幕府时代

幕府时代


相关考题:

日本封建时代所经过的时期包括( )。 A. 室町时代B. 幕府时代C. 江户时代D. 镰仓时代

日本近代音乐教育始于()A.江户时代B.幕府时代C.明治时代D.大正时代

公元710年,日本把首都从飞鸟迁移到平成京,直到公元794年,史称()。A、幕府时代B、弥生时代C、平安时代D、奈良时代

人类文明在不断学习、交流与创新中获得发展。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日本一直以来模仿中国,而中国的影响贯穿了德川幕府时代。正式的教育从学习中国语言文学开始。直到19世纪,很多日本学者一直用中文书写他们的哲学、法律和宗教著作。普通人信奉从中国传到日本的佛教,而儒教是最具有影响力的哲学体系。像中国明清两代的皇帝一样,德川幕府将军提倡朱熹的新儒学。新儒学强调孝道和对上忠诚,为幕府统治提供了理想的意识形态基础。幕府将军倡导、资助新儒学的学者,使新儒学的观点在教育课程中占主导地位。所有受过正规教育的人——包括商人的儿子和政府官员的后代——都长期受到新儒学价值观的影响。到了18世纪末,新儒学已经成为德川幕府的官方意识形态。 ——《新全球史》杰里·本特利 材料二 明末清初,以西方传教士为媒介,还进行了具有深远意义的东西方之间的文化交流。天主教耶稣会士的来华传教,是以西方资本主义的殖民扩张为背景的。……来华较早并影响较大的是意大利人利玛窦(1552—1610年)。德意志人汤若望(1591—1666年)、比利时人南怀仁(1623—1688年)等。……耶稣会传教士在传教的同时,除了向中国朝廷和士大夫进献一些新奇工艺品外,也介绍了某些科学知识。利玛窦带来的《万国舆图》,第一次向中国人展示了世界五大洲的面目。 ——《世界史·近代史》(上卷) 材料三 一般来说,“五四”以前中国知识分子的“格义”方式(“格义”就是用比较和类比的方法来解释和理解跨文化背景的哲学概念。)主要是运用中国传统文化的观点分析、吸取西方文化,用中国传统文化的模式去套用西方近世文化;“五四”以后,人们的主要倾向则是借用西方文化的观点评析、批判中国传统文化,用西方文化的模式去解释中国传统文化。 ——欧阳哲生《严复评传》 材料四 二十世纪即将过去了。这个世纪是大西洋文明即西方文明的世纪。随着东亚工业化的高速推进,以大西洋为中心的世界舞台正在向太平洋方向扩展和转移。二十一世纪会不会是太平洋世纪呢?有人这样宣布。但我看,经济的全球化必将增进不同文化特性中的共同性,因此二十一世纪不会是东方文明的复合,而将是东方文明与西方文明重新整合的世纪。 ——《现代化新论》罗荣渠根据材料一,指出18—19世纪日本在汲取中国文化时的侧重点。简要说明其目的。

日本近代音乐教育始于()A、江户时代B、幕府时代C、明治时代D、大正时代

多选题下列对日本新《民法典》的表述中正确的有 ( )A该法律共分为五编,即总则、物权、儡权、亲属、继承B物权编放置于债权编之前C后两编基本属于封建主义身份法D沿用了德川幕府时代以男性为中心的家族制度E该法肯定了家督继承制度

单选题公元710年,日本把首都从飞鸟迁移到平成京,直到公元794年,史称()。A幕府时代B弥生时代C平安时代D奈良时代

多选题日本封建时代所经过的时期包括()。A镰仓时代B室町时代C幕府时代D江户时代

单选题日本近代音乐教育始于()A江户时代B幕府时代C明治时代D大正时代

判断题日本的幕府时代天皇如同中国的皇帝拥有对地方的极强控制权。A对B错

名词解释题幕府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