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水电站建设项目为规划径流式7梯级开发电站中的第三级。该河流有国家级保护鱼类,其中有鲑科鱼类两种;河流两岸森林较为茂密,有国家二级保护植物和二级保护鸟类。工程土石方量1000万m,需移民3000人,拟建设为引水式电站,大坝高130m,长3000m,坝址下游有农田10万亩,工厂3处。施工高峰时约4000人。 【问题】 1.生态环境现状应调查哪些内容 应采取哪些调查方法 2.大坝建设对半洄游性鱼类、洄游性鱼类有何影响 应采取什么措施 3.大坝建设对下游河道、农灌及工业用水有何影响 4.移民安置影响评价应评价哪些内容 5.对评价区国家保护植物种采取什么保护措施

某水电站建设项目为规划径流式7梯级开发电站中的第三级。该河流有国家级保护鱼类,其中有鲑科鱼类两种;河流两岸森林较为茂密,有国家二级保护植物和二级保护鸟类。工程土石方量1000万m,需移民3000人,拟建设为引水式电站,大坝高130m,长3000m,坝址下游有农田10万亩,工厂3处。施工高峰时约4000人。
【问题】
1.生态环境现状应调查哪些内容 应采取哪些调查方法 2.大坝建设对半洄游性鱼类、洄游性鱼类有何影响 应采取什么措施
3.大坝建设对下游河道、农灌及工业用水有何影响
4.移民安置影响评价应评价哪些内容
5.对评价区国家保护植物种采取什么保护措施


