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台面观察钻石亭部刻面出现明暗相间的“单翻效应”现象,即可判定该钻石为()A、锥状腰围B、波状腰围C、骨状腰围D、刀刃状腰围

从台面观察钻石亭部刻面出现明暗相间的“单翻效应”现象,即可判定该钻石为()

  • A、锥状腰围
  • B、波状腰围
  • C、骨状腰围
  • D、刀刃状腰围

相关考题:

来自同一光源的两束光波相遇时,在屏幕上形成明暗相间条纹的现象属光的A.反射B.折射C.衍射D.干涉E.多普勒效应

如果观察钻石亭部轻微的抛光纹,应该采取()的观察方法。A、从冠部方向透光观察亭部B、垂直亭部观察C、腰部观察D、倾斜钻石观察

为加强刻面形宝石的火彩,要采取:()A、增加亭部刻面   B、增加冠部刻面  C、增加台面比例   D、减小台面比例

对包边镶的钻石进行颜色分级时,有时不得不观察()。A、亭部刻面B、亭尖位置C、腰围D、冠部刻面

额外刻面可出现在钻石()。A、冠部B、台面C、亭部D、任何部位

标准的圆型钻冠部刻面有()星刻面、()风筝面、()上腰面和1个台面。A、8个、8个、16个B、8个、16个、8个C、16个、8个、8个D、8个、8个、8个

检查钻石冠部净度特征,通常应按下列()顺序观察确认为好。A、台面—星刻面—冠部主刻面—上腰面B、台面—冠部主刻面—星刻面—上腰面C、上腰面—冠部主刻面—星刻面—台面D、上腰面—星刻面—冠部主刻面—台面

钻石的色散主要发生于()。A、台面B、风筝面C、星小面D、冠部的倾斜刻面

标准的圆型钻亭部刻面有()亭部主刻面、()下腰面或1个底小面。A、16个、8个B、8个、16个C、8个、24个D、8个、25个

在确定彩色钻石色调时,应观察钻石()位置。A、钻石的整体的颜色B、钻石的冠部C、钻石反光的刻面D、钻石的台面

标准圆钻型切工的钻石冠部有33个刻面,分别是台面、()、()、()、()、上腰面。

钻石的内外部特征位于以下哪个位置时对净度的影响最小()A、台面B、风筝面C、亭部主刻面D、腰棱附近

将栅距相同的两块光栅的刻线面相对重叠在一起,并且使二者栅线有很小的交角口,这 样就可以看到在近似垂直栅线方向上出现明暗相间的条纹,称为()。这些条纹是基于光的 干涉 效应产生的。

取两块平玻璃叠在一起,用手指把它们捏紧,会从玻璃板面上看到彩色花纹,这是光的()现象.将两支铅笔靠紧,通过中间的缝观察与缝平行的日光灯,会看到明暗相间的现象,这是光的()现象.

来自同一光源的两束光波相遇时,在屏幕上形成明暗相间条纹的现象属光的()。A、反射B、折射C、衍射D、干涉E、多普勒效应

光栅是利用莫尔条纹现象来进行测量的,即两块光栅叠合时,会出现光的明暗相间的条纹。

符合相干条件的两列波叠加起来会出现什么现象()A、湮灭B、无变化C、光强变弱D、明暗相间的干涉条纹

用放大镜观察刻面碧玺台面下的底棱,可以看到双影现象,这是由于碧玺具有()。A、高双折率B、高硬度C、高色散D、高密度

观察钻石与仿钻品的底面闪光效应,()仅在亭部约1/4处,出现黄色蓝色闪光现象。A、立方氧化锆B、钆镓榴石C、钇铝榴石D、钻石

检查钻石亭部净度特征,通常应按下列()顺序观察确认为好。A、亭部主刻面—下腰面—底尖B、下腰面—亭部主刻面—底尖C、亭部主刻面—底尖—下腰面D、底尖—亭部主刻面—下腰面

圆钻的亭深是由()的角度决定的。A、下腰面B、亭部主刻面C、亭部棱面D、下腰面与亭部主刻面均可

7个刻面圆钻与58个刻面圆钻的市场价()。A、相同B、略不同C、不同D、相差很大

正视估测钻石冠角,亭部主刻面影像在台面八边形角处的宽度与冠部主刻面影像宽度之比为1:2时,冠角约为()。A、25˚B、30˚C、34.5˚D、39˚

用台影比法估测钻石亭深比,当台面影像占满整个台面,并扩散到星刻面时,亭深比约为()。A、46.5%B、47%C、48%D、49%—51%

破口常发育在钻石()部位A、台面B、亭部C、底尖D、腰部及刻面棱线

单选题来自同一光源的两束光波相遇时,在屏幕上形成明暗相间条纹的现象属光的()。A反射B折射C衍射D干涉E多普勒效应

填空题取两块平玻璃叠在一起,用手指把它们捏紧,会从玻璃板面上看到彩色花纹,这是光的()现象.将两支铅笔靠紧,通过中间的缝观察与缝平行的日光灯,会看到明暗相间的现象,这是光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