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出自()。A、《公羊传》B、《春秋经》C、《孟子》D、《史记》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出自()。

  • A、《公羊传》
  • B、《春秋经》
  • C、《孟子》
  • D、《史记》

相关考题:

“中国亦新夷狄也”是哪里的说法?()A、《左传》B、《公羊传》C、《谷梁传》D、《公羊与谷梁》

以下哪项对应的是《春秋》的所闻世?()A、衰乱世B、升平世C、太平世D、未来世

下列哪个选项不属于儒家“五经”?()A、《论语》B、《诗经》C、《尚书》D、《春秋》

从隐公个人来讲,通过书(),也就是谨于隐公继位之始。A、正月B、二月C、三月D、四月

我们可以确定《春秋》名称的来源是“一褒一贬,若春若秋”。

《春秋》是一部信史。

由《春秋》所展现出来的夷夏观,事实上就有了两个面向,其一是从严夷夏大防上说,其二是从夷夏进退上说。这两者之间是矛盾的。

按照春秋的书法原则,“公及……”中所“及”的对象一定是与鲁公()。A、地位低下B、地位相当C、地位高上D、以上说法都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