参考解析

解析:1.生态环境现状应调查哪些内容?应采取哪些调查方法?
答:(1)重点调查内容。 ①森林调查:要阐明植被类型、组成、结构、特点,生物多样性等;评价生物损失量、物种影响、有无重点保护物种、有无重要功能要求。 ②陆生和水生动物:种群、分布、数量;评价生物损失、物种影响、有无重点保护物种。要阐明是否有鱼类"三场"(产卵场、索饵场、越冬场)、洄游通道分布。特别要明确区内是否有国家和地方保护、珍稀濒危特有鱼类的分布,如有需阐明其生态习性、繁殖特性等。 ③农业生态调查与评价:占地类型、面积,占用基本农田数量,农业土地生产力,农业土地质量; ④水体流失情况调查:侵蚀模数、程度、侵蚀量及损失,发展趋势及造成的生态问题,工程与水土流失的关系。 ⑤景观资源调查与评价:由于项目涉及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等敏感区域,故要阐明敏感区域与工程的区位关系及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内保护动植物数量、名录、生活习性、分布范围等。
(2)主要调查方法。主要有收集资料法(当地有关部门的各类规范性文件、技术资料、有关科研单位的研究成果、航拍资料)、现场踏勘法(实际观察与样方调查)、遥感及GPS技术应用、访问专家及当地群众等。 遥感技术应用需专业人员结合现场调查进行,主要是制作遥感图件,并解译出相关信息。
2.大坝建设对半洄游性鱼类、洄游性鱼类有何影响?应采取什么措施?
答:(1)影响。 ①大坝修建后,下游的半洄游性鱼类、洄游性鱼类无法洄游至上游,位于库区的产卵场将不复存在,河流梯级开发后其产卵场亦将全部消失,由此会影响半洄游性鱼类、洄游性鱼类的繁殖。 ②大坝修建后,一些适应于激流环境并且以摄食底栖生物为主的特有鱼类,因其适宜的生境已完全消失而在水库中绝迹。它们是无法通过水库上下交流的,因而大坝建设直接影响半洄游性鱼类、洄游性鱼类的生长。
(2)措施。 一种是采取工程措施,建鱼梯、鱼道,让洄游鱼类正常返回栖息和繁殖地;另一种是对洄游鱼类进行人工繁殖。同时,应设定水电站大坝的下泄基流量。
3.大坝建设对下游河道、农灌及工业用水有何影响? 答:(1)对下游工、农业取水的影响。如果取水口处于减水段,则会导致农灌、工业用水量的不足,可用水量减少甚至缺失,严重影响下游工、农业生产的发展。
(2)减水灌溉对农业生产产量的影响。冷水灌溉对生长期及产量有影响。
(3)对下游湿地的影响。减水的河道流量大大减少,下游湿地可能因此而消失。
(4)对洄游性鱼类造成严重的影响,导致洄游鱼类无法洄游到大坝上游,影响其索饵或繁殖。
(5)清水下泄改变河道原来的水文情势,对下游河岸产生冲蚀影响。
4.移民安置影响评价应评价哪些内容?
答:一般评价对移民生活、就业和经济状况的影响,移民安置区土地开发利用对环境的影响。包括:
(1)对移民生产条件、生活质量的影响:应考虑搬迁初期、搬迁后期;预测移民环境容量和移民生产条件、生活质量及环境状况,并从生态保护角度分析移民环境容量的合理性。
(2)对水环境的影响:应预测生产和生活废污水量、主要污染物及对水质的影响。
(3)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移民后开发、工程建设和农田开垦,将进一步破坏生态系统。
(4)对社会环境的影响:移民从水电站库区迁移到异地,对当地的风俗、社会习惯产生影响。
(5)对人群健康的影响:移民搬迁把原来的流行传染疾病一并转移,对当地人群健康产生影响。
5.对评价区国家保护植物种采取什么保护措施?
答:(1)对施工人员进行野生植物保护的宣传教育。
(2)建立生态破坏惩罚制度,禁止野外用火。
(3)征求文物、林业等部门的意见,对名木采取工程防护、移栽、引种繁殖栽培、种质库保存及挂牌保存。
【考点分析】
1.生态环境现状应调查哪些内容?应采取哪些调查方法?
《环境影响评价案例分析》考试大纲中"三、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2)制定环境现状调查与监测方案"。
2.大坝建设对半洄游性鱼类、洄游性鱼类有何影响?
应采取什么措施? 《环境影响评价案例分析》考试大纲中"四、环境影响识别、预测与评价(4)确定环境要素评价专题的主要内容"和"六、环境保护措施分析(2)分析生态影响防护、恢复与补偿措施的技术经济可行性"。
举一反三:
大坝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是水利水电建设项目必须关注的重要问题,评价中必须对河流生态结构与功能有充分的调查和认识,大坝建设导致的淹没、阻隔、径流变化是对河流生态系统最大的干扰,评价中应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一生态影响》中提供的景观生态学评价方法,重点评价大坝建设对河流廊道的生态功能的影响,并要考虑河流的连续性的生态功能。 一般情况下,水利水电项目水生生态影响要分析水文情势变化造成的生境变化,对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底栖生物、高等水生植物的影响,对国家和地方重点保护水生生物,以及珍稀濒危特有鱼类及渔业资源等的影响,对"三场"分布、洄游通道(包括虾、蟹)、重要经济鱼类及渔业资源等的影响。
3.大坝建设对下游河道、农灌及工业用水有何影响?
《环境影响评价案例分析》考试大纲中"四、环境影响识别、预测与评价(4)确定环境要素评价专题的主要内容"。
举一反三:
引水式电站环境对于河道生态影响比较大,主要是由于大坝建设会造成下游河道的减水。对于此类电站对河流生态系统的影响必须深入进行评价,特别是本案例项目属于梯级开发引水电站,一定程度上会使天然河流流量减少,乃至河道断流,最终导致生态功能完全丧失。
4.移民安置影响评价应评价哪些内容?
《环境影响评价案例分析》考试大纲中"四、环境影响识别、预测与评价(4)确定环境要素评价专题的主要内容"。
5.对评价区国家保护植物种采取什么保护措施?
《环境影响评价案例分析》考试大纲中"六、环境保护措施分析(2)分析生态影响防护、恢复与补偿措施的技术经济可行性"。 举一反三: 本题与本书"九、水利水电类案例5坝后式水利枢纽工程"第4题考点类似,请考生自行总结。类似考点近3年案例分析考试中多次出现,值得注意。







相关考题:

某混合式电站在河道上筑拦河大坝,发电引水渠10km长,大坝至电站厂房间原河道两岸分布有需从河道取水灌溉的农田,其间另有一工业取水口,电站厂房上游1km处有一支流汇入河道。为保障电站运行期间河道基本需水,从大坝下泄的水量应考虑( )。A.工业取水量B.农业灌溉水量C.河流最小生态流量D.厂房上游支流汇入水量

拟建小型引水式电站坝高10m,引水管长10km,拟建项目对鱼类的主要影响来自( )。A.水坝阻隔B.河段减(脱)水C.低温水D.气体过饱和

某混合式电站在河道上筑拦河大坝,发电引水渠长 10km,大坝至电站厂房间原河道两岸分布有须从河道取水灌溉的农田,其间另有一工业取水口,电站厂房上游 1km 处有一支流汇入河道。为保障电站运行期间河道基本需水,从大坝下泄的水量应考虑( )。A. 工业取水量 B. 农业灌溉水量c. 河流最小生态流量 D. 厂房上游支流汇入水量

