钻石的三种腰围类型分别是刻面腰、()和粗面腰。

钻石的三种腰围类型分别是刻面腰、()和粗面腰。


相关考题:

有两颗钻石,在10倍放大镜下,钻石的内部和外部无瑕疵,一颗钻石在亭部有额外刻面,冠部看不见,按国标应定为();另一颗钻石在腰围内有原始晶面,但不影响腰部的对称,冠部看不见,按国标应定为()。

对包边镶的钻石进行颜色分级时,有时不得不观察()。A、亭部刻面B、亭尖位置C、腰围D、冠部刻面

钻石表面纹理与抛光纹最大区别在于()。A、前者可贯穿多个刻面,且刻面之间纹饰是连续的B、前者可贯穿多个刻面,且刻面之间纹饰是不连续的C、后者可贯穿多个刻面,且刻面之间纹饰是连续的D、后者可贯穿多个刻面,且刻面之间纹饰是不连续的

标准的圆型钻冠部刻面有()星刻面、()风筝面、()上腰面和1个台面。A、8个、8个、16个B、8个、16个、8个C、16个、8个、8个D、8个、8个、8个

从侧面目估钻石冠角时,必须以()与腰围所在平面的夹角为基准。A、星刻面B、冠部主刻面C、上腰面D、A、B、C均可

大多数仿钻品腰围为()。A、抛光腰B、粗磨腰C、刻面腰D、波状腰

亭角是()与腰部水平面的夹角。A、下腰面B、亭部主刻面C、亭部棱面D、下腰面与亭部主刻面任一面均可

目估钻石腰部厚度是以()为标准。A、上腰面与下腰面之间最窄的一段距离B、风筝面与亭部主刻面尖端之间的距离C、上腰面与亭部主刻面尖端之间的距离D、风筝面与下腰面之间最窄的一段距离

钻石(),闪光效果不强。A、刻面过小、刻面数少B、刻面过大、刻面数多C、刻面过大、刻面数少D、刻面过小、但抛光亮

因粗磨不当造成微裂纹深入到钻石腰围内部,这种腰围称()。A、波浪腰B、粗糙腰C、刀刃腰D、须状腰

检查钻石冠部净度特征,通常应按下列()顺序观察确认为好。A、台面—星刻面—冠部主刻面—上腰面B、台面—冠部主刻面—星刻面—上腰面C、上腰面—冠部主刻面—星刻面—台面D、上腰面—星刻面—冠部主刻面—台面

标准天然圆钻腰围通常是“糖化”的,称为()。A、抛光腰B、粗磨腰C、刻面腰D、波状腰

切工标准的钻石()是控制钻石亮度的主要因素。A、冠角B、亭角C、冠部主刻面D、亭部主刻面

从台面观察钻石亭部刻面出现明暗相间的“单翻效应”现象,即可判定该钻石为()A、锥状腰围B、波状腰围C、骨状腰围D、刀刃状腰围

钻石的色散主要发生于()。A、台面B、风筝面C、星小面D、冠部的倾斜刻面

标准的圆型钻亭部刻面有()亭部主刻面、()下腰面或1个底小面。A、16个、8个B、8个、16个C、8个、24个D、8个、25个

钻石腰围中出现的“须状腰”特征,实是()过程中用力过猛所致。A、劈钻B、车钻C、粗磨D、细磨

“风筝面”是()A、上腰面B、下腰面C、冠部主刻面D、亭部主刻面

标准圆钻型切工的钻石冠部有33个刻面,分别是台面、()、()、()、()、上腰面。

钻石的内外部特征位于以下哪个位置时对净度的影响最小()A、台面B、风筝面C、亭部主刻面D、腰棱附近

()是最常见的腰围类型A、抛光腰B、刻面腰C、粗磨腰D、波浪腰

检查钻石亭部净度特征,通常应按下列()顺序观察确认为好。A、亭部主刻面—下腰面—底尖B、下腰面—亭部主刻面—底尖C、亭部主刻面—底尖—下腰面D、底尖—亭部主刻面—下腰面

钻石的亮度主要来自于()。A、台面B、风筝面C、星小面D、上腰面

圆钻的亭深是由()的角度决定的。A、下腰面B、亭部主刻面C、亭部棱面D、下腰面与亭部主刻面均可

切磨师在切磨钻石时应尽可能避免在钻石()留下内含物。A、风筝面B、星小面C、台面D、上腰小面

原晶面最常见的刻面部位是在()。A、星小面B、风筝面C、腰围D、底尖

缺口即发育在钻石腰棱或刻面棱线上的()。A、破洞B、空洞C、擦痕D、V形撞伤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