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半衰期B.清除率C.消除速率常数D.零级动力学消除E.一级动力学消除单位时间内消除恒定的量是

A.半衰期
B.清除率
C.消除速率常数
D.零级动力学消除
E.一级动力学消除

单位时间内消除恒定的量是

参考解析

解析:

相关考题:

下面有关药物血浆半衰期的认识,哪项是不正确的( )A.血浆半衰期是血浆药物浓度下降一半的时间B.血浆半衰期能反映体内药量的消除速度C.可依据血浆半衰期调节给药的间隔时间D.血浆半衰期长短与原血浆药物浓度有关E.一次给药后,经过4~5个半衰期已基本消除

半衰期为12小时的药物A.静脉滴注B.每个半衰期给药1次C.每2个半衰期给药1次D.每3个半衰期给药1次E.每天给药1次

半衰期为20分钟,且治疗指数低的药物A.静脉滴注B.每个半衰期给药1次C.每2个半衰期给药1次D.每3个半衰期给药1次E.每天给药1次

下列哪些药物适宜制成口服缓控释制剂( )。A.半衰期24hC.剂量>1gD.能在小 下列哪些药物适宜制成口服缓控释制剂( )。A.半衰期B.半衰期>24hC.剂量>1gD.能在小肠下端有效吸收的药物

1天给药1次;需要立即达到治疗浓度,可首剂加倍针对A.半衰期大于30小时B.半衰期大于24小时C.半衰期8~24小时D.半衰期小于30分钟E.半衰期30分钟~8小时

1个半衰期给药1次;如需要立即达到稳态,可首剂加倍针对A.半衰期大于30小时B.半衰期大于24小时C.半衰期8~24小时D.半衰期小于30分钟E.半衰期30分钟~8小时

治疗指数低者1个半衰期给药1次,也可静脉滴注给药;治疗指数高者1-3个半衰期给药1次针对A.半衰期大于30小时B.半衰期大于24小时C.半衰期8~24小时D.半衰期小于30分钟E.半衰期30分钟~8小时

治疗指数低者静脉滴注给药;治疗指数高者分次给药,以保证血药浓度始终高于最低有效浓度针对A.半衰期大于30小时B.半衰期大于24小时C.半衰期8~24小时D.半衰期小于30分钟E.半衰期30分钟~8小时

我国《放射性废物分类标准》规定的半衰期很短源的半衰期为( D )。 A.≤30aB.≤5aC.≤100dD.≤60d

药物动力学的主要参数包括A.吸收速率常数、吸收分数、生物半衰期B.消除速率常数、吸收分数、生物半衰期、表现分布容积C.消除速率常数、吸收分数、生物半衰期、吸收速率常数D.消除速率常数、表现分布容积、生物半衰期E.吸收速率常数、消除速率常数、吸收分数、表现分布容积和生物半衰期

以一级动力学消除的药物A.半衰期不固定B.半衰期随血浓度而改变C.半衰期延长D.半衰期缩短E.半衰期不因初始浓度的高低而改变

单位时间内原子核的衰变数量称为A.半衰期B.生物半衰期C.物理半衰期D.化学半衰期E.放射性活度

出生1个月内的新生儿对维生素K的A.清除能力降低,半衰期延长B.清除能力增加,半衰期缩短C.清除能力降低,半衰期缩短D.清除能力增加,半衰期延长E.清除能力、半衰期与成人相似

药物经一级动力学消除的特点是A.恒量消除,半衰期恒定B.恒量消除,半衰期不恒定C.恒比消除,半衰期恒定D.恒比消除,半衰期不恒定E.消除速率与给药剂量无关

按一级动力学消除药物的特点是()。 A.恒比消除,血浆半衰期恒定不变B.恒量消除,血浆半衰期恒定不变C.恒比消除,血浆半衰期不恒定D.恒量消除,血浆半衰期不恒定E.恒量消除,药物完全消除

苯妥英钠零级动力学的特点是A.消除半衰期不变B.血药浓度与剂量呈比例上升C.消除半衰期延长D.消除半衰期缩短E.血药浓度个体差异较小

需要每个半衰期给药1次,若要立即达到稳态,可首剂加倍,此药物的半衰期是A.半衰期小于30分钟B.半衰期8~24小时C.半衰期30分钟~8小时D.半衰期大于24小时E.半衰期24~48小时

相同剂量的药物,老年人与青年人相比( )A.血药浓度和半衰期都不变B.血药浓度和半衰期都减小C.血药浓度和半衰期都增加D.血药浓度增加,半衰期不变E.血药浓度不变,半衰期增加

输注即时半衰期( )A.指输注期间任一时刻停药血药浓度下降一半所需时间B.药物的消除半衰期长,输注即时半衰期也长C.与药物的消除半衰期无相关性D.在多房室模型中某药输注即时半衰期的时间是一恒值E.药物的消除半衰期短,输注即时半衰期也短

适合每个半衰期给药1次的药物是A.半衰期小于30分钟 B.半衰期在30分钟~4小时 C.半衰期在2~8小时 D.半衰期在8~12小时 E.半衰期在8~24小时

“1个半衰期给药1次;如需要立即达到稳态,可首剂加倍”是针对A.半衰期大于30小时的药品B.半衰期大于24小时的药品C.半衰期8~24小时的药品D.半衰期小于30分钟的药品E.半衰期30分钟~8小时的药品

根据半衰期制订给药方案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半衰期在30分钟~8小时,主要考虑治疗指数和用药的方便性B.半衰期在8~24小时,每个半衰期给药1次,如果需要立即达到稳态,可首剂加倍C.半衰期>24小时,每天给药1次较为方便D.半衰期E.半衰期在30分钟~8小时,治疗指数低的药物每1~3个半衰期给药1次

关于半衰期的描述,错误的是A.同一核素物理半衰期短于有效半衰期B.物理半衰期是指放射性核素原子数减少一半的时间C.同一核素物理半衰期在体内与体外是相同的D.有效半衰期一物理半衰期+生物半衰期E.有效半衰期是放射性物质在物理衰变与生物代谢共同作用下减少一半的时间

关于生物半衰期的叙述正确的是A.根据半衰期,阿奇霉素可一日给药一次B.同类药物的不同品种,其半衰期相同C.半衰期不受肝、肾功能等因素影响D.半衰期不可预测药物体内蓄积程度E.根据半衰期,红霉素可一日给药一次

人体生物利用度测定中采集血样时间至少应为A. 1个半衰期B. 2个半衰期C. 7个半衰期 D. 5个半衰期E. 10个半衰期

何谓物理半衰期、生物半衰期和有效半衰期?

人体生物利用度测定中采集血样时间至少应为()A、1个半衰期B、2个半衰期C、7个半衰期D、5个半衰期E、10个半衰期

问答题何谓物理半衰期、生物半衰期和有效半衰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