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对数平均法求平均传热温差的计算式为△tm=()。

用对数平均法求平均传热温差的计算式为△tm=()。


相关考题:

装置长周期运行,对冷却器进行反吹清洗,属于换热器强化传热途径方法的是( )。 A、增大传热系数B、增大传热面积C、增加传热平均温差D、减少传热平均温差

在蒸发器中,制冷剂与水的平均温差仍然按()进行计算。A、算术平均温差B、对数平均温差C、函数平均温差D、指数平均温差

传热方程Q=KA△tm中,△tm表示()A、传热量B、传热系数C、总传热面积D、平均温度差

对特定的换热器来说,影响其热负荷的因素是()。A、传热面积B、传热的平均温差C、传热系数D、传热的平均温差及传热系数

计算题:某换热器平均温差为5℃,传热系数为50W/(m·℃),换热面积为100m2,求该换热器的热负荷。

换热器管相隔板漏会使()。A、传热平均温差上升B、物料向外泄漏C、传热平均温差下降D、传热系数下降

热流计法现场检测外墙传热系数,测得外墙内表面平均温度34.2℃,外表面平均温度10.2℃,热稳定状态的热流计读数为1.95mv,该热流计标定系数为11.63 W/(m2·mv),求该墙体的传热系数K。

在换热器中,当两种流体的入口温差和出口温差相差不大时可取()计算。A、对数平均温差B、积数平均温差C、函数平均温差D、算术平均温差

当两种流体,入口温差和出口温差相差不大时,则平均温差可按()。A、对数平均温差计算B、算术平均温差计算C、指数平均温差计算D、函数平均温差计算

在蒸发器中,制冷剂与水分平均温差,仍然接()进行计算。A、算术平均温差B、对数平均温差C、函数平均温差D、指数平均温差

某换热器平均温差为5℃,传热系数为50W/(m·℃),换热面积为100m2,求该换热器的热负荷。

已知某一换热器的总传热系数K=285W/m2℃,传热面积A=50m2,逆流时的对数平均温差Δtm=100℃,试求该换热器的热负荷Q。

已知某一换热器的总传热系数K=280W╱m2℃,逆流时的对数平均温差Δtm=120℃,逆流时的总热负荷Q=1680000W,则该换热器的传热面积A为()。A、0.5m2B、5m2C、50m2D、500m2

传热速率的方程为q=KA△tm,从该方程上可看出,传热面积A,传热系数K,传热平均温度△tm任何一个增大,q都将提高。

在传热时,并流时的平均温差大于逆流时的平均温差。

顺流布置的对流过热器()。A、平均传热温差最小,管子的安全性不好B、平均传热温差最大,管子的安全性不好C、平均传热温差最大,管子的安全性好D、平均传热温差最小,管子的安全性好

卧式壳管式冷凝器对数平均温差△tm应为()。A、4~8℃B、12~15℃C、2~3℃D、8~10℃

在强制风冷式冷凝器中,()。A、当迎风面风速为2~3m/s,平均传热温差为5~8℃B、当迎风面风速为3~4m/s,平均传热温差为5~10℃C、当迎风面风速为2~3m/s,平均传热温差为10~15℃D、当迎风面风速为3~4m/s,平均传热温差为15~20℃

由公式△t=(△t1+△t2)/2计算出的数值称为()。A、对数平均温差B、函数平均温差C、指数平均温差D、算术平均温差

试述平均温差法(LMTD法)和效能─传热单元数法(ε-NTU法)在换热器传热计算中各自的特点?

单选题换热器的设计型和操作型计算都是通过联立求解如下哪两类方程解决的()。A总传热系数计算式和热量衡算方程B总传热速率方程和热量衡算方程C总传热速率方程和对流传热系数计算式D平均温差计算式和热量衡算方程

问答题试述平均温差法(LMTD法)和效能─传热单元数法(ε-NTU法)在换热器传热计算中各自的特点?

填空题两流体进行传热,冷流体从10℃升到30℃,热流体从80℃降到60℃,当它们逆流流动时,平均传热温差△tm=(),当并流时,△tm=()。

问答题热流计法现场检测外墙传热系数,测得外墙内表面平均温度34.2℃,外表面平均温度10.2℃,热稳定状态的热流计读数为1.95mv,该热流计标定系数为11.63 W/(m2·mv),求该墙体的传热系数K。

单选题传热方程Q=KA△tm中,△tm表示()A传热量B传热系数C总传热面积D平均温度差

问答题简述用对数平均温差法进行换热器校核计算的一般步骤。

单选题冷热流体经过套管换热器换热并达到稳定时,以下那个说法不正确()A逆流操作有利于传热B平均温差为进出口两端温差的对数平均值C是非稳态传热过程D是变温传热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