于特殊商务要求,该建筑物在平屋面屋顶设置了直升机停机坪,并采用红色“H”符 号进行了标记,商场只有一个宽0.8m 的疏散出口直通直升机停机坪,距停机坪3m 处设有 设备机房。据以上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指出该建筑物消防车道的布置存在的问题。2.该建筑物是否能够间隔布置消防登高面,若能够布置,指出登高面布置中存在的问题。3.指出该建筑救援窗布置中存在的问题并说明理由。4.该建筑物消防电梯设置是否合理,若不合理,指出相应改进措施。5.简述哪种建筑宜设置屋顶直并杌停机坪,指出该建筑直升机停机坪设置中存在的问题。

某市新建一座综合性公共建筑,一级耐火等级,平屋面面层标高为31.4m,女儿墙高度为0.6m ,室外设计地面标高为-0.6m,首层室内地面标高为0.9m。该建筑按照国家消防工程技术标准设置了全建筑统一的消防设施,并全部采用不燃和难燃材料进行装修。该建筑整体呈 L 型布置,东侧沿街长度为70m ,南侧沿街长度为150m,沿南、北两侧设置了消防车道,沿东、北侧连续设置了长度为150m 的消防车登高救援操作场地,并在登高救援操作场地对应的建筑外墙上间隔20m 设置有符合规范要求的消防救援窗。综合楼内地上一至三层为综合商场,经营服饰、鞋帽、箱包等商品,每层层高为5m,每层建筑面积为6000 ㎡。地上四至八层整体设置为酒店式公寓,每层建筑面积为1000 ㎡,酒店部分在地上一层课通过专用电梯直达,并设置有独立的疏散出口。综合楼东侧和北侧设置有高12m、进深4m 的附属裙房,并采用防火墙同主题建筑完全分隔,该裙房共地上3 层,地上一层设置为敞开式接待展示中心,地上二至三层为带卡拉OK 功能的商务娱乐会所,主体建筑及裙房均按国家规范要求设计了相应的防火分区、疏散设施。建筑保温材料整体采用外墙保温系统(无空腔),所有位置顶棚均采用轻钢龙骨纸面石膏板吊顶、所有房间、包厢内的墙面均采用彩色阻燃人造板进行装饰、商场、接待中心内底板采用大理石装修、酒店式公寓、商务会所内底板采用PVC 卷材底板装修。关于防火分隔,一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楼梯间疏散门应采用乙级防火门B.接待展示中心内通过加长的疏散走道直通室外,其加长的疏散走道两侧隔墙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0.75h 的不燃性轻质隔墙C.商务会所内的包厢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00h 的防火隔墙,包厢疏散门采用耐火完整性不低于1.5h 的C.类防火门D.商务会所内的厨房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00h 的防火隔墙,乙级防火门进行防火分隔E.酒店式公寓的疏散走道上设置常开式防火门

某市新建一座综合性公共建筑,一级耐火等级,平屋面面层标高为31.4m,女儿墙高度为0.6m ,室外设计地面标高为-0.6m,首层室内地面标高为0.9m。该建筑按照国家消防工程技术标准设置了全建筑统一的消防设施,并全部采用不燃和难燃材料进行装修。该建筑整体呈 L 型布置,东侧沿街长度为70m ,南侧沿街长度为150m,沿南、北两侧设置了消防车道,沿东、北侧连续设置了长度为150m 的消防车登高救援操作场地,并在登高救援操作场地对应的建筑外墙上间隔20m 设置有符合规范要求的消防救援窗。综合楼内地上一至三层为综合商场,经营服饰、鞋帽、箱包等商品,每层层高为5m,每层建筑面积为6000 ㎡。地上四至八层整体设置为酒店式公寓,每层建筑面积为1000 ㎡,酒店部分在地上一层课通过专用电梯直达,并设置有独立的疏散出口。综合楼东侧和北侧设置有高12m、进深4m 的附属裙房,并采用防火墙同主题建筑完全分隔,该裙房共地上3 层,地上一层设置为敞开式接待展示中心,地上二至三层为带卡拉OK 功能的商务娱乐会所,主体建筑及裙房均按国家规范要求设计了相应的防火分区、疏散设施。建筑保温材料整体采用外墙保温系统(无空腔),所有位置顶棚均采用轻钢龙骨纸面石膏板吊顶、所有房间、包厢内的墙面均采用彩色阻燃人造板进行装饰、商场、接待中心内底板采用大理石装修、酒店式公寓、商务会所内底板采用PVC 卷材底板装修。关于建筑装饰材料,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所有场所的顶棚装饰材料均符合规范要求B.除疏散走道、楼梯间外,所有房间内墙面装饰材料均符合规范要求C.商场、接待中心底板装饰材料符合规范要求D.酒店式公寓内底板装饰材料不符合规范要求E.商务会所内地板装饰材料不符合规范要求

