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框架梁不计算上部贯通筋?有一个三跨的框架梁:轴线尺寸分别为7500、2400、7500;支座1轴线外尺寸为200,轴线内200;支座2为280,120;支座3为120,280;支座4为280,120;截面尺寸:第一和第三跨为250*700;第二跨为250*400;配筋:上部贯通筋为2b20,支座负筋为4b22。第一跨和第三跨下部配筋为6b202/4,G4b12;第二跨为3b16。箍筋为a8@100/200(2)。为什么计算时没有2b20的上部贯通筋?

为什么框架梁不计算上部贯通筋?有一个三跨的框架梁:轴线尺寸分别为7500、2400、7500;支座1轴线外尺寸为200,轴线内200;支座2为280,120;支座3为120,280;支座4为280,120;截面尺寸:第一和第三跨为250*700;第二跨为250*400;配筋:上部贯通筋为2b20,支座负筋为4b22。第一跨和第三跨下部配筋为6b202/4,G4b12;第二跨为3b16。箍筋为a8@100/200(2)。为什么计算时没有2b20的上部贯通筋?


相关考题:

平法表示时(根据 03G101图集),框架梁钢筋的手工计算方法正确的有( )。 A、上部通长筋长度=通跨净跨长+首尾端支座锚固值 +搭接个数×搭接长B、端支座负筋长度:第一排为 Ln/4+端支座锚固值;C、端支座负筋长度:第二排为 Ln/3+端支座锚固值D、下部钢筋长度=净跨长+左右支座锚固值E、构造钢筋长度=净跨长+ 2×15d

一单跨梁,支座为600*600的框架柱,轴线居中,梁跨长3300,箍筋为10Φ10@100/200,箍筋加密区的根数为()根,非加密区的根数为()根。 A、20,4B、10,9C、20,3D、10,8

梁的上部钢筋第一排全部为4根通长筋,第二排为2根支座负筋,支座负筋长度为()。 A、1/5Ln+锚固B、1/4Ln+锚固C、1/3Ln+锚固D、其他值

某框架结构的梁平法施工图如下所示,根据该图,回答下列问题。根据该梁平法施工图中显示的内容,说法正确的有( )。A.①~②轴跨左右两支座的上部纵筋相同B.下部纵筋均分上下排布置C.①~②轴跨下部所有纵筋均伸人支座D.两跨的箍筋间距均设加密区和非加密区E.两跨的箍筋均采用双肢箍

下列关于现浇混凝土有梁楼盖板标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板面标高高差,系指相对于结构层梁顶面标高的高差,将其注写在括号内,无高差时不标注B.板厚注写为h=×××(为垂直于板面的厚度);当悬挑板的端部改变截面厚度时,用斜线分隔根部与端部的高度值,注写为h=×××/×××C.板支座上部非贯通筋自支座中线向跨内的延伸长度,注写在线段的下方D.板支座原位标注的内容为:板支座上部非贯通纵筋和悬挑板上部受力钢筋E.贯通全跨或延伸至全悬挑一侧的长度值和非贯通筋另一侧的延伸长度值均需注明

钢筋混凝土连续梁、板的受力特点是( )。A.跨中正弯矩,配正筋;支座负弯矩,配负筋B.跨中负弯矩,配负筋;支座正弯矩,配正筋C.跨中正弯矩,配负筋;支座负弯矩,配正筋D.跨中负弯矩,配正筋;支座正弯矩,配负筋

钢筋混凝土连续板的受力特点是( )。A.跨中正弯矩,配正筋;支座负弯矩,配正筋B.跨中正弯矩,配正筋;支座负弯矩,配负筋C.跨中负弯矩,配负筋;支座正弯矩,配负筋D.跨中负弯矩,配正筋;支座正弯矩,配正筋

框架梁中的主要钢筋长度计算,正确的有()。A、上部贯通钢筋长度=通跨净长+两端支座锚固长度+2×搭接长度B、端支座负筋长度=锚固长度+伸出支座的长度C、中间支座负筋长度=中间支座宽度+左右两边伸出支座的长度D、架立筋长度=每跨净长-左右两边伸出支座的负筋长度+搭接长度E、侧面纵向钢筋长度=通跨净长+锚固长度+搭接长度