拟建小型引水式电站坝高15m,引水管长10km,项目环评中对鱼类的影响应从()等方面进行分析。A:大坝阻隔B:河流减(脱)水C:低温水D:气体过饱和

为减缓大型河流梯级电站建设对鱼类的影响,可采取的措施有( )。A. 保护支流 B. 设置过鱼设施C. 鱼类人工增殖放流 D. 减少捕捞量

为减缓大型河流梯级电站建设对鱼类的影响,可采取的措施有()。A:保护支流B:设置过鱼设施C:鱼类人工增殖放流D:减少捕捞量

拟建小型引水式电站坝高15m,引水管长10km,项目环评中对鱼类的影响应从( )等方面进行分析。A.大坝阻隔B.河流减(脱)水C.低温水D.气体过饱和

拟建小型引水式电站坝高10m,引水管长10km,拟建项目对鱼类的主要影响来自()。A:水坝阻隔B:河段减(脱)水C:低温水D:气体过饱和

第四题 水利枢纽某拟建水利枢纽工程为坝后式开发,工程以防洪为主,兼顾供水和发电。水库具有年调节性能,坝址断面多年平均流量88.7m3/s。运行期电站至少有一台机组按额定容量的45%带基荷运行,可确保连续下泄流量不小于5m3/s 。工程永久占地80hm2,临时占地10hm2,占地性质为灌草地。水库淹没和工程占地共需搬迁安置人口3 800人,拟在库周分5个集中安置点进行安置。库区(周)无工业污染源,入库污染源主要为生活污染源和农业面源;坝址下游10km处有某灌渠取水口。本区地带性植被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水库蓄水将淹没古树名木8株。库区河段现为急流河段,有3条支流汇入,入库支流总氮、总磷浓度范围分别为0.8~1. 3mg/L,0.15~0.25mg/L。库尾河段有某种保护鱼类产卵场2处,该鱼类产黏沉性卵,具有海淡洄游习性。【问题】1.确定本工程大坝下游河流最小需水量时,需要分析哪些方面的环境用水需求?2.评价水环境影响时,需关注的主要问题有哪些,并说明理由。3.本工程带来哪些改变会对保护鱼类产生影响,并提出相应的保护措施。4.提出陆生植物保护措施。

南方某山区拟建水资源综合利用开发工程,开发目的包括城镇供水、农业灌溉和发电。工程包括一座库容为2.4*109m3的水库、引水工程和水电站。水库大坝高54m,水库回水长度27km,水电站装机容量80MW。水库需淹没耕地2 3 0hm2,移民1 8 7 0人,安置方式拟采用就地后靠。农业灌溉引水主干渠长约30km,灌溉面积6*104hm2。城镇供水范围主要为下游地区的2个县城。库周及上游地区土地利用类型主要为林地、耕地,分布有自然村落,无城镇和工矿企业。河流在水库坝址下游50km河段内分布有经济鱼类、土著鱼类的索饵场、产卵场。项目区域面积35km2,区域内有一省级自然保护区,但不影响该区。邻近8km有一二级水源保护区,占有基本农田1 088.9亩。问题:1.大坝上游陆域生态环境现状调查应包括哪些方面?2.指出水库运行期对下游河段鱼类的主要影响因素。3.针对本工程移民安置,环评需考虑哪些环境影响?4.提出对水库工程需要考虑的环境保护工程措施和环境管理计划。

第三题某水电枢纽工程为西南地区A河梯级开发中的一级,水库具有日调节功能。水库淹没和永久占地15km2 (含耕地263hm2,其中247hm2为基本农田),临时占地239hm2 ,其中基本农田50hm2,其余为林地、旱地、灌草地等,临时占地在施工结束后进行生态恢复。工程建设需搬迁安置移民2700人, 分5处集中安置点安置;生产安置移民3960人,拟通过土地开发整理安置。经 土地平衡分析,仅可新增高质量耕地160hm2,用于补偿工程所占基本农田。工程影响区生态环境脆弱,有滑坡、崩塌等不良地质现象。河谷植被主要为 灌草丛和灌丛。水库淹沿线以下有36株国家二级保护野生植物,枢纽建设区及 周边为粮食高产区。河流坡降大,库区及入库河流生境良好,鱼类资源丰富,以 适应流水生境的鱼类为主,其中有某一地方特有的洄游性鱼类卵苗需长距离顺水 漂流孵化,库区内分布有该鱼集中产卵场。1、列出运行期水文情势变化对库区产生的主要生态环境影响。2、说明本工程建设对鱼类的影响。3、本工程临时占地的生态恢复应注意什么问题?提出国家二级野生植物的保护 措施。4、按基本农田“占补平衡”原则,本工程还应釆取什么措施。

