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行水位订正时,当水尺零点高程变动大于1cm时,需确定水尺零点高程变动的时间,可绘制()逐时水位过程线或相关线比较分析确定。A、本站与上游站B、本站与下游站C、上、下游站D、本站与上、下游站

进行水位订正时,当水尺零点高程变动大于1cm时,需确定水尺零点高程变动的时间,可绘制()逐时水位过程线或相关线比较分析确定。

  • A、本站与上游站
  • B、本站与下游站
  • C、上、下游站
  • D、本站与上、下游站

相关考题:

当水尺零点高程发生大于()cm的变动时,应查明变动原因及时间,并应对有 关的水位记录进行改正。

进行水位订正时,当能确定水尺零点高程( )时,在变动前应采用原应用高程,校测后采用新测高程,变动开始至校测期间应加一改正数。A.突变的原因B.渐变的原因C.渐变的原因和时间D.突变的原因和时间

当水尺零点高程发生大于()的变动时,应查明变动原因及时间,并应对有关的水位记录进行改正。

水尺零点高程如有变动,要分析变动的原因和日期,以确定两次校测间各()采用的水尺零点高程。A、月B、日C、旬D、时段

某水尺零点高程为21.326,水尺读数为0.32m,则水位21.006m。

观测水位时在水尺板上读得水面与水尺板交接的刻度数(水尺读数)并立即记载,水尺读数加上该()得水位数值。A、水面高程B、基面高程C、河底高程D、水尺零点高程

在水位的涨落过程中,换读水尺比测是为了检验两支水尺观测的水位是否衔接,并可检验()有无变动。A、水尺零点高程B、水尺高程C、水位D、水尺读数

水尺的零刻度线相对于某一基面的高程即为()。A、水尺零点高程B、水尺零点高度C、水尺高程D、水尺零点高差

当水尺零点高程发生大于()cm的变动时,应查明变动原因及时间,并应对有关的水位记录进行改正。

当能确定水尺零点高程突变的原因和日期时,进行水位订正应()。A、变动前应采用原应用高程B、校测后采用新测高程C、突变期间水位按时间比例改正D、变动开始至校测期间应加一改正数

整编水位观测资料时,首先注意考证()的引测和校测及应用是否正确。A、水尺顶点高程B、水位C、水尺零点高程D、河床高程

水位=水尺零点高程+水尺读数,水尺零点高程是全国统一的。

使用水尺观测水位时,只读取水尺读数,水位=()+水尺读数。A、水准点高程B、水尺零点高程C、特定基准面高程D、河床高程

某水尺零点高程为21.236,水尺读数为0.32m,则水位为()。

当水尺零点高程发生大于或等于()cm的变动时,应查明变动原因及时间,并应对有关的水位纪录进行更正。

单选题在水位的涨落过程中,换读水尺比测是为了检验两支水尺观测的水位是否衔接,并可检验()有无变动。A水尺零点高程B水尺高程C水位D水尺读数

单选题一般水尺当新测高程与原用水尺零点高程相差小于等于()mm时,其水尺零点高程仍沿用原高程。A5B10C15D20

填空题当水尺零点高程发生大于()cm的变动时,应查明变动原因及时间,并应对有关的水位记录进行改正。

填空题当水尺零点高程发生大于或等于()cm的变动时,应查明变动原因及时间,并应对有关的水位纪录进行更正。

判断题水位=水尺零点高程+水尺读数,水尺零点高程是全国统一的。A对B错

单选题比降水尺当新测高程与原用水尺零点高程相差小于等于()mm时,其水尺零点高程仍沿用原高程。A5B10C15D20

单选题水尺的零刻度线相对于某一基面的高程即为()。A水尺零点高程B水尺零点高度C水尺高程D水尺零点高差

多选题当能确定水尺零点高程突变的原因和日期时,进行水位订正应()。A变动前应采用原应用高程B校测后采用新测高程C突变期间水位按时间比例改正D变动开始至校测期间应加一改正数

单选题进行水位订正时,当水尺零点高程变动大于1cm时,需确定水尺零点高程变动的时间,可绘制()逐时水位过程线或相关线比较分析确定。A本站与上游站B本站与下游站C上、下游站D本站与上、下游站

单选题水尺零点高程如有变动,要分析变动的原因和日期,以确定两次校测间各()采用的水尺零点高程。A月B日C旬D时段

单选题使用水尺观测水位时,只读取水尺读数,水位=()+水尺读数。A水准点高程B水尺零点高程C特定基准面高程D河床高程

单选题观测水位时在水尺板上读得水面与水尺板交接的刻度数(水尺读数)并立即记载,水尺读数加上该()得水位数值。A水面高程B基面高程C河底高程D水尺零点高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