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保就餐补助享受范围()A、家庭经济困难学生B、低保家庭学生C、低保家庭在校住宿的学生

低保就餐补助享受范围()

  • A、家庭经济困难学生
  • B、低保家庭学生
  • C、低保家庭在校住宿的学生

相关考题:

普通高中阶段精准资助信息库建立对象为()A.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B.非建档立卡家庭经济困难残疾学生C.农村低保家庭学生D.农村特困救助供养学生

城乡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生活费补助对象为()。 A、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和非寄宿的农村建档立卡学生B、家庭经济困难残疾学生C、农村低保家庭学生D、农村特困救助供养学生

农村低保家庭中的在校大学生按()的比例增加保障金A.20%B.30%C.50%D.60%

学生的家庭困境主要是指特殊的家庭状况给学生成长带来的负面影响,包括( )等。A.低保家庭B.残疾家庭C.再婚家庭D.核心家庭E.单亲家庭

某地城市低保标准为360元,某家庭人口为5人,家庭月总收入为720元,该家庭被批准享受城市低保后,月人均补助数额多少?

低保就业服务对象不包括()。A、有劳动能力、有就业再就业愿望的城市低保人员B、在法定劳动年龄内的城市低保人员C、正在享受低保的城市低保人员D、全日制在校学生

道里区于哪年出台提高对城市低保家庭大学生发放一次性补助金政策,由每年3000元提高到多少元?农村低保家庭大学生是哪一年实行一次性补助金救助、多少元?

某地城市低保标准为290元,某申请家庭人口为4人,家庭月总收入为800元,那么,该家庭享受低保后,每月人均补助多少元?

城乡低保实施分类施保制度,除对低保对象发放基本保障金外,还对低保对象中的特殊人口实施分类施保,另外增发保障金。城市“三无”人员及农村低保对象中的五保供养对象、老年人、重度残疾人、重病患者、在校学生、留守儿童、困境儿童等的对象按城乡低保保障标准的()%增发保障金;农村低保对象中的独生子女家庭成员、符合计划生育政策纯女户家庭成员、单亲家庭成员等的增发比例为()%;城市低保对象中的老年人、重度残疾人、重病患者、独生女子家庭成员、符合计划生育政策纯女户家庭成员、在校学生、失地农民、单亲家庭成员等的增发比例为()%。A、30;25;10B、30;30;20C、30;25;25D、25;25;25

政府和社会给予贫困在校生的临时困难补助金、生活补贴和在校学生获得的奖学金、助学金等不计入低保家庭收入。

一等助学金主要用于补助()的学生。A、家庭经济特别困难的学生B、享受城乡低保家庭学生C、孤儿D、家庭经济困难的残疾学生

下列条件中,不可申请家庭经济困难补助的有:()。A、单亲家庭,父母一方已故B、烈士子女C、城乡低保家庭子女(凭当地核发的低保证)D、家庭因修建或购买房产、车辆或投资失利等而欠下巨额债务导致家庭经济困难者

某地城市低保标准为230元,王某申请城市低保,该家庭人口为3人,该家庭前三个月月均收入480元,那么,该家庭享受的月人均补助额为多少元?

根据《城市低保工作规范》,在计算城市低保家庭收入时,原系本地非农业户口、现在外地就读的普通高校在校大中专学生是否视为家庭抚养人口?

学校设立的特殊困难补助主要用于资助()A、来自高寒山区学生B、民族地区学生C、边远地区的特困生D、城镇低保家庭学生

在校住宿的家庭经济困难小学生每学期享受1000元补助。

低保家庭的小学、中学、高中在校寄宿生每年享受就餐补助()元。

普通高中免学费的对象()A、建档立卡学生B、低保家庭学生C、特困供养学生D、残疾学生

享受高中助学金的学生必须是在籍在校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

建档立卡贫困家庭普通高中学生享受助学金同时还享受()A、高中免学费、低保就餐补助B、低保就餐补助C、高中免学费

中职教育免学费的对象是具有中等职业学校全日制正式学籍一、二、三年级在校生中所有农村(含县镇)学生、城市涉农专业学生和()。A、贫困家庭学生B、家庭经济困难学生C、低保家庭学生D、 残疾人家庭学生

问答题某地城市低保标准为230元,王某申请城市低保,该家庭人口为3人,该家庭前三个月月均收入480元,那么,该家庭享受的月人均补助额为多少元?

问答题道里区于哪年出台提高对城市低保家庭大学生发放一次性补助金政策,由每年3000元提高到多少元?农村低保家庭大学生是哪一年实行一次性补助金救助、多少元?

问答题根据《城市低保工作规范》,在计算城市低保家庭收入时,原系本地非农业户口、现在外地就读的普通高校在校大中专学生是否视为家庭抚养人口?

问答题某地城市低保标准为360元,某家庭人口为5人,家庭月总收入为720元,该家庭被批准享受城市低保后,月人均补助数额多少?

问答题某地城市低保标准为290元,某申请家庭人口为4人,家庭月总收入为800元,那么,该家庭享受低保后,每月人均补助多少元?

单选题一等助学金主要用于补助()的学生。A家庭经济特别困难的学生B享受城乡低保家庭学生C孤儿D家庭经济困难的残疾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