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丝绳进出滑轮时的允许偏差角应不大于()A、2°B、3°C、4°D、5°

钢丝绳进出滑轮时的允许偏差角应不大于()

  • A、2°
  • B、3°
  • C、4°
  • D、5°

相关考题:

钢丝绳在滑轮轮槽之间构成的最大角α值,通常限制在不大于()。 A、1°~3°B、3°~5°C、4°~6°D、6°~10°

垂直支架柱应保证其垂直,其垂直允许偏差,当层高不大于5m时为()。 A、6㎜B、5㎜C、4㎜D、3㎜

《施工升降机安全规程》(GB10055—2007)规定,钢丝绳进出滑轮的允许偏角不得大于()。 A.2°B.2.5°C.3°D.3.5°

《塔式起重机设计规范》(GB/T13752—1992)规定,钢丝绳绕进或绕出滑轮时偏斜的最大角度(即钢丝绳中心线和与滑轮轴垂直的平面之间的角度)应不大于()。 A.4°B.3°C.2.5°D.5°

钢丝绳与滑轮槽在使用中的偏角不大于()。(A)2°~3°;(B)4°~6°;(C)6°~8°;(D)8°~10°。

高压流化风机安装的纵横中心线允许偏差不大于()mm,进出口标高允许偏差不大于±10mm;轴水平度允许偏差应不大于0.1/1000。A、1B、2C、3

起重机钢丝绳进出滑轮的最大偏斜角度不应大于()A、2°B、4°C、5°D、6°

钢丝绳进出滑车时的允许偏角应不大于()度。A、2B、3C、4D、5

薄木地板的基层表面平整度的允许偏差应不大于()mm。A、2mmB、3mmC、4mmD、5mm

起重机钢丝绳进出滑轮的最大偏斜角度不大于()。A、2°B、4°C、5°D、6°

双块式轨枕模型的制造允许公差应不大于轨枕成品允许偏差的()。A、1/5B、1/4C、1/3D、1/2

钢丝绳进出滑轮时的允许偏角应不大于()。A、2°;B、3°;C、4°;D、5°。

每根钢丝绳受力偏差应不大于()A、3%B、5%C、7%D、10%

钢丝绳子进出滑轮时的允许偏角应不大于()A、2°B、3°C、4°D、5°

提升乘人装置用的卷筒、滑轮直径与钢丝绳直径之比应不小于()倍。当钢丝绳对滑轮包角不大于90°时,滑轮直径与钢丝绳直径之比不小于()倍。A、20,20B、30,20C、30,30D、40,30

混凝土腕臂柱的轴线应垂直于线路中心线,允许偏差不大于A°,软横跨柱的轴线应垂直于车站正线,允许偏差不大于A°。A、3B、4C、5D、6

天线方位角的允许偏差为()度,天线俯仰角允许偏差为()度。全向天线水平间距必须大于()米,所有天线对地最低距离必须大于()米。A、±2、±2、5、10B、±3、±1、5、4C、±5、±1、3、4D、±5、±2、3、10

管块长度允许偏差应不大于±10毫米,宽、高允许偏差不大于()毫米,一孔以上的多孔管块,其各管孔中心相对位置允许偏差不大于0.5毫米。A、±3B、±4C、±5D、±6

当卷扬机钢丝绳在卷筒中间位置时,滑轮的位置应与卷筒轴线垂直,其垂直度允许偏差为()度。A、4B、5C、6D、7

《塔式起重机设计规范》(GB/T 13752—1992)规定,钢丝绳绕进或绕出滑轮时偏斜的最大角度(即钢丝绳中心线和与滑轮轴垂直的平面之间的角度)应不大于()A、4°B、3°C、2.5°D、5°

《防爆桥式起重机》(JB/T 5897—2006)规定,卷筒及吊钩滑轮组的设计,应使钢丝绳绕进或绕出卷筒时,钢丝绳偏离螺旋槽两侧的角度不大于()A、1°B、2°C、3°D、4°

施工升降机安全规程》(GB 10055—2007)规定,钢丝绳进出滑轮的允许偏角不得大于()A、2°B、2.5°C、3°D、3.5°

单选题混凝土腕臂柱的轴线应垂直于线路中心线,允许偏差不大于A°,软横跨柱的轴线应垂直于车站正线,允许偏差不大于A°。A3B4C5D6

单选题矩形风口应达到方正,四角应为直角,其允许偏差以对角线为准,其允许偏差不大于()mm。A1B2C3D4

单选题钢丝绳子进出滑轮时的允许偏角应不大于()A2°B3°C4°D5°

单选题钢丝绳进出滑轮时的允许偏角应不大于()。A2°;B3°;C4°;D5°。

单选题当卷扬机钢丝绳在卷筒中间位置时,滑轮的位置应与卷筒轴线垂直,其垂直度允许偏差为()度。A4B5C6D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