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制作用和上位作用不同,抑制基因本身能决定性状,而显性上位基因起遮盖其它基因的表现,本身不能决定性状。

抑制作用和上位作用不同,抑制基因本身能决定性状,而显性上位基因起遮盖其它基因的表现,本身不能决定性状。


相关考题:

由于非等位基因相互作用而影响性状表现的现象叫基因互作,互补作用F2代的表型分离比为,抑制作用的F2表型分离比为13:3,显性上位F2的表型分离比为12:3:1,隐性上位F2的表型分离比为()

基因互作的类型包括:互补作用、积加作用、重叠作用、显性上位作用、隐性上位作用、()

荠菜蒴果性状的遗传分离比率是15:1,而不是9:3:3:1,这是基因的()作用。A、互补效应B、重叠效应C、累加效应D、显性上位效应

决定多基因遗传性状或疾病的基因为()A、单基因B、显性基因C、隐性基因D、复等位基因E、微效基因

菱生活在淡水中,它的叶有两种形态:沉于水中的呈细丝状,浮出水面的却薄而宽阔。这个实例可以说明()A、基因对性状的表现具有决定性作用B、环境对基因的表达有影响C、性状的表现未必受基因的控制D、环境是性状表现的决定因素

下列关于基因、性状、环境三者的表述,最准确的是()A、性状表现相同,则基因组成一定相同B、基因与性状之间是一一对应的关系C、基因组成相同,则性状表现一定相同D、性状由基因决定,同时受环境影响

什么是基因的加性效应、显性效应及上位性效应?它们对数量性状的遗传改良有何作用?

显性上位作用与抑制作用的不同点:(1)抑制基因本身()决定性状,F2只有两种类型;(2)显性上位基因所遮盖的其它基因(显性和隐性)本身()决定性状,F2有3种类型。

基因互作有好几种类型,它们自交产生F2代的表现型分离比应为:互补作用();积加作用();显性上位作用();抑制作用()。

能卷舌和不能卷舌是一对相对性状,决定卷舌的基因是显性基因,决定不卷舌的基因是隐性基因。一对不卷舌的夫妇,他们所生的子女应该是()A、都能卷舌B、都不能卷舌C、有的能卷舌,有的不能卷舌D、卷舌的和不能卷舌的知占一半

数量性状遗传的特征是()A、由环境因素决定B、由主基因决定C、有2对或2对以上微效基因决定D、群体变异曲线呈单峰E、由一对显性基因决定

控制同一性状不同形式的基因称为:()A、等位基因B、显性基因C、隐性基因D、纯合基因

核基因所决定的性状,正反交的遗传表现(),胞质基因所决定的性状,正反交的遗传表现()。

由于非等位基因相互作用而影响性状表现的现象叫(),互补作用F2代的表型分离比为(),抑制作用的F2表型分离比为(),显性上位F2的表型分离比为(),隐性上位F2的表型分离比为9:3:4。

灰兔和白兔杂交,子一代全是灰色,子一代相互交配,黑兔和白兔的比例为9:3:4,这种现象由()决定。A、性状的多基因决定B、不完全显性C、基因的多效性D、上位效应

转基因超级鼠的诞生,说明基因与性状的关系是()A、基因决定性状B、性状决定基因C、基因与性状无关D、性状决定蛋白质

酪氨酸酶存在于正常人的皮肤和毛囊等处的细胞中,它能促使酪氨酸转变为黑色素,若编码此酶的基因发生了突变将导致白化病,这种现象说明()A、性状的改变与基因无关B、性状能控制基因的表达C、性状由基因决定D、基因不能决定性状

豌豆的高茎基因(D)与矮茎基因(d)的根本区别是()A、基因D能控制显性性状,基因d能控制隐性性状B、基因D、基因d所含的密码子不同C、4种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不同D、在染色体上的位置不同

问答题什么是基因的加性效应、显性效应及上位性效应?它们对数量性状的遗传改良有何作用?

判断题抑制作用和上位作用不同,抑制基因本身能决定性状,而显性上位基因起遮盖其它基因的表现,本身不能决定性状。A对B错

填空题基因互作的类型包括:互补作用、积加作用、重叠作用、显性上位作用、隐性上位作用、()

单选题决定多基因遗传性状或疾病的基因为()A单基因B显性基因C隐性基因D复等位基因E微效基因

单选题一般配合力是指亲本对杂种后代某性状的平均表现的影响力,这种影响力主要取决于()。A双亲基因的互作效应B双亲基因的加性遗传效应C双亲的基因显性效应D双亲的基因上位效应

填空题显性上位作用与抑制作用的不同点:(1)抑制基因本身()决定性状,F2只有两种类型;(2)显性上位基因所遮盖的其它基因(显性和隐性)本身()决定性状,F2有3种类型。

单选题荠菜蒴果性状的遗传分离比率是15:1,而不是9:3:3:1,这是基因的()作用。A互补效应B重叠效应C累加效应D显性上位效应

单选题两个纯合的黑身果蝇品系杂交,F1表现为灰身,F2表现型为灰身和黑身,分离比为:9:7,则该性状基因的互作方式为:()A互补作用B隐性上位C累加作用D显性上位

填空题由于非等位基因相互作用而影响性状表现的现象叫基因互作,互补作用F2代的表型分离比为,抑制作用的F2表型分离比为13:3,显性上位F2的表型分离比为12:3:1,隐性上位F2的表型分离比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