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等水准观测,视线离地面最低高度为( )。A.0.2mB.0.3mC.0.5m

四等水准观测,视线离地面最低高度为( )。

A.0.2m

B.0.3m

C.0.5m


相关考题:

水准测量原理是利用水准仪和水准尺,根据(  )原理测定两点高差的测量方法。A.计算B.垂直视线C.水平视线D.倾斜观测

三、四等水准测量中,一个测站的观测需要检查的限差不包括()A:前后视距差B:视线离地面的高度C:环闭全差D:高差闭合差

一、二等水准观测中的一测站的限差不包括()A:前后视距差B:视线高度C:视线的长度D:环闭合差

水准测量中,消除i角误差影响的主要措施是()。A测站数为偶数B视线高出地面,三丝能读数C增加观测次数D前后视距相等

为了削弱大气垂直折光对精密水准测量的影响,在观测过程中可采取的措施与方法是()A视线离地面有足够高度B往返(上午)、返测(下午)C前后视距尽量相等D坡度较大时适当缩短视距

垂直位移监测中水准观测的主要技术要求有()、视线长度、前后视距较差、视距差累计、视线离地面最低高度、基辅分划读数较差、基辅所测高差较差。A、水准仪精度B、经纬仪精度C、全站仪精度D、钢尺精度

已知高程+后视读数=本站仪器的()。A、视线高程B、仪器高度C、水准点高程D、观测点高程

三等水准测量要求观测视线离地面的最小距离是()厘米。A、30B、50C、100D、150

水准测量视线离地面的高度,一般不少于()。A、0.3mB、0.6mC、0.9mD、1.2m

精密水准测量中,为了尽可能地减弱大气垂直折光影响,通常采取以下措施。()A、使前后视距尽量相等B、视线离开地面应用足够的高度C、在坡度较大的地段,应适当缩短视线D、选择有利的观测时间

《工程测量规范》规定,四等水准测量中,视线离地面的最低高度应不小于()A、0.5mB、0.2mC、0.3mD、1m

为什么水准测量读数时,视线不能靠近地面?

采用数字水准仪进行二等水准观测,仪器设置完成后,起测的第一站前后视距离分别为50米、49米,后尺读数为1.34273,前尺读数为0.54284,仪器显示为超限,其原因是()超限。A、视线长度B、前后视距差C、前后视距累积差D、视线高度

《工程测量规范》规定,三等水准测量中,视线离地面的最低高度应不小于()A、0.1mB、0.2mC、0.3mD、0.5m

水准测量中,为减弱大气折光的影响,一般规定()。A、视线高度不低于0.3mB、视线高度一般不高于0.3mC、视线高度不低于3mD、视线高度一般不高于3m

符合特级水准观测视线高度的是()。A、中丝读数0.8mB、上丝读数0.8mC、下丝读数0.8mD、上丝读数0.7m

仪器视线高程是()。A、望远镜十字丝交点到地面的距B、离仪器安置好后视线的高度C、仪器视线到大地水准面的垂直距离D、仪器视准轴到地面的垂直距离

当采用数字水准仪观测时,最低水平视线高度不应低于()m。A、0.1B、0.2C、0.4D、0.6

视线高是指望远镜中心到()距离。A、地面B、地面的铅垂C、水准点D、大地水准面的铅垂

单选题水准测量中,消除i角误差影响的主要措施是()。A测站数为偶数B视线高出地面,三丝能读数C增加观测次数D前后视距相等

单选题仪器视线高程是()。A望远镜十字丝交点到地面的距B离仪器安置好后视线的高度C仪器视线到大地水准面的垂直距离D仪器视准轴到地面的垂直距离

多选题为了削弱大气垂直折光对精密水准测量的影响,在观测过程中可采取的措施与方法是()A视线离地面有足够高度B往返(上午)、返测(下午)C前后视距尽量相等D坡度较大时适当缩短视距

单选题已知高程+后视读数=本站仪器的()。A视线高程B仪器高度C水准点高程D观测点高程

单选题垂直位移监测中水准观测的主要技术要求有()、视线长度、前后视距较差、视距差累计、视线离地面最低高度、基辅分划读数较差、基辅所测高差较差。A水准仪精度B经纬仪精度C全站仪精度D钢尺精度

单选题水准测量中,为减弱大气折光的影响,一般规定()。A视线高度不低于0.3mB视线高度一般不高于0.3mC视线高度不低于3mD视线高度一般不高于3m

单选题三等水准测量要求观测视线离地面的最小距离是()厘米。A30B50C100D150

问答题简述二等水准测量观测的视线长度、视距差、视线高度应符合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