拱顶下沉、水平收敛速率达()mm/d 或位移累计达()mm时,应暂停掘进。A、4   50B、5   100C、5   50D、4   100

拱顶下沉、水平收敛速率达()mm/d 或位移累计达()mm时,应暂停掘进。

  • A、4   50
  • B、5   100
  • C、5   50
  • D、4   100

相关考题:

隧道开挖后,当拱顶下沉、水平收敛速率达()或位移累计达100mm时,应暂停掘进,并及时分析原因,采取处理措施。

某隧道洞内温度变化较大,拱顶下沉采用精密水准仪测量,前视标尺为吊挂在拱顶测点的钢钢挂尺,后视标尺为放置在稳定衬砌上工作基点上的钢钢尺;净空变化(周边收敛)量测采用数显收敛计测量,初次观测拱顶下沉读数,前视为4120.55mm,后视为1079.45mm,收敛计读数三次分别为10388.26mm、10388.30mm、10388.28mm;第二次观测拱顶下沉读数,前视为4118.56mm,后视为1081.11mm,收敛计读数三次分别为10387.99mm、10388.12mm、10388.07mm。试根据上述结果回答下列问题:(4)下列关于隧道拱顶下沉、净空变化(周边收敛)量测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拱顶下沉测点原则上应与净空变化(周边收敛)测点布置在同一断面B.拱顶下沉、净空变化(周边收敛)测试精度可为1~2mmC.Ⅳ级围岩布设间距为5~10mD.Ⅳ级围岩布设间距为10~30mE.拱顶下沉在每个断面的隧道拱顶布设1~3个测点,测点横向间距2~3m

监测隧道净空收敛和拱顶下沉时,当位移速度超过5mm/d时,量测频率应为( )。A.2-3次/D.B.1次/D.C.1次/2-3D.D.3次/3D

一般情况下,二次衬砌的施作应在满足下列要求时进行( )。A、隧道周边收敛速度及拱顶或底板垂直位移速度明显下降B、隧道位移相对值已达到总相对位移量的90%以上C、拱顶下沉、净空收敛速率小于0.5mm/dD、对浅埋、软弱围岩等特殊地段,应视具体情况确定二次衬砌施作时间

某隧道洞内温度变化较大,拱顶下沉采用精密水准仪测量,前视标尺为吊挂在拱顶测点的钢钢挂尺,后视标尺为放置在稳定衬砌上工作基点上的钢钢尺;净空变化(周边收敛)量测采用数显收敛计测量,初次观测拱顶下沉读数,前视为4120.55mm,后视为1079.45mm,收敛计读数三次分别为10388.26mm、10388.30mm、10388.28mm;第二次观测拱顶下沉读数,前视为4118.56mm,后视为1081.11mm,收敛计读数三次分别为10387.99mm、10388.12mm、10388.07mm。试根据上述结果回答下列问题:(4)下列关于隧道拱顶下沉、净空变化(周边收敛)量测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拱顶下沉测点原则上应与净空变化(周边收敛)测点布置在同一断面B、拱顶下沉、净空变化(周边收敛)测试精度可为1~2mmC、I√级围岩布设间距为5~10mC、I√级围岩布设间距为5~10mD、在每个断面的隧道拱顶布设1~3个测点,测点横向间距2~3m

某隧道洞内温度变化较大,拱顶下沉采用精密水准仪测量,前视标尺为吊挂在拱顶测点的铟钢挂尺,后视标尺为放置在稳定衬砌上上作基点上的铟钢尺;周边收敛量测采用数显收敛计测量,初次观测拱顶下沉读数,前视为4120.55mm,后视为1079.45mm,收敛计读数三次分别为10388.26mm、10388.30mm、10388.28mm;第二次观测拱顶下沉读数,前视为4118.56mm,后视为1081.llmm,收敛计读数三次分别为10387.99mm、10388.12mm、10388.07mm。试根据上述结果回答下列问题:(4)下列关于隧道拱顶下沉、周边收敛量测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拱顶下沉测点应与净空变化(周边收敛)测点布置在同一断面B.拱项下沉、周边收敛测试精度可为1~2mmC.Ⅳ级围岩布设间距为5~10mD.在每个断面的隧道拱顶布设1~3个测点,测点横向间距2~3m

隧道浅埋、下穿建筑物地段,地表必须设置监测网点并实施监测。当拱顶下沉、水平收敛率达()mm/d或位移累计达()mm时,应暂停掘进,并及时分析原因,采取处理措施。A.5;100B.5;50C.10;100D.10;50

一般情况下,二次衬砌的施作应在满足下列要求时进行( )。A.隧道周边收敛速度及拱顶或底板垂直位移速度明显下降B.隧道位移相对值已达到总相对位移量的90%以上C.拱顶下沉、净空收敛速率小于0.5mm/dD.对浅埋、软弱围岩等特殊地段,应视具体情况确定二次衬砌施作时间