西南地区某山区河流A 河为L 江的一级支流,共规划4 级电站,均采用引水式开发。上游3 级电站己建成发电,现拟建第4 级电站,与上游第3 级电站发电尾水衔接。拟建电站坝址位于A洞洞口上游约11.5km 处,距离上游衔接梯级电站坝扯18阳,坝址处多年平均流量37m^3/s , 经右岸寻|水隧洞引至下游1O.5km 处建地面厂房发电。拟建坝址下游左岸0.5km 有支流B 洞汇入,以下河段无其他支流。B 河洞口处多年平均流量5m^3/s。拟在支流B 洞河口上游约1km 处修建l 座小型取水工程,将支流B河约80%的水量引至电站库区用于发电。电站装机容量10 万町,设计最大坝高35m ,水库正常蓄水位1248m,回水长度1. 5阳,水库面积0.1km^2 相应库容113万m^3,具有日调节性能,在电力系统中承担日调峰任务。据调查,拟建电站库尾至A 洞洞口段沿岸无工矿企业,散布有农村居民点与少量耕地和园地,农村人畜饮水及农业生产用水均不在A 河干流取用。根据历史资料记载, A ~可流域共有6 种鱼类,均为喜流水性鱼类,无泪游习性,仅在鱼类产卵季节(3-4月)进行短距离迁移,未发现珍稀濒危与保护物种:鱼类广泛分布于干、支流,资源量丰富,且在各河段分布有多个鱼类产卵场。近期的水生生态现状调查发现, A ~可流域鱼类种类未发生变化,但受己建3 级电站影响,目前鱼类主要分布于拟建电站坝址以下干、支流河段,且仅在Ar可河口上游0.5km 及支流B 河柯口上游0.3km 尚存2 处小型鱼类产卵场:己开发问段鱼类资源量严重萎缩。己审查通过的A 河水电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提出,支流B~可应划定为Ar可流域鱼类保护;可流,在电站建设项目环评阶段应充分论证需采取的鱼类保护措施。问题:1. 从水生生态保护角度提出工程方案优化调整意见,并说明理由。2. 指出拟建电站鱼类现状调查的重点范围与时段。3. 指出拟建电站坝下河段水文情势变化对环境的主要影响。4. 提出2 项可采取的鱼类保护措施,并说明理由。

某拟建水利枢纽工程为坝后式开发。工程以防洪为主,兼顾供水和发电。水库具有年调节性能,坝址断面多年平均流量88.7m/s。运行期电站至少有一台机组按额定容量的45%带基荷运行,可确保连续下泄流量不小于5m/s。 工程永久占地80hm,临时占地10hm,占地性质为灌草地。水库淹没和工程占地共需搬迁安置人口3800人,拟在库周分5个集中安置点进行安置。库区(周)无工业污染源,入库污染源主要为生活污染源和农业面源;坝址下游10km处有某灌渠取水口。本区地带性植被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水库蓄水将淹没古树名木8株。 库区河段现为急流河段,有3条支流汇入,入库支流总氮、总磷质量浓度范围分别为0.8~1.3"mg/L,0.15~0.25mg/L。库尾河段有某保护鱼类产卵场2处,该鱼类产黏沉性卵,且具有海淡洄游习性。 【问题】 1.确定本工程大坝下游河流最小需水量时,需要分析哪些方面的环境用水需求 2.评价水环境影响时,需关注的主要问题有哪些 说明理由。 3.本工程带来的哪些改变会对受保护鱼类产生影响 并提出相应的保护措施。 4.该项目的陆生植物的保护措施有哪些