某市新建一座综合性公共建筑,一级耐火等级,平屋面面层标高为31.4m,女儿墙高度为0.6m ,室外设计地面标高为-0.6m,首层室内地面标高为0.9m。该建筑按照国家消防工程技术标准设置了全建筑统一的消防设施,并全部采用不燃和难燃材料进行装修。该建筑整体呈 L 型布置,东侧沿街长度为70m ,南侧沿街长度为150m,沿南、北两侧设置了消防车道,沿东、北侧连续设置了长度为150m 的消防车登高救援操作场地,并在登高救援操作场地对应的建筑外墙上间隔20m 设置有符合规范要求的消防救援窗。综合楼内地上一至三层为综合商场,经营服饰、鞋帽、箱包等商品,每层层高为5m,每层建筑面积为6000 ㎡。地上四至八层整体设置为酒店式公寓,每层建筑面积为1000 ㎡,酒店部分在地上一层课通过专用电梯直达,并设置有独立的疏散出口。综合楼东侧和北侧设置有高12m、进深4m 的附属裙房,并采用防火墙同主题建筑完全分隔,该裙房共地上3 层,地上一层设置为敞开式接待展示中心,地上二至三层为带卡拉OK 功能的商务娱乐会所,主体建筑及裙房均按国家规范要求设计了相应的防火分区、疏散设施。建筑保温材料整体采用外墙保温系统(无空腔),所有位置顶棚均采用轻钢龙骨纸面石膏板吊顶、所有房间、包厢内的墙面均采用彩色阻燃人造板进行装饰、商场、接待中心内底板采用大理石装修、酒店式公寓、商务会所内底板采用PVC 卷材底板装修。以下关于疏散设计做法中,符合规范要求的是( )。A.商场营业厅内最不利点至最近直通室外安全出口的直线距离为35mB.酒店式公寓房间内任意点至房间疏散门的直线距离为20mC.酒店式公寓袋型走道两侧的房间疏散门至最近安全出口的直线距离为18mD.接待展示中心内通过加长的疏散走道直通室外,该疏散走道长度为12mE.商务会所内包厢内任意点至包厢疏散门的直线距离为10m

某市新建一座综合性公共建筑,一级耐火等级,平屋面面层标高为31.4m,女儿墙高度为0.6m ,室外设计地面标高为-0.6m,首层室内地面标高为0.9m。该建筑按照国家消防工程技术标准设置了全建筑统一的消防设施,并全部采用不燃和难燃材料进行装修。该建筑整体呈 L 型布置,东侧沿街长度为70m ,南侧沿街长度为150m,沿南、北两侧设置了消防车道,沿东、北侧连续设置了长度为150m 的消防车登高救援操作场地,并在登高救援操作场地对应的建筑外墙上间隔20m 设置有符合规范要求的消防救援窗。综合楼内地上一至三层为综合商场,经营服饰、鞋帽、箱包等商品,每层层高为5m,每层建筑面积为6000 ㎡。地上四至八层整体设置为酒店式公寓,每层建筑面积为1000 ㎡,酒店部分在地上一层课通过专用电梯直达,并设置有独立的疏散出口。综合楼东侧和北侧设置有高12m、进深4m 的附属裙房,并采用防火墙同主题建筑完全分隔,该裙房共地上3 层,地上一层设置为敞开式接待展示中心,地上二至三层为带卡拉OK 功能的商务娱乐会所,主体建筑及裙房均按国家规范要求设计了相应的防火分区、疏散设施。建筑保温材料整体采用外墙保温系统(无空腔),所有位置顶棚均采用轻钢龙骨纸面石膏板吊顶、所有房间、包厢内的墙面均采用彩色阻燃人造板进行装饰、商场、接待中心内底板采用大理石装修、酒店式公寓、商务会所内底板采用PVC 卷材底板装修。下列关于总平面布局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该建筑消防车道在确有困难的情况下设置符合规范要求B.该建筑消防车登高救援场地设置符合规范要求C.该建筑消防车登高救援场地可以间隔布置D.该建筑可以不设置消防车登高救援场地E.该建筑消防车登高操作场地的宽度不应小于15m