均布荷载条件下,多跨连续梁的配筋特点是()。A.支座处配负筋B.支座处配正筋C.梁跨中配负筋D.边支座不配筋

均布荷载条件下,多跨连续梁的配筋特点是()。A、支座处配负筋(即:梁上边配受拉钢筋)B、支座处配正筋(即:梁下边配受拉钢筋)C、支座处配负筋(即:梁下边配受拉钢筋)D、梁跨中配正筋(即:梁上边配受拉钢筋)

板支座原位标注的内容为()。A、底贯通筋B、悬挑板上部受力钢筋C、板支座上部非贯通纵筋D、板面温度筋

下列关于梁配筋说法错误的是()A、梁上部钢筋注写.2Φ22+2Φ25,表示2Φ22放在梁角部,2Φ25放在梁中间。B、梁下部纵筋注写为6Φ252/4,则表示上一排纵筋为4Φ25,下一排纵筋为2Φ25,全部伸入支座。C、下部纵筋注写为6Φ252(-2)/4,表示上一排纵筋为2Φ25,且不伸入支座;下一排纵筋为4Φ25,全部伸人支座。D、"3Φ22;4Φ20"表示梁的上部配置3Φ22的通长筋;梁的下部配置4Φ20的通长筋。

梁钢筋主筋的纵向接头,无论形势如何,其位置()A、底筋在支座处,上筋在跨中处B、底筋在跨中处,上筋在支座处C、底筋在跨中处,上筋在1/3跨中处D、底筋在1/3跨中处,上筋在跨中处

均布荷载条件下,多跨连续梁的配筋特点是()。A、支座处配负筋B、支座处配正筋C、梁跨中配负筋D、边支座不配筋

某框架梁,第二跨左边支座上部配筋注写为6韭224/2.表示()。A、上一排纵筋为2堂22.下一排纵筋为4堂22B、上一排纵筋为4堂22.下一排纵筋为2堂22C、纵筋为6堂22.其中2根通长筋D、纵筋为6堂22,其中2根架立筋

判断题当端支座为柱、剪力墙、框支梁或深梁时,梁端部上部支座筋取伸入跨内长度为Ln/3,Ln为相邻左右两跨中跨度较大一跨的跨度值。()A对B错

判断题控制框架梁配筋设计的内力是跨中截面的正弯矩,两端支座截面的负弯矩及支座截面的剪力。A对B错

单选题框架梁端支座负筋第二排长度公式:()A左或右支座锚固+净跨长/3B左或右支座锚固+净跨长/4C净跨长/3D净跨长/4

单选题KL中中间支座负筋长度上排长度公式()A2*max(第一跨,第二跨)净跨长/4+支座宽B2*max(第一跨,第二跨)净跨长/3+支座宽C2*max(第一跨,第二跨)净跨长/3D2*max(第一跨,第二跨)净跨长/4

单选题中间支座负筋长度上排长度公式()A2*max(第一跨,第二跨)净跨长/4+支座宽B2*max(第一跨,第二跨)净跨长/3+支座宽C2*max(第一跨,第二跨)净跨长/3D2*max(第一跨,第二跨)净跨长/4

单选题梁钢筋主筋的纵向接头,无论形势如何,其位置()A底筋在支座处,上筋在跨中处B底筋在跨中处,上筋在支座处C底筋在跨中处,上筋在1/3跨中处D底筋在1/3跨中处,上筋在跨中处

多选题板支座原位标注的内容为()A底贯通筋B悬挑板上部受力钢筋C板支座上部非贯通纵筋D板面温度筋

多选题梁的原位标注包括()。A左支座上部纵筋的原位标注B右支座上部纵筋的原位标注C上部跨中的原位标注D下部纵筋的原位标注

单选题跨中板带与梁连接,板带上部贯通纵筋弯折值为()。A12dB15dC10dD支座宽-保护层

单选题梁下部原位标注中6252(-2)/4表示()。A上排纵筋为225,下一排纵筋为425B上排纵筋为225,且不伸入支座;下一排纵筋为425,全部伸入支座C上排纵筋为425,下一排纵筋为225D上排纵筋为225,全部伸入支座;下一排纵筋为425,全部伸入支座

单选题16G平法规定:跨中板带与梁连接,板带上部贯通纵筋弯折值为()。A12dB15dC10dD支座宽-保护层

单选题梁端支座负筋的截断处说法正确的是()A第一排支座负筋截断处为净跨的四分之一B第一排支座负筋截断处为净跨的三分之一C第二排支座负筋截断处为净跨的三分之一D第二排支座负筋截断处为净跨的二分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