某水电枢纽工程为西南地区A河梯级开发中的一级,水库具有日调节功能。水库淹没和永久占地15 km2(含耕地263hm2,其中2 47hm2为基本农田),临时占地239hm2,其中基本农田5 0hm2,其余为林地、旱地、灌草地等。临时占地在施工结束后进行生态恢复。工程建设需搬迁安置移民2 7 00人,分5处集中安置点安置,生产安置移民3 9 6 0人,拟通过土地开发整理安置。经土地平衡分析,仅可新增高质量耕地16 0 hm2,用于补偿工程所占基本农田。工程影响区生态环境脆弱,有滑坡、崩塌等不良地质现象,河谷植被主要为灌草丛和灌木丛,水库淹没线以下有3 6株国家二级保护野生植物,枢纽建设区及周边为粮食高产区。河流坡降大,库区入库河流生态环境良好,鱼类资源丰富,以适应流水生态环境的鱼类为主,其中某一地方特有的洄游性鱼类,卵苗需长距离顺水漂流孵化,库区内分布有该鱼类集中产卵场。问题:1.列出运营期水文情势变化对库区产生的主要生态环境影响。2.说明本工程建设对鱼类的影响。3.本工程临时占地的生态恢复应注意什么问题?提出国家二级保护野生植物的保护措施。4.按照基本农田“占补平衡”原则,本工程还应采取什么措施?

水库水电项目题干 南方某山区拟建水资源综合利用开发工程,开发目的包括城镇进丞、农业灌溉和发电。工程包括一座库容为2.4X109m3的水库、引水工程和水电站。水库大坝高54m,水库回水长度27km.水电站装机容量80MW.水库需淹没耕地230hm2,移民1870人,安置方式拟釆用就地后靠,农业灌溉引水主干渠长30km,灌溉面积6X104hm2,城镇供水范围主要为下游地区的2个县城。 库区及上游地区土地利用类型.为林地、耕地,分布有自然村落,无城镇和工矿企业,河流在水库坝址下游50km河段内有经济鱼类、土著鱼类的索饵场、产卵场。问题1.大坝上游陆域生态环境现状调查应包括那些方面?2.提出水库运行期对下游河段鱼类的主要影响因素。3.针对工程移民安置,环评需考虑那些环境影响?4.提出对水库工程需要考虑的环境保护工程措施和环境管理计划。

K61~K62+600路段方案是否应采纳公众建议?说明理由。 第五题  西南地区某山区河流A河为L江的一级支流,共规划4级电站,均采用引水式开发。上游3级电站已建成发电,现拟建第4级电站,与上游第3级电站发电尾水衔接。  拟建电站坝址位于A河河口上游约11.5km处,距离上游衔接梯级电站坝址18km,坝址处多年平均流量37m3/s,经右岸引水隧洞引至下游10.5km处建地面厂房发电。拟建坝址下游左岸0.5km有支流B河汇入,以下河段无其他支流。B河河口处多年平均流量5m3/s。拟在支流B河河口上游约1km处修建1座小型取水工程,将支流B河约80%的水量引至电站库区用于发电。电站装机容量10万kW,设计最大坝高35m,水库正常蓄水位1248m,回水长度1.5km,水库面积0.1km2,相应库容113万m3,具有日调节性能,在电力系统中承担日调峰任务。  据调查,拟建电站库尾至A河河口段沿岸无工矿企业,散布有农村居民点与少量耕地和园地,农村人畜饮水及农业生产用水均不在A河干流取用。  根据历史资料记载,A河流域共有6种鱼类,均为喜流水性鱼类,无洄游习性,仅在鱼类产卵季节(3~4月)进行短距离迁移,未发现珍稀濒危与保护物种;鱼类广泛分布于干、支流,资源量丰富,且在各河段分布有多个鱼类产卵场。近期的水生生态现状调查发现,A河流域鱼类种类未发生变化,但受已建3级电站影响,目前鱼类主要分布于拟建电站坝址以下干、支流河段,且仅在A河河口上游0.5km及支流B河河口上游0.3km尚存2处小型鱼类产卵场;已开发河段鱼类资源量严重萎缩。  已审查通过的A河水电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提出,支流B河应划定为A河流域鱼类保护河流,在电站建设项目环评阶段应充分论证需采取的鱼类保护措施。  根据上述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从水生生态保护角度提出工程方案优化调整意见,并说明理由。 指出拟建电站鱼类现状调查的重点范围与时段。 指出拟建电站坝下河段水文情势变化对环境的主要影响。 提出2项可采取的鱼类保护措施,并说明理由。

梯级开发引水式电站项目【素材】某水电站建设项目为规划径流式7梯级开发电站中的第三级。该河流有国家级保护鱼类,其中有鲑科鱼类两种;河流两岸森林较为茂密,有国家二级保护植物和二级保护鸟类。工程土石方量1 000万m3,需移民3 000人,拟建设为引水式电站,大坝高130 m,长3 000 m,坝址下游有农田1 0万亩,工厂3处。施工高峰时约4 000人。【问题】1.生态环境现状应调查哪些内容?应采取哪些调查方法?2.大坝建设对半洄游性鱼类、洄游性鱼类有何影响?应采取什么措施?3.大坝建设对下游河道、农灌及工业用水有何影响?4.移民安置影响评价应评价哪些内容?5.对评价区国家保护植物种采取什么保护措施?

