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河段上、下游两点间的水面落差与其()之比值就是该河段水面的纵比降A、距离B、相应流程C、相应流程的水平距离D、轴线长度

某河段上、下游两点间的水面落差与其()之比值就是该河段水面的纵比降

  • A、距离
  • B、相应流程
  • C、相应流程的水平距离
  • D、轴线长度

相关考题:

在观测比降水位的河段上应设置上、下两个比降断面,上、下比降断面宜等距布设在()的上、下游。A.测流B.大断面C.观测河段D.基本水尺断面

路线纵断面上同一坡段两点间的高差与其水平距离的比值为()。A、路线横坡B、路线纵坡C、路线坡度D、路线斜度

河流中横断面两端点的水面高程差与相应河宽的比值称为( )。A.纵比降B.床面比降C.水面比降D.横比降

某河段上下游两点间的水面落差与其()之比值就是该河段水面的纵比较。A.距离B.相应流程C.相应流程的水平距离D.轴线长度

河流中()的水面高度程差与相应河宽之比值称为水面横比降。A.上下游任意两个间B.横断面两端点C.左右岸任意两点间D.任意两点间

采用两点法进行某河段耗氧系数K1,估值时,应采用()。A.与设计枯水流量相应的该河段流速B.枯水期该河段平均流速C.釆样期间上游水文站实测流速D.釆样期间该河段平均流速

河流河段的纵比降是(  )。 A. 河段河长与两端河底高程之差的比值 B. 河段沿坡度的长度与两端河底高程之差的比值 C. 河段两端河底高程之差与河长的比值 D. 河段两端河底高程之差与河段沿装度长度的比值

河段上、下游两点间的水面落差与其()之比值就是该河段水面的纵比降。A、距离B、相应流程C、相应流程的水平距离D、轴线长度

在观测比降水位的河段上应设置上、下两个比降断面,上、下比降断面宜等距布设在()的上、下游。A、测流B、大断面C、观测河段D、基本水尺断面

某河段上、下断面的河底高程分别为725m和425m,河段长120km,则该河段的河道纵比降为()A、0.25B、2.5C、2.5%D、2.5‰

水面比降数值等于上、下比降断面观测水位的差值除以上、下比降断面的(),并以万分率表示。A、垂直距离B、水平距离C、水面距离D、河底距离

某河段上下游两点间的水面落差与其()之比值就是该河段水面的纵比较。A、距离B、相应流程C、相应流程的水平距离D、轴线长度

河流中()的水面高度程差与相应河宽之比值称为水面横比降。A、上下游任意两个间B、横断面两端点C、左右岸任意两点间D、任意两点间

某河段上.下断面的河底高程分别为725m和425m,河段长120km,则该河段的河道纵比降()A、0.25B、2.5C、2.5%D、2.5‰

以下属于影响河床演变的因素有()。A、河段的来水量B、河段的来沙量、来沙组成C、河段的水面比降D、河段地质情况

采用两点法进行某河段耗氧系数K1,估值时,应采用()。A、与设计枯水流量相应的该河段流速B、枯水期该河段平均流速C、釆样期间上游水文站实测流速D、釆样期间该河段平均流速

某河段上、下断面的河底高程分别为725m和425m,河段长120km,则该河段的河道纵比降为()。A、0.25%B、2.5C、2.5%D、0.25

河段两端河底高程差称为()。A、高差B、落差C、纵比降D、高程

某河流断面间河段长度1.5m,断面间直线距离1m,则弯曲系数大于(),可视为()。

多选题以下属于影响河床演变的因素有()。A河段的来水量B河段的来沙量、来沙组成C河段的水面比降D河段地质情况

单选题河段两端河底高程差称为(  )。A高差B落差C纵比降D高程

单选题某河段上、下断面的河底高程分别为725m和425m,河段长120km,则该河段的河道纵比降为()。A0.25%B2.5C2.5%D0.25

单选题某河段上下游两点间的水面落差与其()之比值就是该河段水面的纵比较。A距离B相应流程C相应流程的水平距离D轴线长度

单选题河段上、下游两点间的水面落差与其()之比值就是该河段水面的纵比降。A距离B相应流程C相应流程的水平距离D轴线长度

单选题某河段上、下游两点间的水面落差与其()之比值就是该河段水面的纵比降A距离B相应流程C相应流程的水平距离D轴线长度

单选题某河段上.下断面的河底高程分别为725m和425m,河段长120km,则该河段的河道纵比降()A0.25B2.5C2.5%D2.5‰

单选题水面比降数值等于上、下比降断面观测水位的差值除以上、下比降断面的(),并以万分率表示。A垂直距离B水平距离C水面距离D河底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