某市新建一座综合性公共建筑,一级耐火等级,平屋面面层标高为31.4m,女儿墙高度为0.6m ,室外设计地面标高为-0.6m,首层室内地面标高为0.9m。该建筑按照国家消防工程技术标准设置了全建筑统一的消防设施,并全部采用不燃和难燃材料进行装修。该建筑整体呈 L 型布置,东侧沿街长度为70m ,南侧沿街长度为150m,沿南、北两侧设置了消防车道,沿东、北侧连续设置了长度为150m 的消防车登高救援操作场地,并在登高救援操作场地对应的建筑外墙上间隔20m 设置有符合规范要求的消防救援窗。综合楼内地上一至三层为综合商场,经营服饰、鞋帽、箱包等商品,每层层高为5m,每层建筑面积为6000 ㎡。地上四至八层整体设置为酒店式公寓,每层建筑面积为1000 ㎡,酒店部分在地上一层课通过专用电梯直达,并设置有独立的疏散出口。综合楼东侧和北侧设置有高12m、进深4m 的附属裙房,并采用防火墙同主题建筑完全分隔,该裙房共地上3 层,地上一层设置为敞开式接待展示中心,地上二至三层为带卡拉OK 功能的商务娱乐会所,主体建筑及裙房均按国家规范要求设计了相应的防火分区、疏散设施。建筑保温材料整体采用外墙保温系统(无空腔),所有位置顶棚均采用轻钢龙骨纸面石膏板吊顶、所有房间、包厢内的墙面均采用彩色阻燃人造板进行装饰、商场、接待中心内底板采用大理石装修、酒店式公寓、商务会所内底板采用PVC 卷材底板装修。关于疏散设计,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商场地上三层疏散人数可按1800 人计算B.接待展示中心疏散人数可按0.43 人/ ㎡考虑C.商务会所疏散人数可按1 人/㎡考虑D.商场每百人最小疏散净宽度指标应按1m/百人考虑E.商务会所每百人最小疏散净宽度应按0.75m/百人考虑

某市新建一座综合性公共建筑,一级耐火等级,平屋面面层标高为31.4m,女儿墙高度为0.6m ,室外设计地面标高为-0.6m,首层室内地面标高为0.9m。该建筑按照国家消防工程技术标准设置了全建筑统一的消防设施,并全部采用不燃和难燃材料进行装修。该建筑整体呈 L 型布置,东侧沿街长度为70m ,南侧沿街长度为150m,沿南、北两侧设置了消防车道,沿东、北侧连续设置了长度为150m 的消防车登高救援操作场地,并在登高救援操作场地对应的建筑外墙上间隔20m 设置有符合规范要求的消防救援窗。综合楼内地上一至三层为综合商场,经营服饰、鞋帽、箱包等商品,每层层高为5m,每层建筑面积为6000 ㎡。地上四至八层整体设置为酒店式公寓,每层建筑面积为1000 ㎡,酒店部分在地上一层课通过专用电梯直达,并设置有独立的疏散出口。综合楼东侧和北侧设置有高12m、进深4m 的附属裙房,并采用防火墙同主题建筑完全分隔,该裙房共地上3 层,地上一层设置为敞开式接待展示中心,地上二至三层为带卡拉OK 功能的商务娱乐会所,主体建筑及裙房均按国家规范要求设计了相应的防火分区、疏散设施。建筑保温材料整体采用外墙保温系统(无空腔),所有位置顶棚均采用轻钢龙骨纸面石膏板吊顶、所有房间、包厢内的墙面均采用彩色阻燃人造板进行装饰、商场、接待中心内底板采用大理石装修、酒店式公寓、商务会所内底板采用PVC 卷材底板装修。关于消防救援设施,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该建筑主楼应至少设置1 部消防电梯B.该建筑主楼至少设置2 部消防电梯C.该建筑宜设置直升机停机坪D.该建筑可以不设置消防电梯E.该建筑消防救援窗布置符合规范要求

某建造在山坡上的办公楼,建筑高度为48m,长度和宽度分别为108m和32m,地下设置了2层汽车库,建筑的背面和两侧无法设置消防车道。下列该办公楼消防车登高操作场地的设计,符合规范要求的有( )。A.消防车登高操作场地靠建筑正面一侧的边缘与建筑外墙的距离为5~7mB.消防车登高操作场地的宽度为12mC.消防车登高操作场地的坡度为1%D.消防车登高操作场地设置在建筑的正面,因受大门雨棚的影响,在大门前不能连续布置E.消防车登高操作场地位于可承受重型消防车压力的地下室上部