某隧道洞内温度变化较大,拱顶下沉采用精密水准仪测量,前视标尺为吊挂在拱顶测点的铟钢挂尺,后视标尺为放置在稳定衬砌上上作基点上的铟钢尺;周边收敛量测采用数显收敛计测量,初次观测拱顶下沉读数,前视为4120.55mm,后视为1079.45mm,收敛计读数三次分别为10388.26mm、10388.30mm、10388.28mm;第二次观测拱顶下沉读数,前视为4118.56mm,后视为1081.llmm,收敛计读数三次分别为10387.99mm、10388.12mm、10388.07mm。试根据上述结果回答下列问题:(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周边收敛量测以水平测线量测为主,必要时可设置斜测线B.周边收敛测点埋设时可将测桩焊在钢拱架上C.采用收敛计测量周边收敛时,不需要进行修正D.位移速度在0.2~0.5mm/d时,监控量测频率应为1次/3d

根据《砌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8.2.3要求,配筋砌体拉结筋伸入墙内不宜小于()mm,钢筋的竖向位移不应超过()mm。A、600;50B、600;100C、700;50D、700;100

按照铁建设【2010】120号文规定,当拱顶下沉、水平收敛速率达()mm/d或位移累计达()mm时,应暂停掘进,并及时分析原因,采取处理措施。

拉杆(压管)或水平腕臂应呈水平状态,允许悬挂点侧仰高不超过()mm。A、±50B、±100C、50D、100

二次衬砌施作条件之一是()。A、喷射砼养护龄期已到B、水平收敛合格C、周边位移速率合格D、拱顶下沉速率合格

监控量测数据应分级管理,当日量测结果应当日反馈至项目经理、总工及相关管理人员,当拱顶下沉、水平收敛速率达()或位移累计达()时,应暂停掘进,并及时分析原因,采取处理措施。A、3mm/d;100mmB、5mm/d;100mmC、3mm/d;50mmD、5mm/d;50mm

公路隧道施工规范规定二次衬砌的施作应在满足时()才能进行。A、周边位移速率小于0.1~0.2mm/dB、拱顶下沉速率小于0.1~0.2mm/dC、已产生的各项位移已达到预计总位移量的80%~90%D、已产生的各项位移已达到预计总位移量的70%~80%E、各测试项目的位移速率明显收敛,围岩基本稳定

烤箱灶与可燃墙壁的距离应大于()mm,距非燃墙壁的距离应大于()mm。A、100,50B、150,100C、200,50D、250,100

围岩和初期支护结构基本稳定应具备下列条件:(1)、隧道周边收敛速度有明显减缓趋势;(2)、收敛量已达总收敛量的80%以上;(3)、()A、收敛速度小于0.13mm/d或拱顶位移速度小于0.1mm/dB、收敛速度小于0.21mm/d或拱顶位移速度小于0.3mm/dC、收敛速度小于0.15mm/d或拱顶位移速度小于0.1mm/d

对于建筑基坑维护墙顶部的水平位移,下列( )选项中的监测结构达到了水平位移的报警值。()A、水平位移的累计值为15mm,变化速率为1mm/dB、水平位移的累计值为25mm,变化速率为2mm/dC、水平位移的累计值为35mm,变化速率为3mm/dD、水平位移的累计值为65mm,变化速率为6mm/d

单层工业厂房基础梁的顶面标高至少应低于室内地面()mm,高于室外地坪()mm。A、100;50B、50;100C、50;50D、35;50

杆坑中心位置横线路方向的位移应小于()mm。A、200B、100C、50D、10

沥青防水卷材,拉伸性能中拉伸试验夹具移动速度()mm/min,夹具宽度不少于()mm。 A、100±10;50B、100±10;100C、100±5;50D、100±5;100

单选题对于建筑基坑维护墙顶部的水平位移,下列( )选项中的监测结构达到了水平位移的报警值。()A水平位移的累计值为15mm,变化速率为1mm/dB水平位移的累计值为25mm,变化速率为2mm/dC水平位移的累计值为35mm,变化速率为3mm/dD水平位移的累计值为65mm,变化速率为6mm/d

填空题隧道开挖后,当拱顶下沉、水平收敛速率达()或位移累计达100mm时,应暂停掘进,并及时分析原因,采取处理措施。

单选题拱顶下沉、水平收敛速率达()mm/d 或位移累计达()mm时,应暂停掘进。A4   50B5   100C5   50D4   100

多选题二次衬砌的施作应在满足下列要求时进行()。A各测试项目的位移速率明显收敛,围岩基本稳定;B喷射砼强度达到设计值的70%以上;C已产生的各项位移已达到预计总位移量的80%—90%;D周边位移速率小于0.1—0.2mm/d,或拱顶下沉速率小于0.07—0.15mm/d。

单选题对于铁路隧道在V级围岩地段采用台阶法施工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上台阶每循环开挖支护进尺不应大于2榀钢架间距B初期支护设计钢架未封闭成环的隧道,仰拱开挖进尺不得大于3mC当拱顶下沉、水平收敛速率达10mm/d或位移累计达50mm 时,应暂停掘进D封闭位置距掌子面不得大于30m

填空题按照铁建设【2010】120号文规定,当拱顶下沉、水平收敛速率达()mm/d或位移累计达()mm时,应暂停掘进,并及时分析原因,采取处理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