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C类空域内仪表飞行时,航迹差在91度至135度范围内,同时进离场的航空器相互穿越或占用对方高度层的最低间隔标准为离场航空器()。A、距离机场5分钟B、距离走廊口3分钟C、加入航线5分钟后D、加入航线10分钟后

在C类空域内仪表飞行时,航迹差在91度至135度范围内,同时进离场的航空器相互穿越或占用对方高度层的最低间隔标准为离场航空器()。

  • A、距离机场5分钟
  • B、距离走廊口3分钟
  • C、加入航线5分钟后
  • D、加入航线10分钟后

相关考题:

航空器飞离机场加入航路、航线和脱离航路、航线飞向机场,应当规定的航线和高度上升或者下降()。A.按照该机场使用细则B.公布的进离场程序C.按照该机场使用细则或者进离场程序

航空器飞离机场加入航路、航线;脱离航路、航线飞向机场应当( )规定的航线高度上升或者下降A.按照机场使用细则B.公布的进离场程序C.按照该机场的使用细则或者进离场程序

D类空域内,仪表飞行航空器离场放行不同速度的航空器,航迹相同,慢速航空器在前,快速航空器在后时:如在较高的高度上飞行,应当保证快速航空器穿越前方航空器的高度层时有()分钟以上的间隔。A、2B、3C、5D、10

在进入机场区域内飞行时,不得低于仪表进近图中规定的最低扇区高度,在按照进离场程序飞行时,不得低于仪表进离场程序中规定的高度。在没有公布仪表进离程序或最低扇区高度的机场,在(),航空器距离障碍物的最高点的高度,平原地区不得小于(),高原、山区不得小于()。

标准仪表离场是一种规定的IFR离场航线,通常连接()至ATS航线上规定的重要点,从这一点开始航路阶段飞行。A、复飞点B、机场或机场规定的跑道C、机场导航台

Ⅱ类运行时,进离场航空器使用同一跑道,离场航空器起飞并飞越航向台天线时,进近航空器距接地点的距离应当不小于()千米。A、5B、8C、10D、15

在C、D类空域内顺向仪表飞行,在同一空中走廊或夹角小于45度的两个空中走廊内,一架航空器穿越顺向飞行的其它航空器的高度层,其最低间隔为()分钟。A、2B、3C、4D、5

在C类空域内仪表飞行时,航迹差在136度至180度范围内,同时进离场的航空器相互穿越或占用对方高度层的最低间隔标准为()。A、证实航空器已彼此飞越后B、距离机场5分钟C、距离走廊口6分钟D、加入航线5分钟后

在航空器起飞后立即实施雷达引导的,起飞前,应当指定()。A、应飞的起始高度B、应飞的起始航向C、标准离场航线D、航空器起飞后保持跑道方向

在C类空域内仪表飞行时,航迹差在0度至45度范围内,走廊口有导航设备,且能正常工作,进场航空器位置在()以外,同时进离场的航空器相互穿越或占用对方高度层的最低间隔标准为离场航空器起飞加入航线后。A、距离机场3分钟B、距离走廊口3分钟C、加入穿云起始位置D、三转弯

在标准仪表离场图中提供的资料,能使机组从起飞阶段至航路阶段,按()飞行。A、指定的标准仪表进场航线B、指定的标准复飞航线C、指定的标准仪表离场航线D、指定的标准等待程序

在标准仪表离场图和标准仪表进场图上,起飞和着陆机场及影响规定的进离场航线的进场用()表示。A、滑行道图形B、跑道图形C、机场图形D、终端区图形

在C、D类空域内,逆向仪表飞行航空器之间必须保持规定的高度差,只有证实航空器已()后,方可准许相互占用或穿越高度层。A、彼此联络B、彼此看到C、彼此飞越D、彼此听到

D类空域内,同航迹仪表飞行最低间隔标准:慢速航空器在前,快速航空器在后(较高的高度层),保证快速航空器穿越前方航空器的高度层有()分钟以上的间隔。A、5B、4C、10D、2

在C类空域内仪表飞行时,走廊口有导航设备,且能正常工作,同时进离场的航空器相互穿越或占用对方高度层的最低间隔标准为进、离场航空器距离机场均在()千米以外。A、50B、30C、40D、20

航空器飞离机场加入航路、航线;脱离航路、航线飞向机场应当()规定的航线高度上升或者下降A、按照机场使用细则B、公布的进离场程序C、按照该机场的使用细则或者进离场程序

在C类空域内仪表飞行时,同时进、离场的航空器相互穿越或占用对方高度层的最低间隔标准:航迹差在91度至135度范围内,不论进离场航空器在何位置,为离场航空器加入航线()分钟后。A、5B、8C、10D、15

在C类空域内仪表飞行时,走廊口有导航设备,且能正常工作,进场航空器在()以外,同时进离场的航空器相互穿越或占用对方高度层的最低间隔标准为离场航空器起飞加入航线后。A、距离走廊口3分钟B、加入穿云起始位置C、距离机场5分钟D、距离走廊口5分钟

在C类空域内仪表飞行时,航迹差在46度至90度范围内,不论进场航空器在何位置,同时进离场的航空器相互穿越或占用对方高度层的最低间隔标准为离场航空器()。A、加入航线3分钟后B、加入航线5分钟后C、距离机场3分钟D、距离走廊口3分钟

进近管制室的职责是负责()管制工作。A、A类空域内的飞行B、B类空域内的飞行C、D类空域内的航空器进、离场的D、一个或数个机场的航空器进、离场的

在C类空域内仪表飞行时,航迹差在0度至45度范围内,不论进场航空器在何位置,同时进离场的航空器相互穿越或占用对方高度层的最低间隔标准为离场航空器()后。A、加入航线3分钟B、飞出走廊C、一转弯D、高度600米

D类空域内,仪表飞行航空器离场放行不同速度的航空器,航迹相同,慢速航空器在前,快速航空器在后时:如机场区域内具备目视气象条件,慢速航空器起飞后立即实行30度(含)以上的间隔,则可按()间隔放行快速航空器起飞。A、3分钟B、尾流C、30千米D、侧向

在C类空域内仪表飞行时,同时进、离场的航空器相互穿越或占用对方高度层的最低间隔标准:航迹差在0度至45度范围内,走廊口有导航设备且能正常工作,进场航空器位置在距离机场()分钟以外,为离场航空器起飞加入航线后。A、2B、3C、4D、5

航空器在地面运行时使用的三种航图为()。A、仪表进近图,标准仪表离场图(SID.,标准仪表进场图(STAR)B、机场图,航路图,区域图C、机场图,机场地面运行图,航空器停放/停靠图D、航路图,区域图,目视进近图

标准仪表离场是一种规定的IFR离场航线,通常连接()至ATS航线上规定的重要点,从这一点开始航路阶段飞行。A、复飞点B、机场或机场规定的跑道C、机场导航台D、等待点

标准仪表离场航线上应标注的资料包括:离场航线代号、重要点及其间的距离、每个航段的磁航迹角或径向方位、()。A、沿航线的最低安全高度和过渡高度层的限制B、沿航线的最低飞行高度和备用油量的限制C、沿航线的最低安全高度和过渡高度的限制D、沿航线的最低飞行高度和高度和高度层的限制

航空器飞离机场加入航路、航线和脱离航路、航线飞向机场,应当()规定的航线和高度上升或者下降.A、按照该机场使用细则B、公布的进离场程序C、按照该机场使用细则或者进离场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