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合特级水准观测视线高度的是()。A、中丝读数0.8mB、上丝读数0.8mC、下丝读数0.8mD、上丝读数0.7m

符合特级水准观测视线高度的是()。

  • A、中丝读数0.8m
  • B、上丝读数0.8m
  • C、下丝读数0.8m
  • D、上丝读数0.7m

相关考题:

在水准观测过程中,起了传递高程的作用的这些点称为( )。 A.视线点B.水准点C.转点D.基准点

四等水准观测,视线离地面最低高度为( )。A.0.2mB.0.3mC.0.5m

水准测量原理是利用水准仪和水准尺,根据(  )原理测定两点高差的测量方法。A.计算B.垂直视线C.水平视线D.倾斜观测

三、四等水准测量中,一个测站的观测需要检查的限差包括()。A:基辅高差之差B:前后视距差C:基本分划与辅助分划之差D:高差闭合差E:视线高度

三、四等水准测量中,一个测站的观测需要检查的限差不包括()A:前后视距差B:视线离地面的高度C:环闭全差D:高差闭合差

一、二等水准观测中的一测站的限差不包括()A:前后视距差B:视线高度C:视线的长度D:环闭合差

(2012 年) 采用数字水准仪进行二等水准观测, 仪器设置完成后, 起测的第一站前后视距分别为 50m、 48m, 后尺读数为 1.54288m, 前尺读数为 0.54288m, 仪器显示超限。 其原因是() 超限。A. 视线长度 B. 前后视距差 C. 前后视距差累计 D. 视线高度

采用数字水准仪进行二等水准观测,仪器设置完成后,起测的第一站前后视距分别为50 m、48 m,后尺读数为1.542 88 m,前尺读数为0.542 88 m,仪器显示超限。其原因是( )超限。A.视线长度B.前后视距差C.前后视距差累积D.视线高度

水准测站上采取“后-前-前-后”的观测次序,可以消减视线i角误差。

垂直位移监测中水准观测的主要技术要求有()、视线长度、前后视距较差、视距差累计、视线离地面最低高度、基辅分划读数较差、基辅所测高差较差。A、水准仪精度B、经纬仪精度C、全站仪精度D、钢尺精度

已知高程+后视读数=本站仪器的()。A、视线高程B、仪器高度C、水准点高程D、观测点高程

三等水准测量要求观测视线离地面的最小距离是()厘米。A、30B、50C、100D、150

在水准观测过程中,起了传递高程的作用的这些点称为()。A、视线点B、水准点C、转点D、基准点

精密水准测量中,为了尽可能地减弱大气垂直折光影响,通常采取以下措施。()A、使前后视距尽量相等B、视线离开地面应用足够的高度C、在坡度较大的地段,应适当缩短视线D、选择有利的观测时间

水文三等水准测量在视线方面要求的项目内容是()。A、视线长度B、视线高度C、测段前后视距不等差D、单站前后视距不等差

采用数字水准仪进行二等水准观测,仪器设置完成后,起测的第一站前后视距离分别为50米、49米,后尺读数为1.34273,前尺读数为0.54284,仪器显示为超限,其原因是()超限。A、视线长度B、前后视距差C、前后视距累积差D、视线高度

水准测量中,为减弱大气折光的影响,一般规定()。A、视线高度不低于0.3mB、视线高度一般不高于0.3mC、视线高度不低于3mD、视线高度一般不高于3m

四等水准观测若采用S3型水准仪,其视线长度不得超过()。A、50米B、70米C、80米

水准测站上采取“后-前-前-后”的的观测次序,可以消减视线I角误差。

当采用数字水准仪观测时,最低水平视线高度不应低于()m。A、0.1B、0.2C、0.4D、0.6

单选题在水准观测过程中,起了传递高程的作用的这些点称为()。A视线点B水准点C转点D基准点

单选题垂直位移监测中水准观测的主要技术要求有()、视线长度、前后视距较差、视距差累计、视线离地面最低高度、基辅分划读数较差、基辅所测高差较差。A水准仪精度B经纬仪精度C全站仪精度D钢尺精度

判断题水准测站上采取“后—前—前—后”的观测次序,可以消减视线i角误差。A对B错

问答题简述二等水准测量观测的视线长度、视距差、视线高度应符合规定。

判断题水准测站上采取“后-前-前-后”的的观测次序,可以消减视线I角误差。A对B错

单选题已知高程+后视读数=本站仪器的()。A视线高程B仪器高度C水准点高程D观测点高程

单选题水准测量中,为减弱大气折光的影响,一般规定()。A视线高度不低于0.3mB视线高度一般不高于0.3mC视线高度不低于3mD视线高度一般不高于3m