某建筑高度为 25m 的医院病房楼,每层划分为两个防火分区,每个防火分区设置 2个消防救援口,间距为 20m,消防救援口的净高度和净宽度均为 1.0m。该建筑设置了环形消防车道与消防车登高操作场地,消防车道靠建筑外墙一侧的边缘距离建筑外墙为 11m,消防车登高操作场地坡度为 5%。同时设置了 1部消防电梯。该建筑按规定设置了其他消防设施。关于该建筑的灭火救援设施,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该建筑消防救援口的设置数量符合规范要求B.该建筑消防救援口的设置大小与间距不符合规范要求C.该建筑消防电梯的设置数量符合要求D.该建筑消防车道靠建筑外墙一侧的边缘与建筑外墙的距离不符合规范要求E.该建筑的消防车登高操作场坡度符合规范要求

(2018年真题)对某建筑高度为 120m 的酒店进行消防验收检测,消防车道,消防车登高操作场地,消防救援窗口的实测结果中,不符合现行国家标准要求的是( )。A.建筑设置环形消防车道,车道净宽为 4.0mB.消防车登高操作场地的长度和宽度分别为 15m 和 12mC.消防车道的转弯半径为 15mD.消防救援窗口的净高和净宽均为 1.1m,下沿距室内地面 1.1m

某办公建筑,室外设计地面标高为-0.2m,建筑首层室内地面标高为±0.00m,室外设计地面至平屋面的高度为24.6m,首层设置了高度为1.5m的储藏室,该公共建筑的高度为( )m。A.24.8B.24.6C.23.3D.23.1

某住宅建筑高度 49m, 每层建筑面积为 30m × 50m, 下列该住宅楼消防车道及救援场地的设计, 不符合规范要求的是( )。A. 沿建筑的一个长边设置消防车道, 并沿一个短边和部分长边连续布置消防车登高操作场地B. 消防车道的净宽度和净空高度均为 4mC. 沿建筑的两个长边设置消防车道, 消防车登高操作场地长度和宽度分别为 15m 和 10m, 间隔距离 30mD. 与消防车登高操作场地相对应的范围内, 设置直通楼梯间的入口

某地上17层的宾馆,层高3.6m,设有环形消防车道,对该建筑消防登高操作场地进行防火检查时,下列结果,符合相关规定的是()。(1分) A 消防车登高操作场地地侧与建筑物相对应的范围内设置有直通楼梯间的入口 B 消防登高操作场地距建筑外墙的距离为12m C 消防登高操作场地的宽度和长度均为15m D 消防车登高操作场地沿建筑北侧和西侧间隔布置,布置间距为5m

某宾馆,建筑高度为45m,平面尺寸为60m×40m,宾馆正门设置有平面尺寸为6m(长)×4.5m(宽)的门斗,宾馆设置了自动喷水灭火系统,下列关于该宾馆灭火救援设施的说法正确的有( )。A.必须设置环形消防车道B.消防车登高操作场地可以间隔布置C.消防车登高操作场地的总长度不应小于15mD.宾馆每层相邻的两消防救援窗的间距不宜大于20mE.可以仅沿宾馆的正面连续布置消防车登高操作场地

某建造在ft坡上的办公楼,建筑高度为 48m,长度和宽度分别为 108m 和 32m,地下设置了 2 层汽车库,建筑的背面和两侧无法设置消防车道。下列该办公楼消防车登高操作场地的设计,符合规范要求的是( )。A.消防登高操作场地靠建筑正面一侧的边缘与建筑外墙的距离为 5m~7mB.消防车登高操作场地的宽度为 12mC.消防车登高操作场地的坡度为 1%D.消防车登高操作场地设置在建筑的正面,因受大门雨篷的影响,在大门前不能连续布置E.消防车登高操作场地位于可承受重型消防车压力的地下室上部

某矩形综合楼,建筑高度60m,东西方向长度150m,南北方向宽度80m,因特殊情况要求,北立面和东立面无法设置消防车道,下列该综合楼消防车登高操作场地的设计,符合规范要求的有( )A.消防车登高操作场地靠建筑南立面一侧的边缘与建筑外墙为11mB.消防车登高操作场地的坡度为2%C.消防车登高操作场地的宽度为10mD.消防车登高操作场地位于可承受重型消防车压力的电缆沟的上部E.建筑南立面两头各设置一个挑出长度为4.5m 的大门雨篷,大门宽度均为5m,大门前可不设置消防车登高操作场地

