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流互感器相对介质介质损耗因数检测周期为()。A、半年至1年B、1年至2年C、2年至3年D、3年至4.5年

电流互感器相对介质介质损耗因数检测周期为()。

  • A、半年至1年
  • B、1年至2年
  • C、2年至3年
  • D、3年至4.5年

相关考题:

暂态地电压检测周期为半年至1年.

电流互感器相对介质介质损耗因数正常判断标准为()。A、初值差≤5%B、初值差≤10%C、初值差≤15%D、初值差≤20%

电流互感器相对介质介质损耗因数检测从()上取信号。A、末屏接地线B、高压电缆接地线C、铁芯和夹件接地线D、本体接地线

套管高频局部放电检测周期为()。A、半年至1年B、1年至2年C、2年至3年D、3年至4.5年

套管相对电容量比值检测周期为()。A、半年至1年B、1年至2年C、2年至3年D、3年至4.5年

电压互感器、耦合电容器相对介质介质损耗因数缺陷:初值差().

电压互感器、耦合电容器带电检测项目有()。A、红外热像检测B、相对介质损耗因数C、相对电容量比值D、高频法局部放电检测

电压互感器、耦合电容器高频局部放电检测周期为()。A、半年至1年B、1年至2年C、2年至3年D、3年至4.5年

《变电检测电容量和介质损耗因数试验细则》中规定,试验结果判断分析,为便于比较,宜将不同温度下测得的数值换算至()℃。A、20B、10C、30D、40

电流互感器出厂验收标准卡中,电流互感器出厂试验及验收的电容量和介质损耗因数tanδ测量验收标准为()。A、对于油浸式电流互感器,参照GB20840.2-2014中表209的要求,分电容型和非电容型进行考核B、对于35kV以上电压等级的合成薄膜式的电流互感器,10kV~Um√3电压下介质损耗因数tanδ小于等于0.25%C、对于Um≥252kV的油浸式电流互感器,在0.5Um/√3~Um/√3的测量电压下,介质损耗因数(tanδ)测量值的增值不应大于0.001D、对于正立式电容型绝缘结构油浸式电流互感器的地屏(末屏),在测量电压为3kV下的介质损耗因数(tanδ)允许值不应大于0.02

相对介质损耗因数和电容量比值检测,对于电容式电压互感器,受其电磁单元结构及参数等因素影响,测得的介质损耗差值可能()。A、较小B、合适C、较大D、为零

电流互感器相对介质损耗因数相对介质损耗因数变化量应小于()A、0.001B、0.003C、0.005D、0.007

电流互感器相对介质介质损耗因数异常判断标准为()。A、初值差5%且≤10%B、初值差10%且≤20%C、初值差5%且≤20%D、初值差10%且≤30%

相对介质损耗因数及相对电容量比值检测适用于()。A、避雷器B、电流互感器C、电容式电压互感器D、变压器容性套管

套管检测项目包括哪些()。A、红外热像检测B、高频局部放电检测C、相对介质介质损耗因数D、相对电容量比值

在做电流互感器检测时,相对介质损耗因数的正常标准是()。A、变化量≤0.003B、变化量≤0.008C、变化量≤0.005D、变化量≤0.006

电流互感器高频局部放电检测周期为()。A、半年至1年B、1年至2年C、2年至3年D、3年至4.5年

相对介质介质损耗因数初值宜选取:设备()下的介质损耗因数为合格,带电后立即检测的数值作为初值。A、停电状态B、冷备用状态C、热备用状态D、运行状态

电压互感器、耦合电容器相对介质介质损耗因数检测周期为()。A、半年至1年B、1年至2年C、2年至3年D、3年至4.5年

套管相对介质介质损耗因数检测周期为()。A、半年至1年B、1年至2年C、2年至3年D、3年至4.5年

电流互感器带电检测项目有()。A、红外热像检测B、相对介质损耗因数C、相对电容量比值D、高频法局部放电检测

避雷器高频局部放电检测周期为()。A、半年至1年B、1年至2年C、2年至3年D、3年至4.5年

电流互感器红外热像检测周期为()。A、半年至一年B、投运后C、必要时D、两年

电压互感器、耦合电容器相对电容量比值检测周期为()。A、半年至1年B、1年至2年C、2年至3年D、3年至4.5年

关于电流互感器电容量和介质损耗因数的表述正确的是()。A、电容量初值差不应超过±3%B、末屏介质损耗因数要求小于0.015C、测量值异常,可测量介质损耗因数与测量电压之间的关系曲线D、220kV电流互感器介损值应小于0.006

套管相对介质介质损耗因数初值宜选取:设备()下的介质损耗因数为合格,带电后立即检测的数值作为初值。A、停电状态B、冷备用状态C、热备用状态D、运行状态

电流互感器相对介质介质损耗因数当达到()时,应停电进行例行试验。A、正常标准B、异常标准C、缺陷标准D、故障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