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心泵切换时要尽可能保持()稳定。A、油品温度B、油品密度C、进站压力D、进站流量

离心泵切换时要尽可能保持()稳定。

  • A、油品温度
  • B、油品密度
  • C、进站压力
  • D、进站流量

相关考题:

油品蒸气损耗和()﹑储存条件﹑油面压力﹑作业环境及生产经营管理水平等因素有关。 A.油品的性质B.油品密度C.油品温度D.控制时间

螺杆泵流量不足的原因是由于()。 A.油品的密度适宜B.油品温度较高C.滤网堵塞D.密封完好

手提式储罐量测仪在一次操作中能完成的测量项目包括()。 A、空高、油高、油品温度、油品视密度B、空高、油高、油水界面、油品温度C、油高、油水界面、油品温度、油品计重密度D、油高、油品温度、油水界面、油品视密度

在一定的压力下,将油品加热直至油品全部汽化,或者是汽态油品冷却至刚刚出现第一滴液珠时所保持的平衡温度,称为()温度、

便携式电子计量装置在一次操作中能完成的测量项目包括()。 A.空高、油高、油品温度、油品视密度B.储罐油气介质高度、油高、油水界面位置、油品温度C.油高、油水界面位置、油品温度、油品计量密度D.油高、油品温度、油水界面位置、油品视密度

同一油品在两个( )下的粘度之比,称为粘度比。A.压力B.密度C.温度D.流量

下列不属于油品计量工具的是()。A、密度计B、温度计C、流量计D、压力表

以下()仪表可以准确发现球是否到达。A、进站温度B、出站压力C、进站清管器指示器D、进站流量计

锅炉采用机械雾化时燃料油主要是受压力影响,机械雾化是受油枪前的油品()影响。A、温度B、流量C、密度D、压力

关于油品的比热和密度、温度的关系,正确的表述是()。A、油品的比热随密度增加、温度升高而增大B、油品的比热随密度增加、温度升高而减小C、油品的比热随密度增加而增大、温度升高而减小D、油品的比热随密度增加而减小、温度升高而增大

同种油品的静态油罐中,油品的蒸发损害与()有关。A、温度B、粘度C、密度D、稳定性

油品切换时,不需要关注的过程是()A、放空过滤器内油品B、置换前后油品密度的差别C、切换前灌空油缸内油品D、尽量放空管线内油品

()的加油站,要突出水果销售。A、进站车辆超过2500辆、油品日均纯枪量超过50吨、汽油为主B、进站车辆超过3000辆、油品日均纯枪量超过40吨、柴油为主C、进站车辆超过2500辆、油品日均纯枪量超过40吨、汽油为主D、进站车辆超过3000辆、油品日均纯枪量超过50吨、柴油为主

在测量油品视密度时,所测油样温度要尽量接近油罐中油品的实际温度,温差不能超过±5℃。

计量油品重量时,计量温度为30℃,用公式m=V´D时,下列说明正确的是()。A、V—标准温度下油品的体积,D—30℃时油品密度B、V—标准温度下油品的体积,D—标准温度下油品密度C、V—30℃时油品的体积,D—标准温度下油品密度D、V—30℃时油品的体积,D—30℃时油品密度

每批油品进站后,油品测量可以按照不同的方法进行。

下列原因中,不可能导致离心泵产生汽蚀现象的是()A、输送油品温度太高B、离心泵入口压力过低C、输送油品罐位过高D、输送油品过轻

油品蒸发损耗与油品性质、密度、油面压力、油品温度、油罐气体空间大小、()等因素有关。A、油品体积B、油面面积C、油罐容积D、油罐表面面积

螺杆泵流量不足的原因是由于()。A、油品的密度适宜B、油品温度较高C、滤网堵塞D、密封完好

石油计量表GB/T1885-1998中标准密度表使用必须知道条件是()。A、油品类别、标准密度和计量温度B、油品类别、视密度和计量温度C、油品视密度和试验温度D、油品类别、视密度和试验温度

降低润滑油的储存温度是为了()A、减少油品蒸发B、保持油品温度C、延缓油品氧化D、保持油品清洁

油品输送过程中,为了预防管线中出现不满流,主要控制下游站场的()A、出站压力B、进站压力C、出站流量D、进站流量

加油站便利店选址的原则是()。A、加油站的油品销量、车辆进站率、加油站的视觉效果、店面的面积、营业资质是否齐全B、加油站的油品销量、车辆进站率、加油站的视觉效果、店面的面积C、车辆进站率、加油站的视觉效果、店面的面积、营业资质是否齐全D、加油站的油品销量、车辆进站率、营业资质是否齐全

为尽量提高拔出率,又避免油品分解,减压塔要尽可能提高汽化段的()。A、温度B、真空度C、压力

在下列()情况下,由于油品的静压力产生的体积变化的计算会出现误差。A、静压力不修正B、查静压力修正表液位未内插C、油品密度错误D、油品的温度误差

单选题关于油品的比热与密度、温度的关系,正确的表述是()A油品的比热随密度增加,温度升高而增大B油品的比热随密度增加,温度升高而减小C油品的比热随密度增加而增大,随温度升高而减小D油品的比热随密度增加而减小,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填空题在一定的压力下,将油品加热直至油品全部汽化,或者是汽态油品冷却至刚刚出现第一滴液珠时所保持的平衡温度,称为()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