梯级开发引水式电站项目【素材】 某水电站建设项目为规划径流式7梯级开发电站中的第三级。该河流有国家级保护鱼类,其中有鲑科鱼类两种;河流两岸森林较为茂密,有国家二级保护植物和二级保护鸟类。工程土石方量1000万m3,需移民3000人,拟建设为引水式电站,大坝高130m,长3000m,坝址下游有农田10万亩,工厂3处。施工高峰时约4000人。【问题】1.生态环境现状应调查哪些内容?应采取哪些调查方法?2.大坝建设对半洄游性鱼类、洄游性鱼类有何影响?应采取什么措施?3.大坝建设对下游河道、农灌及工业用水有何影响?4.移民安置影响评价应评价哪些内容?5.对评价区国家保护植物种采取什么保护措施?

某河流有多种涸游鱼类生存,一水电站大坝修筑后可能严重影响鱼类洄游通道。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该工程建设单位的下列做法中,错误的是( )。A.保护栖息地B.建造过鱼设施C.施工期避让鱼类洄游产卵期D.为保证发电,未设置生态基流保证设施

某河流有多种洄游鱼类生存,一水电站大坝修筑后可能严重影响鱼类洄游通道。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该工程建设单位的下列做法中,错误的是()。A:保护栖息地B:建造过鱼设施C:施工期避让鱼类洄游产卵期D:为保证发电,未设置生态基流保证设施

2014-66.某河流有多种洄游鱼类生存,一水电站大坝修筑后可能严重影响鱼类洄游通道。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该工程建设单位的下列做法中,错误的是( )。A.保护栖息地B.建造过鱼设施C.施工期避让鱼类洄游产卵期D.为保证发电,未设置生态基流保证设施

水电站的典型布置形式有()。A、引水式电站B、河床式电站C、坝内式电站D、坝式电站E、贯流式电站

某水电枢纽工程为西南地区A河梯级开发中的一级,水库淹没和永久占地15平方公里(耕地263公顷、其中基本农田247公顷),临时占地239公顷,基本农田50公顷,其余为林、旱、灌草地。工程需搬迁安置移民2700人,分5处安置。生产安置3960人。土地平衡仅可新增高质量耕地160公顷用于补偿。工程影响区生态脆弱,有滑坡、崩塌等不良地质。河谷植被主要为灌草丛和灌丛。水库淹没线以下有36株国家二级保护野生植物。枢纽建设区及周边为粮食高产区。河流坡降大,鱼类资源丰富,以适应流水生境的鱼类为主。其中有某一种本地特有洄游性鱼类,卵苗需长距离顺水漂流孵化,库区内分布有该鱼集中产卵场。说明本工程建设对鱼类的影响。

问答题某水电站建设项目为规划径流式7梯级开发电站中的第三级,该河流有国家级保护鱼类,其中有鲑科鱼类两种,河流两岸森林较为茂密,有国家二级保护植物和二级保护鸟类,工程土石方1000万方,需移民3000人,拟建设为引水式电站,大坝高130m,长300m,坝址下游有农田10万亩,工厂3处,施工高峰时约4000人。大坝建设对半洄游性鱼类、洄游性鱼类有何影响,应采取什么措施?

单选题某水电站作为近期开发梯级工程,进行规划阶段坝址勘探,该坝址设计坝长400m,最大坝高为80m,根据《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规范》(GB 50487—2008)规定,坝址轴线河床部位控制性钻孔设计深度宜为(  )。A40mB50mC80mD160m

单选题常建于河流中、下游为低水头、大流量的水电站是( )水电站。A坝式B引水式C河床式D坝后式

问答题某水电站建设项目为规划径流式7梯级开发电站中的第三级,该河流有国家级保护鱼类,其中有鲑科鱼类两种,河流两岸森林较为茂密,有国家二级保护植物和二级保护鸟类,工程土石方1000万方,需移民3000人,拟建设为引水式电站,大坝高130m,长300m,坝址下游有农田10万亩,工厂3处,施工高峰时约4000人。移民安置应评价哪些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