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煤样水分指分析煤样在实验室中与周围空气湿度达到平衡时所含有的水分即105~110℃烘烤所失去的水分。

分析煤样水分指分析煤样在实验室中与周围空气湿度达到平衡时所含有的水分即105~110℃烘烤所失去的水分。


相关考题:

用空气干燥法测定空气干燥煤样的水分时,要称取一定量的空气干燥煤样,置于()干燥箱内,于空气流中干燥到质量恒定,然后根据煤样的质量损失计算出水分的百分含量。 A.90℃~100℃B.100℃~110℃C.105℃~110℃D.110℃~120℃

商品煤样一般不化验煤的()。 A.灰分B.全水分C.分析煤样水分D.挥发分

空气干燥煤样水分的测定实验中,干燥箱应该保持的温度范围是()A.100~105℃B.105~110℃C.110~115℃D.100~110℃

煤中全水分指煤中游离水,即以机械附着方式与煤结合的水,它并不是煤中存在的全部水分。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在仲裁分析中需用空气干燥煤样水分进行基的换算时,应用()测定空气干燥煤样水分。 A、通氮干燥法B、空气干燥法C、微波干燥法D、三种方法均可

如果分析煤样中的水分因制样时干燥过度而使部分分析水分失去,此时测得的各项特性指标结果会偏高。

在仲裁分析中遇到有用空气干燥煤样水分进行基的换算时,应用通氮干燥法测定空气干燥煤样的水分。

在一定条件下煤样与周围空气湿度达到平衡时所失去的水分为()。 A、内在水分B、外在水分C、全水分D、一般分析煤样水分

一般分析煤样是将煤样按规定缩制到料度小于0.2mm,并与周围空气湿度达到平衡,可用于进行大部分物理和化学特性测定的煤样。

煤中全水分指煤中游离水,即以机械附着方式与煤结合的水,它并不是煤中存在的全部水分。

当全水分煤样过湿,水分从煤中渗出来或沾到容器上时,应将容器和煤样一起进行空气干燥。

当()且煤样内部毛细孔吸附的水分达到平衡状态时,内在水分达到最大值。A、环境的相对湿度为80%,温度为30℃

商品煤样的制样基本顺序为:()。A、原始煤样→测定含矸率或限下率→留取全水分煤样→留取月综合煤样(浮煤减灰样)→留取存查煤样→留取分析煤样B、原始煤样→测定含矸率或限下率→留取存查煤样→留取全水分煤样→留取月综合煤样(浮煤减灰样)→留取分析煤样C、原始煤样→测定含矸率或限下率→留取全水分煤样→留取存查煤样→留取月综合煤样(浮煤减灰样)→留取分析煤样D、原始煤样→测定含矸率或限下率→留取月综合煤样(浮煤减灰样)→留取全水分煤样→留取存查煤样→留取分析煤样

在仲裁分析中遇到有用空气干燥煤样水分进行基的换算时,应用()测定空气干燥煤样的水分。A、甲苯蒸馏法;B、通氮干燥法;C、空气干燥法;D、微波干燥法。

DL/T 520-2007《火力发电厂入厂煤检测实验室技术导则》中规定:制样时应将采到的煤样于5h内制备出分析用煤样、存查煤样,并将分析煤样及时交给化验室;对于全水分煤样,应尽快制备并立刻送往化验室进行化验。

在仲裁分析中遇到有用空气干燥煤样水分进行校正以及基的换算时,应用空气干燥法测定空气干燥煤样的水分。

称取空气干燥基煤样1.000g,测定其空气干燥煤样水分时失去质量为0.0600g,煤试样中的水分为()。A、3.00%B、4.00%C、5.00%D、6.00%

空气干燥法测定煤中全水分和分析水分时,电热干燥箱都不需要预先鼓风,并加热到105~110℃。

做煤的工业分析中的水分烘干箱温度达到()℃。A、100~105B、110~115C、105~110D、104~108

空气干燥基是煤样在实验规定的温度下自然干燥失去外部水分,适用于确定煤中的()。

煤样在烘箱中温度保持在102~105℃下烘至恒重,煤样失去质量的部分称为()A、灰分B、固定碳C、挥发分D、水分

对煤中全水分进行测定时,用预先干燥过的称量瓶在分析天平上称取煤样10.020g,然后将煤样在鼓风干燥箱105~110℃中干燥2h。冷却至室温后称的重量为9.688g,试求该煤样的全水分测定结果。

测定全水分的煤样必须在制备分析煤样过程中分取。

填空题空气干燥基是煤样在实验规定的温度下自然干燥失去外部水分,适用于确定煤中的()。

单选题当()且煤样内部毛细孔吸附的水分达到平衡状态时,内在水分达到最大值。A环境的相对湿度为80%,温度为30℃

单选题做煤的工业分析中的水分烘干箱温度达到()℃。A100~105B110~115C105~110D104~108

填空题()是指煤放置在大气中使水分不断蒸发,当煤中水的蒸气压与大气中水蒸气分压达到平衡时,煤中水分不再变化。这时所失去的水分占煤样质量的百分数就是外在水分,用Mf表示。而残留在煤内部孔隙中没有蒸发出来的水分称为内在水分,用Minh表示。全水分,用Mt或Mar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