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对介质损耗因数和电容量比值检测,对于电容式电压互感器,受其电磁单元结构及参数等因素影响,测得的介质损耗差值可能()。A、较小B、合适C、较大D、为零

相对介质损耗因数和电容量比值检测,对于电容式电压互感器,受其电磁单元结构及参数等因素影响,测得的介质损耗差值可能()。

  • A、较小
  • B、合适
  • C、较大
  • D、为零

相关考题:

电容式电压互感器在测量电容量时宜同时测量介质损耗因数,多节串联的,应分节独立测量。( )

相对介质损耗因数和电容量比值检测仪器要求主要技术指标中,电容量:100pF~()pF,±(标准读数×0.5%+1pF)。A、1000B、5000C、10000D、50000

相对介质损耗因数和电容量比值检测从电压互感器获取二次电压信号时,应防止()。A、开路B、短路C、开路和短路

相对介质损耗因数和电容量比值检测的电压取样单元应具有()措施。A、过压保护B、过流保护C、失压保护D、零序保护

套管带电检测项目有()。A、红外热像检测B、相对介质损耗因数C、相对电容量比值D、高频法局部放电检测

电压互感器、耦合电容器带电检测项目有()。A、红外热像检测B、相对介质损耗因数C、相对电容量比值D、高频法局部放电检测

相对介质损耗因数和电容量比值检测应配备与检测工作相符的()。A、图纸B、上次检测的记录C、标准化作业工艺卡D、作业指导书

相对介质损耗因数和电容量比值检测,电容量比值与初始测量值比较,变化范围不超过()。A、±3%B、±4%C、±5%D、±6%

相对介质损耗因数和电容量比值检测的待测设备表面应()。A、平整B、干燥C、清洁D、潮湿

相对介质损耗因数和电容量比值检测工作不得少于()人。A、1B、2C、3D、4

相对介质损耗因数和电容量比值检测的待测设备及环境温度不宜低于()。A、2℃B、3℃C、4℃D、5℃

相对介质损耗因数和电容量比值检测的电压取样单元中,取样单元应含有()。A、输入端B、输出端C、测量端D、快速熔断保险

相对介质损耗因数和电容量比值检测仪器要求主要技术指标中,介质损耗因数:−1~(),±(标准读数绝对值×0.5%+0.001)。A、1B、2C、3D、4

相对介质损耗因数和电容量比值检测仪器断电后可连续工作()小时以上。A、1B、2C、3D、4

相对介质损耗因数和电容量比值检测工作完成后,应在()个工作日内完成检测记录整理并录入PMS系统。A、7B、10C、12D、15

相对介质损耗因数和电容量比值检测前应检查()是否满足检测条件。A、环境B、人员C、仪器D、设备

相对介质损耗因数和电容量比值检测采取绝对测量法时,电压信号应通过()获取。A、检修电源B、插座电源C、电压互感器测量绕组D、电压互感器保护绕组

相对介质损耗因数和电容量比值检测人员应经()并考试合格。A、理论培训B、上岗培训C、专门培训D、现场培训

相对介质损耗因数和电容量比值检测后,测试数据分析正确的是()。A、处于同一单元的三相电容型设备,其带电测试结果的变化趋势应有明显差异B、对于电容式电压互感器,受其电磁单元结构及参数等因素影响,测得的介质损耗差值可能较小C、数据分析还应综合考虑设备历史运行状况、同类型设备参考数据,同时参考其他带电测试试验结果D、同相设备介损测量值与初始测量值比较,变化量不大于0.003

对于相对介质损耗因数和电容量比值检测的仪器需要具备()两种测量功能。A、电压测量法B、绝对测量法C、相对测量法D、电流测量法

相对介质损耗因数和电容量比值检测前应选择合适的参考设备,宜选择()设备。A、同类型电容型B、不同类型电容型C、同类型电磁型D、不同类型电磁型

对高压电容式绝缘结构的试品,不仅要监测其绝缘介质损耗因数,还要监测其电容量的相对变化。()

以下属于电容式电压互感器诊断性试验项目的是()A、感应耐压试验B、阻尼装置检查C、相对介质损耗因数D、相对电容量比值

相对介质损耗因数及相对电容量比值检测适用于()。A、避雷器B、电流互感器C、电容式电压互感器D、变压器容性套管

套管检测项目包括哪些()。A、红外热像检测B、高频局部放电检测C、相对介质介质损耗因数D、相对电容量比值

下列带电检测项目从末屏接地线上取信号的是()。A、高频法局放检测B、相对介质损耗因数C、相对电容量比值D、特高频局放检测

电流互感器带电检测项目有()。A、红外热像检测B、相对介质损耗因数C、相对电容量比值D、高频法局部放电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