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晶面最常见的刻面部位是在()。A、星小面B、风筝面C、腰围D、底尖

原晶面最常见的刻面部位是在()。

  • A、星小面
  • B、风筝面
  • C、腰围
  • D、底尖

相关考题:

标准圆钻型钻石存在底尖小刻面时,其刻面总数是()A、57B、58C、67D、68

关于布拉维法则说法不正确的是:()A、实际晶体的晶面往往平行于面网密度大的面网B、面网密度越大,与之平行的晶面越重要C、面网密度越大,与之平行的晶面生长越快D、面网密度越大,与之平行的晶面生长越慢

对包边镶的钻石进行颜色分级时,有时不得不观察()。A、亭部刻面B、亭尖位置C、腰围D、冠部刻面

标准的圆型钻冠部刻面有()星刻面、()风筝面、()上腰面和1个台面。A、8个、8个、16个B、8个、16个、8个C、16个、8个、8个D、8个、8个、8个

从侧面目估钻石冠角时,必须以()与腰围所在平面的夹角为基准。A、星刻面B、冠部主刻面C、上腰面D、A、B、C均可

加工钻坯时要了解同一钻石不同的晶面硬度有差异:()。A、八面体晶面硬度>立方体晶面硬度>菱形十二面体晶面硬度B、八面体晶面硬度>菱形十二面体晶面硬度>立方体晶面硬度C、立方体晶面硬度>菱形十二面体晶面硬度>八面体晶面硬度D、菱形十二面体晶面硬度>立方体晶面硬度>八面体晶面硬度

钻石双晶依()最普遍,双晶面平行于(111)面。A、(111)面B、(110)面C、(100)面D、(101)面

目估钻石腰部厚度是以()为标准。A、上腰面与下腰面之间最窄的一段距离B、风筝面与亭部主刻面尖端之间的距离C、上腰面与亭部主刻面尖端之间的距离D、风筝面与下腰面之间最窄的一段距离

钻石(),闪光效果不强。A、刻面过小、刻面数少B、刻面过大、刻面数多C、刻面过大、刻面数少D、刻面过小、但抛光亮

检查钻石冠部净度特征,通常应按下列()顺序观察确认为好。A、台面—星刻面—冠部主刻面—上腰面B、台面—冠部主刻面—星刻面—上腰面C、上腰面—冠部主刻面—星刻面—台面D、上腰面—星刻面—冠部主刻面—台面

钻石的色散主要发生于()。A、台面B、风筝面C、星小面D、冠部的倾斜刻面

标准的圆型钻亭部刻面有()亭部主刻面、()下腰面或1个底小面。A、16个、8个B、8个、16个C、8个、24个D、8个、25个

钻石的三种腰围类型分别是刻面腰、()和粗面腰。

“风筝面”是()A、上腰面B、下腰面C、冠部主刻面D、亭部主刻面

标准圆钻的冠角是冠部风筝面和()的夹角A、腰水平面B、相邻冠部风筝面C、星小面D、上腰小面

骶骨的形态是呈底朝上,尖向下的三角形可分为()A、底、尖、盆面、背面B、底、尖和侧面C、底、尖、盆面、前面和侧面D、底、尖、盆面、背面和侧面

在面心立方晶体中,塑性形变的滑移面为()A、(110)晶面B、(111)晶面C、(010)晶面

刻面型中阶梯式琢磨的最主要特点是().A、具有许多三角形小刻面B、具有许多阶梯的小刻面C、具有许多交错的多边形刻面D、具许多小弧面

()是最常见的腰围类型A、抛光腰B、刻面腰C、粗磨腰D、波浪腰

检查钻石亭部净度特征,通常应按下列()顺序观察确认为好。A、亭部主刻面—下腰面—底尖B、下腰面—亭部主刻面—底尖C、亭部主刻面—底尖—下腰面D、底尖—亭部主刻面—下腰面

钻石的亮度主要来自于()。A、台面B、风筝面C、星小面D、上腰面

切磨师在切磨钻石时应尽可能避免在钻石()留下内含物。A、风筝面B、星小面C、台面D、上腰小面

内凹原晶面多出现在钻石()部位。A、冠部B、亭部C、底尖D、腰围

破口常发育在钻石()部位A、台面B、亭部C、底尖D、腰部及刻面棱线

单选题骶骨的形态是呈底朝上,尖向下的三角形可分为()A底、尖、盆面、背面B底、尖和侧面C底、尖、盆面、前面和侧面D底、尖、盆面、背面和侧面

单选题标准圆钻的冠角是冠部风筝面和()的夹角A腰水平面B相邻冠部风筝面C星小面D上腰小面

单选题布拉维法则认为,晶体通常被()的晶面所包围。A面网密度大B面网密度小C面网密度居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