(2019年真题)某3层展览建筑,建筑高27m、长160m、宽90m,建筑南、北为长边,建筑北面为城市中心湖,湖边与建筑北面外墙距离为10m, 建筑南面临城市中心道路。该建筑消防车道的下列设计方案中,正确的是()。A.沿建筑的南、北两个边设置消防车道,建筑南、北立面为消防车登高操作面B.沿建筑的南、东两个边设置消防车道,建筑南、东立面为消防车登高操作面C.沿建筑的南、北两个边设置消防车道,并在建筑中部设置贯通南北穿过建筑物的消防车道,建筑南立面为消防车登高操作面D.沿建筑的南、东、西边设置消防车道,建筑东、西立面为消防车登高操作面

某综合楼建筑高度56m,每层建筑面积为40m× 80m。下列该综合楼消防车道及救援场地的设计,不符合规范要求的是( )。A.沿建筑的两个长边设置消防车道B.消防车登高操作场地尺寸为80m× 10mC.场地靠建筑外墙一侧的边缘距离建筑外墙5m,该范围内的裙房进深4mD.在登高操作面每层间隔20m共设置3个供消防救援人员进入的窗口

多选题某建造在山坡上的办公楼,建筑高度为48m,长度和宽度分为别为108m和32m,地下设置了2层汽车库,建筑的背面和两侧无法设置消防车道,关于消防救援场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场地长度和宽度为50m与10mB消防车登高操作场地设置在建筑的正面非连续布置C场地的坡度1%。D受场地所限,登高场地距建筑外墙4.5mE消防车登高操作场地位于可承受重型消防车压力的地下室上部

多选题某建造在山坡上的办公楼,建筑高度为48m,长度和宽度分别为108m和32m,地下设置了2层汽车库,建筑的背面和两侧无法设置消防车道。下列该办公楼消防车登高操作场地的设计,符合规范要求的是( )。A消防车登高操作场地靠建筑正面一侧的边缘与建筑外墙的距离为5m-7mB消防车登高操作场地的宽度为12mC消防车登高操作场地的坡度为1%D消防车登高操作场地设置在建筑的正面,因受大门大门雨篷的影响,在大门前不能连续布置E消防车登高操作场地位于可承受重型消防车压力的地下室上部

单选题某住宅建筑高度59m,每层建筑面积为30×50m=1500m2。下列该住宅楼消防车道及救援场地的设计,不符合规范要求的是( )。A沿建筑的一个长边设置消防车道,并沿一个短边和部分长边连续布置消防车登高操作场地B消防车道的净宽度和净空高度均为4.0m,转弯半径12mC沿建筑的两个长边设置消防车道,消防车登高操作场地长度和宽度分别为15m和10m,间隔距离30mD与消防车登高操作场地相对应的范围内,设置直通楼梯间的入口

单选题某二类高层建筑临山地建造,下列关于该建筑消防车道的设置做法不正确的是( )A该建筑并未设置环形消防车道,仅仅沿建筑的一个长边设置消防车道B设置消防车道的长边为临街,总长度150m,未设置穿过建筑物的消防车道C仅将消防车道对应长边所在建筑立面设计为消防车登高操作面D该建筑消防车登高操作场地间隔布置,且间隔距离不大于30m

多选题消防救援口是指设置在厂房、仓库、公共建筑的外墙上,便于消防救援人员迅速进入建筑内部,有效开展人员救助和灭火行动的窗口。对某高层商业综合体进行防火检查中,消防救援口设置符合规范要求的有( )。A消防救援口设置位置与消防车登高操作场地相对应B窗口的玻璃易于破碎,并在外侧设置易识别的明显标志C每个防火分区设有一个消防救援口D消防救援口的净高度和净宽度均为1m,窗口下沿距室内地面为1.1 mE消防救援口沿建筑外墙在每层设置,设置间距为18 m

单选题消防车登高操作场地是消防灭火救援的重要设施。根据现行国家消防技术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规定,下列关于消防车登高操作场地设置的说法,错误的是()。A对于建筑高度大于50m的建筑,场地的长度和宽度分别不应小于15m和10mB消防车登高操作场地的坡度不宜大于3%C消防车登高操作场地与厂房、仓库、民用建筑之间不应设置妨碍消防车操作的树木、架空管线等障碍物和车库出入口D建筑高度不大于50m的建筑,连续布置消防车登高操作场地确有困难时,可间隔布置,但间隔距离不宜大于30m,且消防车登高操作场地的总长度应符合连续布置的长度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