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对碳化塔的操作中,为了保证碳化液在介稳区内,要求()。A、吸收速度快B、塔内温度低一些C、气体搅动稍大些D、过饱和度低些

在对碳化塔的操作中,为了保证碳化液在介稳区内,要求()。

  • A、吸收速度快
  • B、塔内温度低一些
  • C、气体搅动稍大些
  • D、过饱和度低些

相关考题:

理论上讲,为了保证结晶质量,在碳化塔的操作中要求冷却速度要慢,一般进水温度要大于()。A、10℃B、12℃C、15℃D、16℃

在碳化塔内,碳化液结晶的实际操作线在()。A、冷却段B、吸收段C、结晶段D、介稳区

在实际生产中,为了减轻炉气量的波动,一般用()来调节压缩机入口真空,使进碳化塔的气量趋于平稳。A、窑气量B、碳化控制放量C、控制碳化塔进气量D、控制出碱速度

为了保证碳化塔出碱液内结晶的数量和质量,一般要求塔内初冷点的出水温度要小于()。A、10℃B、15℃C、20℃D、25℃

在对制碱塔的操作中,若中部温度偏高则应()。A、增加进气量B、减少进气量C、适当减少碳化塔今液量D、适当减少出碱液放量

在工况下,笠帽碳化塔的充液系数应在()以上。A、50%B、55%C、60%D、65%

实际生产操作中,为了保证结晶质量,要求()。A、进回水温差不能太高B、碳化塔多段进水多段出水C、进水温度一定要低D、进水多用井水

在对碳化塔的操作中,若制碱塔出碱温度高首先应()。A、冲洗水箱B、酸洗水箱C、适当减少放量D、关放气阀

在对碳化塔的设计中,要求液室体积与气室体积相比要(),以便于气液充分接触。A、小B、相等C、大D、不用考虑此因素

碳化塔带液的原因及处理、分析。

碳化塔在操作过程中要维持一定净塔压的目的和方法?

在对碳化塔操作过程中可能导致出气中二氧化碳和氨含量高的原因不包括()。A、塔内液面低B、进气浓度低C、进气浓度过高D、尾气压力高

碳化塔设计时,为了保持气液接触良好,并维持良好的制碱周期,在增大碳化塔直径的同时,应考虑的因素不包括()。A、笠帽的结构B、冷却水箱的高度C、冷却水管的间距D、进液管径

在实际操作中,若碳化塔内塔圈液封高度过高则会()。A、气液搅动均匀B、吸收充分C、易形成沉积D、塔压高

对于碳化塔结构要求,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要求碳化液在制碱塔内的停留时间不少于1.5-2hB、要有适宜的高度C、保证产量,内径越大越好D、增大直径时要考虑笠帽的数量和结构E、增大直径时要考虑冷却水箱的高度F、有充分的冷却面积

在理论生产操作中,碳化塔内塔圈液封高度一般为()mm。A、150B、200C、250D、300

碳化塔的操作中,要求碳化液在初冷点()。A、温度高B、温度低C、产生大量细晶D、浓度低

碳化塔停车的操作过程?

结晶操作中,应在溶液进入介稳区内适当温度时加入晶种。

正常情况下,碳化塔内碳化液的初冷点的位置在()。A、水箱上部B、介稳区C、冷却水箱段D、中段气进气位置

若在生产实际操作中,碳化塔内塔圈液封控制过低则会()。A、出碱液带气B、易形成沉积C、气液搅动均匀D、堵塔

理论上将,若要得到好的结晶质量,那么在碳化塔的操作中应严控指标,使出碱液结晶的平均粒度在()μm以上。A、60B、70C、80D、90

碳化法生产对塔设备的基本要求有哪些?

为了控制碳化塔内溶液较低过饱和度,则应在操作中尽量控制()。A、温度高B、塔压高C、液面高D、进气浓度高

简述碳化塔启车操作过程?

碳化塔清液泵的型号是(),流量是(),扬程是()。

碳化塔碳化反应区在碳化塔()。A、上部B、中部C、下部D、中下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